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43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学海大联考.docx

语文学海大联考

学     海     大     联    考

2008届高三模拟试卷一  语文

命题:

武汉市学海教科所语文学科命题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抱歉   筚路蓝缕    乌烟瘴气

B.文才   文采   不名一钱   兵慌马乱

C.寒暄   喧闹   投机捣把   明枪暗剑

D.暴乱   曝丑   提纲挈领   感恩带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天晚上比赛的上半场两队打的还算是平分秋色,虽然国奥队率先打进一球,但是在场面上也没有占据太明显的优势,博茨瓦纳利用个人技术弥补了体能上的问题。

B.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心怀计谋,都在成为一道道的索绑,欲放而不能,欲罢而不忍,怎能来真正品味自己的人生甘苦呢?

C.帅老拿出两件陶艺作品来,一盘一罐,虽说是试烧品,却古色古香,玲珑精美,褐青底色上镌刻了李肇星的两首诗,字体苍劲秀润,布局疏密有致,铁画银钩,宛如行云流水。

D.有的员工人缘甚好,善于拉拢人心,处事也面面俱到,但是工作业绩平平,毫无过人之处。

这样的员工如果被提拨后,他将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很快将会一败涂地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向大胆而为的“先疯”戏剧导演张广天,8月将推出一部可能引发争议的话剧新作即——《红楼梦》。

该剧将延续他一贯借古讽今、嬉笑怒骂的编导风格,并涉及“红苏楼选秀”等社会热点现象。

B.多数高校都要求学生在大三暑假完成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专业实习,对于有志于毕业之后直接就业的大三学生来说,暑期实习也显得至关重要。

C.在东亚峰会发展过程中,各方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本着从实际出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精神,共同推动峰会稳步健康发展。

D.针对有媒体报道7月30日天空飘雪一事,昨天,中国气象局和北京气象台均表示,气象部门没有监测到这种情况,而且当日北京的天气温度较高,不具备飘雪的自然条件,这种说法不可靠是无疑的。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意调查,是我们            ,             的重要方式。

对机关的各种评议,也是                      ,

             ,            的重要途径。

○1找出不足○2倾听群众呼声○3了解社情民意○4改进工作○5发现群众意见

A.○1○2○5○4○3         B. ○2○3○5○1○4

C. ○5○3○2○1○4        D.○3○4○1○2○5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超声波为什么能清洗?

王辰东

你见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吗?

其实,这种设备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眼镜店里,清洗镜框和镜片的都是超声波清洗机。

这种设备上半部分是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下半部分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

只要一打开开关,只见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

 

其实,水里的这些气泡并没有“气”,都是真空的,是由超声波产生的气穴,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微小真空核群”,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

气穴酷似分布在宇宙中的无数的银河,可以被称为“微小银河”。

这种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2万次以上的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

超声波清洗的秘密就在这里,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和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

 

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一个误解,使人们怀疑超声波清洗的效果。

传统的超声波清洗理论认为,气泡起到了清洗的作用。

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事实上,气泡只是由超声波的强力粗密波引起的单纯的气体爆发而已,它反而会抑制甚至消除超声波清洗的清洗力,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真空的气穴。

这一发现实现了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

以此为基础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定义为新超声波清洗技术。

人们根据这一理论研制的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效果大大优于同类产品,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

最早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大量使用三氯乙烯、氟利昂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溶剂作为清洗介质,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有人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过早死亡。

后来人们开发了更高效的清洗技术,可以用水代替氟利昂等有毒有害介质,而且更加环保,因此在1993年,这项技术获得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环境保护奖。

超声波除了可以对金属、塑料、橡胶、液晶等各种物品进行去毛刺和精密清洗外。

也可应用于食品,如淘米、洗菜、清洁餐具、洗涤衣服以及医疗用品等的洗涤,此外还可以进行超声波高速腐蚀、超声波颗粒研磨、超声波有机合成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开发超声波洗衣机,除了水之外,无需洗衣粉或洗衣液,这种洗衣机一旦研制成功,将是洗衣业的一场革命,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解决洗衣粉的污染问题。

人类的耳朵虽然听不到超声波,但是超声波技术正造福着人类。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8期上半月

5.下列有关“超声波清洗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一个误解,使人们怀疑超声波清洗的效果。

B.超声波清洗技术主要是靠超声波清洗设备,即超声波清洗机来完成,在清洗的时候,用超声波产生的水花来洗净衣物。

C.人们对超声波清洗技术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习惯上,人们对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研究有传统的超声波清洗理论和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的说法。

D.现在,人们以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为基础,把超声波清洗技术称为新超声波清洗技术。

6.下列对“超声波清洗的密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设备的上半部是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下半部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

