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58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是指固体小颗粒

8.关于H2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化合物

C.都是氧化物D.都含有氧分子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你认为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用于炼钢

C.氮气用作灯泡的填充剂D.乙醇用作酒精灯燃料

10.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二、填空题

11.福建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而且温泉的水质种类丰富。

温泉水的水质种类按所含的化学物质来分,可分为氡泉、碳酸泉、铁泉等。

(1)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

(2)温泉水中的氡泉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铁泉对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这里的“氡”、“铁”指的是(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3)温泉水自地下深处经岩层冒出地表变得清澈透明,岩层中的砂砾对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

(4)碳酸泉含较丰富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少。

碳酸泉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12.碳作为能源首选目标的时代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能源﹣﹣硅。

(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如图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把图所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_____Si

_______

(2)硅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生成+4价硅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工业上用四氯化硅制取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Cl4+2H2

Si+4x。

则x的化学式是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

三、计算题

13.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

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14.鱼的生长与水中溶氧量密切相关,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时,鱼就会死亡。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反应原理:

2CaO2+2H2O=2Ca(OH)2+O2↑,将7.2g的过氧化钙加入装有500L水的鱼缸中。

通过计算回答(写出计算过程):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的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_____mg,_____(填“是”或“否”)符合最低要求。

四、简答题

15.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我国储量巨大,甲烷也是大气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远高于CO2.甲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基础的化工原料,贮存和运输都比较方便。

甲烷的分子结构稳定,活化甲烷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在高温下甲醇又易被氧化,我国科学家发现:

以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钴为催化剂,一氧化二氮(N2O)为氧化剂,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甲烷生成甲醇。

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上述微观示意图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是(填“甲”、“乙”、“丙”或“丁”)_____。

(2)一氧化二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根据反应的模型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被视为一个“Dreamreaction(梦的反应)”,请你结合以上的材料说说为什么该反应是一个“梦的反应”。

_____。

五、流程题

16.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

如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和_____发生反应。

(3)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铁钉和红色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是:

a_____b(填“>”、“=”或“<”)。

(4)如图是利用CO还原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

六、实验题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选用_____(填字母,下同)。

现要收集一瓶集气瓶底部存留少量水的氧气,收集装置选用_____,具体的操作过程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用F装置收集,则进气管是_____(填“a”或“b”)。

(4)G装置可以探究微粒的基本性质:

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敞口、正立在烧杯里,大约2分钟后取走集气瓶;

再向烧杯里倒入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_____性质。

七、科学探究题

18.某研究小组利用注射器将空气压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如图),以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三四分钟就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同学过了十分钟才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则没有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的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①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有关。

②与澄清石灰水的量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一:

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兑水配制不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

[提示]饱和澄清石灰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序号

1

2

3

4

饱和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mL

2(0)

1.5(0.5)

1

(1)

0.5(1.5)

缓慢通入3L空气的浑浊度

明显

较明显

不明显

无现象

实验二: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1.5

2.5

缓慢通入2L空气的浑浊度

非常明显

非常不明显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浓度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4)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

(5)从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浓度有什么建议?

答: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中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错误;

B、中的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

C、表示2个氢原子,故C正确;

D、中的2表示2个氢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2.A

人体必须的元素中,缺铁容易引起贫血,缺少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缺少碘元素会造成甲状腺肿大;

缺少锌元素会发育迟缓,食欲不振;

故答案选择A。

3.C

【解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

4.B

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蚕丝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烧制瓷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冶炼青铜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B

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图中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6.D

要同时鉴别三种物质,那么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

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错误;

空气和氧气均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将二氧化碳鉴别出来,错误;

三种气体均是无色的,错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伸入燃烧的更旺;

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正确。

故选D。

7.B

A、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就是“百炼成钢”的来历,目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B错误;

C、“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正确;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故D正确。

8.D

A、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这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9.A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氮气用作灯泡的填充剂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乙醇用作酒精灯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0.D

A、由图2可知,ABCDEF曲线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变化趋势是纵坐标先不变,后下降,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由选项A的解析可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BC段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压强在不断增加,红磷刚开始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CD段变化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压强在不断不断减小,因此,CD段仍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熄灭后冷却过程,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符合题意。

11.肥皂水元素过滤H2CO3═H2O+CO2↑

(1)若要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铁泉对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这里的“氡”、“铁”不是以单质、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氡、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岩层中的砂砾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岩层中的砂砾对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4)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

12.1428.09SiO2HCl置换反应

(1)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8+4=14,所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左上角的数字是14,最下面的数字是28.09,故填:

(2)硅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生成+4价硅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3)根据化学方程式SiCl4+2H2

Si+4x可知,反应前:

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

反应后:

1个硅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因此4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故1个X的化学式为HCl;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3.

(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1)根据羟基磷灰石[Ca5(OH)(PO4)3]化学式可知,羟基磷灰石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可列式为

(2)根据“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可知,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14.

(1)1.6g;

(2)3.2;

(3)是

设: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1.6g

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2)生成的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为:

(1.6×

1000)mg/500L=3.2mg/L,大于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的最低要求。

15.丁+1CH4+N2O

CH3OH+N2能解决能源、资源及环境等问题

(1)上述微观示意图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丁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2)在一氧化二氮(N2O)中由氧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出氮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3)由反应的模型图可知,甲烷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甲醇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N2O

CH3OH+N2。

(4)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被视为一个“Dreamreaction(梦的反应)”,通过该反应能解决能源、资源及环境等问题。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16.Fe+CuSO4═Cu+FeSO4氧气水<Fe2O3+3CO

2Fe+3CO2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1)①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3)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铁钉和红色铁钉,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它们的质量关系是:

a<b;

(4)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17.铁架台2KMnO4

K2MnO4+MnO2+O2↑AC观察到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桌面b不断运动的

(1)a仪器的名称为:

铁架台;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用A;

现要收集一瓶集气瓶底部存留少量水的氧气,收集装置选用C,具体的操作过程是:

察到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桌面;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则进气管是b(长)管;

(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烧杯中,敞口一会儿,再向烧杯里倒入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刻变浑浊,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从瓶中运动到了瓶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G装置中,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不断运动的性质。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8.0.03%Ca(OH)2+CO2═CaCO3↓+H2O1探究不同浓度澄清石灰水通入等量的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长短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体积越小,通入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越短取1mL的饱和澄清石灰水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3)由实验一中的数据可知,实验1是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没有加入蒸馏水,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由实验一中的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澄清石灰水通入等量的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长短;

(5)由实验二的数据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体积越小,通入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越短;

(6)由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现象与结论可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最好取1mL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现象最明显。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了影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快慢的因素探究等知识,解题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能提高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