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54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教研记录文档 2Word文档格式.docx

2.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小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何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的饱,而其他学生又能吃得好。

2010年9月7日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与讨论

1.是否小组合作学习

一、涂玲利老师介绍《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1.分两人一小组

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等。

3.教学流程:

活动一——整理豆豆的房间,活动二——小组合作将水果蔬菜进行分类,活动三——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活动四——分一分,活动五——将教室里的人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

二、刘美红老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学设计尚可,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学生刚入学,要注意课堂常规

三、潘校谈自己的观点:

1.学生的规矩一定要立起来

2.后面还要再听一堂随堂课

2010年9月27日

二楼接待室

数学大组教研活动

鲁红

18人

全体数学老师

本学期的一些主要安排

鲁红老师讲话:

1.论文评比:

要求突出课堂文化建设,每校2-3篇,10月25日前上交

2.现场视频课:

龚老师

3.小组合作学习继续深入课堂,认真设计导学案,家长开放课。

4.王芳年级质量抽测

5.四科联赛,注意书写

(10月13号四年级,龚老师《图形的变换》试讲)。

我们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上好组内课,如果教学内容出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由于班级座位的调整,如何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主讲的分寸。

2010年10月10日

《分苹果》教学反思与讨论

一、涂玲利老师介绍《分苹果》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

二、潘校谈自己的观点:

1.学生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2.真正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老师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是不一样的。

3.注意学生的兴趣

4.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掌握,是否还需要利用手指操来教?

5.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6.多让学生说,让学生多辩论,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就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但是在学生知识基础尚不完备,认识能力不高的期间,如何进行教学。

2010年10月25日

教工餐厅

潘淑平、鲁红

有关四科联赛事宜

1.四科联赛要不要举行?

如果不举行,请拿出一个更好的方案

2.举手表决,统一思想

3.数学试题要求:

分析每一题的正确率如何?

15%的思考题

潘校讲话:

1.读《新课标》

2.参照做的题目释疑

3.新世纪小学数学网

4.四年级抽测

5.趣味运动会

6.全区蓝本

王校长讲话:

1.数学组是个很好的团队,省心、省力……

2.研究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教方法,教思维

3.除常规以外,还要完善我们的智慧园的特色。

4.一些好的做法,如:

教材中“玩数学”抽出来;

分层提出目标,定期举行数学节;

读懂课标,读通教材。

2010年11月9日

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

学科竞赛研讨

学段内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特别注意减法含义如何渗透

2.两数比较求相差数,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学会正确列式

3.加减计算要能非常熟练

4.三个物体比轻重

5.如何让学生能更快更清楚地理解题意

对策:

1.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3.注意因材施教

4.全组合力,献计献策,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题目寻找一个更恰当地教学方法

对于一年级学生,新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先学后教,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思维混乱的时候,我们提示学生,纠正学生,会不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影响?

强化正确还是强化错误?

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2010年11月23日

《统计》教学设计与讨论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2.细节处理与一些环节的研究

一、涂玲利老师介绍《统计》教学设计。

1.分6人一小组

3.教学设计:

活动一——统计我们班最喜欢吃的水果,活动二——统计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活动三——把淘气弄脏了的统计表填完整,活动四——统计我们班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你会怎么统计?

1.对这节课给予肯定

2.一些细节方面作适当调整,如:

如何从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很自然地过渡到统计图?

统计时是否先小组统计完之后再全班统计?

书上的题目是否只让学生说一说就可以,还是需要学生练习?

等等。

三、刘美红老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做到更高效?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以及真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0年12月6日

琢磨开放课的设计

涂玲利老师开放课教学设计(练习四)

1.开火车(有关8.9的进位加法)

2.凑十歌

3.故事引入并分出米老鼠组、蜡笔小新组、加菲猫组

4.各小组自主完成相应任务并接受挑战

5.汇报交流

6.小结

刘美红老师开放课教学设计(有几棵树-有关8的进位加法)

1.开火车

3.故事导入,引出算式8+6=?

4.小组合作探究8+6=?

的算法,可用小棒、计数器等。

6.小结

新石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2009年8月25日

地点:

学校办公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

记录人:

赵亚锋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要有对工作的热情。

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

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

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

(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

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2009年10月26日

办公室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1、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2、发布信息:

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课后的拓展作业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3、交流: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

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郑凤英老师发言。

(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

读、查、思、记。

张建福老师发言:

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

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

蔺洪金老师发言:

1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标识出来。

{怎样解决?

