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9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广东各地试题主观题汇编教师版.doc

主观题汇编2

一、描述类

1.

(1)4分 11、

(1)5分 13、

(1)6分 15、

(2)  17、

(1)6分

(2)15分  20、

(1)6分

二、措施类

1.

(2)10分  2.

(2)10分  3.

(1)14分  4.(3)12分 6.

(2)10分 8、

(1)12分

9、

(1)12分11.

(2)12分16.

(2)12分  20.

(2)10分(3)12分  23.

(2)4分

三、意义类

1.

(1)8分   3.

(2)12分   13.

(2)10分   15.

(2)10分  17、(3)9分 

18.

(1)10分   20.

(2)10分   21.

(1)11分 

(2)13分

四、依据类

1.(3)8分  4.

(2)6分  12.

(1)12分  20.(3)12分  22.

(1)14分

五、原因类

5.

(2)11分    6.

(1)6分    14.

(1)10分

六、辨析类

2.

(1)12分  5.

(1)12分  10.

(1)11分 18.

(2)12分 19.

(1)12分 23.

(1)8分

七、认识类

7.

(2)11分  9.

(2)10分  12.

(2)11分  16.(3)14分  19.

(2)12分

八、体现类

4.

(1)8分    8、

(2)12分    14.

(2)12分

九、分析类

6.(3)13分  7.

(1)12分  10.

(2)12分  11.(3)12分  13.(3)14分

十、阐述类

22.

(2)16分

20/20

1.

⑴【描述类·经济(4分)】

【+意义类·经济(8分)】

⑵【措施类·文化(10分)】

⑶【依据类·哲学(8分)】

2.

(1)【辨析类·政治(12分)】

(2)【措施类·哲学(10分)】

3.

(1)【措施类·经济(14分)】

(2)【意义类·经济(12分)】

4.

(1)【体现类·政治(8分)】

(2)【依据类·政治(6分)】

(3)【措施类·政治(12分)】

5.

(1)【辨析类·政治(12分)】

(2)【原因类·文化(11分)】

6.

(1)【原因类·经济(6分)】

(2)【措施类·经济(10分)】

(3)【分析类·哲学(13分)】

7.

(1)【分析类·政治(12分)】

(2)【认识类·文化(11分)】

8、

(1)【措施类·经济(12分)】

(2)【体现类·哲学(12分)】

9、

(1)【措施类·政治(12分)】

(2)【认识类·文化(10分)】

10.

(1)【辨析类·文化(11分)】

(2)【分析类·政治(12分)】

11.

(1)【描述类·经济(5分)】

(2)【措施类·经济(12分)】

(3)【分析类·哲学(12分)】

12.

(1)【依据类·政治(12分)】

(2)【认识类·文化(11分)】

13.

(1)【描述类·经济(6分)】

(2)【意义类·经济(10分)】

(3)【分析类·政治(14分)】

14.

(1)【原因类·政治(10分)】

(2)【体现类·哲学(12分)】

15.

  

(2)【描述类·经济】【意义类·经济】(10分)

16.

(1)【描述类·经济(8分)】

(2)【措施类·经济(12分)】

(3)【认识类·经济(14分)】

17、(30分)

(1)【描述类·经济(6分)】

(2)【描述类·经济(15分)】

(3)【意义类·政治(9分)】

18、

(1)【意义类·文化(10分)】

(2)【辨析类·文化(12分)】

19、

(1)【辨析类·哲学(12分)】

(2)【认识类·哲学(12分)】

20.

(1)【描述类·经济(6分)】

(2)【措施+意义类·经济(10分)】

(3)【依据+措施类·政治(12分)】

21.

(1)【意义类·文化(11分)】

(2)【意义类·哲学(13分)】

22.

(1)【依据类·政治(14分)】

(2)【阐述类·哲学(16分)】

23

(1)【辨析类·哲学(8分)】

(2)【措施类·政治(4分)】

1.(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注:

我国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材料二: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4分)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8分)【意义类·经济】

⑵请你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向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10分)【措施类·文化】

⑶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

请运用社会历史观有关知识,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

(8分)【依据类·哲学】

2.(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月以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暴雨,北京市的立交桥下成了“游泳池”,汽车被淹、人员伤亡。

一场暴雨,再次暴露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面上的建筑要光鲜,地下的排水管线也不能含糊,“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只会阻挡雨水的去路,科学发展,才能经受暴风雨的考验。

(1)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是政府履行服务职能的要求,与公民无关。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2分)【辨析类·政治】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城市建设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分)【措施类·哲学】

参考答案:

36.⑴①2005年—2010年,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翻了一番,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

(4分)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5分)

③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分)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大力扶持发展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应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分)

③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2分)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2分)

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2分)

(学生只须回答四个小点即可。

⑶①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答出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酌情替代给分)(4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

(4分)

37.

