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40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 

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

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 

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

7.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个人决策 

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 

D.法律至上

8.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

“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

”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

A.反对罗马法 

B.赞同君主制

C.批评了民主制 

D.主张扩大公民权

9.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任职前要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还要在一年的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10次的信任投票,在任期结束时还要接受账目审计。

这些规定直接作用是(  )

A.维护民主制度 

B.体现法治精神 

C.实现轮番而治 

D.防止权力滥用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D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11.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

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12.“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

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

13.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

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

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

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

14.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

伯利克里宣称: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15.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

诏令的公布意味着(  )

A.罗马公民受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B.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C.罗马法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D.罗马法最终形成了系统化和法典化的完整体系

16.罗马法规定:

17.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

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体系宏大而缜密 

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19.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

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20.罗马法规定:

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

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

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21.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22.《十二铜表法》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

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

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出罗马法(  )

A.维护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B.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奴隶制习俗

C.成文法比习惯法更残酷 

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

23.希波战争时代(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

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  )

A.人文精神的兴起 

B.工商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形成 

D.历史叙述的科学

24.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

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25.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

“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26.“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

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

27.《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据此判断:

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28.普罗塔戈拉曾说:

“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这一论述意在(  )

A.宣扬因信称义 

B.否定神的存在 

C.提倡理性思考 

D.否定主观认识

29.美国史学家斯东说:

“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

该“理念”是(  )

A.美德就是知识 

B.法律至上 

C.怀疑神灵权威 

D.追求民主

30.“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第一次论述人“生而平等” 

D.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31.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 

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

32.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

“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材料(  )

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 

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3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34.下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对造成这一运动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B.工业革命激化了抢占商品市场的竞争

C.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恶化D.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35.列宁说: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

列宁认为(  )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36.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37、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

“消灭新旧军阀战争!

”“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

”“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

”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

这种主张(  )

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 

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

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39、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

“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

”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40、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

“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

”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

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41.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42.如图8所示,1970年初,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中东的军火贸易急剧升温。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经济全球化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C.“冷战”状态被打破 

D.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力量对比失衡

43.图5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

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是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国旨在欧洲复苏 

B.美苏冷战尚未开始

C.苏联经济亟待恢复 

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44.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凯南在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文中指出,苏联的目标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分裂和削弱自由国家的力量。

凯南的这一电文(  )

A.成为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B.直接导致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 

D.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苏联的外交政策

45.(6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

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6分)

46.(13分)材料一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法是最高的理性;

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

法制史学者将其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治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立法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的原因。

(8分)

47.(15分)

【历史上重天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地方机构沿袭元朝行省旧制。

洪武九年,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构,分别执拿行政、司法和军事,“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再申报有关部门批准。

特别走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

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往往形成被动局面。

宣德八年,朝廷发布设置“巡抚”的谕旨,及至万历年间,“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的新体制已逐步形成。

但一般“巡抚”只是管辖一个省,而在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及‘“倭寇”书,‘总赞”入侵往往涉及数省,于是明朝加派兵部尚书都察院御史以“总督”去总管数省,“总督”一取出现、督抚制度初步形成,但是官方法定规章上仍以”三司”分治省政为主,“巡抚”和“总督”始终是临时差派,仍被视为京官。

清代,总督、巡抚正式演变成力省级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并且有较为完备的机构建制。

——摘编自唐进《中国国家机构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督抚制度的内容。

(9分)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督抚制度的作用。

(6分)

高2015级2016-2017学第二学期学习质量检测

(一)

历史【答案】

选择题:

1A2B3D4D5B6A7B8C9D10B

11A12D13C14D15B16B17B18C19C20A

21B22A23A24C25A26C27D28C29B30D

31B32B33A34C35A36B37B38D39C40B

41B42A43C44C

45、相似:

政府垄断立法;

立法形式多样化;

保护私有财产。

46、不同:

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3分),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2分)。

背景:

唐律:

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社会相对安定;

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

农业是立国之本,小农经济发达。

(4分)

罗马法:

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

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

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

商品经济较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47、

(1)内容:

巡抚负责一省军民大政;

总督同时管理多个省份事务;

总督、巡抚属于京官,由中央临时派遣。

(每点3分,共9分)

(2)作用:

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为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奠定基础。

(每点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