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21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docx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

建筑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培训资料

第一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第一章概述

取样是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从检验(测)对象中抽取试验样品的过程;送样是指取样后将试样从现场移交给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承检的全过程。

取样和送样是工程质量检测的首要环节,其真实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公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影响下,不少检测单位热衷于为其他单位提供委托试验服务,少数检测单位还采用不正常的手段进行“竞争”;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取样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滋生了由于试样弄虚作假而出现样品合格但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不良现象,使检测手段失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

因此,对工程质量检测进行全方位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为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制止出具只对试件(来样)负责的检测报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证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设部建[2000]211号《关于引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苏建质[1998]270号)《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暂行规定》的通知(苏建质[2004]372号)《关于改变我省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委托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样制度,即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

第二章见证取样送样的范围和程序

一、见证取样送样的范围

对建设工程中结构用钢筋及焊接试件、混凝土试块、砌筑砂浆试块、防水材料等项目,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二、见证取样送样的程序

1、建设单位应向工程受监质监站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

授权书应写明本工程现场委托的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姓名,以便质监机构和检测单位检查核对。

2、施工企业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取样和试块制作时,见证人员必须在旁见证。

3、见证人员应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施工企业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运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样。

4、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检验任务时,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见证人员应在检验委托单上签名。

5、检测单位应在检验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姓名,发生试样不合格情况,首先要通知工程受监质监站和见证单位。

第三章见证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

一、见证人员的基本要求

1、必须具备见证人员资格:

(1)见证人员应是本工程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

(2)必须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建筑施工专业知识。

(3)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见证人员证书”。

2、必须具有建设单位的见证人书面授权书。

3、必须向质监站和检测单位递交见证人书面授权书。

4、见证人员的基本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检测中心备案,每隔五年换证一次。

二、见证人员的职责

1、取样时,见证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见证。

2、见证人员必须对试样进行监护。

3、见证人员必须和施工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

4、有专用送样工具的工地,见证人员必须亲自封样。

5、见证人员必须在检验委托单上签字,并出示“见证人员证书”。

6、见证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

第四章见证取样送样的管理

一、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的委托

从2004年12月1日起,我省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一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

建设单位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应依据以下原则:

1、所委托的检测机构应具有江苏省建设厅核准的检测机构资质,并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

2、一个单位工程检测项目只能委托一家检测机构在其核准的资质范围内进行检测。

3、签订书面的工程质量检测委托合同。

二、工程质量检测取样、送检

1、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应严格执行苏建质(1998)270号《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暂行规定》。

2、工程质量检测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取样员。

3、工程质量检测试样抽取的数量、部位等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实施。

施工单位负责按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取样方案,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审核批准。

4、工程质量检测试样实行封样制度。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试样的真实性。

5、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取样、送检的现场见证工作。

监理(建设)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

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1、各检测机构试验室对无见证人员签名的检验委托单及无见证人员伴送的试件一律拒收。

2、未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的检验报告无效,不得作为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由质监站指定法定检测单位重新检测。

3、检测机构应按检测委托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或由其授权的监理单位提交检测报告。

建设单位或由其授权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将检测报告原件提供给施工单位。

四、提高见证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见证人员的管理,是搞好见证取样的重要保证。

建立取样员和见证人员工作台帐,是加强见证取样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工作台帐可分别对取样员和见证员各自的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又能反映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测情况,也便于质监员和检验员的日常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五、建设、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凡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将按有关法规、规章严肃查处,情结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见证送样专用工具

为了便于见证人员在取样现场时对所取样品进行封存,防止串换,减少见证人员伴送样品的麻烦,保证见证取样送样工作顺利进行,下面介绍三种简易实用的送样工具。

这些工具结构简洁耐用,加工制作容易,便于工人搬运和各种交通工具运输。

一、A型送样桶

(一)用途

1、本送样桶适用150mm×150mm×150mm混凝土试样封装,可装3件(约24㎏)。

2、若用薄钢板网封闭空格部分,适用70.7mm×70.7mm×70.7mm砂浆试样封装,可装24件(约18㎏)。

3、内框尺寸为210mm×210mm×520mm,可装100mm×100mm×100mm混凝土试块16件(约40㎏)。

(二)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为174mm×174mm×520mm,大型为210mm×210mm×520mm,送样桶外形见图1-1-1。

