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14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docx

永二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永善县第二中学高中物理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昭通市永善县第二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高效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

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

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

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构建评估体系的目的和原则

1.1、评估目的

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从而获得全面、综合的教学质量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效果提供第一手资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教师技术职称评聘及考核等提供基本依据。

1.2、评估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繁复工作,在评价过程中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借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

对每门课程的评价,充分考虑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特别注意对教师的师德评价,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评价及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的原则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

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

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思想端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当,教学效果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全面落实“教学六环”这个关键环节。

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就是要从最基本的“六环”入手,在此,我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六环”的实施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1、备课。

就是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要备好课,首先,要求教师要对学科知识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分得清主和次,重点和难点,理得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教学中才能做到层次分明。

其次,要强调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中心任务应是了解学生特点基础上钻研教材和撰写教案的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

第三,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撰写教案的关系。

要突破固定教案模式的限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

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由于部分教师还没有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教材观,这给我们这些尚未完全走进新课程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这样才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二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应采取哪些相应的预防措施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要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师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这样,教师的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才能体现学情与教情。

2、上课。

就是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应该说,大多数老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

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趋向。

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新课程就是分组教学,不考虑课程内容,什么课都搞分组教学,根本没有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因此,部分教师的教学是“新瓶装旧洒”,其实质仍然是老一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

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同时,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任教学科的《课标》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充分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真正确立起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教材观,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要上好一堂课,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有激情才会富有创造性,才能享受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带来的愉悦;其次,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第三,课堂设计要得体,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第四,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要讲练结合,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逐步提高教师自身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最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

即由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作业,精批细改,严格控制作业量,禁止低效率的重复练习;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

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

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

作业批改的评语要注意发展性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批改形式要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互评相结合。

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和学科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要能积极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学科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宽学生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的转化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在教学中,要始终把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对待学生,首先,在学习上,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要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跟上队伍。

对于差生是教师最头痛的事情,很多教师都采取“不理”的方法,我认为,“不理”,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不负责就是不爱学生。

因此,教师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开导他们,用真诚的爱打动他们的心。

其次,热情关照家庭有困难的学生。

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病的学生,要给予照顾和关怀,让他们感到一种深沉的爱,只要他们感到了这种“爱”,你的“育人”也就成功了。

5、考试和考查。

教师要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极少数教师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走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这是极其错误的。

新课程倡导建立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但从来没有排斥过考试,新课程倡导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多样化,改变仅凭学业成绩和考试给学生下结论的状况;在评价主体上要体现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要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学业成绩评价的等级制;在评价的指导思想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求考试更多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从近几年来高考、中考的题型变化上不难看到这一点,开放型、综合型的试题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自身对知识的开放性、综合性不够,自然就不能对学生的考试予以正确的指导。

所以,新课程背景下,不但不能放弃考试,相反,教师还要积极研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中考、高考,及时、准确地把握中高考的命题走向,对每一次考试,都认真作好质量分析;从而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6、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传统教学“五环”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一环。

课后反思是促成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师进行认真的课后反思,反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是成功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这样,不但能让教师每课都有所得,促成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还能让教师课课体验教学成功带来的喜悦,时时品味教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保证自己更富激情的投入到新的教学中。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自己学校的教师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表的构成

我们在广泛调查物理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中学物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

教学目标、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

它们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2.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是否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是衡量一堂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特别强调两点:

①目标的全面、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②目标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培养的要求、措施具体。

2.2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理论基本修养。

我们筛选了两方面的素养作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

①具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素养和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

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展示和有效的培养、提高。

良好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该指标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学习、摸索,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有所作为。

②对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提高的,因而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调控能力,就成了衡量一个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的关键。

2.3教学活动过程

一堂课质量的好坏最终还是看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在这一项投放的分数最多,权重最大,评价的项目最详细,力求既能真实、全面地考察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又能检验和考察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素养。

它由4个方面的要素(二级指标)构成并加以体现:

①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形式、情景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该指标在于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学生活动;②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该指标在于通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不断提高;③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广泛参与——该指标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在活动中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要让学生去发现或者自悟——该指标提示教师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必须思考活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

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检验开展的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自主性和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2.4教学效果

因为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具有形成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用常规的考试难于检测,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有效性,只能从听课中去感受,从课堂的氛围中去体验。

我们选择了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价: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的氛围。

通过在实际教学评价活动的反复实践、修改、补充与完善,我们初步确定了体现以上4个方面的二级指标,以及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与计量体系,形成了评价量表(附表)。

3结语

建立中学物理学科评价体系,是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自主学习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近两年来,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仅仅是开始。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还会继续下去。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培养。

附: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表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表

序号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

得分

1

教学

态度(20分)

教书育人5分

为人师表,重教又重导,关心学生,得5分;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扣2分;甚至以分数卡学生或暗示学生送礼,扣5分。

积极备课5分

积极备课得5分;备课不全者扣3分;无备课记录该项为0分。

征求学生意见,改进教学

5分

虚心征求,接受学生意见、并用于改进教学、得5分;不征求学生意见甚至对提意见的学生报复、酌情扣分。

作业布置及批改或辅导答疑5分

能根据课程特点认真做好作业布置及批改或辅导答疑工作5分;作业量少或批改不认真或辅导答疑少应酌情扣分;既不布置作业,也不辅导答疑,不给分。

2

教学纪律(20分)

教学秩序(10分)

严格遵守各项纪律;无教学事故;因私调课不超过4节。

无教学事故(10分)

遵守各项纪律;无教学事故;因私调课不超过10节或有未办正常调课手续而私自调课现象。

注:

