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53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docx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

2015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证券业务创新

学院名称:

经济贸易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2014年月日

 

摘要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碳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经济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能源开发、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小高碳能源(如煤炭、石油)的消耗,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共同蓬勃发展的经济模式。

证券业的国际形势严峻,同行竞争压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增强,国内券商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位置,但在资本实力、业务结构、经营理念及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等方面同国外券商存在巨大的差距。

可见,中国证券只有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和体制背景的改革,本着创新图存的理念,才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证券业务的现状,论证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经纪业务和研究业务三方面的创新是证券业务创新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低碳经济证券业务创新发展

 

Title:

Securitiesserviceinnov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lowcarbon

economy

Abstract

Lowcarboneconomybasedonlowenergyconsumption,lowpollution,lowemissionbasedeconomicmodel,namely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undertheguidance,throughtechnologicalprogress,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industrialrestructuring,institutionalinnovationandothermeans,tominimizecoaloilandotherhighcarbonenergyconsumption,tolimitgreenhousegasemissions,aneconomicmodeofdevelopmenttoachiev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win-win.Thesecuritiesindustrybackgroundoflow-carboneconomicdevelopmentfacedbytheinternationalpeerpressureincreasing,thedomesticsecuritieshastheleadingpositioninthedomesticmarket,butinthecapitalstrength,businessstructure,businessphilosophyandmanagementability,businessinnovationabilitysothereisahugegapwithforeignfirms,Chinasecuritiesbusinessonlythroughbusinessinnovationandthedevelopment,improvetheircore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andsurvivalinthefierc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ThispaperanalyzesthebackgroundoflowcarboneconomycurrentsituationofsecuritiesbusinessinChina,demonstratesthenecessityofinnovationanddevelopment,innovationthroughassetmanagement,brokerageandResearchonbusinessfromthreeaspectsofthesecuritiesbusinessinnovationdevelopmentdirection.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securitiesbusinessinnovationanddevelopment

 

目次

1绪论1

1.1引言1

1.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1

2低碳经济时代的碳金融2

2.1低碳背景下金融创新2

2.1.1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2

2.1.2碳交易及其衍生产品2

2.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3

3我国证券行业的业务现状4

3.1盈利模式的多元化4

3.2经营的规范化5

3.3发展的规模化5

4低碳经济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6

5证券业务创新的必要性7

5.1金融业的全面开放7

5.2综合经营:

国内商业银行涉猎投行业务8

5.4业务创新是必然途径9

6证券业务的创新发展9

6.1业务创新的指导思想9

6.1.1满足客户需求的思想9

6.1.2竞争思想10

6.1.3战略思想10

6.1.4盈利思想10

6.2低碳经济下的证券业务创新研究10

6.2.1资产管理理务的创新11

6.2.2经纪业务的创新11

6.2.3研究业务的创新13

6.3低碳经济下我国证券业发展的政策与建议13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绪论

1.1引言

21世纪以来,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自然资源出现了过度消耗,并且引起了环境的持续性恶化。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而且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为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碳金融正在蓬勃发展,这对于我国的证券业来说是个重要的发展契机。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作为方针,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的开发、行业的转型、制度的创新等多种手段,使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尽可能地减少消耗,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且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规范和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创新,使能源得到节约,高效利用,而且可再生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进一步发展利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着高效率、低消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1.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2007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受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和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重大影响,从而经历了时间较长的调整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证券公司虽然不断加强资本实力,积极发展业务空间,但由于政策制度和内在自身创新的不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依赖经纪业务收入的现象,总体业绩持继下滑的态势仍在继续。

面对这种发展形势,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积极倡导下,2012年5月,在全国证券公司研讨会上,中国证券业协会明确提出以创新谋发展为发展方针,监管当局也放松了对证券业务的约束,进而加强了方向的引导,更加重视行业创新,力求行业通过创新谋发展,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最终使国内券商的竞争实力得到增强。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券商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加快转型与创新的步伐,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提升行业的经济效益,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低碳经济时代的碳金融

2.1低碳背景下金融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与产业领域相关,而且还与金融机构密的关系很紧密。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

但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开拓了新的空间,推动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

碳金融就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的产物之一。

这种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新建立在碳交易的基础上;二是对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

2.1.1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

由于低碳经济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企业家、银行家、政府以及联合国机构组织改变了在对待环境问题方面的态度。

重新面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现在被视为一种新的机遇,而不再是负担。

在2008年,为了全球环境的保护,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CarbonFinanceBusinessUnit),而且建立了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8个碳基金(CarbonTrust)。

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这就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断进军碳金融领域,通过对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

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也被国际投资银行所看好,气侯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ChangeCapital,CCC),就是一家专门从事碳市场和低碳技术投资的投资银行,其目的是为减排项目提供资金和管理等,使全球的环境变得乐观起来,同时创造出财务收入[1]。