二、B型送样桶

(一)用途

本送样桶适用Φ175mm(顶面)×Φ185mm(底面)×150mm混凝土抗渗试块封装,可装3件(约30㎏),也可适用钢筋试样封装。

(二)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为Φ237mm×550mm,送样桶外形见图1-1-2。

三、C型送样桶

(一)用途

1、本送样桶适用240mm×115mm×90mm烧结多孔砖试样封装,可装4件(约12㎏)。

2、适用240mm×115mm×53mm烧结普通砖封装,可装8件(约20㎏)。

3、可装砂、石约40㎏,水泥约30㎏,或可装土样约40个。

(二)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为Φ300mm×400mm,送样桶外形见图1-1-3。

四、D型送样桶

(一)用途

1、本送样桶适用150mm×150mm×150mm混凝土试样封装,可装6块(2组),约48㎏。

2、适用70.7mm×70.7mm×70.7mm砂浆试块封样,可装48块(8组),约36㎏。

3、适用钢筋、砖、石子、砂、水泥及土样样品的封样。

(二)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为520mm×210mm×330mm,送样桶外形见图1-1-4。

第二篇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

第一章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粗细骨料,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和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的原材料丰富,能耗低、成本低,具有适应性强、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且能消纳大量的工业废料等优点,是各项建设工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工程材料。

当前混凝土品种日益增多,其性能和应用也各不相同。

一、混凝土的分类

根据采用胶凝材料混凝土的不同可分为:

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无机有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

(一)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1、水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是水泥类。

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高铝水泥、铝酸盐水泥等。

在建设工程中,用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是水泥混凝土。

其分类如下:

(1)按表观密度分

1)特种混凝土:

表观密度大于2500㎏/m3,含有较重的粗细骨料,如钢屑、重晶石、褐铁矿石等。

2)普通混凝土:

表观密度为1950~2500㎏/m3,以普通石子(碎石和卵石)和砂(以河砂为主)为粗细骨料。

3)轻(质)混凝土:

表观密度小于1950㎏/m3的混凝土。

其又分为:

(A)轻骨料混凝土:

表观密度为800~1950㎏/m3,轻骨料为浮石、火山渣、陶粒、膨胀珍珠岩等。

(B)多孔混凝土:

表观密度一般在600㎏/m3以下,如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

(2)按使用功能分为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等。

(3)按施工工艺分为普通浇筑混凝土、离心成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

(4)按配筋情况分为素(即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5)按混凝土拌和料稠度分:

1)以维勃稠度分为超干硬性混凝土、特干硬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半干硬性混凝土。

2)以坍落度分为低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

2、石灰——硅质胶结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是天然水泥、含粘土的不纯石灰岩烧成的熟化物、火山灰或岩石风化物等活性硅、含铝化合物和消石灰的混合物。

3、石膏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石天然石膏及其副产品和加工改性产品。

4、镁质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是在菱苦土中加入氧化镁。

5、硫磺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是硫磺加热融熔后与粗细骨料拌匀,冷却即硬化。

(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1、沥青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结料是天然沥青(岩沥青及湖沥青)、人造沥青。

2、树脂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结料是粘结力较强的天然或合成树脂(热硬性)。

(三)无机有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

1、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的胶结料是将乳状或水溶性聚合物(107胶)掺入水泥中拌匀后,再与粗细骨料拌匀而形成的混凝土。

2、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将水泥混凝土基材在低粘度单体中浸渍,用热或射线使其表面固化而形成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拌合物及其性质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经搅拌均匀后,尚未凝结硬化的材料称为混凝土拌合物,又称混凝土混合物或新拌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质将直接影响硬化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主要性质为和易性。

它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操作难易程度和抵抗离析作用程度的性质。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和易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指标,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三个主要方面。

(一)流动性(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中各个角落的性能。

流动性好,操作方便,易于捣实、成型。

(二)粘聚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相互间有一定粘聚力,不分层,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沉降各不相同,如果配合比例不当,粘聚性差,则施工中易发生分层(即混凝土拌合物各组分出现层状分离现象)、离析(即混凝土拌合物内某些组分分离、析出现象)、泌水等情况。

致使混凝土硬化后产生“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三)保水性

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与浇捣中,在凝结硬化前很易泌水(又称析水,从水泥浆中泌出部分拌合水的现象),并聚集到混凝土表面,引起表面疏松,或积聚在骨料或钢筋的下表面而形成孔隙,从而削弱了骨料或钢筋与水泥石的粘结力,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质

