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58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docx

山东省回族姓氏与家谱考略上

省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

——临清回族黑姓谱牒诸序解析(上)

黑姓回族,其源在临清、明清际临清旧称清源,包括今临西一带,是运河(卫河)边上的商业集散中心,亦称临清店。

南北商贾、车船、商铺、店肆加上琳琅满目的货物,为我勤劳的回族农商,提供了便捷的经商渠道和谋生途径。

据说黑姓来清源前(明初)此地就有、、等十一姓回族居留。

回族黑姓后由临清散出全国各地,冠县、、通州、、、多处黑姓似乎与临清黑姓均有着某些血缘亲情,更不概外。

暨地区黑姓之源,基本来自临清。

至于临清黑姓的源自及历史的流迁,诸家说法纷纭,莫衷一是,与我回族其他姓氏的本源说小异,全呈羚羊掛角,无迹可寻之情状。

我们研究地方民族史者,当然地,应以正史为圭臬。

然而,暨地方志中有关回族或伊斯兰教的记录,几乎为零,我们只有从几部零乱的回族谱牒中去寻觅回族迁流和变化的轨迹,探骊回族发展的源头,辨析其中的真伪。

在经过史无前例的伟大洗礼后,保存得能如此完整,唯斯黑氏谱牒。

我案头和竟然摆放着有着二十多篇“序”、“跋”之类的谱稿,记录黑姓二十四代的世袭图表。

巨哉斯制!

我们不得不感清康熙时期的黑鸣凤先人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明清一代回族文化的这部珍贵资料,它记录了我们回族先人谱牒理性思维的精神心路,给我们保留了一部运河文化中回族典籍蓝本。

这部谱牒充分反映了回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道德理念上、军事与民治上诸多丰富多彩的容,同时也印证了回族文化在运河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回族文化缘起于运河沿岸的科学论断。

今天在此我仅就临清黑姓回族家谱——也参阅了其他一些有关资料——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探讨一下黑姓回族的源起、历史、世系等课题,——也涉及回族某些共性的东西,作一些考辩与说明,下分五个方面来说。

一、黑姓来华的始源及宗姓更易考

中国回族的祖先大多来源于中亚、伊朗、阿拉伯地区,也有来自东南亚的。

种族繁多,且经千百年来的民族融合、血缘混杂、又无确凿的文字记载,传至今日,许多姓氏多难以分辨清晰——即使在明清际,回族姓氏来源也众说纷纭,无从考查。

譬若回族马姓来源于金陵者,应不下五支之多,且互不隶属,血统不一。

中国黑姓回族的源起又是一例。

(一)黑姓回族源起说及其考辩

中国黑姓回族始祖为谁?

黑姓始祖其来华时日及后世流迁状况如何,也有多种说法。

金吉堂先生在其《回族民族说》中提出“也黑迭儿之后裔姓黑。

”我们暂且以此说起端。

1、“也黑迭儿”说

也黑迭儿是元代著名回回建筑师。

邱树森先生在他的《中国回族史》中记载:

“亦黑迭儿丁,原为阿拉伯人,忽必烈未即位前,也见亲任。

公元1259年,宪宗蒙哥卒于合州军中。

忽必烈急从北还夺位,路过亦黑迭儿家中,亦黑迭儿以织金地毯铺地迎接忽必烈……忽必烈即位后,命他掌管茶迭儿局(茶迭儿,蒙古语‘庐帐’之意),这是掌管土木工程的官署……。

”也迭儿黑后主管元大都宫城的建筑,他大约与元至元十年左右去世(1274年),其子马哈马沙,木八刺沙、重蔑里沙先后继领茶迭儿总管府达鲁花赤之职(元代中央院部掌印正职)。

欧阳玄有《马哈马沙碑》文记其世系:

密儿沙—乌马儿

木八刺沙

也黑迭儿马哈马沙急都鲁沙

阿鲁浑沙—蔑黑沙

至于也黑迭儿的哪一个子是黑姓的先祖和中国哪一支黑姓承认自己是也黑迭儿之后,尚不可考。

2、“唐太宗时入华”说

此说始自临清黑氏谱序,清康熙时黑鸣凤撰《发祥记》称:

“予家系出天方,盖由始祖从唐初东度,隶洪洞,而后迁清源也。

考隋开皇时,天方有大圣人出,生而神灵,感化万物。

文帝慕其风,遣使求其经,教圣命其从赛尔的、翰歌思等八人,

赍奉天经来东,由南海到东粤,敕建怀圣寺居之。

嗣唐太宗贞观中,复遣使西域,予始祖奉圣诏,俱中使来,由玉门入,敕建清真寺居之。

祖性好恬静以长安为多事地,……”。

这里有三点需加考辨的。

(1)穆圣传教始于公元610年,即隋大业六年,这已是隋炀帝时,宛斯等绝不会在隋开皇年间即公元581—600间来华,即使此时来华也仅是一般蕃客胡商而绝非穆斯林,另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载宛斯来华时间为唐太宗(626—649)时,抵长安受太宗皇帝礼遇并敕建清真寺。

