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69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docx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时

2

日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一:

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学生活动

观察交流

设计意图

2.师述:

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

(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

“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出示课题)

 

指名回答

 

齐读课题

 

以罂粟花的美丽图片引入,进行一系列相关图片的切换和相应内容的解说,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初识鸦片。

在教学一始,以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将鸦片之“毒”深入生心。

再以“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揭开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沉重的历史背景,屈辱的称号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起学生了解的欲望。

活动二:

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

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

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

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

(出示图片现代毒品:

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人数超过10万。

截至200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04万。

每年因吸毒约耗费390亿人民币。

5.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过渡:

1893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演了大快人心的一幕——销毁鸦片!

 

1.个别回答2.讨论交流:

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1)毒害身心,社会不安定。

②2)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③3)官僚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学生通过比较,与自身联系,感受到纸的便利。

 

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在分析交流中揭露英国强盗以鸦片倾销来掠夺钱财、破坏国力的侵略野心。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毒品摧残生命、危害社会的事例补充,从而让学生领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义。

活动三:

了解虎门销烟过程,体验大快人心之感

1.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图,标一标虎门所在位置,找一找珠江所经流域。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理解虎门位置的特殊性:

靠近沿海,是鸦片走私入口的大门。

2.读一读故事,了解虎门销烟过程。

3.师简介林则徐,出示: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读林则徐的话,体会其禁烟的决心。

4.出示“约2万箱,重达119万千克”一系列数字,想一想: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5.观看广场英雄纪念碑上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仔细观察销烟现场的布置、气氛,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动作、反应,谈谈体会。

小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表达敬意。

1.找一找

 

2.读一读

 

3.想一想

 

4.悟一悟

5.谈一谈

 

交流看法

 

6.点击网站,参观纪念馆;网上献花,表达敬意。

结合标位置、找流域、理解位置特殊性帮助学生把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史地融合的效果。

配合书本故事,了解禁烟过程,出示林则徐话,体会其禁烟决心。

通过分析一系列数据让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人毒害之深、销烟力度之大,对英侵略者打击之重。

最后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感悟虎门销烟的正义性,体验大长志气、大快人心的感觉。

 

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增加课容量,让学生自主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意。

活动四:

体悟耻辱,解析《南京条约》

1.过渡: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出示《南京条约》内容,并进行解读。

割地:

割让香港(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

2100万银元(相当于年收入的1/3多,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进行经济掠夺)

协定关税:

(无法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他们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的利益,又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1.读读条约

2.议一议:

《南京条约》的不平等体现在哪里?

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3.说一说,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什么?

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的出示、解读、分析,理解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耻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五:

你说我说,香港前世今生。

1.阅读“香港回归”材料,谈谈感受。

2.小讲坛: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

3.总结:

今天,古老的中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们唱着“东方红”,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渐强盛的崭新年代。

让我们牢记:

只有发展,只有国力的强盛,这段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

读一读

 

议一议

 

结合课后香港回归材料,展开“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的小讲坛,牢记教训,继往开来。

板书设计: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虎门硝烟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落后挨打

香港回归祖国祖国强盛自豪感

附1:

评价单:

“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小讲坛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能交流表达相关内容(1星)

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2星)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星)

香港的“前世”

香港的“今生”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时

2

日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

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难点:

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圆明园资料、了解圆明园珍宝回归情况,了解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填写相关表格。

2.教师准备:

搜集圆明园的照片、绘画、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等历史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到了一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来信,让我一起来听一听。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2.听了雨果的这段话,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

有什么疑问吗?

3.但是,这一奇迹现在已荡然无存,留在我们眼前的只有几根残缺的大石柱。

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座纪念碑,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板书:

圆明园的诉说。

收听思考

 

学生质疑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用雨果的诗情画意的文字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制造出强烈的对比,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引发孩子们的疑问,为更好地学习本课埋下伏笔。

活动二:

学习新课,体验明理

一、惊叹圆明园的辉煌

师: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现在却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

那么,你知道圆明园在哪儿吗?

你知道多少关于圆明园的故事?

