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43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

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3】

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4】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出示课件5】

情境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7】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出示课件8】

新市:

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

稀疏。

阴:

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

自由朗读后交流:

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

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出示课件9】

  (  )的篱落(  )的小径

  (  )的儿童(  )的蝴蝶

  (  )的菜花(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出示课件10】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11】

(诗句的大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

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黄新绿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12】

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

情:

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

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出示课件13】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

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

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

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

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

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

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

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

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

(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

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

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出示课件14】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板书

内容

诗  宿新市徐公店【出示课件15】

  情  喜爱

  画:

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意 色:

黄(绿)(黄)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6-18】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

()落在xīshū()的lí

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未(  )径(  )菜(  )

  宜(  )味(  )经(  )彩(  )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徐徐篱笆生疏

二、住宿适宜未来品味小径经过白菜彩色

三、1.xiǔ2.sù

四、1.宋杨万里6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

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

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

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

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

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

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

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件

1.揭题。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

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是呀!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1】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

“即兴”意思是:

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2】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导入环节的设计,回顾旧知,引起新知,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

【出示课件23】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4】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25】

(1)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

)蝶:

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他们分别怎么样?

【出示课件26】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交流学习方法)

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惟有:

只有;

日长:

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

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件27】

4.质疑: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示课件28】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出示课件29】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

【出示课件30】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出示课件31】

宁静。

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宁静以动写静) 

总结: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4.指导朗读:

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出示课件32】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

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

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

(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

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

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

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

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层层深入,下面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逐词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先交流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提出质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范成大田园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出示课件33】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课件34】

清新、田园、宁静、安逸、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35-37】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tí

nɡ()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 

麦( 

) 

唯( 

蛱( 

) 

海( 

青( 

)惟( 

峡(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

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一、稀蜻蜓

二、梅子小麦唯一蛱蝶大海青草唯有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蝴蝶的一种只有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

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

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三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

村居。

【出示课件39】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边写边提醒:

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

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è

”,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

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

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

【出示课件40】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

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