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41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卷政治卷答案及其解析.docx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Ⅱ卷

试题的解析与启示

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①③B,②④   C.②⑤  D.④⑥

解析:

答案:

A。

互补商品为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效应的商品,故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在导致本商品需求减少的同时,其互补品需求也随之减少,①判断正确, ②错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在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的同时,也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③判断正确,④错误;图中所示情况,无法判断乙丙关系。

说明:

试题一改往年冗长复杂的坐标图,以简单明晰的两个坐标图设计6个选项,其中⑤、⑥两项属于有可能存在但非必然存在的关系,增加了思维难度。

试题发出两个明显信号,一个是备选项的增加,另一个是改变更多的依靠数学能力而不是政治学科素养解答坐标图的情况。

13.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度提高至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答案A。

进口钢铁关说提高,必然导致①,钢铁成本上升,必然导致下游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即③;钢铁价格上涨,钢铁消费者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利益自然受损,产生⑤。

钢铁成本及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销售量降低,企业利益受损,④、⑥判断错误,故所有选项中只要出现④、⑥就应淘汰,据此可以淘汰BCD项。

说明:

教材中没有税收调节作用,只在财政作用中涉及税收。

将税收、生产、消费三个环节联系起来命题,4个备选项目变成6个,对差生而言是增加思维的难度,对优等生而言答案却显而易见。

试题除给出今后的选择题可能增加选项外,也提醒教学备考应注意教材知识的关联性,对教材知识点应适当扩张。

14.近三年来,某国对财政赤字率和通货感胀率的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年份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财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货膨胀率

5%

7.5%

3%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②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养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压缩政府开支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答案D。

财政赤字弥补的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增发纸币,另一个是国家借债,两者都会导致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实际流通量)超过市场所需货币流通量,导致通货膨胀率提高。

表2反映的正是这一关系。

故解决的思路就是如何降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②④符合这一思路,①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使商品供应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压力,但此效果产生需要较长过程;③会使商业银行能够放贷的基数增加,进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说明:

赤字与通胀关系现行教材没有论述,赤字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更没有任何说明,仅在p68有“财政赤字是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p7有“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说明,但没有超过的原因。

P51有“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的说明,但并无发行国债会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论述,有央行发行金融债券的说明,但无发行金融债券的宏观调控作用,p84有货币政策中“通过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内容,偏偏没有央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内容,故命题材料应该是超教材的。

其次,央行出售债券与国家发行债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银行吸纳货币,后者是将不流通的货币转为流通的货币,此知识点更是超教材的。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更是教材所没有的内容。

选项①更是一个极难排除的选项,故此命题思维难度相当高,超过一般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试题强烈启示,即使把教材知识背记得滚瓜烂熟,也不能解答这样的试题。

备考复习除应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的联系厘清外,还应该在教材知识基础上深化和扩张知识。

15.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12大举措,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例限制,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等。

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意味着

①金融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

②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有更多选择

③金融机构的成本将降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提高

④将形成新的竟争格局,促进中国金融业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答案D。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会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外资的金融产品,衍生出新的中外合资金融产品,②正确;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形成之前所没有的外资金融业与国内金融业的竞争,④正确。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会引起国内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而外资金融的大量进入也必然使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国际社会的金融风险也更容易对国内金融市场安全形成冲击,①“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的说法错误;外资金融的大量进入并不必然产生③的结果。

说明: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等都是教材所没有的内容,对中学生更是相当陌生。

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全球化的要求,教材p84有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论述,考生应该就此联想到金融业对外开放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一个选项两句话不仅仅是个选项长的问题,而是成倍的增加了分析判断思维,相应的增加难度。

16.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这条款的确立旨在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③维护社会秩序          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答案.B。

此题属于送分的低难度的简单题,关键是注意“旨在”两个字。

②、④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与公民政治权利无涉,更不属于司法问题。

说明:

公民权利分为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人身权利、等等,这些应该提醒考生加以区别。

另外,人大立法、法院和检察院司法,前者审判,后者监察,政府行政,这些也不能混淆。

17.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2015年启动,近三年时间有519名内地医疗专家接力进藏救死扶伤、传道授业,430项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得到填补,285种大病不再出自治区治疗,533名西藏本地医疗骨干获得培养……新守护高原生命与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传递。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

①改善西藏民生、促进平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②实现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基础

③推动西藏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④维护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的根本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

答案B。

依据材料,①、③判断正确。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可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保障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但不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也不是实现平等健康的“根本保障”②、④评价错误。

说明:

材料有某种作用,但以夸大这种作用为思维陷阱是经常见到的命题形式。

故而一定要将作用情况搞清楚。

18.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

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①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②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答案D。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属于任何结盟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坚持不结盟政策,①错误;“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说法错误,也不存在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的问题。

②错误。

③、④符合题意。

说明:

不结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之一,但因不在正文之中而容易忽略,二爸正在发展和形成说成是已经,把趋势说成现实,是常见的设错方式,应该比较关注些。

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答案C。

手机动漫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国际技术标准,表明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的认可,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都属于夸大作用。

说明:

“文化自信”、“互联网+xx”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应该引起注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20~21题