只要一打开开关,只见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

B.水槽里的“气泡”都是真空的,是由超声波产生的气穴,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

C.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钟2万次以上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

D.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和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超声波清洗设备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眼睛店里,清洗镜框和镜片的机器就是超声波清洗机。

B.因为超声波清洗技术大量使用三氯乙烯、氟利昂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溶剂作为清洗介质,所以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

C.由超声波的强烈粗密波引起的单纯的气体爆发产生的气泡,会抑制甚至消除超声波清洗的清洗力。

D.新的超声波清洗设备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

祖洵,吴郡太守。

父觊,武陵太守。

彖少有风气,好属文 。

 觊临终与兄顗书曰:

“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

”史公,彖之小字也。

 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

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

怀其文集,未尝离身。

明帝崩后,乃改葬顗。

 

后除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秘书丞。

议驳国史,檀超欲立处士传。

彖曰:

“ 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

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

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 

迁始兴王友,固辞。

太祖使吏部尚书何戢宣旨令就。

寻补安西谘议、南平内史。

除黄门,未拜,仍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

还为太子中庶子。

 

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

“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

”世祖愕然。

穷问所以。

晏曰:

“袁彖为臣说之。

”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过用禄钱,免官付东冶。

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

“中有一好贵囚。

”数日,专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

 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

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

隆昌元年,卒。

 

——选自《南齐书•袁彖传》有删节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彖少有风气,好属文              属,写作

B.寻补安西谘议、南平内史          寻,寻找

C.穷问所以                        穷,追究

D.专驾与朝臣幸冶                  幸,皇帝到某地

9.以下四组句子,最能说明袁彖“有才识”的一组是(  )

A. 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议驳国史

B. 怀其文集,未尝离身。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

C. 迁始兴王友,固辞。

/彖到郡,坐过用禄钱,

D. 尝以微言忤世祖 /后除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秘书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袁彖的祖父叫袁洵,做吴郡太守。

袁觊临终写给其兄长袁顗的信说:

“史公才识可嘉,足可以使先人的基业盛大啊。

”可见当时袁彖的才华已经初步显露。

B.袁彖针对檀超想要给处士立传一事的议论可谓切中肯綮;不仅有对隐士看法,而且也举了司马迁的书里没有给他立传,班固的书里没有编排的事实。

C.因为世祖用金柄刀子切瓜一事,袁彖有不同的说法,恰巧被世祖听见,所以袁彖与世祖关系不好,导致后来被贬到东冶。

D.世祖到孙陵游玩,过了几日,世祖到了东冶,视察了仓库的物品,于是摆了筵席,赏赐了这里的囚徒一些酒肉,世祖下令要见袁彖,并想跟他说说话。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

(4分)

(2)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

(2分)

(3)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

(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波,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试赏析“北山输绿涨横波”句。

(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是即景生情,试分析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4分)

13.填空。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人非圣贤,                  ?

 (《左传》)

六国破灭,           ,战不善,         。

(苏洵《六国论》)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刘禹锡《陋室铭》)

(2)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         。

”表达了曹操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的愿望;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           ”,形容了时间的短暂;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         。

         ,

            ”,写出了江面之广阔。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时间的刻度

姚雪雪

○1这是一个让人驻足盘点欢喜庆贺的时段。

岁月又增添了新的痕迹,而我已没有多少心绪能让心空出位置来想一想“新年”这个多少有些意味的词。

岁末的一夜,办公楼的人早已走空了,我在做自己还没有做完的事。

加班并不表示我有多么勤恳,很大程度上工作是出于谋生的需要。

干完活,我把办公楼的灯一一熄灭,然后在电梯的红色指示灯中进入一种坠落的时空旋转中。

办公楼的上部是住家,新年的前夜,人人都已归家围坐在橙色灯下。

我在空荡荡黑暗的楼梯口,在无意识的仰望中突然感到一阵虚空和冰冷。

○2时间是晚上九点钟,这在平常是并不太晚的时间。

天在阴沉了一个下午后,此时下起漫天大雪,这是岁末的第一场雪。

我要到的地方是这个城市另一端的蜗居,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走了很久,不多的几部匆匆而过的出租车里都装着人。

我站在路边的落雪中,等了很久都打不到一辆出租车。

南方稀薄的雪在我的额头和脸颊上化成水珠,我以合并同类的心境接纳了一朵雪花的暗自啜泣,目睹一朵雪花的光芒瞬间熄灭、消亡的过程。

多少年我已经没有见过厚厚的积雪对南方事物严密的包裹。

一个异乡人回家的路程忽然变得如此艰难和酸涩,我的肚子还空着,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填塞这个夜晚。

