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195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Word格式.doc

学生认为,别人的付出和他们的接受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典型的感恩意识缺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知恩,学会感恩,进而让感恩成为他们初期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感恩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不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而是各学科常态下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感恩的素材、在平时身体力行的感恩示范以及在课后留下的感恩影响,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学生感恩意识的建立应融入常态的教与学之中,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上的作用。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感恩意识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必须的。

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收获,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将感恩引入数学课堂

21世纪的人才,不是做题的工具,而是有健全人格的健康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关注智育较多,教师也对本学科知识的传授更为侧重,而在德育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却有所忽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对教师的职责做出了精辟的定义,而“传道”列于首位,因此,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够的,更应该在德育上下足功夫。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数学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启迪他们打开智慧之门之外,更应该点化他们的身心,培养他们的人格。

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的素质之上,更好地吸收、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二、遵循规律,让学生德智同步发展

和常规学科教育一样,感恩教育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

现在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切待遇。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个数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大家一起讨论,使知识得到加深,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得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对部分学生进行提优补差;

父母辛苦工作赚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下班回家还给孩子进行复习巩固等。

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地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这些。

也可能会认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

这种想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适时让学生了解,一切的享有都是有人在为此付出:

同学奉献了自己思维的成果,教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关爱,父母奉献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

使学生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时心存感激。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感恩意识打好基础。

能够更珍惜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巩固。

然而。

教师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期望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只有当学生能够感受到他所享受的一切都是有施者的时候,他才能知恩,再由知恩内化为感恩,而后外显为报恩。

这样的规律和学科教育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

可以乐观的是,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建立和智力培养初期,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感恩思想闪现在各个合适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保证学生品德和智力的同步发展。

这样,也能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接受深层次的培养,奠定良好而稳固的基础。

三、善于发掘,让感恩素材润物无声

由于学科的特点,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明显。

我们知道,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因此,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时,他们的感知才会更深刻。

由于学科的特点,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明显。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个大课堂,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切入点,再结合生活中的感恩素材,或创造情境,或有机渗透,或以身示范,不但能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活学、活用所掌握的知识,更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1.有机渗透、同伴教育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很多这样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自发的去判断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付出,懂得知恩,进而将其吸收为自身的道德标准,成为建立正确人格的必要条件。

2.创造环境、以身作则

教育的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层面,还包含着人文环境。

学校和教师是感恩教育的主力,可以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一直生活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处于各科教师的影响之下,教师的形象和素养,很容易被学生模仿和吸收。

因此,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榜样。

学校也应该构建良好的校风,为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氛围。

此外,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的寻找和创设适当的感恩教育手段,不仅在课堂上融入感恩教育,更要在课外、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指导,要让学生感知到:

感恩,不仅仅是对父母、师长,更应该是对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

更深入的讲,是要让感恩意识成为建立其他人格特质的引线。

能够使感恩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浸润身边的人,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使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能得到精神上的熏陶,最终形成一种感恩的习惯。

感恩不仅是一种礼貌,还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健康心态。

四、拓展延伸,让感恩之心不断传承

感恩是无形的,它可以培养于学生的耳濡目染。

教师还可以将感恩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团结协作诸多优秀品质,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寻找、发掘。

数学教学和感恩教育,看似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但他们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我认为感恩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通俗地讲,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什么是感恩思想,当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感恩意识,就会体会到教师与家长的付出,自己为什么学习,从而表现在行动上,就会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

此时,感恩的思想便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并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认识越来越正确。

在学科上得到进步,在人格上更为健全,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开始融入感恩意识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为其建立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感恩意识的成长将会更加自发、正确并且迅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学会怎样感恩。

要引导他们明白“知恩图报”可以从简单的语言上的感谢做起,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起。

这样,当其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之后,不仅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更掌握了优秀的专业技能,进而回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