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5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

《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广东省在2008年11月出台了《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从2010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09年开始实施。

设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广东省高考方案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一个门槛。

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时间短,考点内容多。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指导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在按知识专题整理分析了近4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经验,对今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策略作一些探索,以期提高今后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效率。

1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特点

注:

1.个别题目综合性稍强,涉及不同模块,统计时可能有差别;

2.个别题目侧重于区域,不属三个模块,算入偏向的模块。

必修三双选题比重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不同,只是一种过关性考试,关键是让更多的学生拿到C的合格要求,完成高考报考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向A、B看齐。

因为要求不高,并且不能占用过多的高考复习时间和精力,所以考试题目总体上比较简单,但是简单里充满着地理学科特色,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拿C不难,但要拿A还是要显现功夫的。

笔者整理了近4年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必修三大模块题量和分值分布统计大体如下(左图):

从题量和分值来看,必修一的题量比重稍大但选择题一居多,而必修三题量少但双项选择相对较多,所以分值相对比较均衡。

根据考纲(2012年)说明,分值比重大约必修一占33%、必修二占33%、必修三占34%。

排除统计误差和出题出入外,大致是吻合的。

根据具体题目整理分析,在试题考查重点上,笔者还总结出一些命题特点,和高考相比,考查重点明显有不同:

1.1紧扣课标,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环境教育功能

一、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

二、注重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如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等。

所以也因此涉及不少区域地理的知识和中国地理常识。

三、注重人地关系相互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影响、人类产业活动的自然区位选择、环境人口容量、自然灾害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

四、地理的环境教育功能体现明显。

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考查趋向明显。

而且密切联系日常生活。

1.2注重乡土区域地理问题。

因为是广东省的考试,考查广东省的学生,题目中便涉及到很多有关广东省的各方面内容,如气候类型、台风(气旋)、自然带类型、农业发展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转移、资源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等。

1.3有几个知识重点在平常侧重较少,如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中国区域地理、河流专题等,说明考点不仅仅局限于三本必修课本,而和高考相近,从城市、环境方面比较侧重也似乎说明这一点。

有的题目干脆比高考考点还细,如岩石名称与类别、风化作用的类别,这就显得有点不恰当了。

2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2.1从试题内容来看,必修一题量虽多,但难度并不高,太难的部分要大胆舍去。

复习时关键在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

利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抓住最简单的逐渐延伸,一个最基础的东西可以解决很多一系列问题。

对于理科生来说,这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比如地球运动最基本的“三线图”,还有大气环境整章都建立在两个字上:

冷和热。

冷热不均,上升下沉,气压高低,风向生成。

上升低压多雨气旋,下沉高压干燥反气旋。

左右偏转,冬夏相反。

每次不断重复,让他们形成推理习惯。

复习时必修一主要以图的形式呈现,读图、析图、画图,必修二则以表格总结为主,而必修三,则要结合中国的区域。

2.2主干知识理清思路,重点、难点部分多重复、多练习。

主干知识中好理解的就带过,学生容易弄错的地方就要多提。

如季风、地中海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热量和光照的区分、整体性和差异性等。

必修三很容易被忽略,但实际上所占分值不少,尤其是双选题分量大,而且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往往比课本广很多,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在研究考纲和真题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中国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

2.3对于三本必修没有很多内容但题目中出现频次高的,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进行相关专题的知识梳理和总结,比如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分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河流的自然、人文状况、区域农业发展等。

题目中出现很多,但实际教学和复习中接触较少。

但是个别涉及知识点太细的题目,平时没有提到,就完全不必理会。

2.4学习和复习时将知识点和时事新闻、广东区域结合起来。

知识点结合时事比较多,而且广东省无论是作为区域背景还是考查对象,频率都极高,需要在复习相关知识点时进行关联。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