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48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SM上机考试大纲.docx

GSM上机考试大纲

 

华为无线网规网优

合作工程师上岗上机考核标准(GSM)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GSM无线网络规划上机考试标准

1基站勘测部分(10分)

1.1GPS使用

1、读取经纬度信息(分别采用度分秒格式和十进制度格式)(1分)

GPS开机,待搜索到4颗卫星(3颗也可以定位,但精度不高),显示数据稳定后,读取经纬度,如果该GPS是第一次开机,需要等8分钟左右。

坐标格式设定:

按“翻页”->“功能设定”->“导航”->“标位格式”->“输入”

然后按上下键可以选择显示格式。

2、使用GPS测量两地间距离(1分)

测试A、B两点的距离:

在A点,待经纬度显示稳定后,按“定位”键(就是上面有个小旗的)->“标定位置”->航点存入,航点名称可以修改,改为A。

然后到B点,待经纬度显示稳定后,就可以看到A点的距离了,有两种方法:

(1)按“导航”键->去往航点,选择A,按“输入”键,即可显示到A点的距离,并且可以显示方位,在该页面下,再按“输入”键,可以选择“公路导航”或“罗盘导航”

(2)按“翻页”键->“功能设定”->选择“最近航点”,就可以显示B点与所有已存航点的距离,但不能图形化显示方位,在“功能设定”页面下选择“航电表”,可以多已存航点进行编辑。

方法

(1)只能显示与单个已存航点的距离,但显示的信息很详细,方法

(2)可以显示与所有航点间的距离,但没有其它信息。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在基站勘测过程中经常用到。

3、GPS与路测设备连接时,数据连接端口设置(1分)

按“翻页”键,进入“功能设定”页面,选择“接口”,设置为NMEA/NMEA,波特率设置为4800

1.2指南针的使用

1、使用指南针测量扇区的方位角(1分)

罗盘仪黑色的大指针顺着天线主瓣的方向,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扇区的方位角

2、使用指南针测量天线的下倾角(1分)

罗盘的侧面紧贴天线背面,读出指南针所指刻度,即为机械倾角,加上天线自身的电子倾角,即为整个天线的倾角;

1.3基站勘测

1、基站业务流程及各模块的含意(1分)

a)根据频带宽度决定频率复用方式;

b)根据容量预测、话务分布、覆盖要求等条件,估算所需基站数量;

c)确定基站的理论位置;

d)假定基站的有关参数(网络层次结构、发射功率、天馈系统、天线类型、挂高、方向、下倾角等)。

2、基站选址原则(1分)

a)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b)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c)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方便维护;

d)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

e)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

f)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

g)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

h)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

i)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良好的覆盖。

3、基站勘测输出文档及包含内容(1分)

《基站勘测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基站勘测表和备忘录,其中基站勘测表主要记录基站的经纬度、天馈设计、周边环境等内容;备忘录里是需要我司或客户书面承诺确认备忘的事宜。

1.4天线选型

1、说出城区、郊区、农村等环境中任一个场景中天线选型原则,主要从极化方式、水平波束宽度、增益、下倾角、高度等方面考虑(1分)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

1、通常选用水平半功率角60~65°的定向天线;

2、一般选择15dBi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

3、最好选择带有一定电下倾角(3~6°)的天线;

4、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

5、高度30米左右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平半功率角65°或90°的定向天线;

2、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

3、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预置下倾角;

4、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

5、高度40米左右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

1、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90°、12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2、所选的定向天线增益一般比较高(16~18dBi);

3、一般不选预置下倾天线,高站可优先选择零点填充天线;

4、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5、高度50米左右

2、天线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分)

1、安装环境:

天线不受楼面或周围高层建筑物的阻挡

2、天线隔离度:

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

3、满足空间分集增益的间距要求:

空间分集时,两根接收天线的距离要求为12~18λ,达到同样的分集效果,垂直分集距离是水平分集的5~6倍,一般取分集天线水平间隔等于天线有效高度的0.11倍。

2路测设备部分(15分)

2.1测试手机使用(5分)

1、使用测试手机观察服务小区及相邻小区信息并说明参数含义(1分)

2、测试手机数据通讯端口设置(1分)

3、锁频测试及使用场合(1分)

在空闲状态下对某个小区进行锁定,它对通话过程中的切换不造成影响

4、强制切换测试及使用的场合(1分)

用来检验是否可以进行切换

5、频段选择(1分)

GSM900、DCS1800、Dual

2.2路测设备组成及连接(3分)

1、说出路测设备组成(1分)

电脑、路测软件、GPS、测试手机

2、画出设备连接图并说明端口(1分)

自学

3、正确对路测软件进行设置,完成一次制定呼叫方式的路测。

(1分)

自学

2.3路测过程分析(7分)

1、将路测结果生成电平覆盖图、通话质量图(1分)

2、说出路测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网络哪些信息?