2.1.2碳交易及其衍生产品

碳交易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碳排放权利的交易,合同的买方通过支付另一方从而获得温室气体的减排额,然后买方将购得的减排额可以用于减缓温室效应进而实现其减排的目的。

在《京都议定书》的促动下,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飞速的增长。

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亿吨上升到2008年的48.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89.2%。

同期,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08.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26.6%。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碳交易市场有希望超越石油市场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由此可见碳市场的发展潜力相当大。

随著碳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碳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远期产品、期权产品、期货产品以及掉期产品等等。

欧美的气候交易所推出的产品有二级CER现货和期货交易,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在2008年3月推出CER期货合约后,仅1个月交易额就达到了1600万吨二氧化碳,印度孟买的商品交易所(MCX)也推出了5种CER期货合约[2]。

2.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这三大碳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的碳金融交易市场框架基本成形。

CDM(清洁发展项目),是一种基于项目的配额交易,这是我国参与碳金融交易的主要方式,而发达国家则是通过对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得到节能项目所带来的减排额,从而满足自身的碳排放需求。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这就为我国CDM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于2006年8月底批准了四部委的联合请示,为了支持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工作,决定成立中国CDM基金及其管理中心,财政部为此专门成立了基金筹备组。

2007年3月,由国家七部委一起运作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基金)”正式运营,该基金将是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长期性的、开放性的、公益性的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基金[3]。

我国CDM项目分布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节能废气的减排;煤资源的回收利用;太阳能;土地空间的合适利用,退耕还林和燃料的分散排放等项目。

3我国证券行业的业务现状

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股权的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以前的一些严重的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到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突破性的发展,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作用日益明显。

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变的缓慢,资本市场的发展行情也出现大幅下滑现象。

我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制定了一系列使经济有发展的制度性措施,从而使宏观经济得到了回缓的迹象,投资者才有了一定的信心。

进入2010年,国内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量有所提升,市场的股价指数逐步回升,出现了良好的局面,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国内证券市场将继续健康且稳定的发展。

从最新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看,直接融资(包括金融企业的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等)的占有比已由2002年的4.9%大幅攀升至2012年的15.9%,表明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作用正在不断加强[4]。

3.1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1980年以来,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其中自营、经纪和承销业务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是4.9%、5.9%和10%,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了18.7%,远超过了自营、经纪、承销等传统业务的增长幅度。

相比较于美国证券公司,2006年后我国证券行业业绩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主要的业绩仍然来自于传统的自营、经纪和承销三大业务,受到政策制度和市场的约束,证券业务的创新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和产品创新的加快,证券业务创新迫不及待。

因此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空间将得到开拓性的发展,业务结构也将得到完善[5]。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业务的创新发展可以直接为证券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比如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带来的管理收入以及其他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等;

(2)业务的创新发展使传统业务的经营领域得到开拓,并将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额,改善公司收入的规模结构。

3.2经营的规范化

证券行业在业务的规范发展、基础性制度建设和行业竞争的优化等方面的综合治理都取得了显著性成效。

通过综合治理,自营、回购国债和委托理财等高风险业务的有效规范,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制度,高风险证券公司的改革方案基本落实,使证券公司的风险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证券行业的监管制度、证券公司的治理机制以及经纪业务管理等基础制度建设正在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将为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3.3发展的规模化

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制,监督证券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制,我国证券行业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它以净资本为核心来判断风险控制程度,所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由公司的资本规模来决定衡量[6]。

在新的监管机制下,证券公司发展的规模化不仅表现在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主要表现为资本实力的不断增强。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确立了净资本决定了业务牌照和潜在的业务规模,这样就使扩充净资本成为了证券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证券公司由于业绩的快速提升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和公开上市等途径来扩充公司资本,2007年以来,越来越多具备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借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寻求上市,以确立资本持续补充机制,提升自身资本实力。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公司中净资本规模排名前10名的企业分别为:

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申银万国、国信证券。

下表为上述10家证券公司在2013年年末的经营情况:

单位:

亿元

证券公司

净资本

净资产

总资产

净利润

营业收入

中信证券

404.72

725.93

1302.02

31.31

78.83

海通证券

390.08

579.73

1086.08

27.02

69.01

广发证券

217.31

319.84

825.32

20.14

63.56

华泰证券

203.62

306.72

694.18

13.78

44.16

国泰君安

201.40

285.64

896.60

20.55

63.58

招商证券

156.22

251.37

690.08

16.70

43.18

银河证券

135.09

173.42

581.05

13.96

50.53

光大证券

131.16

217.84

534.42

10.05

29.11

申银万国

131.01

167.79

491.76

13.45

40.11

国信证券

128.90

188.04

578.27

16.47

54.72

最近,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国内证券公司2013年度的一些经营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