混凝土硬化后主要性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等。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划分的。

混凝土有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70、C75、C80等14个强度等级。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用ƒcu,k表式,其计量单位用N/mm2表式。

(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a、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600ºC·日时所对应的龄期,0º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b、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2、混凝土抗拉强度

其值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因此,设计中一般是不考虑混凝土承受拉力的,但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却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对某些工程(如路面板、水槽、拱坝等工程项目),在提出抗压强度的同时,还必须提出抗拉强度的要求,以满足抗裂性要求。

测定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有两种:

轴心拉伸法和劈裂法。

轴心拉伸试验难度很大,故一般都用劈拉试验来间接地取得其轴拉强度。

3、混凝土抗折强度

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的抗弯曲强度。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主要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抗碳化性能、碱——骨料反应及抗风化性能等。

1、抗冻性

混凝土试件成型后,经过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后,在规定的冻融循环制度下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称为混凝土的抗冻性。

冻融循环作用是造成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抗冻性是评定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试验方法不同,其抗冻性指标可用抗冻等级或耐久性系数等表示。

抗冻等级是按标准方法将试件进行冻融循环,以同时满足强度损失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抗冻等级可分为F25、F50、F100、F150等。

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孔隙特征是决定抗冻性的重要因素。

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或密实混凝土及选适宜的水灰比等。

2、抗渗性

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能,称为混凝土的抗渗性。

我国一般多采用抗渗等级来表示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抗渗等级是根据28d龄期的标准试件,采用标准试验方法,以每组六个试件中四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表示。

分级为P4、P6、P8、P10、P12。

混凝土中水灰比对抗渗起决定作用,增大水灰比时,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其抗渗性变坏。

抗渗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渗水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留下的孔道;混凝土拌合物由于泌水,在粗骨料颗粒与钢筋下缘形成的水膜或由于泌水留下的通道,在压力水作用下就形成连通渗水管道。

另外,施工处理不好,捣固不密实都容易形成渗水孔道和缝隙。

若水浸入因冰冻等作用,对钢筋混凝土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和使保护层开裂、剥落。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根本措施是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

3、抗腐(侵)蚀性

当混凝土不密实,外界侵蚀性介质就会通过内部的孔隙或毛细管通道,侵到硬化水泥浆内部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腐蚀破坏。

混凝土的抗腐(侵)蚀性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特征和水泥品种等有关。

4、混凝土表面(层)碳化

它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性能,其直接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泥水化生成氢氧化钙,故呈碱性。

碱性物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钝化膜,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当空气中CO2的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中性化。

由于碳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深度超过混凝土保护层时,在有水和空气存在的条件下,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这就会引起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保护层遭受破坏,从而发生沿钢筋界面出现裂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等现象,这又会进一步腐蚀钢筋。

另外,碳化还将显著地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降低。

处于水中的混凝土,水阻止了二氧化碳与混凝土接触,所以混凝土不会被碳化(水中溶有二氧化碳除外);混凝土处于特别干燥条件下,由于缺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映所需要的水分,故碳化也不能进行。

5、碱——骨料反应

碱活性骨料是指能与水泥中碱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骨料反应。

这种反应有三种类型:

(1)碱——氧化硅反应:

碱与骨料中的活性SiO2发生反应,生成碱性硅酸盐凝胶,吸水膨胀,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

活性骨料有:

蛋白石、玉髓、鳞石英、方石英、玛瑙、安山岩、凝灰岩等。

(2)碱——硅酸盐反应:

碱与某些层状硅酸盐骨料(如千枚岩、粉砂岩和含蛭石的粘土岩等加工成的骨料)反应,产生膨胀物质。

其作用比碱——氧化硅反应来得缓慢,但其后果更为严重,造成混凝土严重膨胀、开裂。

(3)碱——碳酸盐反应:

水泥中的碱(Na2O、K2O)与白云岩或白云岩质石灰岩加工成的骨料作用,生成膨胀物质而使混凝土开裂破坏。

上述三种反应均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水泥中含碱量必须高(大于0.6%),二是骨料中含有一定的活性成分。

其预防措施有:

1)当水泥中碱含量大于0.6%时,需对骨料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当骨料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可能引起碱—骨料反应时,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条件,进行专门试验,以确定是否可用。