这大概是最早来华传教的人。

而说“文帝慕其风遣使求其经。

”大概是不可能的。

(2)怀圣寺也是唐代建立。

宛斯后从长安去江宁、传教主持建寺,由侨居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捐资兴建。

(3)唐太宗遣使西域说也不确切。

正史以唐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为中阿使节来往之始。

《旧唐书·大食传》载:

“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 密末腻,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矣。

”也即第三任哈里法奥斯曼时。

3、“互换士卒”说

这是黑姓八世祖黑鹍所誊录的谱序所载:

“吾祖之源,乃唐贞观时西征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质,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及至面居,蒙授职亲军指挥。

……”

黑鹍约为明万历或泰昌年间人,即1600年前后,此谱序为其抄录,定在万历年前撰序,应是我手头上最早的黑氏谱序,但此中仍有疑点。

(1)唐太宗时代正史上末见有西征大食的记录,更无互换士卒之说。

唐与大食军交锋,第一次战事在公元750年即天宝九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讨石国与黑衣大食军遇,仙芝败逃丢失军士约二万人,撰写《经行记》的杜环也在其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怛逻斯战役。

(2)若说大食兵留居中原,那应是唐玄宗以后的事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至德二年(757)正月,应唐之请,大食曾派兵助唐镇压叛军。

安史之乱平定后,这批大食士兵留滞中国。

(摘自《中国回教史》)如此,若说“互换”不如说“留居”。

4、“移民”说

这是临西县地方志存文名曰:

“临西县地名办公室文。

”其中载:

“明永乐年间,成祖举策移民。

黑氏始祖百可、百亮兄弟二人,自洪洞县始迁落居临清城东门里。

……”

黑氏在元末明初确实落居于洪洞县,但不是永乐间离。

黑氏谱序(即黑鹍所誊录序)载:

“……后,我太祖登基,吾祖仍授前职。

次年大封诸王于天下,吾太祖百让去蜀护卫随驾。

二祖百可不愿入川,亦受赐勘合收执,遂为清源之民,任其开垦。

……”

在黑氏世系表中有段话说:

“今幸得玹明兄所获宗图,始知一世祖有百让、百可二公,而百让公因授蜀府护卫指挥子在川不录……”

由此可知黑氏离晋时间为明太祖时,黑氏兄弟二人一百让、二百可,非百亮也。

5、“赐姓转化”说

德新先生在《中国回族姓氏溯源》中说:

“还有一些黑姓是由明朝皇帝赐给的朱姓转化而来的。

”但临清黑姓显然不属此例,是另一种赐姓,见下文。

总的看来,临清黑姓回族先祖从唐代入华,任武职后落籍,明太祖时有军功,兄百让去蜀,弟百可来清源为民,这样的源说是合理的,也是尽情的。

(二)黑氏宗姓源说考

临清黑姓,其祖从大食国来华,应是不争的事实,但其汉姓的源说及更易的原因,有二:

1、黑鸣风的《发祥记》载:

“……以长安为多事地,不乐居,方欲辞去,适宫火,持避火珠救帝出。

仓皇中问其。

不谙中语,以手画空。

上亦不解。

时夜黑黯,疑为黑姓。

黎明召黑姓者,遍觅无应,因悟非中国人也,下诏鸿胪译访其人,乃得吾始祖,即引见于大西正殿。

帝嘉其功,更奇其学,因留之议,爵超三等。

上拜以官,不受。

畀以籍不居,遂命以‘黑’为姓。

遣使怀诏,引祖任其乐处是封,东行至洪洞县……。

这段记载既神奇也荒诞,与历史多不合,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赐姓黑,二是落籍洪洞。

这种赐姓说是有可取之处的。

2、祖名黑资里说

穆斯林重复用古圣人名,这是一种风俗,也是一个荣耀与期望。

黑姓始祖名黑资里,是完全可能。

黑资里是古代圣贤:

《古兰经》(十八章.山洞章)中记载:

安拉默示穆萨寻访贤者黑资里,穆萨在两海交汇处结识了他,并从黑资里处得到了很多启迪,后人以黑资里命名,以黑为姓十分正常。

黑鹍誊录的谱序上说“吾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姓。

应该说临清黑姓始祖名黑资哩,后改为汉姓“黑姓”。

二、临清黑姓的几篇谱序考

临清黑姓回族后裔遍布,有的迁往、、东北,其实黑姓原籍黑家庄(大黑庄与小黑庄)今均已划归临西县(运河西岸)。

现在能找到的黑姓家谱仅两部,谱序多篇。

今摘其要,考辨黑姓源起等历史的真实性。

(一)“八代黑鹍誊录”序

此序为“黑氏家谱”中所载黑氏后人提供,原谱藏于。

黑鹍为黑氏八代,为六代“聪”祖之后。

先把原序文抄录于后:

吾祖之源,乃唐贞观时西征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质。

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乃至面君,蒙授职亲军指挥,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姓。

彼时吾教始行于中土,流居于各省也。

后我太祖登基,吾祖仍授前职。

次,大封诸王于天下,吾大祖百让任蜀护卫,随驾。

二祖百可不愿入川,亦面赐勘合收执,遂为清源之民。

任其开垦。

至于临清店彼时尚未有邑,观其地,往北河道其使,遂聚氏、氏等一十八姓,各于城西开荒地亩,筑立庄屋为居.入清源县民籍。

其县后被水溺,始创立临清县,吾祖复立入都为民,细察吾族乃清源世家。

噫,诚士居之民也。

八代黑鹍誊录

崇祯五年黑永祯重录

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已黑弘化黑之桀又录

中华民国九年初春黑仲凯黑延绪再录

1、这篇序文落款处有四组人物。

第一组是八代黑鹍,上文已略述及,此公肯定是明崇祯前几代人,因第二组人物黑永祯在崇祯五年又录该谱,黑永祯为黑氏十代,如一般情况上推两代,为五十到六十年,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上推五十年为1582年那就是万历十年,黑鹍誊录于万历十年,因此是谱序原件最迟创制于万历十年,甚至可上推嘉清、弘治,第三组是两人黑弘化,黑永祯之子第十一世,黑之桀可能是十四

代的黑士桀(?

)这已是公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第四组人物黑仲凯是廿一代(支八世),黑延绪谱中未载,即本谱珍藏人。

2、这篇序文应该说临清黑姓回族中现存最早的一篇序言了,如前所说这篇序成文应在明中叶,最迟也是明万历年间,早可推测弘治左右,至今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四百多年前的黑氏先人对他自己家族的源起是如何认识的呢,我感到他们记载的也不太确切,疑点颇多。

3、这篇序言的几个不确切处。

也就是几个疑点容待商榷。

譬如唐贞观年间唐兵征西域,那时哪有大食国,“西征吾国”就不甚确切。

互换三千士卒为质;正史上也很难找到依据。

再就是“流居于各省”“吾教始行于中土”情况是指来华回族各姓而说,若说指黑氏居所就未免有些含混之嫌。

对证后面几篇“序”,应留居洪洞县较为确实。

4、这篇序给我们提供了几点比较确实的历史事实,其一是黑姓回族的祖先为西域人,至于西域何处何时来华不太清楚,但是西域人无疑——可能是唐时进人中原。

其二是其始祖名黑资哩,与赐姓相联系起来去理解是完全可能也是真实的。

其三黑氏祖先任亲军指挥之职,是武官这一点也是可信的,其后人如十三世羽辉公、十五世有光公、耿光公、葆光公等皆为武职。

其三临清一世祖兄弟二人,兄百让护驾入蜀居,不知所宗,弟百可为临清一世祖,这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四、、甚至黑姓皆为清源之分支。

据考,五世兄弟多人,然谱系中人,均为四世骐后人,也即五世黑铨公后人。

其长子黑聪后人传至十三世黑鉴——大约康熙年间,再后人一支(或几支)去?

,鉴长子黑士玉(鉴有四子)为支一世祖。

其五此序上有“吾祖复立入都为民”可否理解为:

支的祖先,先到留居,后又有迁入者。

总之黑姓祖籍清源。

(二)黑鸣凤的“黑氏家谱”序、凡例及发祥记

黑鸣风是临清黑氏第十三代祖,他的序等三篇大约成文于康熙五十二年左右(公元1713年),应为黑氏族谱中仅次于黑永祯重录序,因原文较长,今摘几个要点略加考证。

·

其中有两点是有疑问的,一是隋文帝和唐太宗说(前文已分析),二是避火珠和救火说(前文已引原文),有点神乎其技而不可取。

有关黑氏起源及其谱牒,黑鸣凤文中有几点可以作为肯定的真实。

1、黑氏从西域来后留居洪洞县

《发祥记》载:

“东行至洪洞县,属平阳府,去治五十里,山河秀丽,民物丰稠,治冠九州之表,盖三代圣贤灵迹之所钟。

祖爱止焉……”、

2、唐宋元三代黑氏无出仕者

“祖好博学,有奇术,能卜未见如见。

第畏交游,杜门自适,故一求见不可得。

惟服清真,读天方书,以奉事造化天人之主,一切旁门邪学不得其耳,亦不读儒书。

故历唐宋元三代,阅二十世无出仕。

其子除恪守教门外,也是人才济济。

“而其贤俊辈出,或以孝友闻,或以德行著,或以天文理学名者,指不胜屈,盖皆务实而不事浮华者也。

”(引文均同上)

3、明太祖时临清一世从龙后分卫清源。

“一世祖以从龙功始洪洞分卫清源,遂家焉。

其宅即今城西五里黑家庄也,此吾族得姓并家清源之由来也。

4、七世祖黑泰为黑鸣凤直系祖先

黑鸣凤一支直系七世为黑泰,泰二弟崇,三弟增,后人谱上都无记录——据说丕昌谱中记有“增”有子为黑安而昌丕为其本支后人,鸣凤公认为“增”祖绝后,丕昌谱为冒宗“夫冒宗者,每认绝支,假谱有恒多挂漏,宁招嫌怨,不敢徇私此凤志也。

”黑泰为郡丞“乞归终养,复迁于宁海巷迤东即今秒关街也。

”后为黑家井,后又更名为黑家胡同。

5、黑鸣凤所见之三种谱牒。

其一为“佥事六一公”之残谱数帙。

佥事六一公为十一世宗禹,鸣凤公本家叔祖,他保留的残页,其宗支鸣凤公曰“固类晨星硕果”“又成断梗飘蓬”,因仅存清源一支,而五世以上不可考。

其二是丕昌摹谱——丕昌何世何代不可考。

其中有一代祖景元,二代祖贵骐,三代祖铨、钖、钅监、铎、锦五人,四代祖忠聪庆三人,但“绝支有接实难凭信”。

其实景元为三世,忠、聪、庆为六世。

其三是玹明兄处宗图一纸。

玹明即十三世黑玺,为冠县支系.此支到十四世黑立俊后,两谱均失载(即今临清谱和谱)《黑氏世系》表中有段话,录之于下:

“按佥事公遗谱,以忠公为五世祖而已,前无考。

后于丕昌摹谱,又以景元公为始祖,忠公为四世祖,而世数互异,缺疑难定。

今幸得玹明兄所获宗图,始知一世祖有百让、百可二公,而百让公闭授蜀府护卫指挥,子在川不录。

今止据本文以百可公为始祖云。

这就是玹明谱的作用,

(三)谱(即谱)两序

谱实际上是传人,其谱序有三,其一是上文所述,“八代黑鹍誊录”,这是黑氏最早的谱序,其二是道光十六年铁国士序(1836年),铁公与十七世黑云祥相善,为其家谱写序,序中提到云祥子耀曾,习贾(兆鹏)业儒(兆蓉绍曾)这是十八世。

其三是云祥序,落款处有四世字样,那么支一世应为黑士玉,其父为黑鉴,临清谱系到“鉴”后即失载,可能因去故,这个序后还有光绪十年继修的记事(1884年),落款为五世年六世廷珍,应为黑氏总谱中十八世十九世。

(四)通州谱序

据黑鸣凤在《家乘凡例》中说通州支于万历间迁至通州家湾谱于壬午年毁于兵火,高曾莫识。

今附其序于其后,该序为康熙前所撰,黑鸣凤以该序附于谱后,可见其早,然何年何人所作已不可知,今将原序也附于后,以便黑氏考证之。

附绿通州寄谱序

吾黑氏之祖鼻出西域,受民铜城,承诸圣人之教,究心止一无二之真。

及后,分戍汉服,立业中土,择平阳之洪洞而居焉、则所来之祖,固非常人。

第历唐宋元明千百馀载,德业懿行,囗囗囗囗嗣逢有明起义,吾祖始从龙功,迁卫清源,立囗囗族谱,藏之正府。

其吾曾祖,于万历三十年后,北上寄居通州之家湾,迄今四世。

遂入籍潞河,奈予生也晚,而曾祖及祖字讳尚尔沦亡,抱恨罔极。

而况崇祯壬午,兵陷清源,宗谱遗失,族众殷繁,而能稽考者乎?

今因重订世谱,拜告先世祖考,请以北上之曾祖为本支始祖,序次其世,俾使之云耳。

恪守而毋替,吁戲!

曾祖崇祖德教,诸后来或耕或读,寄实盐梅,业期昌大。

今誉巍。

敬慎遵守,尚其勉之。

据此序考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此谱成于此后四代,应该是壬午年(1643年)后,即清初在黑鸣风修谱之同时,那么迁通州黑氏祖也在九世至十一世间。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