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38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学年八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Word下载.docx

B、根据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进行解答;

C、根据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解答;

D、根据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解答.

A、目前发现了100多种元素,组成3000万种物质,故A错误;

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故B错误;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故C错误;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3.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烧饭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食物逐渐被消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食物中的糖类在人体内要经过消化,最终生成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

属于化学变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在冰箱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天然气燃烧C.酒精挥发D.湿衣服晾干

A、冰融化成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

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6.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A、水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铁能传热导电

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铁的延展性、颜色、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A、铁容易传热导电,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8.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葡萄酒化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

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蜡烛燃烧时能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转化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汽车爆胎时,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米饭煮糊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发生了碳化,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水果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蔗糖溶解的过程中,只是蔗糖和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鲜肉冷冻的过程中,因为降温,鲜肉由软变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无色气体(  )

A.观察颜色B.闻气味

C.插入燃烧的木条D.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A、三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

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空气都能使带的火星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点评】解答气体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气体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0.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

测量容器-量筒;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点评】要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和危险.

11.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B.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实验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瓶中,不得乱放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少量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判断;

B、根据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判断;

C、根据取用药品的节约原则判断;

D、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判断.

A、取用少量液体试剂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正确;

B、为了方便,取用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所以正确;

C、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用量取,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小量,即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所以正确;

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所以错误.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12.下列仪器中,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且只能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水槽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结合需要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判断.

A、试管是较少量试剂的反应仪器,但能够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B、烧杯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且能间接加热,故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不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水槽不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可用于间接加热的容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

B.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要倒在水池里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

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分析;

B、根据多数药品具有腐蚀性,要放在指定玻璃仪器中称量分析;

C、根据实验结束后废液的处理方法分析;

D、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注意,多数药品具有腐蚀性,要放在指定玻璃仪器中称量;

故B错误;

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故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故D正确.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4.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即不能在该仪器内进行化学反应,根据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判断.

A、烧杯,可用于需要较大量溶液的反应的反应容器;

故A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

B、试管,可用于少量药品反应的反应容器,如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等;

故B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

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不可用于反应容器;

故C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也可在集气瓶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燃烧等实验;

故D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

【点评】量筒作为一种计量类仪器,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不可用作任何反应的容器.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质加热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垂直放置,以免液体洒出

C.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灯芯等,然后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分析】A、根据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A、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故A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

角,而不是垂直放置,故B错误;

C、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灯芯等,然后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C正确;

D、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应竖直向下放置,不能平放或倒置,平放或倒放液体会流到胶头内从而腐蚀胶头,故D错误.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1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产生误差的情况来考虑本题,可以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解题.

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20mL,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20mL﹣10mL=10mL,大于8mL.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量筒的错误操作造成的误差的分析方法,在做实验时应该按照正确操作进行.

17.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能导致试管破裂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

,会使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喷出,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⑤预热后不用再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

【点评】本题考查了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水

B.用10ml量筒量取8.5ml水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56g

D.用烧杯量取200.0ml的盐酸

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使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水,误差太大,应用10mL的量筒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用10ml量筒量取8.5ml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5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量取200.0ml的盐酸,应使用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1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B.

C.

D.

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不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B、胶头滴管用完不能横放桌面上,防止污染滴管.

C、试剂瓶在存放时,要盖上瓶盖,防止药品变质;

D、试管清洗干净防止试管架上晾干.

A、不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A错误.

B、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操作错误,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故B错误.

C、试剂瓶在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故D正确.

【点评】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了解胶头滴管和试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20.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回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放入水槽,将饮料管插入集气瓶,并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即可;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认真操作实验即可顺利解答.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

21.(10分)(2015秋•潍城区期中)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酒精灯 ;

B 烧杯 ;

C 试管 ;

D 集气瓶 ;

E 量筒 .

【分析】根据仪器的形状、结构、用途回答.

A、是热源仪器,常用于给物质加热,叫酒精灯;

B、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配制溶液,叫烧杯;

C、是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能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使用,叫试管;

D、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叫集气瓶;

E、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叫量筒.

故答案为:

A、酒精灯;

B、烧杯;

C、试管;

D、集气瓶;

E、量筒.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是解题的前提.

2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 量筒 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要 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填空.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故答为:

量筒,放平,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量取液体时,最常见的读数错误是俯视读数和仰视读数,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

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23.洗过的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