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10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经济学漫谈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我最常用的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与总量的分析方法。

尤其是实证分析法。

这个操作起来似乎更容易。

纳进简单的实例,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如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益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工具,就可以写成一篇简单的小论文了。

  以《初中英语课堂的成本收益分析》为例。

先把分析范围锁定到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找出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就可以开始这个研究了。

因为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不是简单的会计账目方面的简单的那些数字,我们就需要来对于成本和收益进行分类计算。

分类的方法有几十种,英语课堂的成本收益又有货币方面和非货币方面的,我们可以把成本和收益分为可以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两部分,这样就不会出现交叉,而最常用的机会成本,显成本显收益,隐性成本隐性收益等,均存在有交叉现象,是不好用的,此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固定与不固定成本等就更不可用了。

  二.神奇的经济模型

  我们上初高中生物课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很多生物模型,如,心脏模型,鱼体标本,人体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学针灸和医疗的就更是深有体会了。

那么对于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来说,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实体,把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清楚,不是几句话就能解释的了的事情,于是,经济学家们就创造了神奇的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不是那些石膏或塑料制品,而是一些例子,图象,数字,符号,方程式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经济学家所解释的经济现象。

  曾记得在在一篇论文中,需要说明农村学校的成本和收益,当时着急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是经济模型的概念给了我启示,我想到了用一个农村学校的模型来解释说明,这样不但把问题叙述清楚了,还增加了论文的形象性,可谓一举两得。

  三.理性人假设

  几乎所有的微观经济学书籍,都会出现这些词汇:

假设经济人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等。

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理性人假设”和“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XX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ofrationalman)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

“理性人”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进行某些经济决策时,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这种或者那种情愫和主观的因素在里面。

但经济决策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是不容许掺有感情色彩在里面的,如法律一样的理性。

我们都知道,制度和法律是理性的,是不容其他的因素掺杂在其中的。

如果假设经济人为道德人,那么制度和法律将会不复存在,社会将会乱了套,经济决策将一文不值,没有任何意义,人类社会也将混乱无序。

  四.常用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

  微观经济学中有两对我们很熟悉也很古老也很普遍被使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收益。

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担任过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曼昆曾说过,学会了供给和需求,基本就学会了怎么样去分析大部分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学会了成本收益理论及计算衡量方式,就可以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了。

虽然不是他的原话,但大意如此。

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基础的赫赫有名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曾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讨论是效用(需求)还是生产成本(供给)其支配作用,就好像是争论是剪刀的上面的刀刃还是下面的刀刃剪开纸张一样。

  我们从以上的两段话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收益在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经济学的硕士,博士在写论文时,大部分都使用的是这两对分析工具。

而供求和成本收益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几乎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点滴。

近如读书求学我们要考虑成本收益,买个物品要考虑成本收益,卖个衣服要考虑供给需求,甚至于一个冰淇淋,一瓶酱油都无法同供给需求,成本收益脱离干系;

远的如第一第二次的世界大战,其实质还是争夺石油的战争,其归因还是供求和成本收益。

2.成本和收益不可分,供给和需求不可分。

正像马歇尔说的那样,一把剪刀的双刃,缺一不可。

剪开的纸张,谁也说不清楚是供给起了作用,还是需求起了作用,是成本的杰作,还是收益的需要,是说不清楚的。

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且不可只谈部分,引部分之言的。

  五.博弈论中的经典之作:

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

  曾在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中学到两个个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囚徒困境,合作经济学的经典。

  囚徒困境是一个关于两名被警察抓住的罪犯的故事。

大概意思是,有两名罪犯,暂时称他们为A和B,本来他们各自承担的处罚都是一年。

但是警察在审问时是分开审问的,A如果承认并供出共犯B,则A免除监禁,B被关20年;

如果他们两个都承认则两人都被判8年,如果两人都不承认的话,则无罪释放。

在博弈中A会认为,只要承认,要么被关8年,要么无罪释放,这两

  种结果都比不承认的关20年好的多,B也会这样考虑,两人都很少会做到都不承认。

在利己逻辑中,占优策略起了决定作用。

囚徒困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作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但合作有时候又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是先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人有时候明明是可以合作的,但当利己主义占主导地位时,则无法合作,双方的状况都会变的更坏。

正因为知道了必须合作,双方的状况才会变的更好,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抛却利己主义,懂得合作,做到互助。

教育教学中的集体备课即属此原理。

积极合作,资源共享,参与合作的每个人都可以节省备课时间,并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资源,所以合作者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中的小组互助学习形式的建立,也离不开合作经济的经典理论。

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合作,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

  2.智猪博弈,著名的纳什均衡。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小猪按了按钮,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

同时按按钮,收益比是7∶3;

大猪按按钮,收益比是6∶4。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大猪选择按按钮。

在这个例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按按钮,不去按都比按好。

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按按钮,但是去按总比不按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纳什均衡的道理在于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不要去计较自己做了,对方没做。

因为只要自己做了,不管对方做还是没做,其收益都会比不做好。

谈恋爱的男女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即使明知对方不会放弃利益,但如果结果对自己是有利的,为何不去照顾一下对方的情绪,而多付出些,对双方都有利呢?