在时间一年又一年的逝去和流转中,原以为自己脆弱的心已变得麻木、冷硬和多皱,但我还是无可避免地触到了岁月的荆棘。

○3我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还年轻的标志之一是他是否还期待过年。

我已经不再年轻,我害怕过年,年是一个虚无的门槛,让人必须以区别于平常的姿态跨过它。

我是一个平常的人,我忘记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时间的一道道门槛保有十分的警觉和表面上的漠视。

我隐蔽起时间留在心上的一道道刻痕,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竭力迈着平常的步子,无知无觉地行走在命运这条路上。

○4时序给了我一生最重要最坚韧的一根绳索,我把从此的过去扎紧后,安放在心灵的储藏室里,并且把门封死。

那些缠绵悱恻、血脉贲张和涕泪滂沱的往昔留在被掩埋的尘埃里,下个世纪永远不会再有。

我的朋友说,她最美的少女的花冠已被抛在上个世纪的田野上。

如此庞大的时间单位和情感因素被过度挥霍,哪怕只是隔着一分一秒,记忆从此远隔世纪之遥。

○5时光流逝是一个类似展开的镜头的移动,渐行渐远,淡至模糊、暗哑。

我在时间的重创和侵蚀中坠入坍塌的黑洞。

我找寻自己的一本旧笔记,2000年12月31日那天写着:

“时间是一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直线,只不过被人们人为地标出了刻度。

刻度越深记忆越痛。

下一个世纪,再没有如此深刻的提醒能告诉我记住什么。

未来,我宁愿永远忘却地走在时间里。

但是,此刻,我还是记住了一篇文章里的话语:

‘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那个‘它’是回首时眼里的岁月。

○6记下这段文字,我以为我失忆在时间的苍茫中。

从此还有什么能唤起自己对时间叹喟的刻骨之痛。

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伏尔泰在他的哲理小说《查第格》中有一则谜语:

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

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那是——时间。

○7时间可以把什么都改变,时间本身却永远是一副没有表情的模样,似乎只有这样才足够盛载悲喜。

时间在亘古不变地前行,只有时间才具有总结一切、梳理一切、收割一切的力量。

○8新年开始,依然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还在飘着飞雪,南国开始阳光普照,来来往往的人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和目标。

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每个人心里,人们习惯寻找一个开始。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7期

14.作者为什么“在无意识的仰望中突然感到一阵虚空和冰冷”?

(4分)

15.在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写了“一朵雪花”?

在本段的末尾作者又说:

“我还是无可避免地触到了岁月的荆棘。

”这里的“荆棘”指什么而言?

(6分)

16.作者在第○5段引用了自己的一篇旧日记,其作用是什么?

(6分)

17.结合原文的有关内容,作者认为“时间的刻度”是什么?

(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4分)

上海一网站策划“都市白领拾金不昧指数”测试,有意在城乡多栋商务楼里丢弃150件附有联系方式的物品。

包括U盘、钱包、钥匙等。

主办者称,24个小时内若归还率达到50%就算“及格”。

但测试结果显示,6成“失物”没有回到失主身边,而归还物品中,U盘等实用价值较高的物品也不多。

用一个小游戏就打击白领群的“高素质”,未免有失偏颇。

应该看到,归还率低,失物的价值直接影响“拾金者”的判断。

不过,从这个测试中,也可以看到贪小便宜的心理是依旧普遍存在的。

“高素质”大帽子卸不卸姑且不论,但重读“路不拾遗”故事显然很有必要。

19.下面是中国白领比韩国白领快乐的调查图表。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1)中韩两国白领们到底谁更快乐?

         。

(2)根据图表,请你给不快乐的白领提供至少两种解决办法。

(每种方法不超过10个字)

20.假如你们班要准备一次“语文基础知识”的口头竞赛,你作为主持人该如何开场呢?

把你的开场白写出来。

(不超过100字。

)(5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贴近真切和存在。

”请以“负担”为话题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  B慌—荒,C捣—倒 D 带—戴

2.D  应为“八面玲珑”。

“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多侧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而“八面玲珑”多含贬义,侧重于处事圆滑。

3.B A“即”与“破折号”重复,去年其一。

C语序不当,应把“互相理解”与“互相尊重”调换位置。

D结构混乱,把“是无疑的”去掉。

4.B 分析背景材料中的“方式”“途径”。

○2○3是调查的途径,○1○4○5是评议的“途径”。

再分析○2○3两句的前后,从逻辑的角度看,应该是先倾听,再“了解”;○1○4○5的顺序是先“发现”,再“找出不足”,最后“改进”。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叙述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6.D A答非所问。

B、C不全面。

7.B 应该是“最早”的超声波清洗技术。

三、(9分,每小题3分)