2)如必须采用的骨料是碱活性的,就必须选用低碱水泥(当量Na2O<0.6%),并限制混凝土总碱量不超过2.0~3.0kg/m3。

3)如无低碱水泥,则应掺入足够的活性混合材料,如粉煤灰不小于30%,矿渣不小于30%或硅灰不小于7%,以缓解破坏作用。

4)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水分。

混凝土构件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即在有水的条件下)会助长发生碱—骨料反应;而干燥状态下则不会发生反应,所以混凝土的渗透性对碱—骨料反应有很大影响,应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和重视建筑物排水,避免混凝土表面积水和接缝存水。

6、提高耐久性措施

(1)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使用条件,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2)掺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

(3)按规范规定采用适当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4)加强浇捣与养护,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蜂窝、气孔等缺陷。

(5)用涂料及水泥砂浆等措施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

防治混凝土碳化。

四、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一)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强度、水灰比、龄期、硬化时温度与湿度,以及施工条件等。

1、水泥标号和水灰比

水泥标号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泥标号越高,则混凝土强度越高;在一定范围内,水灰比越小,则混凝土强度越高。

反之,水灰比大,则用水量多,多余的游离水在水泥硬化后会逐渐蒸发,从而在混凝土中留下许多微细小孔而不密实,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2、粗骨料(碎石或卵石)

粗骨料的强度一般都比水泥石的强度高,所以骨料强度一般对混凝土强度几乎不影响。

但是,如果含有大量软弱颗粒、针片状颗粒及风化的岩石,则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另外,粗骨料表面特征也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表面粗糙,多棱角的碎石与水泥石的粘结力就比表面光滑的卵石要好。

所以,在水泥标号、水灰比相同情况下,碎石混凝土强度要高于卵石混凝土强度。

3、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强度是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水泥的水化逐步发展的。

在4~40ºC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则强度越高。

反之,随温度的降低,水泥水化速度减慢,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就迟缓。

当温度低于0ºC以下时,水泥水化基本停止,并且因水结冰,膨胀而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使混凝土破坏(即冻疏)。

另外,为满足水泥水化需要,混凝土浇筑后,应保持一定时间的潮湿,若湿度不够,导致失水,会严重影响强度,使混凝土结构疏松,产生干缩裂缝,影响耐久性。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后12h内进行覆盖,待具有一定强度时应注意浇水养护。

对于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水泥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昼夜;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掺用缓凝剂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在浇水养护期应确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潮湿度,最好要盖好草包,浇水湿透草包;当平均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时,应涂刷保护层(如刷薄膜养生液等),以防止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

4、龄期

混凝土强度是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

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

初期(3~7d)发展较快,28d可达设计强度等级,此后增长缓慢,甚至可延续几十年之久。

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值见表2.1.1。

各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值

表2.1.1

龄期

7d

28d

3月

6月

1年

2年

4-5年

20年

混凝土强度

0.6-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3.00

(二)提高强度和促进强度发展的措施

1、采用高标号水泥和快硬早强类水泥

采用高标号和快硬早强类水泥,3d即可达到同标号硅酸盐水泥28d的强度。

但此类水泥价格较高,一般适用于紧急施工工程。

2、采用干硬性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水灰比;含砂率小并配有强力振捣,混凝土密实度大,强度高。

在水泥用量相同情况下,较塑性混凝土可提高强度40%~80%。

3、采用外加剂和外掺料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外加剂)或掺如部分磨细的外掺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可改善混凝土性质,降低水灰比,促进水泥水化和硬化。

采用此措施可提高混凝土强度,配制出高强度等级的如C60~C100的混凝土。

4、采用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

(1)蒸汽养护是使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构件,经过1~3h预养后,在90%以上的相对湿度、60ºC以上温度的饱和水蒸汽中养护,从而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2)蒸压养护是将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构件静停8~10h后,放入蒸压釜内,通过高压、高温(如通入≥8个大气压、温度175ºC以上)饱和蒸汽进行养护。

在高压、高温蒸汽下,水泥水化时析出的氢氧化钙不仅能充分与活性氧化硅结合,而且也能与结晶状态的氧化硅结合,生成含水硅酸盐结晶,从而加速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此法比单蒸汽养护的混凝土质量好,特别是对掺用活性混合材料水泥及掺入磨细石英砂的混合硅酸盐水泥更有效。

第二章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5),混凝土外加剂的名称及定义如下:

1、普通减水剂

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早强剂

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3、缓凝剂

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4、促凝剂

能缩短拌合物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5、引气剂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且能保留在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