20.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答案C。

试题的选择指向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②、④符合;①说法有误,中医药走向世界可能促进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但绝对不是“实现”转型升级;③与走向世界无关,并且价值导向也不存在创新问题。

说明:

这里又出现夸大意义作用的选项。

21.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答案A。

整体诊疗,辩证施治是中医诊疗普遍坚持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对症下药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强调的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①、②符合;③、④材料不体现。

说明:

选项③、④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相互交替”、“相互转化支配”的说法是不妥的。

但③强调的是性质变化、④强调的是发展变化,这是对的,抓住了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作用的根本区别。

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含,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答案C。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选②;“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含,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强调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整体体现④。

①、③说法错误。

特点:

选项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比较费解,但学生如果能够直接依据材料做出正确选择而不是用排除法,则此项干扰不大。

说明:

渐进性和飞跃性实际就是量变与质变。

这提示我们理解哲学原理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其他表述方法。

选项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的说法显然是不通的。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不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按其规律性发展,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促进社会发展,也可能阻碍社会发展,但这种促进和阻碍都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所以说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不合适的。

但在这个试题里,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选这个选项,如果以理论推测,反而会失分。

23.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

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答案B。

材料强调奋斗,选择指向为奋斗的作用。

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是客观存在,②说法错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条件的制约,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说法错误。

答案组合就只能选择B—①④了。

说明:

选项④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选项①将奋斗的作用说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按照哲学教材理论分析就不合适了。

首先,奋斗,说到底是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比较,客观规律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性,如果不合于规律性,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越是背离价值目标。

其次,《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时第一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然后才是“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两者相比较,教材强调的是前者。

教材第105页特别写到: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其实就是奋斗,教材第105页写道: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其后又写到“需要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教材106页)。

整个论述始终只谈“需要”,与前面“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教材第105页),那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这是显而易见的。

23题的选项①自身说法是错误的,但在这个试题中,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要求选择这个选项的。

就此而言,真正想得分,猜想命题者的意图好像也是很重要的。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

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时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9%(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4分)

(1)参考答案要点:

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解析:

材料一为图表,很重要的是读懂图表,从图表中提炼经济信息。

图表中列出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两个内容近五年的变化情况。

所以图表反映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五年两个内容的变化逐年提高的状况,其次从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p67的关系可以看出税收占财政收入的大体比重。

因设问要求“简要”,故答出上述两点即可。

说明:

近年来经济生活试题较少出现图表题,但图表是表示经济状况经常用到的,因此,读懂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从去年的14题到今年的38题,这告诉我们今后以图表为材料是很可能的命题动向。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10分)

(2)参考答案要点:

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

设问要求“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其解题思路是:

企业减负—企业所得增加—生产扩大—财政收入增加。

所以答案要点应围绕这个思路展开,只要能理清这个关系即可得分。

说明:

“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是教材所没有的内容。

但教材教材第36页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的表述;教材66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其中有减少税收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容;教材67页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论述。

如果教学中或备考复习中考生能够将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并对内容进行扩张,做出正确答案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该答案仅为参考答案,考生所做答案不一定与其完全一致。

比如其中“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要点就不是很贴切的答案。

因为创新与减负没有必然联系,对所有企业的减负也不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党必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它们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作用。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2分)

39.参考答案要点: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整个材料都在说明党是领导一切的,设问指向为什么党要领导一切。

答案思路应该是党的性质—历史与人民的选择—党的能力—现实要求。

说明:

此题是一种很传统的命题方式,应该说测试的能力较低,只要考生能够背记教材知识即可在作出满分答案。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健性难题。

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起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属日的成就?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2分)

(1)参考答案要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设问要求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答案思路可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逐层解析杂交水稻研发推广的实践过程。

说明:

现行哲学教材并没有专章论述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内容,在第六课有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没有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内容,但本试题要求的却是用两者的辩证关系说明,从材料看更多的是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

显然,这是一种警示,教学与学习不能仅靠教会教材和记忆教材知识,而是要通过扩张补充完善知识,尤其是完善基本理论。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

(2)参考答案要点: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程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解析:

设问指向“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答案应围绕着“如何”二字做文章。

可从文化自信的理由出发,将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成就作为文化自信的理由逐层分析说明。

说明:

前面19题涉及增强文化自信,这个设问专门论述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三道文化生活试题,两道都是文化自信,可见文化自信热度之高。

将两道题的材料对比一下,材料内容的剪切思路如出一辙。

这就是思维规律。

(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4分)

 (3)参考答案:

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投身实践,开拓创新:

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解析:

试题其实就是语文作文所要列出的提纲,只要与主题一致即可。

说明:

这类所谓研究性试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很大程度上是考语文的功底而不是政治学科素养。

但这样的试题还会继续存在。

所以,政治教师提高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须。

试题解析启示:

早在2018年的3月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发文透露:

要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秉承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的任务,着力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整个文综II卷政治试题解析下来,尤其是经济生活的试题解析,给人的印象是命题确实贯彻了上述思想。

就此试题对高考备考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1、教学复习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上。

这样的教学,即使把教材搞得滚瓜烂熟,也依然应付不了未来的高考难题。

这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2、和高考试题的要求相比较,教材的内容明显的过于“常识”,很多原理或基础知识未能展开,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今后的备考复习一定要补上这些缺欠。

如试题解析中说到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