并说明信息的含义。

(1分)

服务小区的BCCH、BSIC、TCH(如果通话时占用的是TCH信道)、TN(时隙号)、LAC、CI、RxLev、RxQual、TA、TxPwr(手机发射功率)、FER

最强的六个邻区的BCCH、BSIC、RxLev

还可以看到切换、掉话、位置更新等事件

3、路测数据中各种异常情况的判断(两小区天线接反、切换失败、邻区漏配、不切换、干扰、同邻频干扰、网络拥塞等,及可能的原因)(5分)

天线接反:

如果是整个天线接反,路测时很容易发现,小区的实际覆盖区域跟地图上的不符,并且切换也会有问题。

如果是某根馈线接反,分两种情况:

1)、该馈线只收不发,路测时下行信号会较正常情况偏弱

2)、该馈线既收又发,路测过程中会发现即使在同一地点手机电平也波动的很厉害,特别是在小区远端,若指配到通过该馈线发射的载波上,信号会很弱甚至掉话。

切换失败:

确认是何种切换,像质差切换,可能发起切换时目标小区的信号还不是很好,PBGT切换,可能门限和判决时间设置不合理。

切换失败可以多测几次,如果都不成功,可能数据有误,如果成功率低,参数需要优化。

邻区漏配:

当路测到一个小区附近时,该小区还没显示在邻区列表中,则可能是邻区漏配了(排除小区闭锁的情况)

不切换:

确认手机及软件设置是否正确

干扰:

不跳频小区可以直接看到是哪个频点有干扰,跳频小区先关跳频,再复测确定干扰频点。

同邻频干扰:

路测中若发现干扰,可以结合I-GO检查周围是否存在同邻频。

ANT软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网络拥塞:

呼叫建立失败次数较多,或者入切换失败次数较多。

3网络规划部分(20分)

3.1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10分)

1、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之间的关系(2分)

覆盖规划是通过上下行链路预算得到小区的覆盖半径,容量规划是根据话务模型计算在该覆盖范围内满足话务需要的单位小区配置,覆盖规划的结果作为容量规划的输入。

2、影响上下行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判断上下行平衡?

(1分)

影响因素:

载频功率、功放、合路损耗、塔放、分集接收

在话统“上下行平衡性能测量”中,计算等级1、2总的比例和等级10、11总的比例,如果前者>30%,说明上行过强,如果后者>30%,说明下行过强。

微蜂窝和使用塔放的小区,上行都要强于下行。

3、区域覆盖概率和边缘覆盖概率的区别和联系(1分)

区域覆盖概率是个面的概念,边缘覆盖概率是个线的概念,对区域覆盖概率积分得到边缘覆盖概率

4、话务量、信道数、呼损率的关系如何?

(1分)

呼损率一定,信道数越多,支持的话务量越大

信道数一定,呼损率越高,支持的话务量越大

话务量一定,呼损率越高,需要的信道数越少

5、LAC区规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分)

(1)位置区不能过大或过小

过小,移动台发生位置更新的过程增多,从而增加系统的信令流量;过大,寻呼手机时会在很多小区下发寻呼消息,会导致PCH信道负荷过重,同时增加ABIS接口的信令流量。

(2)尽量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LAC区域划分,达到在位置区边缘位置更新较少的目的。

(3)双频组网,如果M900和M1800各自使用一个MSC,位置区肯定不同,如果共用一个MSC,只要系统容量允许,建议使用相同的位置区。

(4)一个LAC区不能跨MSC;

6、使用链路预算工具计算小区覆盖半径和单位面积需要配置基站数。

(4分)

对于中等及大城市而言的传播模型:

Ld=(44.9-6.55lgHb)lgd+69.55+26.16lgF-13.82lgHb-(1.11lgF-0.7)Hm+1.56lgF+0.8

对于郊区地形的传播模型:

Ld=(44.9-6.55lgHb)lgd+69.55+26.16lgF-13.82lgHb-

(1.11lgF-0.7)Hm+1.56lgF+0.8-2[lg(F/28)]2-5.4

对于开阔地地形的传播模型:

