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54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doc

2006—2007学年度珠海高三级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25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在密封线内填写姓名、考号等信息

3答案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答题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乐毅曰:

“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剧辛曰:

“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

”乐毅曰:

“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遂进军深入。

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使人请蠋,燕人曰:

“不来,吾且屠昼邑!

”蠋曰: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自奋绝脰而死。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

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

害怕

 C.部赵师以收河间部:

部分

 D.齐王伐功矜能     矜:

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与乐毅谋伐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若因而乘之        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      而母立于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3分)

译文:

(2)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3分)

译文:

(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3分)

译文:

5给下列文段断句(用“/”划分开即可)(3分)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二)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

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6填空:

这是一首咏诗,描写了、、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6分)

7“乱飘僧舍茶烟湿”一句中用得最好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赏析。

(2分)

8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

请略加阐述。

(2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9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

(1)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李赏隐)

②,。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凭箜篌引》李贺)

(2)①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②羽扇纶巾,,。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①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腾王阁序》王勃)

(4)①默写李清照词中描写到菊花的一句:

②默写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描写想象之景的一句: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四)论说类文章的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社科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

中国考古学关注的焦点长期集中在夏商周三代,这是国际史学界通常所说的“原史时代”。

因为夏商周三代是一个历史有记载但记载又过于简陋,不足凭信的时代,它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

同时也因为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具有拆不开的缘分,以“证经补史”为宗旨长期是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所以几代考古学人大都是在三代史实的真伪问题上耗尽了生命的灯油。

考古学家关注的是一个中国考古学从产生以来就开始的、打了几十年笔战的老问题:

谁最贴近那个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或者说哪一个遗址才是成汤的亳都或者夏禹的阳城?

学界的讨论基本上都围绕着夏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做文章,都盯着夏商时代的大遗址。

没有谁认真关心三代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心理模式等更根本、更迫切,也是考古学更容易说出些道理的问题。

结果是,除了甲骨文和《史记》里已经明白无误的殷墟(近来的考古发现对殷墟在商代晚期都城定位的具体位置也提出了疑问),关于这些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至今仍然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

相对于对历史传说的渴望,真正的考古学探索却被湮没了。

尽管某些考古学家对人物、事件这种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也折射出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比如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学说,比如严文明先生关于聚落考古的探索和思考等;但是,夏文化的探索在那个时候主要仍然是地域和年代问题,是考古学术语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的方方面面,最终是以《中国文明的起源》总结和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些问题上中国考古学的最新认识和最高水准。

俞伟超先生曾经回忆说:

1984年的考古学年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的好几位理事提议讨论一下考古学的理论问题,但是最终被拒绝。

也正是那一段时间,俞伟超先生正为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论述选集撰写编后记,俞伟超先生说,他一边撰写一边听德沃夏克的B小调104号大提琴协奏曲,写到激动时曾经流下了眼泪,内心一直有一种在天堂门前徘徊却不得而入的感觉。

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考古学非主流学派的心情和生存状况。

张光直先生在《哭童恩正》的短文中,曾回顾了那个时期童恩正策划的一次中美考古学合作计划夭折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考古学对理论和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恐惧心态。

这也可视为中国考古学史上十分宝贵的侧面资料,折射出中国考古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一些思想状态的问题,其中弥足我们借鉴者甚多。

10.对“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考古探索被湮没在对历史传说的渴望中,是值得中国考古学深层思考的问题。

B.主要考古学家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折射着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

C.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是苏秉琦、严文明等先生深层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D.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仍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

11.对文中所说的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流”关注有关历史地域和年代问题;“暗流”关注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问题。

B.“主流”关注考古术语中的时间、空间问题;“暗流”关注更根本、迫切的理论性问题。

C.“主流”关注历史研究中表层、浅层的问题;“暗流”关注历史研究中深层的理论问题。

D.“主流”关注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问题;“暗流”关注历史上日常生活、心理模式问题。

12以下不属于中国考古学非主流学者的是:

(3分)

A苏秉琦B严文明C俞伟超D张光直E童恩正

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坚持不坚持“证经补史”的学科定位,是中国考古学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B.为谁最贴近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而打几十年的笔战,真是毫无意义。

C.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某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非主流学派在学术上仍受到压制。

D.《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总结和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考古学的最新认识和最高水准。