从未经审计的证券公司财务报表可以看出,2013年内115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1592.41亿元,各大主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证券保荐与承销业务净收入128.62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70.30亿元、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759.21亿元、证券投资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305.52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44.75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5.87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184.62亿元,全年所有的净利润达到了440.21亿元,共有104家公司呈现盈利,占所有证券公司总数的90.43%[7]。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115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2.08万亿元,净资产为7538.55亿元,净资本为5204.58亿元,客户交易资金结算余额(含信用交易代理买卖证券款)为5557.42亿元,托管证券市值15.3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5.20万亿元。

同时,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中介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了市场投资的主力[8]。

4低碳经济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在后金融危机下,低碳经济是证券业的复苏契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技术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低碳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加入,汇丰气候变化行业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数量从2004年的154家增加到2009年的368家。

世界低碳行业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国防业收入和航天业收入的总和,低碳行业正在不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9]。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都积极的通过财政政策进行经济复苏计划,在这些措施中环保事业所占资金比例较大。

这是因为这些投资将能源消费引向更多可再生能源,同时创造出无数的工作职位,成为经济复苏的引擎,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证券业则首先受到影响。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大经济体实行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下,全球经济止住下跌趋势不断回稳,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

在金融危机和低碳经济的双重影响下,我国证券业也出现了新的现象。

第一、低碳行业成为股市新的增长点。

目前在我国沪、深两市的股票中,股市资金流向了低碳行业,而低碳经济行业资金主要集中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上。

股票数量在各相关产业的分类大致如下:

环保概念股,主要是废物处理、污水处理、油烟脱硫等企业;节能概念股,LED节能照明和绿色照明等;新能源概念股,主要是太阳能、天然气、环保电池、乙醇汽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第二、低碳经济板块规模较小,企业进行融资受限。

低碳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但这就证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009年11月,中国宣布碳减排的目标是:

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20年的时候要比2005年减少40%~45%。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2030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可以达20亿~30亿吨,超过欧洲国家减排量的总和。

照此估算,我国在清洁能源上每年至少要投人l万亿元人民币才能达到目标。

截至2012年3月,我国低碳经济板块的股票数量相对有限,总计57只,其中科技成长性企业还占大多数,所需资金量大而且使用周期长。

同时,还有一些企业规模更小的中小型的未上市公司,这样融资更加困难。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低碳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0]。

第三、环境交易所发展程缓慢,处于滞后状态。

我国共有环境交易所十多家,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些交易所主要是针对国外市场运行的,国内市场的碳交易还没有完善起来。

而且我国碳金融的相关种类、市场与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全球碳金融市场的末端,特别是相关金融衍生品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法有效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

目前全球共有四个大型碳交易所:

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澳洲的澳洲国家信托(NSW)、英国的排放权交易制(ETG)以及欧盟的排放权交易制(EUETS),全被发达国家所主导[11]。

因此我国环境交易所的发展任务相当艰巨。

5证券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5.1金融业的全面开放

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证券业市场,并且对外资全面开放,这样外资投行与国内证券业的竞争更加剧烈,国内外证券公司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的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普遍较小。

资产规模是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表现,规模的大小体了着一个公司的抗风险的能力和业务创新的能力。

资金短缺,资产规模小使我国的证券公司的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难以经营拓展,这样就会缺乏抵御国际同行的竞争能力。

其次,我国的证券公司的业务领域比较狭窄。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主要有:

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与证券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和其他证券业务。

与国外的证券公司在业务结构方面相比较,我国的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比较简单,业务种类数量上也有很较大的差距。

现阶段,国内证券公司的收入还是主要来自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等传统业务。

而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特点是业务领域广阔、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

其主要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到所有金融领域,业务多元化使国外投资银行收入的来源分散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抗风险的能力。

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出色的业务创新能力也促使金融的创新不断,这就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进而增加了营业收入[12]。

第三,国内证券公司被国外投资银行以多种途径参股或控股。

外资投行进入国内市场后,能够将本土证券机构挤出高端业务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务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多元化。

他们产品的多样化和新生的业务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将国内的资本吸引过来进而占领高端业务领域。

5.2综合经营:

国内商业银行涉猎投行业务

在外资投行进军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也在逐步踏足这一领域。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理念,这就为国内商业银行涉足资本市场业务提供了方便。

在承销业务领域,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全面进入国债、金融债和短期融资融券发行市场。

在证券交易领域,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业务市场的主要力量,这将逐渐成为股票市场的巨头。

在证券代理销售方面,商业银行有着庞大的网络系统,这就包括了对股票等所有金融产品的销售,是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的巨大挑战[13]。

5.3国内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随着国内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改革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了新的形势,社会和市场也对证券的业务创新有了更多的要求。

一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券商应该站在新的理念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