Ld=(44.9-6.55lgHb)lgd+69.55+26.16lgF-13.82lgHb-(1.11lgF-0.7)Hm+1.56lgF+0.8-

4.78(lgF)2+18.33lgF-40.94

其中,Ld:

为传播路径损耗值

Hb:

基站高度值,单位为米

d:

基站与手机之间的距离

Hm:

手机到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5米

F:

使用的频段,例如900

站间距是小区半径的1.5倍,一个小区的面积为边长为r/2的正六变形的面积,一个基站3个小区,再用覆盖总面积除一下,就得到基站数了,向下取整;

3.2频率规划(10分)

4、频率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

(1)同基站内不允许存在同频频点

(2)同一小区内BCCH和TCH的频率间隔最好在400K以上

(3)没有采用跳频时,同一小区的TCH间的频率间隔最好在400K以上

(4)非1*3复用方式下,直接邻近的基站避免同频;(即使其天线主瓣方向不同,旁瓣及背瓣的影响也会因天线及环境的原因而难以预测)

(5)考虑到天线挂高和传播环境的复杂性,距离较近的基站应尽量避免同频相对(含斜对)

同频载干比:

C/I≥9dB;工程中加3dB的余量,即C/I≥12dB

邻频抑制比:

C/A≥-9dB;工程中加3dB的余量,即C/A≥-6dB

(6)通常情况下,1*3复用应保证跳频频点是参与跳频载频数的二倍以上

(7)重点关注同频复用,避免邻近区域存在同BCCH同BSIC

5、分别使用4*3、1*3频率复用方式进行频率规划(2分)

参考培训胶片《MF007001频率规划ISSUE1.4.ppt》

6、MRP频率规划的特点(2分)

1、将总的频率资源先按一定的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子频率组,每个子频率组采用不同的复用模型将频点分配到每个小区中,这样每个小区中每个频点的复用度是不一样的,干扰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BCCH采用宽松复用,保证载干比,TCH逐层从疏到紧复用。

2、MRP增大站型配置,使用MRP要求的最小配置为S4/4/4

3、多层紧密复用技术既可使用基带跳频又可使用射频跳频,多层紧密复用的BCCH也可参加跳频

4、多层紧密复用对TCH的频率规划是逐步紧密的过程,也就是说对TCH1层的复用较宽松;对最后一层TCH(如TCH5)的复用最紧密。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多层紧密复用使用基带跳频,当频点较少时,跳频增益较小。

因此对TCH较小的层必须分配较多的频点,也即复用系数较大。

当多层紧密复用使用射频跳频并且有较多的频点时,跳频增益较高,因此复用系数可以很小,并且不受基带跳频的多层紧密复用的TCH层从宽松到紧密的限制。

7、跳频、跳频参数含意,根据不同网络配置正确的跳频参数(2分)

CA:

小区所有可用频点的集合

MA:

参与跳频频点的集合,不能包含任何BCCH信道的频点

MAIO:

跳频序列偏移量,用于确定跳频的初始频点,一个跳频TRX内的所有信道的MAIO必须相同(帧跳频),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跳频TRX内的信道的MAIO必须不同。

HSN:

跳频序列号,取值0-63,0表示顺序跳频,其它值表示随机跳频。

TSC:

训练序列号,与BCC值相同

8、对频率规划存在的干扰进行判断,并进行合理的优化(2分)

避免同频正对

4网络优化部分(25分)

4.1数据操作(15分)

4.1.1切换数据调整(5分)

1、按指定切换参数增加或删除bsc内两个小区间的相邻关系(1分)

2、按指定切换参数增加或删除某小区的外部小区的切换关系(1分)

3、调整“共MSC/BSC调整允许”开关(1分)

4、调整某小区的边缘切换门限及PN判决时间(1分)

5、其他切换相关开关、门限、磁滞的调整(1分)

4.1.2频率参数调整(3分)

1、修改一个小区的BCCH频点及BSIC码(1分)

2、将一个小区的TCH载频配置为射频跳频(1分)

3、将一个小区的跳频MA中某个频点进行更改(1分)

4.1.3系统消息、小区参数、功控参数调整(5分)

1、修改一个小区的“MS最小接入电平”为-90dBm(1分)

2、将一个小区的C2值较C1值提高6dB(1分)

C2=C1+CRO

将CRO设成3(步长为2dB),PT不等于31

3、修改一个小区的“RACH最小接入电平”为-102dBm(1分)