}

3.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懂的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问号就可以了,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

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009年11月15日

理论学习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误区:

一、语文课轻了“语”;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三、空洞的热闹;

四、课堂教学的虚化。

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有效学习、有效对话的研究与学习十分必要。

真正对话:

一是少一点权威,多一些尊重,在平等中对话。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关系,既应是朋友,更应是严师。

常言道: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也需要被管束被要求,宽而有限度,严而不苛刻。

二是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创造中对话。

课堂教学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创造中对话,在对话中发展。

教师必须根据交流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

三是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赞美,在欣赏中对话。

今天的教研活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重温了《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学科教学建议》,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教研组计划的制定中。

然后教研组制定教学计划,讨论学科周主题活动方案。

首先,我们在前期集中学习与最近的自学中,又一次领悟了《指南》与《建议》的精神。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我们将按照《指南》与《建议》中的要求,用它们来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本学期各自任教的教材内容,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利用上班或休息时间都已熟悉过,甚至有几位老师假期在家就开始研究教材,学习教参了。

因而,大家对教材的安排,教材上的重难点,都已非常熟悉,有的已经想好了解决策略。

比如我们三年级,第(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spjy.cOm原文地址

活动最后,我们学习了数学大组的工作计划,围绕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主题

“全面提升数学文本解读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与学质量。

”提出了学科周的活动方案:

“解决问题能力大比拼”。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关键词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出席人员:

三、四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主讲人:

金荣

活动内容:

《平均数》

活动过程:

一、教材分析(金荣)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它是在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起始格和其他格所表示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

在统计中,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加重要。

本堂课,我倡导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学习新知的欲望。

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使学生乐于探究,并从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即时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与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得探究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

在学习内容了解之后,我便提出两个问题:

1、什么是平均数?

2、怎样求平均数?

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然后学习书上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平均数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对于数据较小时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求平均数,然后采取“我说你摆”的小游戏,通过老师说学生摆棋子的方法吸引并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的理解,后面制造困难加大数据量,让学生产生数据大时不能采取移多补少的方法而改用计算的方法,自主讨论探究方法,引出总数÷

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这时返回课前问题,学生自己计算分别求出男生女生的踢毽子的平均数,进而由教师引导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二、课前研讨:

毛玉芳:

“求平均数”这一课,曾经听过一节省特级教师顾建芳老师上的展示课,在新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使用组内同学的最好成绩或者最差成绩、或者小组的总个数,这些学生的旧知来判断小组的整体水平。

而必须以小组的平均数来表示小组的整体水平。

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让学生理解以下几点:

1、平均数仅仅代表了小组水平,不代表个人水平。

2、平均数在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之间,可以使用“移多补少”来实现平均。

3、求平均数可以还可以用总数除以个数的方法得到。

4、如果一组数据中最高水平或者最低水平数据比较极端,会给平均数带来很大变化,为数据统计的学习埋下伏笔。

朱春凤:

进行移多补少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计算求得问题的解决,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3题是一道情境题,从上图中呈现的信息可以看出,该情境具有较浓的童话色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意去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第5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灵活性。

要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既可以按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先求出4位同学的平均飞行时间,再作比较;

也可以根据平均数的特征直观判断平均数应在48与57之间(不可能是57和48),由此判断出飞行时间比平均数长和短的同学。

第6题是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它既要用到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要用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些数量间的关系。

第7题虽然是求平均数,但内容的呈现有些特点,题中用对话框和象形统计图,并结合猴子和小猪掰玉米的情景来呈现信息,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第8题是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计算平均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是统计量。

第9题通过求平均数和把4个月饮料的产量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平均数的大概位置,丰富对平均数特征的把握。

季瑞恒:

求平均数教学大讨论在求平均数这一教学案例中,我认为学生们的想法是各有自己的道理的。

持“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这一观点的同学们的理由可能就是:

只有人数相同、水平相近的比赛才是公平的;

“一对一”这一观点则是来源于大量的生活经验或比赛经验。

不过方法再多,最后也都要落脚到“求平均数”这一方法上,因为这才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在。

案例中,学生各种观点的讨论可能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不过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学生才能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为什么求平均数。

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震撼学生的心灵;

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同时通过讨论也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从中学会分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弯路,会带给我们另一种体验,我们要学会从中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