(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便民利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服务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是政府履行服务职能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4分)

②服务和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解决内涝问题还需要政府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如排水系统管理、城市垃圾管理等。

(3分)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应履行相应的义务,解决内涝,需要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对解决内涝问题进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因此,认为解决内涝问题与公民无关是缺乏主人翁精神,不负责任的表现。

(5分)

(2)①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做到“表里合一”。

(3分)

②坚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城市建设表里不一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3分)

③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的做法,做到表里并重,造福百姓。

(4分)

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关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中提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做加减法,即增收减负。

材料二:

在过去的2011年,对中国百姓和企业而言,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减税年”。

政府出台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以及上调了贫困线标准等举措。

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都先后进行了上调。

进入2012年以来,财政部最新又出台了免除蔬菜流通环节的增值税,为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又减负不少。

还在多地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这对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藏富于民、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有积极意义。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政府做好“增收减负”提出合理化建议。

(14分)【措施类·经济】

(2)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受到物价变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12分)【意义类·经济】

4.(26分)材料一:

近年来,沈阳市行政执法人员以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执法范围,实行执法责任制的网格化管理。

《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实施,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立规矩;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执法人员认真实行先宣传法律法规,再告知违法原因,最后才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三段式”执法,以文明执法及时高效的新形象出现在市民群众面前。

2011年“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荣获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是如何坚持依法行政?

(8分)【体现类·政治】

(2)办好中国的事情,为什么关键在党?

(6分)【原因类·政治】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2分)【措施类·政治】

36

(1)做好加法:

①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分)②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3分)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分)做好减法:

①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减轻居民个人的税负以及企业的税负。

(3分)②加强宏观调控,控制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

(3分)

(2)①物价因素。

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加。

为维持居民生活水平,个税起征点会受到上调压力。

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

对个税起征点上调产生压力。

③政府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客观上让政府有了让利于民的空间,为提高起征点创造了条件。

④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上调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每一点3分,共12分)

37.

(1)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该市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订立规矩正做到了这一点。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

该市通过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以及执法“三段式”,文明执法、高效执法。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

该市设置勤务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明确分工与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④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等。

该市“三段式”执法等,塑造了文明执法及时高效的新形象。

(每点2分,其中理论1分,材料对应1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分)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分)

(3)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③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一点3分)

5.(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微博俨然已经成为最新的反腐方式。

无论是“表叔”、“房叔”乃至更早的“天价烟”局长等腐败案件的查处,都遵循“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这样的路径发展。

在2012年的25件网络反腐事件中,16件被证明属实,9起失实。

有专家指出,针对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势,需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材料二:

“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并公布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这对于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人说,“我国反腐的关键在于网络反腐”。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2分)【辨析类·政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中央改进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11分)【原因类·文化】

(1)①网络反腐,有利于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权力的运行。

因此,题中观点具有合理性。

(4分)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要有序参与网络监督,禁止出现利用网络进行侮辱、诽谤等不正当的行为。

(3分)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分)因此,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腐败,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将反腐包括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把民主与法制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2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加强作风建设,有助于党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4分)

②文化会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推进作风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

(4分)

③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作风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3分)

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30日召开的河源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将河源谋划打造成“广东绿谷”。

今年以来,河源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2%;1—8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4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2%,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材料二:

保护生态环境是河源的政治责任,实现率先崛起是河源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河源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还较薄弱,县域经济发展仍较滞后;全市相对贫困面大,老百姓诉求日益增多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欠缺、水平不高的矛盾仍很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重,环境保护能力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要求。

材料三:

在破解河源发展的难题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河源调研时指出,作为后发地区,河源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一定要沉得住气,宁可发展得慢一些,但也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做法上,关键要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河源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因。

(6分)【原因类·经济】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0分)【措施类·经济】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对汪洋破解河源发展难题的观点进行分析。

(13分)【分析类·哲学】

7.(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先认识到文化发展对于广东的重要性,激活广东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是实现广东再次腾飞的一个新的着力点。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省、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对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宏观研究和指导。

各级党校要将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

要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要研究制定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实行单独考核。

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

材料二:

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在河源举办。

客家古邑河源客家历史渊源流长,自秦代龙川县至今已有2226年历史。

河源以南越王赵佗传播中原文化为起点,历经两千多年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交汇融合、发展衍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古邑文化,保留有众多的客家民居、客家习俗、客家歌舞、客家戏曲、客家美食、客家方言等原生态客家风情,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客家文化宝库。

来自22个客家地区40多个文艺团体的1000多名演员欢聚河源,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客家文化盛宴。

传承建设和弘扬客家文化就是建设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不竭的源泉和不绝的动力。

(1)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

(12分)【分析类·政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意义与举措的认识。

(11分)【认识类·文化】

(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我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市情,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生态和文化“三大崛起”。

2分

②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三打两建”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分

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外资结构,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

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体现了这一点。

2分

评分要求:

若没有结合材料分析,应酌情扣分。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河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壮大经济总量。

2分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分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2分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分

⑤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广东绿谷”。

2分

评分说明:

从其他角度作答,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源市作为后发地区的市情决定了要立足实际,做到起步晚、起点高,一定要沉得住气。

3分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河源宁可经济发展得慢一些,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就体现了这一点。

3分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河源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科学部署和艰辛努力。

宁可发展得慢一些,也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就体现了这一点。

4分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在做法上,关键要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3分

37.(23分)

(1)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省政府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省是基于满足广东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3分

②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激活广东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是实现广东再次腾飞的一个新的着力点。

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制定考核评价体系。

3分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各级政府切实抓好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

3分

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

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3分

评分说明:

从其他角度作答,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意义: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是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具体体现。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分

②举措:

A.在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当地的客家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地区的客家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或: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分

B.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其他优秀文化在河源传播,吸收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河源客家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河源客家文化的使者,增强客家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2分

C.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客属恳亲会、客家文化节、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2分

评分说明:

从其他角度作答,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

60年代

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11年

0.17--0.18

0.21--0.27

0.4

0.463

0.67

注:

按照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