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55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docx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东城二模】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完成第8~9题。

(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记录了此地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奋飞之事,暗含了边塞秋季的萧瑟、荒凉。

B.“长烟”“落日”之后缀以“孤城闭”三字,与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象有所不同。

C.“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一杯浊酒销不掉浓重的乡愁,带给人深深的震撼。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出将军与征夫的情绪,加之全词景物的描绘,呈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

9.古诗文中,常常有乐器出现:

如本词中出现的羌笛,作者借助“悠悠”“羌管”描绘出①的意境;《关雎》中,用“琴瑟”表达“君子”对“窈窕淑女”的②之情;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借“调”“素琴”的行为暗指自己③。

(3分)

【东城二模答案】

(二)古诗欣赏(5分)

8.答案:

D

评分:

2分。

9.答案:

①凄切悲凉;②渴慕;③情趣高雅。

评分:

3分。

每空1分。

【西城二模】

(二)阅读《赤壁》和《泊秦淮》,完成7-9题。

(共7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分)

答:

8.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

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①,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②。

(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2分)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9.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

(1分)

【西城二模答案】

7.示例:

《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

《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怀。

评分标准:

4分。

每首诗2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1分,思想情感1分。

8.答案:

①B②C

评分标准:

2分。

每空1分。

9.示例一:

明月几时有

示例二:

我寄愁心与明月

评分标准:

1分。

是写月的古诗句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海淀二模】

(二)阅读《泊秦淮》,完成7-9题。

(共5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分)

答:

8.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答:

9.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1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淀二模答案】

(二)

7.示例:

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共2分。

对“夜泊秦淮”的理解,1分;对“近酒家”的理解,1分)

8.示例:

“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

表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共2分。

从两个方面回答,每方面1分)

9.A

(1分)

【朝阳二模】

(二)阅读《望岳》,完成9-11题。

(共6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眺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9.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碍的气象,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分)

10.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

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2分)

诗句:

画面:

11.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山”相关的诗句。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和“”。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朝阳二模答案】

(二)(共6分)

9.答案示例:

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傲视一切)(2分)

10.答案示例:

诗句:

齐鲁青未了

画面:

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

11.答案示例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孤山寺北贾亭西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丰台二模】

(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第6-7题。

(共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

(3分)

答:

7.四季轮回、春去冬来,诗人生发了许多感慨,留下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

请你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两句诗:

①“。

”②“”。

(使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不得分,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丰台二模答案】

6.【参考答案示例】大雁北归,诗人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传达出诗人压抑苦闷的心情。

诗人极目远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孤烟升腾,落日浑圆,面对塞外苍茫、雄浑的景象,诗人感到既惊奇而又愉快,心胸也豁然开朗了。

评分标准:

共3分,意思对即可。

7.【参考答案示例】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评分标准:

共2分,每句1分。

【石景山二模】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6–8题。

(共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结合诗歌阅读,完成

–⑵题。

(共2分)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

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1分)

A.《诗经•周南•关雎》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⑵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1分)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

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

8.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

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

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分)

答:

【石景山二模答案】

(二)(共6分)

6.

D(1分)⑵A(1分)

7.示例:

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

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2分。

角度1分,分析1分。

8.示例一:

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

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

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分。

联想1分,理由1分。

【怀柔二模】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8-10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

(3分)

图一图二

9.“夕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或表羁旅之思,或抒迟暮之怀,或表惜别之意。

下列诗句中,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样,借夕阳表达羁旅之思的一项是

(2分)

【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10.诗词中有许多思乡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2分)

【怀柔二模答案】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8-10题(7分)

8.(3分)图一

理由:

图一描绘了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衰老的树。

黄昏时一群乌鸦正好回巢,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附近坐落着几处人家。

一匹瘦马上驮着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景象。

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的情感是一致。

图二中马肥,树茂,这些与原诗句意不符,而且第二幅中的人显得不如第一幅中的人看上去有劳顿之苦。

9.(2分)甲

10.(2分)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写有关思乡的诗句即可)

【平谷二模】

(二)阅读《水调歌头》,完成8—10题。

(共7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这首词上阕望月,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词人的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怎样写的。

(3分)

9.这首词下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月”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月”或思人怀乡,或怀旧感伤,或表现恬静闲适的心情……下面诗句借“月”表达恬静闲适心情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词”,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平谷二模答案】

(二)(共7分)

8.答案示例:

把酒望月问天,这是人间也是现实,作者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作者豪壮、悲壮之情;接着作者以奇特想象,描述天宫景象,传达出向往之意,“恐”字也隐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意;最后,以“何似”结句,由幻想回到现实,表达了对人世的热爱、留恋之情及其乐观情怀。

(共3分。

3点,每点1分,只要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解说情感即可)

9.答案:

C(2分)

10.答案示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分。

每空1分,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替代)

【房山二模】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8—10题。

(共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分)

答:

9.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2分)

答:

10.“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房山二模答案】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8—10题。

(共7分)

8.答案示例:

诗人用“蓬”“雁”自喻,写出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般出使边塞,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孤寂之情。

(3分)

9.答案示例:

茫茫大漠,无边无际,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点儿风声,只有一缕袅袅青烟,直升天际;一条大河静静流淌,圆圆的落日孤悬,夕阳下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

(2分)

10.B(2分)

【门头沟二模】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7-9题。

(共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诗写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分)

8.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2分)

答:

9.“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

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2分)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B.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门头沟二模答案】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7-9题。

(共6分)

7.(2分)写了游子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羁旅之苦)1分

表达了思乡(孤寂、愁苦)之情1分

8.(2分)方法1分(对比、反衬或景物的直接组合);点出景物的特点1分

示例:

作者选取了十个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

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暖的画面,来反衬(对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所描绘的凄凉、萧瑟的画面,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思乡之情。

9.(2分)B

【顺义二模】

(二)阅读《水调歌头》,回答9—11小题。

(8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此词是①(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的情怀。

(2分)

10.《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3分)

答:

11.

(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

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2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B.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2)你还能想到关于月的诗句有,。

(写某一首诗的两句话,本题出现诗句除外。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1分)

【顺义二模答案】

(二)阅读《水调歌头》,回答9—11小题。

(8分)

9.答案示例:

①中秋望月怀人②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祝愿。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示例:

下片开头写月光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要乐观看待人生的哲思,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

评分:

情感线2分,表达内容1分。

共3分。

11

(1)A评分:

共2分。

(2)答出含月的诗句即可。

评分:

每空0.5分,共1分。

【昌平二模】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共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分)

答:

________

11.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的决心。

(1分)

12.“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昌平二模答案】

(二)古诗阅读(共5分)

10.答案示例:

(2分)

“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

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11.答案示例:

(1分)

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12.C(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