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21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考纲明示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思想上: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了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特别提醒 克里米亚战争只是加速了1861年改革,并不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2.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性质

(1)时间:

1861年。

(2)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主要内容

(4)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改革的影响

(1)积极性

(2)局限性

特别提醒 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改革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拓展深化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

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因此,近代化在俄国出现是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

考点

2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2)外患:

佩里叩关(“黑船来航”)

(3)前提:

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2.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

(1)1868年新政府以天皇名义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向西方学习,改革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公布《政体书》:

整顿、充实组织机构。

3.主要内容

(2)经济:

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先是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后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4.历史影响

特别提醒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历史上也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日本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的标志,但是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缺乏民主宪政精神,为日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考点3  戊戌变法 1.背景

(1)社会基础: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过程

(1)序幕:

“公车上书”。

(2)发展:

办学堂、建团体、创报刊。

主要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冗员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提倡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

裁汰绿营,西法训练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文教

废八股、改书院、赴日留学等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人才

(4)结果

3.评价

(1)爱国: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

(2)进步:

是探索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3)启蒙: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4)结论:

其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特别提醒 戊戌变法的特点

(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发动的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运动。

(2)戊戌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只是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领导的政府,它对帝国主义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戊戌变法昙花一现,但它是一场资产阶级进行社会制度变革的尝试,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及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1)影响

①经济近代化

a.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②政治近代化

a.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c.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③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⑤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①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②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③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④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2.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

(1)性质: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内容:

洋务运动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以维护封建制度;而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对封建制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造。

(3)方式:

洋务运动主要靠少数地方实力派主持;明治维新在天皇的主持下进行了比较全面、广泛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4)结果: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留有大量封建残余。

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重,顽固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依靠主体

明治新政府

无实权的光绪帝

具体措施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并强力推行

发布大量改革上谕,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思想文化

积极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以接受新事物

4.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1)相同点

①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②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内容: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⑤影响: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d.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不同点

①领导: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②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真题典例

1.[2015·江苏高考]“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答案 

(1)特征:

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

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

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

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

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解析 第

(1)问,提炼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如由材料一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自天皇以下”等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的结论,由“众人趋之若鹜”可得出国民竞相效仿的结论等。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可得出日本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的结论;第二小问,前者原因可从摆脱民族危机和改变落后的现状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后者原因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由材料信息“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虚饰了一国之文明”等回答实质。

2.[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

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

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答案 

(1)英国、法国。

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

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俄国改革背景,从俄国与工业化强国英法的国力差距的角度作答。

(2)问,结合材料二评价俄国改革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俄国改革历史影响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作答。

考向分析

俄国农奴制改革5年2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5年3考,在2017年备考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材料解读能力,关注无教材依托的改革的认识,总结改革规律。

仿真练习1.[2016·遵义航天高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统称为“百日维新”的改革法令。

它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了以欧洲的学风为基础的新学校,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新的由应征者组成的军队,这些措施始终停在纸上,因为军队支持始终维护旧秩序的皇太后,这时,他废除了年轻的皇帝,宣布由她自己摄政;废除了所有的改革法令,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出“百日维新”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新式学校;鼓励机器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建立西方式的新军。

(2)失败原因:

军队不支持;顽固派实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采取的方法与斗争策略不当(要求过急;幻想争取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的支持);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问考查的是“百日维新”的相关措施,根据材料信息,依次展开即可。

主要涉及到政治上,即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即鼓励发展机器大生产与工商业;教育上,即建立新式学校;军事上,即建立西式军队。

(2)问考查的是“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失败的原因”:

A.主观原因;B.客观原因;C.根本原因等。

结合相关史实,依次展开认识,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2016·包头九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

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

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

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

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

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

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材料二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

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答案 

(1)①农奴依附地主,②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③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④农奴要给地主提交一定的费用,⑤地主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⑥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

(2)理解: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符合史实(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

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

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解析 

(1)从材料中“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等信息分析地主与农奴的基本关系;从“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分析国家与农奴、地主的基本关系。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有夸大之处。

联系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

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温馨提示:

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2016·日照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

(10分)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

(15分)

答案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2)“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结合所学可得出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分析: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对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2)问本题考查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一张脸孔望着未来”即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政治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带有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即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2.[2015·石家庄一模](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

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

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

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

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

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

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

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

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的认识。

(16分)

答案 

(1)原因:

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注重思想宣传、舆论鼓动;主张变法要迅速推行。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薄弱,缺乏经济基础;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的现实;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措施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

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

解析 

(1)从材料中“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入手,结合戊戌变法期间用人不当和顽固势力的反对等知识回答。

(2)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注重思想宣传,主张变法应快速实行。

分析梁启超主张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联系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等回答。

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2015·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5分)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近代以来日本的性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27日公布了《政体书》。

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

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令义解》《西洋事情》(福泽渝吉著)等。

规定:

“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

……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

——吴廷璆《日本史》

材料二 在统治人民方面,在公布《五条御誓文》(即《五条誓文》)的同时,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

此文规定:

要遵守“五伦之道”:

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

——[日]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建立近代政治体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对日本政治体制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变革社会关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日本平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双重影响?

(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存在怎样的“性格”?

(4分)

答案 

(1)措施:

政令统一(中央集权);三权分立;废藩置县。

影响:

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措施:

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保留封建统治原则。

影响:

平民享有政治权的同时,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3)性格:

开放性与封闭(保守)性并存。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概括要点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日本的政治体制不难答出是君主立宪制。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并结合明治维新具体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要遵守五伦之道:

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信息来回答。

第(3)问考查分析历史问题以及归纳材料的能力,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从开放与保守并存角度思考作答。

4.[2016·湖北八校联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所谓“武功”“文治”。

这一时期中国文士集团由于受传统的价值标准的影响,忠君的士大夫在任何特定时期都不得不满足于清帝所给的回旋余地。

经世派中的人物,凡是不能适应地主阶级所谓“治世”的新需要的,或是在适应地主阶级所谓“治世”的新需要中反应迟缓的,往往被罢官,不再叙用,或者是屡罢屡用,沉浮宦海。

因此,官场中的领导者们奉行中庸之道,对内妥协,对外防守。

材料二 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

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

它对西方军械、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