师小结:

气势恢宏的建筑,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板书:

万园之园

 

1.学生自由畅说

2.(课件播放《美丽的圆明园》短片,)学生看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到过圆明园遗址的很少,仅仅用废墟的图片不能引起对学生的震撼,所以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先是师生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共同展示圆明园被毁的过程,激起学生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痛恨,对腐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落实情感目标打基础。

二、惋惜圆明园的毁灭

1.令人遗憾的是,令人悲愤的是,这“万园之园”竟被一把无情的火烧成了灰烬,那么,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

这把无情的大火把我们引以为豪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片灰烬,毁于一旦。

——板书:

毁于一旦

2.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

[出示课件]南京条约的内容,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到条约的心情。

3.师:

是的,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这份条约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

可是还有比这更令人愤怒的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你们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吗?

4.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

为什么?

(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

)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强大了?

(生自由说)

1.(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片,看后谈一谈感受。

2.预想学生回答无耻、痛恨、悲愤、气愤)

 

3.学生出示收集的材料

5.谈一谈

交流看法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到过圆明园遗址的很少,仅仅用废墟的图片不能引起对学生的震撼,所以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先是师生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共同展示圆明园被毁的过程,激起学生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痛恨,对腐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落实情感目标打基础。

 

[设计意图:

设计了一处冲突,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变得自然而然。

]

三、小争论《是否重新修建圆明园》

1.小争论:

是否重新修建圆明园师: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总的一句话: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开展辩论会

辩论可以让学生思维交流、心灵碰撞,同时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表达的准确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在辩论中让学生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让孩子们谈怎样做才能让祖国更强大,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活动三:

全课总结,深化情感

师: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同学们,历史虽然过去,但是警钟依然长鸣,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让圆明园从此不在哭泣。

最后让我们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在国歌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

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附1:

评价单:

“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小讲坛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能交流表达相关内容(1星)

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2星)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星)

圆明园的“前世”

圆明园的“今生”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时

3

日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

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清政府的无能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

3.以全面、客观角度地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高辩证分析和多角度思考甲午战争后国际形势的能力。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学会鉴别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本质。

树立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以全面、客观角度地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高辩证分析和多角度思考甲午战争后国际形势的能力。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学会鉴别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本质。

树立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大概了解甲午中日战争。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走进黄海大战

1.哪些同学去过刘公岛,你都看到了什么?

了解了什么呢?

2.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3.展示电影《甲午风云》画面,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

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

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4.揭示课题

交流自已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已的所闻与感想。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通过观看电影、交流查阅资料的等方式,让学生能大概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

甲午战争故事会

1.交流收集到的甲午战争故事资料。

2.拓展交流:

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等。

3.研讨:

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我们应该向邓世昌学习什么?

4.小组谈论: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黄海大战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5.教师小结

威海卫战役,不抵抗政策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自由交流:

邓世昌的故事等

个别交流:

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等。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

 

搜集、讲述故事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这样具体的故事比较吸引学生,更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活动三:

了解《马关条约》,走进那段屈辱的历史

1.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腹背受敌。

在极其不利的处境下,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

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北洋航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关于《马关条约》你们知道些什么?

2.议和谈判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举行。

日本方面的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

谈判中,日方对李鸿章大加威吓,所提出的各项苛刻条款,只许李鸿章“允”“不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日本代表的百般诱胁下,李鸿章被迫在《马关条约》文本上签了字。

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思考:

(1)《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2)《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3)割让的领土面积有变化吗?

小结。

(第一,中国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

台湾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物产丰富,与福建省隔海相望,日本占领台湾后,不仅肆意掠夺岛上的资源,又将其作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跳板。

第二,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9000万两白银。

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除了搜刮人民外,不得不大借外债。

外国侵略者便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日本将这些赔款的大部分用来发展军事,从而壮大了它的侵略力量。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

 

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

 

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结合标位置、找流域、理解位置特殊性帮助学生把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史地融合的效果。

配合书本故事,了解禁烟过程,出示林则徐话,体会其禁烟决心。

通过分析一系列数据让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人毒害之深、销烟力度之大,对英侵略者打击之重。

最后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感悟虎门销烟的正义性,体验大长志气、大快人心的感觉。

 

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板书设计: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甲午风云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邓世昌、丁汝昌等浴血奋战

威海卫战役不抵抗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附1:

评价单:

“甲午战争故事会”评价单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能大概讲出故事内容(1星)

能大方地讲出故事内容(2星)

能大方、流利地讲出故事内容(3星)

自己评

同学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