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99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docx

工艺技术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旧

液压装配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液压系统装配施工.

1.2本规程解释权属于技术部.

2.安装前的准备

2.1图纸技术资料的准备:

设备的液压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管道布置图,液压元件,辅件及管件清单和有关样本等要备齐,并在安装前对其内容和要求都应熟悉和了解•

2.2物资的准备

按液压系统图和元件清单,由仓库领出液压元件等物资,领用时要注意质量•凡有破损和缺件的液压元件和压扁的管子,均不应领出.压力表领出后应经校验,避免产生调试误差。

2.3元件和管件质量检查

液压元件性能和管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故在安装

以前应再次检查质量。

2.3.1外观检查与要求

1).液压元件

A.领出的液压元件型号,规格必须与清单一致;

B.查明液压元件保管期限是否过长,若过长要注意元件内部密封件的老化程度;

C.元件上的调节螺钉,手轮,锁紧螺母等应完整无损;

D.检查液压元件所附带的密封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E.板式连接元件,阀安装底板的连接平面应平整,其沟槽不应有飞边、毛刺、棱角、不许有碰磕凹痕;

F.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口处不准有毛刺和碰磕凹痕;

G.检查油口道内部是否清洁,特别是铸造孔的毛坯面;

H.电磁阀的电磁铁应工作正常;

I.各液压元件上相配的附件必须齐全;

J.油箱内部不准有锈蚀,附件应齐全,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2).管子和管接头

A.管子的钢号,通径,壁厚和接头的型号规格及加工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规定,所用管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

a.内外壁面已腐蚀或显著变色;

b.有伤口裂痕;

c.表面凹入;

d.表面有离层或结疤;

B.所用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

a.螺纹和0型圈沟槽棱角有伤痕,毛刺或断丝扣等;

b.接头体与螺母配合松动或卡涩.

2.3.2液压元件拆洗与测试:

系统中安装的液压元件如在运输中或库存时不慎以致内部受污染,或库存时间过

长密封件自然老化,势必将造成系统故障,因此,在元件安装前应根据情况进行拆洗.如有条件,应进行测试.

1)拆洗:

,不符合

液压元件拆洗时必须熟悉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备维修元件的经验

使用要求的零件和密封件必须更换•

A.分解液压件应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净化室中进行,一般不允许液压件的装配间

和机械加工车间或钳工车间处于同一室内,若受条件限制应将液压件装配间

隔离.

严禁在露天、棚子、杂物间和仓库中分解和装配液压件.维修人员应穿戴纤维不易脱落的工作服,工作帽,不准用棉纱等类松散纤维,以防纤维、灰尘、头发、皮屑等散落入液压系统,造成人为的污染。

严禁在火源附近拆装液压件,维修人员也不得在拆洗、安装工作点附近及维修间内吸烟。

B.拆卸前必须知道拆卸顺序和方法,不许乱拆乱卸,严禁破坏性拆卸。

拆卸时

不得损坏零件,并记住每个零件的安装部位,有图纸的应参照图纸进行核对。

C.允许用煤油、汽油以及和液压系统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清洗,但不得用和液压

系统牌号不同的液压油清洗。

D.清洗后的零件不准放在土地、水泥地、地板和钳工台上,也不易直接放在系统

牌号不同的液压油中清洗。

E.清洗后的零件必要时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

F.已清洗过但暂时不装配的零件应放入防锈油中保存。

G.装配时切勿把零件、密封件错装或漏装,盘状零件不要装反,上下不要颠倒。

紧固螺钉力矩要均匀,并符合元件厂的规定。

禁止用铁制榔头敲打零件的金属表面,必要时允许用木锤、铜锤、铜棒或橡皮锤敲打。

H.已装配完的液压元件,暂不进行总装时,应将他们所有的进出油口都要用塑料塞子堵住,并用胶布或胶带封住,以防脏物侵入元件内部。

2)测试

对拆洗过的元件应尽可能进行试验

A.液压泵、马达要测试其额定压力,流量时的容积效率;

B.液压缸应测试其内外泄漏,缓冲效果和最低起动压力;

C.方向控制阀应测试其换向状况、压力损失和内外泄漏;

D.压力阀应测试其调压状况,开启和闭合压力,外泄漏;

E.流量阀应测试其调节状况,开启和闭合压力,外泄漏;

F.冷却器要通水和通油检查。

每个被测试元件均应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已测过的元件要用塑料堵头封住油口,整个元件外包塑料布。

3.液压系统的管道安装

3.1软管安装规定:

安装前,每根软管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干净,并通油清洗并把管接头两端用塑料布包扎。

A.应避免急弯,最小弯曲半径应在10倍管径以上;

B.与管接头的连接处应有一段直线过渡部分,其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两倍;

C.在静止及随机移动时,管子本身不得扭转变形;

D.长度过长或承受急剧振动情况下,宜将软管用夹子夹牢,但在高压下使用

的软管应尽量少用夹子;

E.水平安装的软管,当自重会引起靠近接头部分过多变形时,必须有适当的

支托或使软管接头部分下垂安装,成“U”字形;

F.长度除满足弯曲半径和移动行程外,尚应有4%左右的余量;

G.相互间及同其它物体不得摩擦;离热源近时必须有隔热措施;

H.管道安装间断期间,各管口应严密封闭;

I.柱塞式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油管应直接回油箱,并且应和泵/马达体上方的泄油口接通;不允许几个泄油管合并成一个和它相同通径的管路回油箱

也不准把泄油管接通总回油管,但静液传动系统的泵/马达和对液压马达(如多级调速)体内有规定压力要求除外•

J双缸同步回路中两液压缸管道应对称铺设。

3.2管道加工

设计图样或具体安装尺寸,形状及焊接要求加工管材。

3.2.1切割加工要求:

A.液压系统的管子一般应用机械方法切割;

B.管端切割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管端的切屑、毛刺、熔渣、氧化皮等必须清洗干净;

C.用管刀切割的管口,应将内壁被管刀挤起部分除去;

D.切口平面与管子轴线垂直度公差为管子外径的1%。

3.2.2弯管要求:

A.液压系统的管子推荐采用弯管机冷弯;

B.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外径的3倍,工作压力高的管子,其弯曲半径宜大;

C.弯制有缝管时,应使焊缝位于弯曲方向的侧面;

D.管子弯制后的椭圆率,即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与最大外径之比应不超过8%。

弯曲角度偏差△与弯曲长度L之比不应超过土1.5mm/m见图.

3.2.3螺纹加工要求

A.需加工的管子螺纹所采用的基本尺寸标准和公差标准应与相配螺纹采用的相同,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应与相配螺纹相同;

E.螺纹加工后表面应无裂纹、凹陷、毛刺等缺陷。

有轻微机械损伤或断面不完整的螺纹,全长累计不应大于1/3圈,螺纹牙高减少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5;

C.螺纹加工完毕,应将切屑清理干净,并防止锈蚀和机械损伤。

3.2.4坡口加工及接头要求:

A.对V型坡口型式,尺寸及接头间隙可根据壁厚S按下表规定的手工焊件常用坡口形式和尺寸进行加工和组对;

E.对于I、U级焊缝的坡口应用机械方法加工,对级焊缝的坡口宜用机械方法加工,若用氧一一乙炔焰加工,则须除净其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磨平,不锈钢管的坡口应用机械方法加工;

C.

mm。

管子、管件的对口应做到内壁平齐,I、U级焊缝的对口,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mm;M、W级焊缝的对口,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20%,且不大于2

对工作压力等于及高于63Mpa的管道,其对口焊缝质量不低于川级焊缝标准。

3.2.5管道焊接要求:

A•焊接工作应取得相应适焊范围合格证书的工人施焊;

B.焊接材料应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焊条、焊接剂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药皮应无脱落和显著裂纹,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油污,锈蚀等。

C.施焊前应对坡口及附近宽20mm范围内的内外管壁进行清理,除净油、水、漆、锈及毛刺等。

D•在管道焊接的全过程中,应防止风、雨、雪的侵袭。

E•焊接完毕,应将焊缝表面熔渣及其两侧的飞溅清理干净。

F•焊缝的返修应有工艺措施,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碳素钢管不得超过3次,合金钢管不得超过2次。

G.对下列焊缝,宜用氩弧焊焊接或氩弧焊打底,电弧焊填充:

a•液压伺服系统管道焊缝;

b•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缝;

c•焊后焊缝根部无法处理的液压系统管道对接焊缝;

H.采用氩弧焊焊接或用氩弧焊打底时,管内宜通保护气体。

3.2.6焊接质量标准:

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规格和图样的要求,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b.焊缝或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熔合性飞溅等缺陷。

c.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0.5mm,总长度(焊缝两侧之和)不超过管子周长的1/4,且不超过40mm。

d.对接焊缝的宽度以每边超过坡口边缘2mm为宜。

焊缝加强高度:

当壁厚小

于10mm时为0—2mm。

c•对接焊口内瘤突起h:

当管外径D<25mm时,hW0.5mm时,hW1mm。

3.2.7管道的酸洗:

1)酸洗注意事项:

A.管子酸洗前要根据要求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的

5-2倍)。

不合格时,可按前述焊缝返修规定补焊。

试压合格后,准备酸洗;

B.酸洗前应先脱脂,并对螺纹和密封面加以防酸措施;

C.涂有油漆的管子,酸洗前应用脱漆剂将漆除净;

D.酸洗液的浓度和各成分的比例应根据管道的锈蚀程度和酸洗用水的

水质确定;

E.酸洗后,若用压缩空气喷油保护,所用压缩空气必须干燥洁净;

F.酸洗用水必须洁净;

G.酸洗应根据锈蚀程度、酸液浓度和温度,掌握好酸洗时间,不得超过酸洗;

H.管道酸洗复位后,应尽快进行循环冲洗,否则应每周用油循环2-3次。

2)酸洗方法:

A.槽式酸洗:

槽式酸洗:

一般按:

脱脂—水冲洗—酸洗—水冲洗—中和—钝化—水冲洗—干燥—涂防锈油(剂)—封口的工序进行的。

B•循环酸洗

循环酸洗时,一般按:

水试漏—脱脂—水冲洗—酸洗—冲和—钝化—水冲洗一干燥一涂防锈油的工序进行。

3)酸洗质量检查:

酸洗后管内壁应无附着异物,若用盐酸、硝酸或硫酸洗时,管内壁应呈灰白色;若用磷酸酸洗时,管内壁应呈灰黑色。

管道循环冲洗。

3.2.8管道循环冲洗:

管道在酸洗合格后,可在专用冲洗台上将各节管子连接在一起进行循环冲

洗,注意事项如下:

A.冲洗泵、油箱、滤油器等应用其所适用的冲洗油;

B.冲洗过程中宜用变换冲洗方向及振动关路等方法加强冲洗效果;

C.冲洗油加入油箱时,应经过过滤,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系统的过滤精度;

D.油箱在加入冲洗液前应作检查,内部不得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污物;

E.管道冲洗合格后必须将冲洗液排除干净,但以工作介质进行冲洗时,若冲洗后冲洗油的各项品质指标仍在要求范围之内时,可以留用;

F.管道冲洗完毕后,两端应立即用洁净的塑料布包封;

G.冲洗油应与系统工作介质,与系统中所有密封件材质相容,其粘度宜低;

H.冲洗油的流速应使油呈紊流状态;其温度用高水基液时,不应超过

50°C,用液压油时,不宜超过60°C。

在上述温度限度内,冲洗油温度宜高。

I.要经常注意观察过滤器的污染情况,一经达到污染程度应立即更换。

4•液压件安装要求:

4.1液压泵安装要求:

1)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

2)液压泵轴与传动机构轴旋转方向必须是泵要求的方向;

3)泵轴与传动机构的同轴度应在0.1mm以内,倾斜角不得大于1°安装连轴节时,最好不要敲打,以免损坏液压泵转子等零件,安装要正确、牢固。

4)紧固液压泵、传动机构的地脚螺钉时,螺钉受力应均匀并牢固可靠。

5)用手转动联轴节时,应感觉到液压泵传动轻松、无卡住或异常现象,然后才可以配管。

4.2液压缸安装要求:

1)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

2)液压缸活塞杆带动移动机构移动时要达到灵活轻便,在整个行程中任何局部均无卡滞现象;

3)安装前要严格检查液压缸本身的装配质量,确认液压缸装配质量良好后,才能安置在设备上。

4.3.液压阀安装要求:

阀类兀件的安装形式有管式、板式、叠加式和插装式。

形式不同,安装的方法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其共性要求如下:

1)安装时要检查各种液压阀测试情况的记录,以及是否有异常。

2)检查板式阀结合面的平直度和安装密封件沟槽加工尺寸和质量,若有缺陷应修复或更换。

3)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

4)安装阀时要注意进、出、回、控、泄等油口的位置,严禁装错。

换向阀以水平安装较好。

5)安装时要注意质量,对密封件质量要精心检查,不要装错,避免在安装时损坏;紧固螺钉拧紧时受力要均匀,对高压元件要注意螺钉的材质和加工质量,不合要求的螺钉不准使用。

6)安装时要注意清洁,不准带着手套进行安装,不准用纤维制品擦拭安装结合面(安装板平面和阀板平面),防止纤维类脏物侵入阀内。

7)阀安装完毕后要检查下列项目:

1用手推动焕向阀滑阀,要达到复位灵活,正确;

2调压阀的调节螺钉应处于放松状态;

3调速阀的调节手轮应处于节流口较小开口状态;

4使换向阀阀芯的位置尽量处于原理图上所示的位置状态;

5检查一下应该堵住的油孔(如不采用远程控制时溢流阀的遥控口)是否堵上了,该接油管的油口是否都接上了•

5.液压系统的清洗:

5.1.清洗要求:

A.首先应将环境和场地清扫干净;

B.清洗液要选用低粘度的专用清洗油(或用38°C时粘度为20cst的透平油),并且有溶解橡胶能力,有可能时,可把清洗油加热到50-80°C;

C.冲洗前过滤器的工作滤芯应换上冲洗滤芯,冲洗合格后换上工作滤芯;

D.冲洗前油缸或液压马达与管道断开,用软管将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连通,冲洗合格后将油缸或液压马达与管道连通;

E.皮囊蓄力器可充入氮气等;

F.按设备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油品牌号加油,加油必须过滤,注意

清洁;

G.清洗后,必须将清洗油尽可能排净,防止使清洗油混入新油中,引起液压油变质,影响油的使用寿命;

H.清洗后,要清洗油箱内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将临时增设的清洗回路拆掉,并把管路恢复到设计规定的系统.在拆装时要注意清洁,并将有关元件,管件安装牢固可靠.

5.2.冲洗检验:

液压传动系统用颗粒计数法时不低于G级;用目测法时,在连续过滤1h后的滤油

器滤芯上检查,应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

表6-1和表6-2分别为管道冲洗污染度等级对应的区间号和各区间号所表示的每100ml油中含有固体污染物的颗粒数.

表6-1管道冲洗污染度等级对应区间号

等级

A

B

C

D

E

F

G

H

各等级对应的区间号

<5-15mm

P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mm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6-2各区间号所表示的颗粒数

区间号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颗粒数

多于

8M

4M

2M

1M

500K

250K

130K

64K

32K

16K

8K

4K

16M

8M

4M

2M

1M

:

500K「

250K

130K

64K—

32K

16K

8K「

区间号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颗粒数

多于

2K

1K

500

250

130

64

32

16

8

4

2

1

4K

P2K

1Kn

500

250

「130「

64

32

16n

8

4

2^

注:

K=103M=106

6.液压系统压力试验,调试和试运转

6.1.压力试验:

系统的压力试验应在管道冲洗合格,安装完毕组成系统,并经过空运转后进行•

6.1.1空运转:

A.空运转应使用系统规定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加入油箱时,应经过过滤,过滤精度应不低于系统设计规定的过滤精度;

B.空运转前,将液压泵油口及泄漏油口(如有)的油管拆下,按照旋转方向向泵进油口灌油,用手转动联轴节,直至泵的出油口出油不带气泡时为止•接上泵油口管,如有可能可向进油管灌油•此外,还要向液压马达和有泄油口的泵,通过漏油口向壳体中灌满油;

C.空运转时,系统中的伺服阀、比例阀、液压缸和液压马达,应用短路过渡板从循环回路中隔离出来,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继电器均应拆开接头而代以螺堵,使这些元件脱离循环回路;

D.空运转时,必须拧松溢流阀的调节螺杆,使其控制压力处于能维持油液循环时克服管道阻力的最低值,系统中如有节流阀,减压阀,则应将其调整到最大开度;接通电源,点动液压泵电动机,检查电源是否接错,然后连续点动电动机,延长启动过程,如在起动过程中压力急剧上升,须检查溢流阀失灵原因,排除后继续点动电动机直至正常运转;

E.空运转时密切注视过滤器前后压差变化,若压差增大则应随时更换或冲洗滤芯;

F.空运转的油温应在正常工作油温范围之内;

G.空运转的油液污染度检查标准与管道冲洗检验标准相同.

6.1.2压力试验:

系统在空运转合格后进行压力试验,并应遵守上述空运转中的具体规定A、B、C项.

A.系统的试验压力:

对于工作压力低于16Mpa的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对于工作压力高于16Mpa的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B.试验压力应逐级升高,每升高一级宜稳压2-3mm,达到试验压力后,持压10min,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全面检查,以系统所有焊缝和连接口无漏油,管道无永久变形为合格;

C.压力试验时,如有故障需要处理,必须先卸压;如有焊缝需要重焊,必须将该管卸下,并在除净油液后方可焊接;

D.压力试验期间,不得捶击管道,且在试验区域的5m范围内不得同时进行明火作业;

E.试验完毕后填写<<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6.2.调试与试运转:

系统调试一般应按液压泵调试,系统调试(包括压力和流量即执行机构速度调试)

顺序进行,各种调试项目,均由部分到系统整体逐项进行.