  六.学经济学家不要学会计学家

  曼昆指出,要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会计学家是只盯着账目上的会计利润的。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经济学家眼中的利润不只是那些数字,他会考虑整个经济利润,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而会计学家往往只看到表层的东西。

很专业性的术语也许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们读书,要交学费,上学期间要向我们的父母要生活费。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他们计算的我们读书的成本不仅仅只是学费加生活费,还会包括我们的误工费,父母因为我们的误工费等;

而会计是只考虑学费加生活费的那个数字。

同样读书收益方面也是如此。

经济学家在计算我们的收益时,不仅仅计算我们的工资和收入,还会计算到我们因为接受了教育,人力资本方面的收益;

而会计眼中的收益则只有工资。

  经济学家的思考,不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他们通过现象一点的东西,可以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可以避免错误的决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以更客观,更理性的在各个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们不能像会计学家那样只盯着一个干巴巴的数字,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只看到表面的东西,往往对事物的判断犯下很幼稚的错误,做出存有很多小问题的决策和选择。

经济学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智慧的社会学科。

这只是我对于一段时期的经济学学习写下的一点很简单的看法和记忆。

其中的每一个小框,都可以展开写一个大论文。

未来的路还很长,经济学知识的海洋不是一般的深奥。

这也激励着我去更加努力的学习。

这也许就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态度吧。

因为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非常肤浅,内容很少,基础很差,本文写的非常幼稚,算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小总结吧。

  参考文献:

  ⑴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

人们教育出版社,20XX.

  ⑵张学敏.教育经济学[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

  ⑶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⑷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⑸欧文·

B塔克.现代微观经济学[M].北京:

中信出版社.

  ⑹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

  篇二:

浅谈对经济学的认识

  浅谈对经济学的认识

  20XX094117孙雨宣

  转眼间已到了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尾声,在本学期的7次课中,三位老师分别从经济学概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介绍了本专业的基础情况和相关知识。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我对本专业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烈的感情。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经济学用来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在上大学学习相关课程前,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是相当朦胧的。

但随着各项课程的展开,我逐渐发现小到百姓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它。

在我校所开设的经济学专业学习的课程十分的多而难,但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认真的学习,再加上充分利用学校带来的优质资源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文献资料,我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一定会受益匪浅。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是至今为止我学过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它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并且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它是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凭我的理解来讲,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从国家角度出发。

在本学期我们又开设了一门课程为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宏、微观经济学等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目前我们学习过的关于宏微观的知识还都十分的浅,到了大三时我们会继续学习中级宏观经济学以及中级微观经济学

  除了两门我们学习过的课程外,老师也相应的向我们介绍了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两门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则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揭示了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从而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产业经济学则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

  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

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但是究竟该怎样学习经济学呢?

总的来说经济学之所以不好学习是因为它比较复杂,其复杂在于有很多的学派与分支,从而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方向上为这个学科开拓了新的边界,但同时造成了有可能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太相同的观点与解释。

比如吉芬商品的存在,货币中性等问题。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需要看看不同的学派,不同经济学家的观点与理论,才能有一个更为广阔且不失偏颇的视野,同时在理解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简单化比如居民就想只是你。

政府也只是一个人,进出口就是另一个邻居。

刚开始的GDP就是你生产的东西。

在我看来。

首先要认真听课,并且在课下充分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由于现在的我们以前并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经济学对于我们还是十分抽象晦涩的,所以一定要反复琢磨深入理解。

不要被繁琐的公式模型所吓倒,其实那些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其次,要熟练掌握数学等其他基础学科。

经济学的学习和数学密不可分,我们会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去完成一系列的统计推算等工作的完成,所以不要仅仅涉猎经济知识,还要大量补充数学相关知识。

再者,在业余时间里我们要做到阅读大量书籍文献。

我认为经济学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哲学,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它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单一固定的,它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它是多种思维碰撞的结果,所以阅读书籍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学者的想法。

并且,《国富论》、《经济学原理》等入门级书籍会更加帮助你了解一些原理背后的原因,而一些书籍介绍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经济思想史这些对经济学的学习都十分有帮助。

