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69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docx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作者:

————————————————————————————————日期: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学生“讲题”的尝试

定远中学徐玉珍

摘要:

长期以为为了追求考绩评比、升学率,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堂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被训练会,而不是主动的学会,更不用说会学。

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合作者、指导者、倾听者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学生“讲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有效性,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讲题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使他们从以往的“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讲题、选题、反思、点评、典型性、针对性。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升学率,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堂言”。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

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

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

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多讲题,尽量缩短学生思考时间,讲课时有意忽略知识产生的过程,只讲算法不讲算理,不引导分析,归纳解题思路,解题实质,给学生灌输“数学解题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通过搞“题海战术”,反复刺激和训练,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教和学都十分辛苦,长期下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反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理念强调: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活动,研讨获得知识。

斯托利亚尔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_____数学知识的教学。

”新课标的数学理念,就要求我们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

三、学生“讲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之一。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他们才有可能学好数学,而数学习题是数学教学的必要途径,也是考试中比较公正、合理的一种工具。

数学习题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了解,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让学生讲题的尝试,让课堂成为他们发挥潜能的舞台,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题:

选题就是学生准备好课堂上要讲的题目。

一开始可以有教师指定,组内讨论、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对自己选择的题目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规律上精心准备,选题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讲题”的成与败,因此选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针对性

要想通过选取题目的讲解,达到高效的训练目标,就要求选题时必须满足教学目标、知识点、学习内容的进度、学生的学习现状等要求。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是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所以在讲题的选择上要求是与此性质应用相关的题型。

2、选题要有典型性

学生从典型例题中学习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是培养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讲题教学中,习题的选择不要贪多、贪全,但要注意到知识的覆盖面,让学生通过讲题者的讲解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如选题时可以考虑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问题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各种情形,选题要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例如《沪科版》八年级上册,习题16.3的第13题时,可就此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演变和引伸。

可从中得到一系列的变式训练(证明过程略)。

题目:

已知:

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点E,BM交CN于点F。

求证:

(1)CE=CF

(2)EF∥AB

 

若在线段AB的两侧分别作两个等边三角形,则有变式1:

如图2,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

AN=BM

 

变式2,如图3,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ABN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

CN=BM

 

上面的等边三角形,改为等腰三角形则有:

变式3,如图4,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BCN是等腰三角形,且AC=MC,NC=BC。

求证:

∠1=∠2

 

若原题再增加条件

变式4,如图5,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BCN是等边三角形,E是AN的中点,H是BM的中点。

求证:

△CEH是等边三角形

 

通过习题演变,得到图形各异,结构不同的变式训练,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选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讲题的选择和设计上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造舞台让优等生表演提升能力;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否则,将会使大批学生受“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讲题

讲题是选题的延续,也是关键,讲题者要把自己选择的题目,讲解给全班其他同学听,让他们听懂,会做,让课堂变成自己发挥潜能的舞台。

讲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题不等于解题

讲题者不能只把自己的解题过程板演一遍,而要分析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

例如:

若关于X的方程

=

有增根,求m的值

解:

去分母,得:

2x2-(m+1)=(x+1)2

2x2—m—1=x2+2x+1

m=x2—2x—2

∵x(x+1)=0∴x=0或x=—1

当x=0时,m=—2,当x=—1时,m=1

所以m=—2或m=1

这是解题而不是讲题。

讲题者应做分析:

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为0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增根。

因此,增根一定是分式方程转化所得整式方程的解。

并且增根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如果上面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增根可能是x=0或x=—1,它是原方程去分母后所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应把m看成已知系数,将原方程变形为:

2x2—(m+1)=(x+1)2

即m=x2-2x-2,再分别将x=0和x=-1代入上式从而求的m值。

2、讲题者要注意教态和语言。

讲题者不能只站在黑板一角不动,要根据自己的讲解和板书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位置,不挡每一位同学的视线;另外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练,快慢得当。

3、讲题时要注意学生的互动,不能让课堂变成讲题者一个人的表演,要有提问、有回答;有讨论、有交流。

(三)反思

正如波斯纳所言:

“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课后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时候改进。

”讲题者要在课后自我反省,并及时获得同学的听课反馈,找出自己讲题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进。

(四)点评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教师是“过来人”,不能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

教师要抓住讲题者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与鼓励,并委婉的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以探讨的语气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让他们能在下次讲题时做些改进,让他们看到希望。

四、学生“讲题”教学的收获

1、通过一学期的学生讲题教学的尝试,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比非实验班有了明显提高。

2、我感到开展学生讲题活动以来,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变化,许多同学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进步,做题时思路比以前清楚多了,学习数学轻松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3、使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意识增强,在班级形成了“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

五、活动的局限性

开始时,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大,而且许多学生有畏惧心理,害怕自己讲的不好,学生笑话,只能选择一些优等生讲题,而不能在班级进行面向全体学生。

且讲题内容局限于习题,不包括课本新知。

以上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希望通过学生讲题活动,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成绩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上都能有所提高。

并能在不断的实验中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讲题模式,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最终能在所有班级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刘晓明的《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有效上课》

李树臣,《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特点》

[J],山东教育,2004(11)

数学教育研究小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草案),[J]数学教师.199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