6.2.1液压泵调试:

先空转10-20mm,再逐渐分档升压(每档3-5Mpa.每档时间10min)到溢流阀调节值.

1)蓄能器:

A.气囊式、活塞式和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应按设计规定的气体介质和预充压力充气;

B.气囊式蓄能器必须在充油(最好在安装)之前充气,充气应缓慢.充气后必须检查气阀是否漏气;

C.气液直接接触式和活塞式蓄能器应在充油之后,并在其液位监控装置调试完毕后充气.

2)油箱附件:

A.油箱的液位开关必须按设计高度定位.当液位变动超过规定高度时,应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实现规定的连锁动作;

B.调试油温监控装置前应先检查油箱上的温度表是否完好;油温监控装置调

试后应使油箱的油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油温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发

出报警信号.

C.液压泵调试应在工作压力下运转2小时后进行.要求泵壳温度不超过10°

C,泵轴颈及泵体各结合面应无漏油及异常的噪声和振动;如为变量泵,则

调节装置应灵活可靠.

6.2.2系统调试:

1)压力调试

系统的压力调试应从压力调定值最高的全溢流阀开始,逐次调整每个分支回路的

各种压力阀,压力调定后,须将调整螺杆锁紧.

压力调定值及以压力连锁的动作和信号应与设计相符.

2)流量调试(执行机构调速)

A.液压马达的转速调试

液压马达再投入运转前,空载状态先点动,再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调试,并注意空载排气,然后反向运转,同时应检查壳体温升和噪声是否正常.

待空载运转正常后,再次起动液压马达并从低速至高速府在运转.如出现低速爬行现象,壳检查工作机构的润滑是否充分,系统排气是否彻底,或有无其他机械干扰.

B.液压缸的速度调试:

a.液压缸的速度调试与液压马达的速度调试方法相似.对带缓冲调节装置的液压缸,在调速过程中应同时调整缓冲装置,直至满足该缸所带机构的平稳性要求.如液压缸系统内缓冲且为不可调型,则须将该液压缸拆下,在试验台上调试处理合格后再装机调试.

b.双缸同步回路在调速时,应先将两缸调整到相同的起步位置,再进行速度调整.

系统的速度调试应逐个回路(系只带动和控制一个机械机构的液压系统)进行,在调试一个回路时,其余回路应处于关闭(不通油)状态;单个回路开始调试时,电磁换向阀宜用手动操纵.

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所有元件和管道应该没有漏油和异常振动;所有连

锁装置应该准确、灵活、可靠.

速度调试完毕,再检查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工作情况.要求在起动、换向及停止时平稳,在规定低速下运行时,不得爬行,运行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速度调试应在正常工作压力和工作油温下进行.

6.2.3调压方法与注意事项:

1.熟悉液压系统及其技术性能:

1)调压前对液压系统中所用的各调压元件及整个系统必须有充分的了

解.同时要了解被调试设备的加工对象或工作特性;了解设备结构及其

加工精度和使用范围,并了解机械、电气、液压的相互关系.

2)根据液压系统图认真分析所用元件的结构,作用,性能和调压范围,以及搞清楚每个液压元件在设备上的实际位置.

2.调压方法:

1)调压前,先把索要调节的调压阀的调节螺钉放松(其压力值能推动执行机构就可).同时要调整好执行机构的极限位置(停止挡铁位置);

2)把执行机构移动到终点或停止在挡铁限位处,或利用有关液压元件切断液流通道,使系统建立压力.

3)按设计要求的工作压力或按实际工作对象所需的压力(不能超过设计

规定的工作压力)进行调节,以便降低动能消耗和避免温升过高,以及

油温过高而引起的漏油.

4)调压时,要逐渐升压,直到所需压力值为止,并将调节螺钉的背帽紧固牢靠,以免松动.

3.调压时注意事项:

1)不准在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运动状态下调节系统工作压力.

2)调压前先检查压力表是否有异常现象,若有异常,待压力表更换后,再调节压力.

3)无压力表的系统,不准调压,需要调压时,应装上压力表后再调压.

4)调压大小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压力值或按实际使用要求(但不准大于规定压力值)的压力值调节,防止调节过高,使油温升高等事故发生.

5)压力调节后应将调节螺钉锁住,防止松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