比如在研究中国经济时,我十分喜爱张五常学者的书籍,他的文字不晦涩但很深刻。

最后,个人认为在网上听一些国外大学的经济学公开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即使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但不得不承认谈起经济学的起源你想到的还是、还是亚当斯密。

所以通过学习国外名牌大学经济学的课程你会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这样的学习会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理解这门学科。

  和大多数专业一样,本科毕业后,我们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也可以继续学习深造读研、读博。

经济学下设发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政治经济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博弈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等,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找到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更加深入的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选择此专业的原因和我一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自我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按预定计划,到20XX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53年到20XX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可我国经济还有很多的问题,如环境可持续发展、地区发展经

  济不平衡、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等。

更重要的是如今人才的缺失,换句话说,我们学到的那些知识是否能正确运用并作出对国家有利的措施决策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就算日后我们并无机会参与到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但经过四年的有效学习,我们也会充分了解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等,从而做出最利于自己利益的决定。

  最后,我想用保罗萨缪尔森著作经济学中阐述过的一个观点结尾,大致意思为要理解经济分析的优美结构,仅仅需要专注力,以及对这样的分析能够对上百万人有所影响而产生惊叹。

经济学是一门神秘而又优美的学科,值得我们专心专注的不断学习、思考!

  篇三:

浅谈对经济学的理解

  标题:

“生命的价值等于两个苹果,又或者是一个桃子”

  关键词:

行为,理性、利益、衡量、魅力与希望

  经济学,我觉得大多数人会把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想的很窄,但实际上,经济学所关心的主题不仅仅是货币,而是一种行为。

它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行为。

经济学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它表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激情。

  对经济学的定义有许多,但我们不需要把一切都搞的明白透彻。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前非要对它进行精确地探究,那么恐怕我们连走路也学不会,因为在你学习走路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学习它。

对于经济学,我们更多的时候在用直觉体验着它,而不是逻辑分析。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无时无刻不在处理着经济问题。

  上网查找了一些经济学的起源,公认的经济学元年是1776年,那一年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书,叫《国富论》。

1776年还发生了一件政治方面的大事,那就是美国人起草了《独立宣言》,它与《国富论》一起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的主题是“自由”,经济上与政治上的自由。

亚当斯密在他的书里证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当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利益而行事的时候,那么,一只看不见的手就引导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公共福利

  普遍的经济学假设是所有人都是理性的,都是自私的,都在为自己利益行事。

但要注意的是,自私并不等于要伤害别人利益,而是不管别人利益。

这种由经济学家假设的人性本质之所以被人们普遍认可,不是因为它完全符合现实,而是因为它最方便。

人们当然会由于情感或别的什么原因而不按理性行事,但把所有人都假设成理性的至少比把所有人都假设成非理性的要更好,就像牛顿的惯性定律抽象掉了摩擦力一样,经济学抽象掉了人们除了理性以外的所有情感。

  我记得以前政治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说自私是人的天性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把所有马克思主义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庸俗经济学”或者“资产阶级经济学”。

的确,西方经济学就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他研究的对象就是最庸俗的,最自私自利的,最毫无个性的,最没有理想的,最平庸的人。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有时候神圣是促进不了公共福利的,而庸俗可以。

  经济学家分析世界的基础是对理性的信任。

很多人认为经济学过于死板生硬,只讲理性不讲情感,把一切都拿金钱来衡量。

其实,经济学家不仅把生命、爱情、健康用金钱衡量,如果需要的话,他们还可以把生命、爱情、健康用苹果衡量,比如经济学家会说:

“你生命的价值相当于两个苹果的价值。

”为什么呢?

因为钱在经济学家眼里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可以自由兑换的。

如果一块钱能买一个苹果,而两块钱能买一个桃子,那两个苹果就等于一个桃子。

  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全能化,所以,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当然,经济学只是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与事实完全一致,但不完善的理论总比没有理论要好得多。

经济理论的创造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艺术创作。

只要这样,理论就可以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

优雅而一致。

只有当我们开始用现实世界来检验经济学理论时,它才成为一种科学,而不仅仅是艺术。

  至于经济学是文科还是理科呢?

我对此不在意了,它的研究对象是文科的,研究方法是理科的,它是文理的综合。

其实在现代社会,把科学再生硬的分为文理极不符合时代潮流。

科学是相通的。

比如现在的计量历史学与生物社会学,这些都不能简单地分为“文”还是“理”。

而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其科学方法与物理、化学、生物等没有两样。

后三者被称为“自

  然科学”,而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了。

在社会科学中,只有经济的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完全一样。

但方法一样,实践的做法却不一样。

自然科学的实践地点是实验室,而经济学的实践方法在真实的世界。

没有听过学校里有经济实验室这回事。

  这是一个奇妙的学科,正因为它的复杂,所以充满了魅力与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