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111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安全评价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按照预评价导则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2.一乙炔充装站,简述了一下乙炔充装站的设备和乙炔气瓶数,做了一个事件树。

乙炔充装站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乙炔站着火的原因分析?

(四)情景分析题

(这道题是原来看过的原题,可惜只溜了一眼,没细看,唉)

一机械加工厂,有机床,镗床,钻床,磨床等机加工设备,。

(30分)

1.分析该机械加工厂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针对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措施?

3.提出防止触电的对策措施?

二综合评审

某水泥厂拟新建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

生产设施主要包括:

厂房建筑、压缩空气站、物料储运系统、供配电系统、新建道路、一座12000km余热发电机组等。

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

生料制备是将生产水泥的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粉磨制成料粉(干法)的过程;

熟料煅烧是将生料粉在水泥窑内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

水泥粉磨是将熟料深加工适量混合材料(矿渣),共同磨细得到最终产品——水泥的过程。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灰石储存、输送及预均化:

卸车后的石灰石由胶带输送机送到碎石库储存,按一定比例出库送至预均化堆场的输送设备上。

预均化堆场采用悬臂式胶带堆料机堆料,采用桥式刮板取料机取料。

  

(2)原料调配站及原料粉磨:

原料调配站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和后由胶带传送机送入原料磨。

原料粉磨采用辊式磨,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作为烘干热源。

  (3)生料均化,储存与人窑。

  (4)原料输送与煤粉制配。

  (5)熟料烧成与冷却:

熟料烧成采用回转窑,窑尾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熟料冷却采用篦式冷却机,熟料出冷却机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的+65%。

为破碎大块熟料,冷却机出口处设有一台锤破碎机。

  (6)废气处理:

从窑尾预热排出的废气,经高温风机一部分送至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另一部分送入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净化后排人大气。

  (7)熟料储存及运输。

  (8)水泥调配:

熟料、石膏、矿渣按比例配合经胶带输送机送至水泥磨。

  (9)水泥粉磨:

采用球磨机,磨好的水泥料送入高效洗粉机,送出的成品随气流进入布袋收尘器,收不来的成品送人水泥库。

  (10)水泥储存及散装。

  (11)辅助工程:

余热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站。

 请根据给定的条件,解答以下问题:

  

(1)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试针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3)试分析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10分)

(4)指出适用于该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说明理由。

根据五天的培训,终于知道了鉴定考试的题目

从这几天培训老师的交流发现,考试内容应该为:

1、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评价。

2、模糊评价有点内容。

3、危险和危害因素识别。

4、综合评审为评价报告的审核。

看了帖的发表下观点。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1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1.1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1.2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劳动安全技术措施(简称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

(2)预防。

(3)减弱。

(4)隔离。

(5)连锁。

(6)警告。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指标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4)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在评价中,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定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3安全对策措施概要

  安全对策措施概要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

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2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原则是优先应用无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装置(生产线)和自动化监测、报警、排除故障和安全联锁保护等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

尽可能防止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危险因素的设备、设施和物料,使系统在人员误操作或生产装置(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综合措施是应优先采取的对策措施。

  2.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

  2.1.1项目选址

  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

  

(1)不得在各类(风景、自然、历史文物古迹、水源等)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各种(滑坡、泥石泥、溶洞、流砂等)直接危害地段、高放射本底区、采矿陷落(错动)区、淹没区、发震断层区、地震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Ⅳ级湿陷性黄土区、Ⅲ级膨胀土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化学废弃物层上面建设。

  

(2)依据地震、台风、洪水、雷击、地形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资料,结合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和特点采取易地建设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靠的对策措施。

  (3)对产生和使用危险危害性大的工业产品、原料、气体、烟雾、粉尘、噪声、振动和电离、非电离辐射的建设项目,还必须依据国家有关专门(专业)法规、标准的要求,提出对策措施。

  2)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除环保、消防行政部门管理的范畴外,主要考虑风向和建设项目与周边区域(特别是周边生活区、旅游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航空港和重要通讯、输变电设施和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核电厂、剧毒化学品生产厂等)在危险、危害性方面相互影响的程度,采取位置调整、按国家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等对策措施。

  2.1.2厂区平面布置

  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安全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1)功能分区

  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含动力区、贮运区等)、管理区和生活区按功能相对集中分别布置。

