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54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doc

《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分析》小专题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为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社会发展,国家从20世纪末开始实行了“西部大开发”,21世纪初提出了“中部崛起”,中部、西部地区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经济社会有了明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缓解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优势)条件分析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在答题时常出现纰漏的现象,这里的区域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城市群、城市新区、开发基地等具有一定影响范围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

以下以我国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岛为例分析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海南岛经济特区开发的优势条件包括:

1、地理区位优势:

海南经济特区

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区位意义

海陆位置

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陆海结合部)

①大西南出海的前沿;②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相互位置

①近傍香港,遥望台湾;

②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①有广大的内陆腹地;②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交通位置

①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②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其中相互位置的分析,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该区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位置关系。

2、资源优势:

(1)气候资源:

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积温8400℃~9200℃,冬季温暖,最冷月气温超过16℃,夏季高温,最热月气温在25~29℃之间,可以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我国栽培橡胶的最适宜地区,也是我国唯一可种植油棕、可可、腰果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方。

(2)土地资源:

地形——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3)生物资源:

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有利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海洋生物资源中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0多种,虾类近千种,贝螺类1000多种,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

生态系统有红树林、珊瑚礁、河口等,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种性区,可提供食品资源,并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4)海洋渔业资源:

渔场面积大,近30万平方千米,渔类品种多,800种以上、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适宜远洋捕捞业;浅海、滩涂面积广大,港湾多,适于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5)海洋油气资源:

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油气远景储量大,估计有几十亿立方米天然气和几百亿吨的石油远景储量,成为我国未来的油气基地。

(6)海洋空间资源:

拥有大小岛礁600多个,其中大于500平方米的有225个,可开发成为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7)旅游资源:

沿海浴场和海滨、海下热带景观珊瑚礁、热带鱼、椰林风光、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等。

3、社会经济优势:

(1)开放时间早,开放范围大。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并成为全国最大面积的经济特区。

由于开放时间早,积累经验多,在吸引外资发展外贸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海南岛经济发展速度快,外向型经济发达。

当地已兴建了大批合资或外资独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3)工业结构为轻型化,第三产业比重大。

本区轻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设备,以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工业,现已形成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发达,工业门类较多,产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通过对海南经济特区的分析,总结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的答题思路,如下表:

在高考答题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优势分析是建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要梳理出要分析对象的常见区位因素,再根据题目要求,突出优势点来答题。

以下列举出中国沿海的几个经济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或区位优势的分析:

I、辽中南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石家庄等多座城市。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辽中南地区做为环渤海经济圈一部分,正倾力打造经济第四极,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①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②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③大连、沈阳、鞍山经济一体化建设;④东北亚开放和东北开发主要集中于这一地区;⑤这一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II、天津滨海新区:

在过去十多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腾飞。

此次强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推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形成,意味着拥有研发优势的滨海新区将与深圳、浦东一样,对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天津发展滨海新区的优势条件有:

1、位于京津唐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依托京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2、交通设施完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3、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相当部分是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建设用地空间大;4、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冶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也居全国前列;5、科教力量强。

III、胶东半岛城市群:

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淄博8座城市,串成一条颇具规模的城市链。

胶东半岛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区位优势):

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和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西临京津唐、南接长三角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的交汇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IV、长三角城市群:

上世纪中期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首次提出"大城市带"概念时,就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伦敦城市群共同列为“世界六大城市带”。

长三角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对外面向整个太平洋地区,对内通过沿海、沿区辐射大半个中国。

长三角除具有最优越的地理位置外,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还包括:

①是中国工业化较早的地区,完备的工业体系;②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地区;③长三角的合作与长江流域的经济互动。

V、温台沿海产业带:

温台地区包括温州、台州2个地级市,该地区市场化水平高,民营经济活跃,块状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是著名的“温台模式”发源地。

温台地区北接宁波、绍兴,南邻福建,西连金华、丽水,东临东海,位于我国沿海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缘,陆海交通便利;地处浙南与闽北交接地带,与台湾地区文脉相通、地缘相融,是浙江省吸引台资的重点区域。

随着金丽温高速公路、台缙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铁路的开发建设,温台地区的区位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温台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旅游资源、滩涂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等,是全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VI、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福建省的主要发展优势:

1、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2、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3、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

VII、台湾海峡经济圈:

随着我国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的崛起,“台湾海峡经济圈”也呼之欲出。

就“台湾海峡经济圈”的区位作简要阐述:

该区域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之间,同时也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连接区域。

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其区位优势和逐渐拓展的经济腹地决定了能够承载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的功能,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

重点发展这一区域,对两岸统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VII、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进口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珠三角经济区乡镇企业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区域优势条件有:

1、临近港澳,依托港澳引进外资和技术;2、地处侨乡,借助华侨与海外华人引进外资与技术。

VIII、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沿江、沿海、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因而广西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使今日广西沿海能成为经济发展新一极。

发展的优势归纳如下:

1、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2、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3、北部湾纠纷已经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