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89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一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

器材

水槽、橡皮、萝卜、小刀、回形针、木块、水、砖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蜡烛、带盖空瓶

1、把橡皮和苹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再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

改变橡皮、苹果、回形针和小木块的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不会改变。

发现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对比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实验

器材

水槽、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带盖小瓶子、水。

1、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2、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物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发现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探究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实验

器材

水、橡皮泥、烧杯

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的沉浮;

2、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

3、比较实心形状和能浮形状橡皮泥的排开水量。

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发现

浮的橡皮泥比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浮力

(一)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探究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

器材

测力计、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

1、用测力计测出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

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发现

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浮力

(二)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

器材

测力计、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

1、用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

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发现

泡沫塑料块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找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规律。

实验

器材

测力计、钩码、烧杯、细线、水。

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

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的拉力。

3、计算浮力:

钩码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实验结论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发现

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实验

类型

演示

实验

方法

探究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通过加热液滴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实验

器材

酒精灯、试管夹、铁片、滴管、浓盐水、清水、烧杯、火柴。

1、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人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杯中。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2、用2个滴管分别从清水和盐水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的痕迹。

实验结论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发现

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在盐水中是浮的;食盐水加热后会在铁片上留下白色的物体。

实验

等级

较好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器材

烧杯、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红水、热水、冷水

1、在平底烧瓶中装满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细管的胶塞安装到烧瓶口处

2、把安装好的烧瓶分别放进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细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结论

烧瓶放进热水中,玻璃细管内液柱升高,烧瓶放进冷水中,玻璃细管内液柱下降。

发现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等级

优秀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

类型

演示

实验

方法

实验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

器材

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分别放在装有热水、常温水和冰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论

锥形瓶放进热水中,气球会胀大,锥形瓶放进常温水中,气球没有什么变化,锥形瓶放进冰水中,气球会缩小。

发现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

类型

演示

实验

方法

观察/讨论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实验

器材

铁架台、铁丝、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

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2、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在同样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实验结论

离酒精灯近的火柴先掉下,后面的火柴按这顺序依次掉下;蜡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融化。

发现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传热比赛

实验

类型

演示

实验

方法

对比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观察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

器材

酒精灯、蜡烛、火柴、铜棒、铁棒、铝棒、铁架。

在铜铁铝三种金属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向上粘上一根火柴,然后在另一端同时给三种金属棒加热,观察那个金属棒上的火柴会先掉下来。

实验结论

铜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然后铝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最后铁棒上的火柴掉下来。

发现

铜、铁、铝三种金属中铜的传热能力最强,铁的传热能力最弱。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对比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最好。

实验

器材

带盖的不锈钢杯、毛巾、泡沫塑料盒。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降温多少

无盖的杯子

60℃

40℃

20℃

杯上加盖

60℃

45℃

15℃

杯外包毛巾

60℃

50℃

10℃

杯子嵌入泡沫塑料

60℃

59℃

1℃

 

实验结论

杯子加上盖包上毛巾后嵌入泡沫塑料保温效果最好。

发现

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实际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实验

等级

优秀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太阳钟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操作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怎样利用光影来计时,并学会利用影长关系册较高的物体。

实验

器材

阳光、细木棒、尺、指南针

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阳光的地上。

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度和方向。

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

实验结论

上午,阳光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越短,正午达到最短,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变长。

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发现

太阳:

低高低

影子:

长短长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用水测量时间

实验

类型

演示

实验

方法

操作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掌握用水计时的方法,并能设计一个自己的水钟。

实验

器材

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水

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2、在瓶子里装300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

3、观察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

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

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3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论

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基本相同。

量筒的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1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5倍还要多。

漏完30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100毫升水的时间的3倍还要多。

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

发现

水多,压力大,水滴漏的速度快;水少,压力小,水滴漏的速度慢。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机械摆钟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摆在不同时间段的摆动次数是不相同的。

实验

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

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

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发现

摆在不同时间段的摆动次数是不相同的。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摆的研究

(一):

摆的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了解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无关。

实验

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

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测出用2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4、测出用3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发现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摆的研究

(二)摆绳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

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秒表

1、测出摆绳长是15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2、测出摆绳长是30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发现

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做一个钟摆:

金属圆片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科技制作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摆动的速度。

实验

器材

铁架台、线、木条、金属圆片、图钉、秒表

1、用长木条做一个摆,然后测出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2、在长木条的最下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在长木条的中段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4、在长木条的最上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金属圆片在最下端时摆摆动的速度最慢。

发现

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摆动的速度。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操作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实验

器材

手电筒、乒乓球等

实验步骤:

1、提出昼夜交替的各种假说。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

2、讨论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方案。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在乒乓球上选一个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

3、模拟假说a:

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着乒乓球转动。

4、模拟假说b:

手电筒不动,乒乓球围绕着手电筒转动。

5、模拟假说c:

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

6、模拟假说d:

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的同时围绕手电筒转动。

7、画出实验的示意图来,用箭头线表示手电筒和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和方向。

实验结论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发现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实验

器材

电灯、地球仪、小标杆

1、把四个地球仪摆成一圈,在圈中放一盏灯当作太阳。

2、在公转轨道上确定A、B、C、D四个方位。

3、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

4、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上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

5、讨论: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实验结论

地球公转至不同位置,地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有了四季的变化。

发现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张芳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实验

类型

实验

方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实验结论

发现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实验

类型

实验

方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实验结论

发现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实验

类型

实验

方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实验结论

发现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课题

实验

类型

实验

方法

实验

日期

实验

班级

五年级班

指导

教师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实验结论

发现

实验

等级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