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33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资料Word格式.docx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

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

▪1.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

▪2.人们用¡

道德¡

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

道德的¡

即意味着¡

应当的¡

▪3.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经济生活决定的。

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

▪4.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5.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

▪6.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7.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

东西有三类:

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

二是社会生活中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

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目的

起源

■神源说

■心源说

■身源说

■社会实践需要说

目的——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自律:

道德目的论

■他律:

道德工具论

▪道德的本质——★

一般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P7

特殊本质

■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

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三、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

广泛的渗透性

独特的多层次性

更高的稳定性

强大的自律性

▪道德的基本功能——★(P11-13)

调节功能——多元化:

利益、观念

论证功能

教育功能

导向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业的精神动力

■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P15-17

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职业道德的特征

调节的范围的有限性

规范内容的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

要求的层次性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作用方式的一定权力强制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是职业的生存条件

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的影响

对社会风尚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的意义解读

▪最古老的职业

▪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极具社会意义的职业

▪教师的其他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夫子——最古老的尊称;

▪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内涵: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P22-25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尊重自我,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新: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2011年10月13日中国教育报)

▪一、爱国守法

▪二、敬业爱生

▪三、教书育人

▪四、严谨治学

▪五、服务社会

▪六、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

联系:

个性与共性

区别

■普遍与特殊

■产生的时间和发展

■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劳动的对象不是一堆无生命的自然物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有情感、有理智、有意志、有思维的作为社会整体一员的活生生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节教育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二、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人的本质理论:

关系、活动、需要

生命存在与文化存在的统一

社会化存在、个性化存在的统一

主体性价值与客体性价值的统一

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主体性:

意识、思想、主动性、创造性

■主动权

■反作用

客体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

三、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

工具的特殊性:

以教师个性为劳动工具的个体对立性与集体协同性相结合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劳动

■教材、教学设备

■教师的个性:

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实践能力、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心理环境、人格境界以及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等

名师出高徒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为什么需要创造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独特创造性,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人才素质的综合化

■人才的个性化机创新的能力

■人才多样化

■要求

教育劳动无固定规范、程式、方法,因人、事、时、地而变

教育内容的变化

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

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积累、传递、转换知识的复杂性

■脑力劳动的个体形式

■劳动过程中机动性(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

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四、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关系众多,组成复杂

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一、形成

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先秦:

诸子

■汉唐:

董仲舒、韩愈

■宋元明清:

朱熹

■明清

■鸦片战争后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要求更高更全面

影响更深远

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三、意义

树立新型人才观

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新理念

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完全人格、诸育和谐

教育独立、大学自治

思想自由、兼容并蓄

倡明学术、倚重研究

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

第一节大学精神的一般分析

一、大学与大学精神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学术自由精神

■独立自治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理性批判精神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定向与规范作用

■牛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哈佛大学

维系与凝聚作用

激励与驱动

感染与教育作用

第二节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P55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纽曼:

博雅教育和智力训练造就具有“经过教养的智慧,高雅的情趣、直率、公正、客观的思想,活行为举止高贵、注重礼节”的绅士

洪堡:

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朱九思:

学术

钱伟长: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

“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

民主、尊重、宽容、容忍

审慎使用

■布鲁贝克:

“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

▪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胡锦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基准性

本质性

稳定性

自身独立性

二、确定的依据

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特点

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

确立依据——★P66

■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要求——★P69

■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P70

■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要求——★P71

■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三、教育公正原则

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确立依据——★P73

■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贯彻要求——★P74

■坚持真理

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大胆地,积极地同谬误作斗争

能随时随地地修正自己的错误

要求教师能主持正义

■办事公道

■一视同仁

四、依法从教原则

道德与法的关系——★P76

■区别:

产生时间、社会作用的特点、作用的范围

■联系:

遵循的根本原则相同、作用上相辅相成、交叉重合(特点、层次、作用范围)、相互转化

职业道德是法律和道德的结合点,是二者同一性的集中表现,依法治教依法从教既是法律义务,又是道德要求、道德义务。

▪依法从教原则的确立依据

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要求

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贯彻保证

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转型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贯彻要求

遵规守法

■教师要做遵规守法的模范,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依法维权

依法履行义务

■尊重和维护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所赋予学生的各项权利

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

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五、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基本内容——★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化和职业化,它是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

保障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

入学与机会均等、免遭歧视、特殊资赋的教育权利、文化学习权利、为多元文化发展而教育的权利、为就业和流动而教育的权利、终身教育的权利、政治教育的权利、家长与学生及教师的权利

教育要尊重和保护一般的人权

■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确立的客观依据——★

■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

■是处理教育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具体要求

■尊重学生杨帆、艾云灿

■关心学生

■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

道德要求

高校师生关系疑问

▪冰冷融洽?

▪漠视在意?

▪近了远了?

▪浓了淡了?

大学教师的八种角色与现代师生关系

▪第一,作为人和公民

▪第二,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第三,作为思想的交流者与对话者

▪第四,作为领取薪酬的职业工作者

▪第五,作为知识分子和学者

▪第六,作为学生年长的朋友

▪第七,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第八,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者、评判者

¡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夏丐尊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

■宏观

■微观

■系统管理

二、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P97

是根据师生关系实际发生的内容按其主要特点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系统。

伦理关系——第一层次

教育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

心理关系(重点)、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

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

伦理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其各自的心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

■师生代际关系

■师生朋友关系

■师生代际-朋友关系

法律关系:

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内容、客体

管理关系:

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教学、指导等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行政关系。

■强制性、民主型、放任型

心理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师生间相互的认知、情感、意志、信赖状态、行为影响等方面的心灵感应关系。

■传统型和现代型

人际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相互之间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

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第二节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P104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教师与学生是任何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缺少了任何一方,教育过程就无法进行。

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己的内因。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合理地要求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做到教书育人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还应当学会克制

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不仅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应尊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而有理——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应当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

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估量,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能为他们所接受的适度的要求

严而有方——教师多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地去接受、确确实实地去执行

严而有恒——所谓恒。

就是坚持长久。

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

道德问题

第一节高校教师集体人际关系分析

一、高校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特点

成员之间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二、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劳动分工

个体差异

不同的利益主体

传统和当今生活的变化

第二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P117

一、关心集体

重要意义

■团结和谐的集体对个人的意义

产生内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业务能力

提高思想水平

有益于身心健康

■只有关心集体,集体价值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心集体的教师应遵守集体纪律,爱护集体荣誉

■应维护集体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矛盾

■个人和集体发生矛盾,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关心教师集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

■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益的实现

创造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

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

创造良好的进修学习条件

二、尊重同事

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

■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尊重同事的要求

■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

■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

■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的教师

■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是办好大学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

■领导与教师应相互尊重

教师对领导的尊重

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

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

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对教师的尊重

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

尊重教师的个性

尊重教师的事业心

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朱小蔓教师成长的三个因素:

专业化水准、教师的信心、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

概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内涵: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

■校、院、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

■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

两种样态

■维持性团结协作

■发展性团结协作———★P130

四、有益竞争

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应该将能否和他人进行有效协作作为竞争道德的内在要求,对广大教师提出应该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充满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须,也是由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

■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劳动者的应有素质,而这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而言,则有其更为重要的意义

改革的要求

大学生也与以前的大学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