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9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自主预习】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

(1)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2)人类对环境既①________又依赖。

2.农业文明时期

(1)与环境的②__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2)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

3.工业革命以来

(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2)人类提出“③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时间

生产力

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采猎

文明

时期

低下且

发展缓慢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

被动适应环境。

采集和渔猎。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

文明

时期

很大提高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

文明

时期

极大地

发展

人地关系深化,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后工业

文明

时期

极大地

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

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以达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④____________,超过资源⑤____________时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超过⑥____________时形成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成因: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3.环境问题的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⑦__________,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4.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

(1)聚落:

城市表现为⑧____________,乡村表现为⑨____________。

(2)国家: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⑩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

环境承受着⑪______与⑫______的双重压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

是⑬________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概念:

既满足⑭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⑮__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4.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环境问题

典型事例

资源

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噪声——无形的杀手

放射性污染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海洋污染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病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探究点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原则

________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__________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____________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________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__________,处理好发展经济与__________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____________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____________;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课堂检测】: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

 A.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   B.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对环境问题的无知              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

 A.15世纪以来  B.16世纪以来   C.18世纪以来   D.19世纪以来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5.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6.“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7.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8.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和一”的思想。

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该人地关系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10.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1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3.“牧童经济”符合()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D.因地制宜思想

 14.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

 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

 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D.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15.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   )

 A.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

 B.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

 C.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D.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16.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17.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 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 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

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 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20.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A.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

 B.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课前准备区

①崇拜 ②对抗性 ③征服自然 ④物质和能量 ⑤再生速度 ⑥环境自净能力 ⑦社会公害 ⑧环境污染⑨生态破坏 ⑩环境问题 ⑪发展 ⑫人口 ⑬发展 ⑭当代人 ⑮后代人 ⑯生态 ⑰经济 ⑱社会 ⑲公平性 ⑳持续性 共同性

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治理。

2.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公众参与。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印度尼西亚 

(2)荒漠化 人口激增;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

 (3)西风

反思归纳

过度索取 自然植被 过度捕猎 工业“三废” 垃圾 污染物

探究点二

(1)环境决定论

(2)A:

社会系统——③,B:

经济系统——②,C:

生态系统——①

(3)①共同性原则 ②公平性原则 ③持续性原则

反思归纳

同代人 其他物种 资源和环境 承载力 人口规模 保护环境 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合作

1-7DCBACBB

课后练习区

1.A 2.C 3.B 4.C 5.C 6.B7.D 8.D 9.A 10.A 

11.

(1)人类中心 该发展模式仅从人类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不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要求,导致尖锐的人地矛盾。

(2)上:

人口过度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下左:

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下右:

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3)画图略

上:

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科学规划

下左: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

下右:

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12.

(1)果树种植业 沼气

(2)恭城农业生产模式围绕果树种植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解决了燃料、饲料、肥料三者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3)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强科研投入,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

5

第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