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00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Word格式.docx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

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

别墅。

②东山:

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

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①骎骎(qīn):

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

《汉书·

盖宽饶传》:

盖自语曰:

“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

“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

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

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转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

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的一项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3)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

)宫:

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

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

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

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

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

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

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

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

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想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更忍对,灯花弹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

(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

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

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

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

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

孤零。

金渠:

茶碾,金属所制。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公子行

(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

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胡芦提倒稳。

①囤:

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

②胡芦提:

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

(1)“醉太平”是________;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

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

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

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

即淮河。

颍:

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3)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①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

(清)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被诬陷下狱三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

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

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这首诗前三联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

暮烟袅袅,旅舍昏暗,开篇一联寓情于景,灰暗的景色引出悲凉寂寞的情思;

二三联写寒夜独坐无朋,眼前烛光荧荧,窗外雨滴枯荷,情景交融,

解析:

(1)这首诗前三联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

二三联写寒夜独坐无朋,眼前烛光荧荧,窗外雨滴枯荷,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无聊,更加难堪,有力地渲染了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2)同意。

“寂寞滞扬云”,意即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寂寞滞”首先说的是扬雄。

最后一联意思是说王昌龄久居闲官散职校书郎,就像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所以“寂寞滞”又是说王昌龄。

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独自在旅亭过夜,不由得想起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的王昌龄,这样“寂寞滞”同时又是说自己。

【解析】【分析】

(1)这首诗写初出汝关,夜宿客舍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仕途失意的愁怀。

傍晚槐树间升起了炊烟,旅舍一片昏暗,开篇一联以写景起兴,引出悲凉寂寞情思。

二三联写寒夜在旅舍孤单单只身独坐,眼前萤火消失,烛光荧荧,窗外荷叶枯萎,雨点滴滴,一片凄凉、孤寂、无聊,让人难堪,而这种处境又是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的直接结果。

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在长安的朋友,特别是久居闲官散职的校书郎王昌龄,才高命蹇,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

同病相怜,所以感慨系之。

(2)本诗融情入景,境与意会,“烛至”、“荷枯”一联尤其清淡自然。

“寂寞滞”又是说王昌龄。

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独自在旅亭过夜,不由得想起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的王昌龄,展现出的是内心的孤寂苦闷情怀,具体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这首诗前三联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站在最高处探究具体内容即可。

2.

(1)C

(2)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1)C

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

(1)C项,“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

故选C。

(2)本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

“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满是悲怆。

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即可。

⑴C;

⑵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3.

(1)D

(2)“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

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

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1)D

(1)D项,“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

诗句此处用典,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

急于出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