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52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

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

(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

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或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表现。

“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行使选举权,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

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

(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

具体来说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职能。

16、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行政体系外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行政体系外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17、政府如何接受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例如,“阳光工程”。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18、“阳光工程”意义

(1)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9.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有较高的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

(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树立起来

(2)政府树立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

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2、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3、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4、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

,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5、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

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9“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4

客观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保证)

32、“三个代表”: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吉贝尔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3)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35、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3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

3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0、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41、国际组织的作用?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42、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4)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

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4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44、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

国家力量

(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

(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45、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6、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

(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

(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

(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47、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8、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9、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50、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1、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2、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4、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55、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