14给“原史时代”下一个定义,并解释我国考古学长期关注夏商周三代的原因(5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20分)

永远遥远的门

(1)是不是岁月如此的沉重,注定我要成为一个步履维艰的浪者,是不是生命有着无法承受的厚重,才要远离熟悉的家门。

(2)总想起离别好久的家门,总叫人黯然神伤。

在这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他乡,怎叫人不想起遥远的门呢。

(3)也许思念太长了,街道太长了,夜也太长了,如千年的月光散了一地长,长长地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梦醒间,还以为是故乡门前窗台的霜。

(4)月色下有一落叶飘舞,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这瞬间的漂泊落地,又随风而起,何时风尘落定才有你的安身之处呢。

(5)记忆中的门是那木质斑驳中透着红漆的那扇。

冬日的阳光撒了一地,在“吱呀”的一声中迎来满屋的光芒,那种阳光很舒服,暖洋洋的,伸一个懒腰最是惬意,“呵”一口热气,可以看到它在空气中散去,那感觉很好。

(6)黄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回家的门,不然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在田间地头村里巷尾地喊着乳名,那儿时的愉悦和恐慌总在那“吱呀”声中温暖着整个细胞。

走进梦里还有小狗卧守在门边给人一份安然。

(7)年龄渐长,岁月依然保留着门的那份平和,看不出时光荏苒改变了它什么,依旧是那扇木质斑驳的门,还有门前那棵枣树,以及枣树旁边固执地成长为强者的梧桐,我曾亲手赐予它们生命,我好像预言了多年以后那份背道而驰的诀别,在很远的地方,我只想看到参天的树木耸立门前,看到树的叶绿叶黄,可以知道四季的变更,那门前的老人,她年如一日地远眺着,虽然她看不清很远的来路,但她知道固守能给她带来喜悦,在某个细雨飘洒的日子,会有流浪的人,溅了一身的泥水归来。

(8)漂泊在门的远方,门离我遥遥几千里。

本不愿漂泊,因为离不开那扇木质斑驳的门,当我看到门前的梧桐以一种强者的躯干俯瞰着下面时,它已不再是一棵树了,仿佛成了一个守护者。

思索千遍,选择了千遍,煎熬了很久,在成长中学会了放弃,在放弃中学会了选择,在选择中又学会了坚强。

(9)起程时故作沉着,把感性的泪化作坚强的背影留给日夜思念的人。

早已看不见那扇门了,我才依恋地频频回首。

好一扇门啊,如此走了很远,才让人想起门就是通往温暖的家的那个进出了无数次却不曾留意的“坎”。

后来明白,门还是一个难进难出的情结。

(10)房子换了坚固点的,门也换了铁制的。

但记忆中总是那扇斑驳点点的木门,它一直存在着,每次回乡下,远远地看见那门,还有门前的树,以及树下的老人。

原来走得再远也不过是在门前晃了一眼,离不开的还是那门。

(11)从未嫌弃那红漆斑驳的木门,虽它没有铁制的门坚硬无比,但它那朴实的外表总给人一种安全和信任。

出了门,说是远门,我敲开了更多的门。

繁华的远方没有那扇木质的门,开门之后,听不到“吱呀”的声音——那如此纯粹如此让人沉醉如此让人温暖的声音。

没有“吱呀“的声响,肯定也没有厚道的乡情和憨实的微笑了。

(12)在异地有了一扇临时的门,那铁制的门很厚实坚硬,我很少带钥匙,可我不知道那门是要用钥匙才能为我开启的,总以为门会听到我铁脚步声会自动地打开,或轻掩着,等我轻轻一推就能开了。

可很多次,我被门——准确地说是那临时的门——拒之门外,叫我好一番落寂和无助。

门开着是一种期待,在家里门总是开着,那门只能从屋子里才能闩上的,微弱的灯光下,总有人为你守着门后的那份疲倦,有了熟悉脚步声,那门自然就“吱呀”开了,还有那小狗总在脚跟尾随好久才肯离去。

