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9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doc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

1.下列关于赢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2.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B.太尉C.丞相D.御史大夫

4.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

A.封国制B.井田制C.郡县制 D.世袭制

5.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皇权至高无上

C.全面推行郡县制D.中央与地方相互分权

6.“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度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8.(2006上海单科)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9.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

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

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

10.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1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但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3.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4.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5.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B.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C.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16.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④顺应了人民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⑧④D.①②③④

1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8.《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9.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C.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

20.“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是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

21.《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后人认识自己

22.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23.史书记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2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华阳国志·蜀志》载: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26.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说明(  )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7.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础。

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

A.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

C.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

D.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2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

材料四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五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分)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分)“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2分)

(3)比较分封制,材料二中的“安宁之术”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

(3分)

(4)既然“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

(3分)

(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分)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8分)

参考答案

1~5:

BAACB6~10:

DCBCB11~15:

BBCBB16~20:

ACDAC21~25:

AADCD

26~27:

DD

28.

(1)设置王国,行分封。

(2分)

(2)分封诸侯将重蹈春秋战国时的纷争局面。

(2分)“安宁之术”指行郡县制。

(2分)

(3)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

(4)秦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遂致秦二世而亡。

(3分)

(5)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分)

本质特征: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3分)

29.

(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3分)(答出“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可得1分)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3分)(答出“巩固统治”即可)

(2)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3分)

(3)顾炎武反对恢复分封制,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4分)

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历史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4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