  2)厂内运输和装卸

  厂内运输和装卸包括厂内铁路、道路、输送机通廊和码头等运输和装卸(含危险品的运输、装卸)。

应根据工艺流程、货运量、货物性质和消防的需要,选用适当运输和运输衔接方式,合理组织车流、物流、人流(保持运输畅通、物流顺畅且运距最短、经济合理,避免迂回和平面交叉运输、道路与铁路平交和人车混流等),为保证运输、装卸作业安全,应从设计上对厂内的路和道路(包括人行道)的布局、宽度、坡度、转弯(曲线)半径、净空高度、安全界线及安全视线、建筑物与道路间距和装卸(特别是危险品装卸)场所、堆扬(仓库)布局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依据行业、专业标准(如化工企业、炼油厂、工业锅炉房、氧气站、乙炔站等)规定的要求,应采取其他运输、装卸对策措施。

  根据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和避免危险、有害因素交叉相互影响的原则,布置厂房内的生产装置、物料存放区和必要的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

(转载请注明:

来自中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

  3)危险设施/处理有害物质设施的布置

  可能泄漏或散发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介质(气体、液体、粉尘等)的生产、贮存和装卸设施(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设施等)、有害废弃物堆场等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远离管理区、生活区、中央实(化)验室、仪表修理间,尽可能露天、半封闭布置。

  

(2)有毒、有害物质的有关设施应布置在地势平坦、自然通风良好地段,不得布置在窝风低洼地段。

  (3)剧毒物品的有关设施还应布置在远离人员集中场所的单独地段内,宜以围墙与其他设施隔开。

  (4)腐蚀性物质的有关设施应按地下水位和流向,布置在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的下游。

  (5)易燃易爆区应与厂内外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主要人流出入口、铁路、道路干线和产生明火地点保持安全距离;

易燃易爆物质仓储、装卸区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可能泄漏、散发液化石油气及相对密度大于0.7(空气=1)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装置不宜毗邻生产控制室、变配电所布置;

油、气贮罐宜低位布置。

  (6)辐射源(装置)应设在僻静的区域,与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人流密集区和交通主干道、主要人行道保持安全距离。

  4)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

  

(1)主要噪声源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的要求。

  

(2)强振动源(包括锻锤、空压机、压缩机、振动落沙机、重型冲压设备等生产装置、发动机实验台和火车、重型汽车道路等)应与管理、生活区和对其敏感的作业区(如实验室、超精加工、精密仪器等)之间,按功能需要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允许振动。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一、看书的经验:

 

 

《安全评价》内容多,初接触的人有点无从下手、顾此失彼的感觉。

我有许多朋友反映,书虽然看了无数遍,但丢开书脑子就是一片空白。

2004年下半年我接触安全评价,我把书快速浏览了两遍,相关的法律法规、通则、导则也了解了一下。

2005年初正式决定报考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考试。

我发现,以传统的按书编排的从前到后的顺序来看,有很大的难度,加上那时的《安全评价》错误太多,几乎是一边看书,一边纠正错误。

我先拿来一份安全评价报告来反复看了几遍。

我认真研究报告中的评价程序、评价方法、报告写作步骤、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等,这样有了一点印象了。

然后,我决定以下面的顺序来看:

先反复看“安全生产法“,再看安全评价通则和导则,

接着按导则中的程序一步步看书上的内容,直到彻底理解,不看书也能回忆出大概为止。

最后,我重点看的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常用的八大评价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具体步骤、应用实例等)直到掌握。

(同步做读书笔记!

千万要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

我在看书的同时,还在电脑上自制幻灯片,同步定期给其他朋友(共12人)上课。

相互交流!

二、考试经验

首先不要有畏惧的心理,2005年6月26日的试卷是突破性的,题量大,难度也大。

上午的题目中有倒扣分题,没有把握的4道题目我没有做。

下午答题关键是要答出答题点,再围绕答题点发挥。

事故树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安全检查表更不需说,一般报告中检查表用得最多。

我们同时去了12个人,一次性通过了7个,58.33%的通过率在全国也不多见。

现在准备考试的朋友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安全文化网”就能提供名师全程辅导。

奉劝想通过考试的朋友,好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吧!

朱能焰(zhuny324)

2006年4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