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52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

考研政治练习题(1424)答案见最后

单选题

1、党的十五大主题是______

A.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政策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选题

2、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3、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多选题

4、之所以说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A.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B.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C.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D.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单选题

5、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A.加强原始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简答题

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根据上述论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多选题

7、充满活力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其涵义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以发挥

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单选题

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单选题

9、下列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做法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A.热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单选题

10、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单选题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简答题

12、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考分高,就是办学质量高,于是以创建名校为目标,狠抓智育,以考分为唯一标准到去衡量学生的优劣和教师的教学。

结果少数尖子生上去了,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一般化水平。

由于学习的压力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了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试析:

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多选题

13、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不移地

A.坚持解放思想

B.推进改革开放

C.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单选题

1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______。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单选题

1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依法治国,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C.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D.依法治国这种制度和法律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多选题

16、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

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矛盾全无、人人平等

 

多选题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多选题

18、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

A.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B.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多选题

19、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义务包括()。

A.严格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B.从指定口岸或对外开放的口岸出入境,出示出入境有效证件,填写出人境登记卡

C.接受“一关四检”及其他检查,遵守中国及前往国家的法律

D.维护国家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单选题

20、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_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______人,不断培养和适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武装开导塑造感染

B.指导武装造就鼓舞

C.武装引导塑造鼓舞

D.引导武装造就感染

 

单选题

21、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22、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这是因为()。

A.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D.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简答题

24、下面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材料:

[材料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材料2]邓小平同志称自已是“实事求是派”,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最尊重实践,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善于从新的实践和新的条件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提出了许多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材料3]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些正确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及时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

历史表明,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根据上述材料。

请回答:

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多选题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A.扩大就业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理顺分配关系

D.发展社会事业

 

简答题

26、材料

200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请回答: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单选题

27、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B.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简答题

28、:

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

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单选题

29、《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多选题

30、邓小平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1996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构想;而党的十五大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党的领导

D.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1-答案:

C

[解析]1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本题选C。

2-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性中思考。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H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能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3-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性中思考。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H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能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4-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5-答案:

B

[解析]85~86

6-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

①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

暂无解析

7-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8-答案:

C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中“工人阶级”表明了政党的阶级性,“先锋队”表明了其先进性。

9-答案:

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漫画中的教师为了利益,背信弃义,正是违背了“廉洁从教”这一规范。

10-答案:

B

【解析】考察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监督实施。

11-答案:

C

暂无解析

12-答案:

答:

①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②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为: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首先,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其次,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再次,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要学习好,身体好,行为好。

暂无解析

13-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14-答案:

A

[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方面成败得失的准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5-答案:

D

[解析]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

(1)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法律实施的必要前提;

(2)坚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活动的基本要求;(3)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

故A、B正确。

16-答案:

A,B,C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做出了讲话: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选项D排除,而且,和谐社会也并非是矛盾全无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能够合理的解决和处理各种矛盾的社会。

17-答案:

A,B,C

暂无解析

18-答案: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提供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对国情的深刻认识;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三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党的作用。

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19-答案:

B,C,D

[解析]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义务主要有: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应申办有效证件及出境登记卡,并妥善保管护照等证件;在指定口岸或对外开放的口岸出入境,应向边检站出示中国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填写出入境登记卡,接受“一关四检”(海关、边防检查、安全检查、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的检查及各种检查・遵守中国及前往国国家法律,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所以选择BCD。

20-答案:

C

[解析]本题侧重常识范畴。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

故选C。

21-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22-答案:

D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关键部分,社区的稳定和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23-答案:

D

暂无解析

24-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暂无解析

25-答案:

A,B,C,D

[分析]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众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6-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暂无解析

27-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28-答案:

1.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中国法治现代化);

[解析]通过上述参考答案,可知命题人的思路是想让考生认识到,在过去一百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的必然选择。

29-答案:

A

暂无解析

30-答案:

A,B,D

[解析]江泽民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指出: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所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