4、对一个小区采用华为II代功控,并将其下行接收电平控制在-75dBm~-85dBm内(1分)

下行链路信号强度上/下门限设为35/25

5、修改一个小区的“SACCH复帧数”为48(1分)

4.1.4自动数据配置台网规参数导入导出(2分)

1、执行自动数据配置台导入网规参数操作(1分)

2、执行自动数据配置台导出网规参数操作(1分)

4.2数据配置规范(10分)

1、一个小区的“MS最小接入电平”和“RACH最小接入电平”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分)

“MS最小接入电平”-“RACH最小接入电平”约等于“基站机顶功率-移动台功率-分集增益”,RACH不能设的过高,造成有信号打不了电话。

2、一个小区的边缘切换门限与功控门限有什么样的关系?

(2分)

(1)(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2)(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3、“周期位置更新时间”的取值有什么要求?

(2分)

(1)BSC内“周期位置更新时间”应该小于MSC内“周期位置更新时间”,避免手机在MSC内被置为关机状态。

(2)同一位置区下不同小区该参数要相同,避免乒乓重选时T3212频繁重启长时间不超时,手机被置为关机状态。

4、根据路测中发现的频率干扰进行针对性的频率规划调整(2分)

如果该小区不跳频,可以直接更换该干扰频点,重新测试看是否有改善,若该小区找不到合适的替换频点,结合I-GO分析是周围哪个小区对其造成干扰,调整周围小区的频点也可以;如果是跳频小区,先关跳频,确定是哪个频点有干扰,再进行调整。

GSM网络的BCCH和TCH频点尽量不要混用,因为BCCH频点不参加功控,始终以最大功率发射,而TCH载波的功率在一个区间变化,若BCCH和TCH频点相同或相邻,当TCH载波功率因功控变的较小时,很容易受到BCCH的干扰。

5、双频网参数设置及话务均衡方法(分单频网、双频网两种情况)(2分)

1、ECSC设置为1

2、MBR一般设为2

3、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设为1

单频网话务均衡:

1、调整重选参数,忙小区可以将PT设为31,增大CRO,或者增加周围闲小区的CRO值;调整切换参数使该小区向周围闲小区的切换更容易发生,周围闲小区向忙小区的切换难触发,一般重选参数和切换参数需要同时调整才会有用。

2、在保证覆盖的前提下,增加天线倾角、调整方位角或减小载波发射功率(所有载波的功率都要一起降)。

双频网话务均衡:

M900话务向M1800分担,减小层间切换门限、磁滞或判决时间,M1800话务向M900分担,增加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减小判决时间。

如果900和1800话务量都很高,考虑降低功率或扩容。

5话统和信令跟踪部分(15分)

5.1话统和信令跟踪基本操作(5分)

1、对现有的话统数据进行备份操作(1分)

2、登记指定要求的话统任务(1分)

3、取某个话统任务的一个时段的话统并以文件保存(1分)

4、在BSC维护台跟踪并保存A接口、Abis接口、Um接口的信令(2分)

5.2话统分析(10分)

1、反映一个网络性能的KPI指标有哪些?

(2分)

SDCCH拥塞率、SDCCH掉话率、SDCCH话务量、TCH拥塞率、无线接通率、无线接入成功率、TCH话务量、TCH掉话率、话务掉话比、切换成功率、无线切换成功率、寻呼成功率、PDP激活成功率、最坏小区比、超忙小区比、超闲小区比。

2、TCH拥塞率、切换成功率的计算公式?

(2分)

TCH拥塞率=TCH呼叫占用失败次数(无可用信道)/TCH呼叫占用请求次数

切换成功率=(BSC内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内出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间出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内入小区切换尝试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请求次数+BSC内出小区切换尝试次数+BSC间出小区切换尝试次数)

3、TCH掉话率、无线接通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分)

TCH掉话率=TCH掉话次数/(TCH呼叫占用成功次数+BSC内入小区切换TCH占用成功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TCH占用成功次数)

无线接通率=(1-SD拥塞率)×(1-TCH拥塞率)

4、如果一个小区的入/出小区切换成功率很低,该如何定义进一步的话统来定位问题?

需要再定义哪些话统?