8.B 寻,不久。

       9.A     10.C 不是“被世祖听见”,而是由王晏说出。

附文言文翻译:

袁彖,字伟才,是陈郡阳夏人。

祖父叫袁洵,做吴郡太守。

父亲叫袁觊,做武陵太守。

袁彖年少时就有风度气派,喜好写文章。

袁觊临终写给其兄长袁顗的信说:

“史公才识可嘉,足可以使先人的基业盛大啊。

”史公是袁彖的小名,服丧没有完毕,袁顗在雍州造反被杀,宋明帝(派人)把袁顗的尸首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下葬。

袁彖跟原来的一个奴仆,改变服饰暗中来寻找袁顗的尸体,四十多天才找到,然后秘密地把他埋葬在后面的石头岗上,亲自背土埋葬。

袁彖怀揣着袁顗的文集,从来没有离开身体。

明帝死后,才改葬袁顗。

后来担任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秘书丞。

议论批驳国史,檀超想要给处士立传。

袁彖说:

“那些关乎事业用途的,才能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在传里。

如今处士是隐士,排斥皇王,欺压将相,如此偏激独特的行为,不能够让其长威风改变世俗,因此,司马迁的书里没有给他立传,班超的书里没有编排。

做一点好事,没有缘分记载,应该列在自家的行列中,附在其他篇目的后面。

任命为始兴王友,坚决推辞。

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宣布圣旨命令他上任。

不久补任安西谘议、南平内史。

授予黄门一职没有去,仍然为长史、南郡内史,在荆州做事。

不久为太子中庶子。

袁彖性情刚烈,曾经因为无关紧要的话与世祖相抵触,又与王晏不和。

(有一天)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切瓜,王晏在旁边说:

“外面有关金刀的谣传,恐怕不应该用这把刀来切瓜。

”世祖很是惊讶。

追问为什么。

王晏说:

“袁彖跟我说过这样的话。

”皇上恼怒了许久,袁彖到了郡县,因为过分使用俸禄,被免官到东冶。

世祖到孙陵游玩,望着东冶,说:

“这其中有一个好贵的囚徒。

”过了几日,世祖专门驾车与朝中的大臣到东冶,视察了仓库的物品,于是摆了筵席,赏赐这里的囚徒一些酒肉,世祖下令要见袁彖,并想跟他说话,第二天袁彖就被释放了。

袁彖形体比较胖与众不同。

L常常驾车到郊外射雉,几个人一齐推他才能徒步行走。

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被伯母王氏收养,侍奉她就象侍奉自己的母亲一样。

袁彖隆昌元年去世。

四、(23分)

11.(10分)

(1)服丧没有完毕,袁顗在雍州造反被杀,宋明帝(派人)把袁顗的尸首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下葬。

(4分)

(2)那些关乎事业用途的,才能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在传里。

(2分)

(3)常常驾车到郊外射雉,几个人一齐推他才能徒步行走。

(4分)

12.(8分)

(1)要点:

抓住“输”字来鉴赏。

一个“输”字把山拟人化了,显得十分亲切,把山水涨满了陂堤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4分)

(2)写了落花和芳草,作者见落花经而“细数”,为芳草而“缓寻”,不仅形象生动,构思精细,而且写出了作者特有的闲适心情。

(4分)

13.(5分)

(1)孰能无过   非兵不利   弊在赂秦   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

(2)海不厌深   俯仰一世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五、(22分)

14.(4分)

(1)客观上讲,“我”此刻正处在空荡荡黑暗的楼梯口;

(2)主观上讲,此时正是新年的前夜,人人都已归家,而我却孤身一人做着为了谋生的工作。

15.(6分)作者写“一朵雪花”的主要原因是一朵雪花的命运恰如“我”的命运一样,虽然与许多雪花飘荡在空中,但还是很孤单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生命也必然离去。

这里的荆棘指在生命的历程中必然要经历或遇到的困难。

16.(6分)作用:

从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由上段的时序变化说到本段的时光的流逝,由此过渡到下文。

从内容上看,充实文章内容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17.(6分)本题只要能找出文中作者观点即可,除了下面几句也可以是其他的句子

○1时间在亘古不变地前行,只有时间才具有总结一切、梳理一切、收割一切的力量;

○2时间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3时光流逝是一个类似展开的镜头的移动,渐行渐远,淡至模糊、暗哑。

六、(15分)

18.(4分)高素质白领群,拾金不昧指数令人失望。

19.(6分)

(1)中国  

(2)第一种:

沉重减压。

第二种:

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20.(5分)

答案示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语文基础知识”口头竞赛,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把你所知道的知识与大家一同分享,现在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来说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