有一般教学事故者本项最多得15分;有一次严重教学事故者或两次以上一般教学事故者本项以零分计;病假调课一学期4节内不计入因私调课。

3

教学

内容(30分)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10分

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清楚、准确,得8分;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不清楚每次扣1分;讲解错误,每次扣4分,直到扣完为止。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处理

5分

教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5分;照本宣科,无重点、难点之分,视具体情况,酌情扣分。

理论联系实际情况7分

理论教学能结合社会、学生实际、效果好,得7分;理论脱离实际,视具体情况,酌情扣分。

充实新内容8分

教学中不断引入学科研究新成果、教学新经验,得10分;局限于教材包括的内容,视具体情况,酌情扣分。

4

教学能力(15分)

教材详解(10分)

能熟练处理教材,能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所讲授的内容,有能力承担本学科的课程,了解所讲内容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接口和联系。

教研能力(5分)

知识渊博,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发表国家核心刊物论文。

5

教学

方法(15分)

讲解的系统性4分

上课的连贯性,系统性强、效果好,得4分;上课的系统性、逻辑性差,视情况酌情扣分。

启发教学的运用4分

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得4分;教学生硬灌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酌情扣分。

语言表达3分

口齿清晰,富感染力,得3分;普通话差,口齿不清,无感染力,酌情扣分。

板书2分

板书规范,得2分;板书随意性大,扣1分

教学手段的运用2分

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得2分;教学手段单一,扣1分。

6

教学

效果(20分)

教学后学生的兴趣5分

教师讲课受学生欢迎,得4分;教师讲课不太受学生欢迎或不受欢迎,酌情扣分。

教学后学生的能力5分

教学后,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其它能力,专业技能技巧,得5分;教学对各种能力,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酌情扣分。

教学后学生的成绩5分

通过教学与指导,学生在期中和期末测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或在学校以上有关竞赛中获奖,按成绩和数量酌情加分。

教学后学生的评价5分

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总分=

注1:

此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表总分为120分,总分将折合为百分制(100分),折合分>90分者为A级(优秀);折合分75-90分者为B级(良好);折合分60-75分者为C级(合格);折合分低于60分者为D级(不称职)。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一、评价的目的

1.强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的信息反馈与矫正的作用下,可以使授课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按照中学物理教学常规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好每一堂课。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

2.激励课堂教学改革的内驱力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授课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能够产生发扬长处,克服不足,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强烈愿望。

在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会使物理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3.增强自我完善意识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能为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信息和及时调控教学功能,因此,可使教师不断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识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将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4.为教育决策和评选先进教师提供依据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给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评选优秀课提供一种手段,又可为教研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课堂教学质量,摸清教学现状,评选先进教师以及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一个参照系。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项目”、“权重分数”和“评价要点”等三部分组成。

“评价项目”包括教学目标(的)、要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五项(各项内涵在这里不作叙述,其具体内容详见评价量表);由于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分别给各项配有不同的“权重分数”(见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可看作是母项目,“评价要点”可视为这个母项目的子项目。

每个“评价项目”一般可由2一5条“评价点”组成,每一条又划分为A、B、C三个级,并分别绘出赋分或赋分范围。

评价量表中,每一条评价要点的要求,即为该条的A级标准,达到这个要求的可评为A级;基本达到要求,但有不足的,可评为B级;基本没达到要求,或有错误的,则评为C级。

 

三、评价的方法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由学校领导、教科研人员以及教师代表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再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绝对评价),并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利用观察法、测试法、问卷法和分析法等,把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以取得真实的评价结果,达到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其具体评价程序和方法如下:

1.课前准备

评课人员要在课前熟悉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授课教师的教案,了解该课的教学目标(的)和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并熟悉评课量表,掌握评课的指标体系和标准。

2.专心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评课人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做到听、看、记相结合。

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与研讨;看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记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及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欠缺。

3.检测效果

评课人要及时收集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达标训练情况,特别是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测试的达标情况。

必要时,也可以在课后用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有代表性的测试或问卷、座谈,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4.评分划等

课后,评课人员要各自独立地根据听课记录,针对评价量表中的“评价项目”、“评价要点”的标准,确定每条评价要点的等级和得分。

然后,把每一项指标中子项目指标的得分相加求和,得出每一项的得分。

最后,把各项的得分相加求和,即得出每一个评课人对所评课的评价总分。

将多个评课人所得评价总分相加求和,再取其平均值,即得出评价小组对所评裸的评价的总平均分数。

为了增强评课的科学性,避免相差1分,2分论高低,因此要把总平均分数转换成等级。

其转换标准是:

优秀课:

85分以上;达标课:

70-84分;一般课:

60——69分;差课:

59分以下。

5.评价的结果

以定性的语言描述和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并以定性分析为主来反映评价结果。

 

 

 

附件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百分评价量表

 

评价

 

项目

权重项目

评价项目

要点分数

评价等级得分

项目得分

A级

B级

C级

赋分

得分

赋分

得分

赋分

得分

教学目标

10%(10分)

1.符合大纲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4

4

 

8

 

0-2

 

 

2.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具有学科

性,层次性和可测性

8

8

 

2

 

0-1

 

3.思想教育明确,具体

8

8

 

2

 

0-1

 

教学内容

30%(30分)

4.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10

8-10

 

4-7

 

0-3

 

 

5.教学容量适度,密度合理

6

5-6

 

3-4

 

0-2

 

6.例证和达标训练,紧扣教学目

标,既注意打好基础,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6

5-6

 

3-4

 

0-2

 

7.思想教育寓教学过程中

8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