(2分)

如果只是切换成功率低,而无线切换成功率正常,基本可以确定是BSC或MSC上的外部小区数据有误,可以定义“小区性能测量(3)”辅助分析。

如果切换成功率和无线成功率都很低,定义该小区的“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和“入小区切换性能测量”,可以统计与每个相邻小区之间切换成功率,以及不同类型切换对应的失败次数。

如果出小区切换失败均发生在切向某特定小区,查看目标小区的话统,是否有拥塞、上行是否有干扰等,如果向所有邻区的出切换都很差,则说明源小区存在问题,可能源小区存在严重的上下行干扰,发起的都是质差切换;若入切换失败过多主要是某个小区切入造成的,可能源小区上、下行存在干扰,发起的都是质差切换,若所有的小区向该小区切换都很差,则该小区可能拥塞或上行有干扰。

此外如果某种类型的切换失败次数很多,相应的切换参数也需要检查,做适当调整,例如质差切换次数过多(质差切换的成功率往往都很低),可以提高该切换门限。

需要定义的话统:

“小区性能测量(3)”、“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入小区切换性能测量”、“小区性能测量”、“信道分配性能测量”

5、如何通过话统定位各种网络问题,如切换、掉话、拥塞、干扰(抽查一个)(2分)

1、切换的分析参考题4的答案。

2、掉话主要由5大部分组成:

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连接失败),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错误指示),TCH占用失败次数(内部清除),出BSC切换失败重建也失败的次数,BSC内小区间切换失败重建也失败的次数。

其中错误指示掉话和内部清除掉话容易分析,前者一般是频点存在严重干扰或者载频故障,更换频点或载频即可解决,后者一般是闭锁小区、断站、或光接口板故障引起;连接失败的掉话主要跟深度覆盖有关,比较难解决,但如果关跳频后,在“信道分配性能测量”中发现掉话基本都在某块载频上,也可以尝试更换频点;切换导致的掉话,需要结合出、入小区切换性能测量话统分析,删除邻区关系或调整切换参数。

3、TCH拥塞次数对应“TCH呼叫占用失败次数(无可用信道)”,SDCCH拥塞次数对应“立即指配拒绝次数”,拥塞要确定是长时间的还是突发的,长时间的需要扩容,突发情况可能是某段时间话务猛增,或周围基站断站也会导致SD拥塞。

4、在“信道分配性能测量”中可以看到上行干扰,关跳频,如果只是某个载频上行干扰严重,更换频点。

如果是所有载波都有干扰,上行很可能是受到了宽带干扰:

1)确认该小区和周围小区是否下挂直放(无线宽频直放站不单单影响源小区,对附近正对的小区可能也会有影响),条件允许的话,关直放1~2个小时,观察上行干扰是否消失,若确定是直放的干扰,进行整改。

2)如果不是直放站引起的,则可能是外部干扰,登记“频点扫描话统”,观察每个频点对应的上行接收电平,如果只是一段有干扰,则规划频点时尽量避开,如果整个上行带宽内都有干扰,只能扫频确认干扰源的位置,因为扫频用的天线增益较小,如果干扰源不是很强,很难定位干扰所在。

3)同时也要检查天馈连接,连接头是否拧紧。

6GSMNASTAR软件的使用(15分)

6.1用NASTAR进行工程参数和配置参数导入导出(4分)

1、用TransData工具建立一个数据库,导入配置数据和话统数据(1分)

2、在NASTAR中新建一个项目,关联到TransData建立的数据库(1分)

3、工程参数导入时,要注意哪些关键字段的匹配?

更新工程参数时,需要做什么?

(1分)

小区名、经度、纬度、方位角、LAC、CI。

再次导入时如果想用待导入的工程参数表覆盖原有站点配置数据库中的内容时,必须选中对话框中的“ClearDatabase”

4、配置参数导入、导出(1分)

6.2用NASTAR进行参数检查和分析(6分)

1、使用Nastar进行频率规划检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实施频率优化并输出优化结果(2分)

2、掌握按小区查找和按频点查找中参数的意义(1分)

3、使用Nastar进行邻区检查,判断邻区是否合理,进行优化并输出结果(2分)

4、用Nastar进行邻区规划并与配置参数比较,输出结果(1分)

6.3用NASTAR进行话统分析(3分)

1、掌握使用Nastar分析话统时需要登记的对应话统指标,能够正确执行任务和分析数据,将结果输出到EXCEL(2分)

2、用小区KPI一周趋势分析结果进行地图渲染(1分)

6.4报表输出(2分)

1、输出网络周报(1分)

2、输出网络半月报(1分)

附课表:

GSMRNP工程师培训课表

XX班

培训时间

序号

星期

日期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师

教室

开班动员

网络规划模块

1

 

上午

无线网络优化业务流程

教师讲解

 

 

下午

GSM覆盖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