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89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采用2ASK调制技术文档格式.docx

典型波形如图1所示。

可见,载波在二进制基带信号s(t)控制下通-断变化,所以这种键控又称为通-断键控。

在OOK中,某一种符号(“0”或“1”)用没有电压来表示。

2ASK信号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

式中:

为码元持续时间;

g(t)为持续时间为

的基带脉冲波形。

为简便起见,通常假设g(t)式高度为1、宽度等于

的矩形脉冲;

是第n个符号的电平取值。

若取

,则相应的2ASK信号就是OOK信号。

2ASK/OO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

模拟调制法(相乘器法)和键控法,相应的调制器如图2所示。

图(a)就是一般的模拟幅度调制的方法,用乘法器(multiplier)实现;

图(b)是一种数学键控法,其中的开关电路s(t)控制。

图12ASK信号时间波型

2ASK/OOK信号也有两种基本的解调方法:

非相干(noncoherent)解调(包络检波法)和相干

(coherent)解调(同步检测法),相应的接受系统组成方框图如图3所示。

与模拟信号的接收系统相比,这里增加了一个“抽样判决器”方框,这对于提高数字信号的接受性能是必要的。

2.22ASK信号的解调及抗噪声性能分析

1.相干解调

2ASK信号的解调有两种方法即相干解调和包络解调。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相干解调法。

相干解调也称为同步解调,因为这种解调方式需要一个和发送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

图42ASK信号的相干解调器

相干解调是指利用乘法器,输入一路与载频相干(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与载频相乘。

比如原始信号A与载频

调制后得到信号A

解调时引入相干(同频同相)的参数信号

,则得到A

利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

滤除,即得原始信号A。

2.高斯白噪声

如果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所有频率上均为一常数,则称该噪声为白噪声。

如果白噪声取值的概率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则称之为高斯白噪声。

在分析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时,常用高斯白噪声作为通信信道中的噪声模型。

3模块设计与仿真图形分析

3.1模块设计原理

1.设计原理

将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经过带通滤波器,就完成了调制过程;

经过信道传输后,与本地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最后经过抽样判决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就完成了解调过程。

2.此系统所用仿真电路模块有:

伯努利二进制发生器模块,正弦波发生器模块,功率谱密度模块,高斯噪声发生器GaussianNoiseGenerator模块,模拟滤波器模块,采样量化编码模块,示波器模块。

其中,伯努利二进制发生器模块用于发出源信号,示波器用于观察波形。

3.22ASK信道干扰信号仿真

3.2.12A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电路图

图52A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电路图

3.2.2系统所用模块功能及参数设置

伯努利二进制发生器模块BernoulliBinaryGenerator的功能是用来产生随机二进制比特流。

其参数设置为:

Probabilityofazero0概率设为0.5,initialseed设为61,Sampletime抽样时间为1S,Sampleperframe是输入信息码为1。

图6伯努利二进制发生器模块参数设置

PowerSpectralDensity的参数设置为:

Sampletime抽样时间为0.01s。

图7PowerSpectralDensity的参数设置

Sinewave模块功能是用来生成高频载波信号coswct。

载波频率应比基带信号的频率大,所以正弦波SineWave的参数设置为:

频率设为60rad/sec。

图8正弦波SineWave的参数设置

Product这是一个乘法器,功能是将随机二进制比特流和高频载波coswct相乘后生成已调信号m(t),从而起到通断键控的作用。

Product1模块的参数设置为:

输入端数量设为2。

图9Product模块的参数设置

高斯发生器GaussianNoiseGenerator模块参数设置为:

图10GaussianNoiseGenerator模块设置

Sum的功能是产生各个输入之和。

sampletime设为-1。

图11Sum模块的参数设置

AnalogFilterDesign用来设计各种模拟滤波器。

此处将AnalogFilterDesign中的FilterType属性设置为Bandpass,即为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是用来通过所有有用的信号,同时滤除一部分多余的信号,设置其参数如图所示。

图12AnalogFilterDesign2模块的参数设置

PowerSpectralDensity1模块的参数设置为:

图13PowerSpectralDensity1模块的参数设置

Product模块的参数设置为:

图14Product1模块的参数设置

.Lowpass:

AnalogFilterDesign中将Filtertype设置为Lowpass便可以实现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主要是将信号从高频载波移至低频,以便于接收到原信号。

AnalogFilterDesign1模块的参数设置为:

图15AnalogFilterDesign1模块的参数设置

SampledQuantizerEncode:

抽样判决器的作用是:

信号经过抽样判决器,即可确定接收码元是“1”还是“0”。

假设抽样判决门限为b,当信号抽样值大于b时,判为“1”码;

信号抽样值小于b时,判为“0”码。

由于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仍然为模拟信号,所以要生成数字信号要经过抽样判决。

量化分割quantizationpartition设为[0.2],量化码quantizationcodebook设为[01]。

图16SampledQuantizerEncode模块的参数设置

Scope显示在仿真过程中产生的输出信号,用于在示波器中显示输入信号与仿真时间的关系曲线。

其参数设定为:

示波器的接口有6个,时间范围是自动调整。

图17Scope的参数设定

示波器显示如图26,由上到下波形所表示为:

图18示波器的显示

说明:

波形图由上到下依次为

1.发出源信号。

4.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波形。

2.加入正弦波信号后的信号波形。

5.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波形。

3.加入高斯噪声后的波形。

6.采样量化编码后的输出源信号波形。

3.2.3结论

在调制结果波形中,在基带波形为1的地方,对应的2ASK波形有和载波相同的正弦波,基带波形为0处,对应的2ASK波形也为0,符合二进制振幅键控的特点,说明该电路实现了2ASK波形的调制。

从解调结果波形,可以看出,2ASK波形经过与载波相乘,低通滤波后,已经有了基带波形的大致形状,但是有很多纹波,再经过抽样量化之后,恢复出的基带信号和原基带信号产生相同,只是发生了一定的延时。

4总结

经历了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学习到了很多。

它使我认识到做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掌握simulink仿真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基本通信电路的结构原理,应该说是收益良多。

然而,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比如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烦躁,不细心等等,这些必须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慢慢改进,加以克服,从中我懂得真理需要在一次又一次不断的耐心实践中才能获得,不但在知识上,更在人生道路上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遇到困难,不断的想办法克服困难,以前碰到困难就找别人帮忙,这次独立完成这个课程设计,使我感受颇多,也只有这样不断的向前,才能真正学到、掌握知识。

5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原理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桑林,郝建军,刘丹,数字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圣勤,MATLAB7.0实用教程,机器工业出版社,2006

[5]吴伟铃,庞沁华,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