(13)这双纳底的布鞋,走了好远的路,磨不破的是长长的思念,思念之中有了一种坚强的斗志。

门前期盼的一双双眼睛,望穿了步履维艰的归期,望成了愁,两处的愁。

(14)学着小孩掰起手指数起数来,数到小指,再数大拇指,归期竟还有如此之遥远。

于是只能在梦里念起远处的门来,才又明白,那扇门是家,进了家必要开那扇门,门也就成了一个起点,最终还是终点。

怎么不如此思念呢,那怕你再坚强,错把泪水当汗水。

(15)不能不思念啊,我虽把相思之情隐藏着很深,可我不小心一笑间竟把思念打湿,让这凌空的翅膀动弹不得。

还是思念那扇门。

(16)我知道门有多种,门有千万扇,我寻求好久,走了好远,可终究是离不开那扇门,那扇听到我脚步声便自然开启的门,我要的也就是那扇只为我打开和等待的门。

1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惬意()时光荏苒()俯瞰()

16.第(4)段中写“落叶飘舞”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

(3分)

答:

17.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6分)

(1)文中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细节起了很好的作用,请你指出这个细节并简析其好处。

(4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现在城市的家的家门是“临时的门”?

(2分)

答:

18.作者所怀念的“门”有哪些特点使作者不能忘怀?

(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19.请你在文中任选以下三个“点”中的一个——一个用得精彩的词、一句让人回味的话、一种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写出你的赏析。

(言之有理即可)(5分)

选点赏析: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共22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还想你叔叔保你过关吗?

老实告诉你吧,他已经被“双规”,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老实交代问题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B.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是正常的,应该学会相互包容,如果老是针尖对麦芒,对谁都没有好处。

 

C.在今年世界杯期间,德国警方以暴易暴,逮捕了一批滋事的足球流氓。

D.即便是教科书上的东西也不一定是金科玉律,也有可能出错,因而我们学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会束缚自己的思想。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的同学写作文不认真,作文上的字不是看不清,就是错别字连篇。

B.因为同组的加纳和美国队还有一场比赛,捷克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C.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这些售假的摊主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22.为下面这则新闻加上标题。

(4分) 

中新网8月16日电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5日无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反对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对此台“外交部”竟表示“尊重”,但“立委”高金素梅则率领抗议群众推进到离靖国神社只剩一条大街的马路对面,对着靖国神社高喊:

“还我祖灵,反对靖国”,“小泉无耻!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由于靖国神社祭祀着二次大战的14名甲级战犯,小泉的参拜引起亚洲邻国的反感和抗议。

而台当局方面的表态很淡,台“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仅称,国际媒体特别是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有很多报道;他强调,“台湾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多元社会”,各种不同意见的表达,应该获得尊重。

标题:

(22字内)

23、仿照例句的画线部分,另选两个事物,续写一组句子。

(4分)

例句: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能开出雪一样纯洁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最近一份材料说,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书籍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

一些“社会精英”认为,读书率下降没什么大不了,不必大惊小怪,不读书说明男人们都挣钱去了,富裕了,腰包鼓了,买车了,买房了,难道不是好事吗?

二战结束时,日本沦为一片焦土,一位美国记者看到一个日本孩子坐在战争废墟上读英文,这位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发向全世界,并且预言日本有希望。

我们国家前些年有一幅照片,一个西北女孩,一副如饥似渴的目光,照片下4个字“我要读书”,敲叩着亿万中国人的良知,后来,发展教育,解决贫困地区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列入了国家重大议事日程。

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起飞,是对那位孩子渴求读书目光的真实回报。

(1)谈谈你对我国国民阅读状况的看法。

(4分)

答:

(2)就我国国民阅读提出建议(至少两条)。

(4分)

答: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试室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2006~2007学年度第一次高三级联考试题

语文答题卡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分值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必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位号填写清楚。

2.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以下指定的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39分)

(一)(21分)

1(3分)2(3分)3(3分)

4

(1)

(3分)

(2)

(3分)

(3)

(3分)

5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3分)

(二)6填空:

这是一首咏诗,描写了、、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6分)

7

座号:

(2分)

8

(2分)

(三)(8分)

9

(1)①,

②,

(2)①,

②,

(3)①,

②,

(4)①

二(37分)

(四)(17分)10(3分)11(3分)12(3分)13(3分)

14

(5分)

(五)(20分)

15惬意()时光荏苒()俯瞰()(2分)

16

(3分)

17

(1)

(4分)

(2)

(2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试室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18

(4分)

19

(5分)

三(22分)

20(3分)21(3分)

22标题:

(22字内,4分)

23(4分)

24

(1)

(4分)

(2)

(2分)

 

座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四、写作(60分)

200

400

 

座号: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