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37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试历史试题零班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

“尔无天理!

”乙骂甲:

“尔欺心!

”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

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

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

王阳明解释说:

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

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6.《九十五条论纲》指出: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要求推翻神权统治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7.“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

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8.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9.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D.批判神学统治

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

”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A.法律至上B.以人为本C.人人平等D.天赋人权

1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C.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2.《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

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3.《水浒传》中的一幕: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1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

“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

15.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16.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②运用算筹计算谷仓容积

③阅读《伤寒杂病论》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7.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

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唐末的长安  D.北宋的东京 

18.宋代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发展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

《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20.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一定的学术建树。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对应正确的是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②“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③“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过去的事尚未发生;

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未来的事已经发生”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拉马克 ②法拉第 ③普朗克 ④牛顿

B.①达尔文 ②伽利略 ③爱因斯坦 ④牛顿

C.①达尔文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④法拉第

D.①拉马克 ②牛顿 ③普朗克 ④伽利略

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22.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其中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23.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改革与斗争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4.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5.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末)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

(4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

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意大利弗吉里奥(1349—1420)

材料四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

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

(3)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当时什么主题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28.(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6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9.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12分)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

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

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余江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文科零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BA6—10:

DBACB11—15:

BCDBB16—20:

CBDBB21—25:

CCCBD

二、非选择题

26.

(1)主张: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使民以时”;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局:

孔子的主张没有被诸侯采纳;

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2)主张:

朱熹认为孔子的言行为天下不易之法;

(不能答“理在气先”之类)

李贽则否定孔子的绝对化的权威。

说明的问题:

官方正统儒学受到怀疑和挑战。

(3)历史认识:

西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步确立其统治地位,其对维护专制统治和思想统一

起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以后,官方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27.1)太学设立;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目的:

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

(2)教育可以让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材料一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

(3)人文主义。

中世纪教育为基督教会所控制,教育处于宗教神学的桎梏之下;

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思想束缚;

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影响;

(4)宗旨:

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

进步性:

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28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

农耕经济的需要。

(4分)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9.

(1)教会学校的教育;

报刊的宣传;

新闻的传播;

译著的介绍;

国外华人的影响。

(答到四点即可给4分)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作用:

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3)信息:

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

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

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