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82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

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灵活记忆(多用口诀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

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

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只有20多个,前20号元素是必须记住的(可5个一组进行记忆,降低记忆的难度)。

还有一些经常用到的元素符号也是需要记住的,虽然考试的时候会直接给出试卷中需要用到的元素符号,但是记住了,就可以省去翻阅的时间。

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

开始学习化合价时老师都会给出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口诀,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记笔记,以便复习。

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

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

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

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

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5、联系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要有一双发现化学的眼睛)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

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

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6、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

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

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

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

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设(设未知数);

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

三找(找出关系量);

四列(列出算式);

五求(求解结果);

六答(回答解中问题);

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7、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不局限于课文中)。

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

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

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

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一)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二)总结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

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

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总结实验中操作中固定的原理

1、长短要分清

(1)洗气时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

而使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该“短进长出”

(2)使用长颈漏斗要通过橡皮塞,插入液面下;

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插进橡皮塞下短一些,不必插入液面内。

2、大小要分清

(1)称重时,先估计出质量,放砝码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再调游码。

(2)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可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

(3)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试剂应放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3、上下要分清

(1)滴定管零刻度在上面,量筒小刻度在下边。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左右要分清

(1)使用托盘天平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称为:

“左物右码”。

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

(2)调天平零点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

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3)制取气体,制取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至右。

(4)将试管由长到短,从左到右放置在试管架。

(5)组装仪器,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接成整体。

拆卸仪器相反

七化学解题思维方法

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直选法、推断法、分析比较法、计算法等

例如

(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C)

ACuSO4HClKCl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解题思路:

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无色透明溶液可排除A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

B选项中生成的BaSO4溶液是沉淀。

D选项中生成的Fe(OH)3是红褐色沉淀,故选择C。

物质推断题

对于推断题的解答主要看其颜色、观其状态、观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主要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归纳。

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特殊物质:

含Cu2+溶液呈蓝色、含Fe3+溶液呈棕黄色、含Fe2+溶液呈浅绿色等。

推断题型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叙述型”推断题、“实验型”推断题以及“框图型”推断题等。

对于“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按部就班”,确定每一步骤中一定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结合问题这类题就不难解决。

而“实验型”推断题主要与实验基本操作和鉴别方法相结合题型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化学知识的一类题型.

计算题

解计算题是一般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

一般步骤:

1设未知量2列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

实验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

三要领;

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

①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

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

②确定除杂质方法;

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

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

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

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

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

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

粗盐的提纯;

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

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

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

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

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

强碱溶液(NaOH)——有NH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

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

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

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

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

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

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