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83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1讲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点

1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1.专制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

①背景:

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成为精神和政治主宰。

13世纪的意大利,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世俗社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②观点:

宣扬君权神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理论

①背景:

西欧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产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尖锐;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

②主张:

鼓吹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

2.民主思想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尖锐。

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③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思考1 洛克和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理论有何不同?

试答 

 

 

提示:

(1)契约的双方不同

①洛克提出人们和政府之间订立契约。

②卢梭提出全体人民之间订立契约,这是为了维护人类自己的自由和平等。

(2)契约的履行不同

①洛克提出实行分权来限制政府侵犯人权。

②卢梭进一步提出当统治者撕毁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

金版点拨 天赋人权、分权制衡、主权在民的含义

(1)天赋人权是指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和安全等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2)分权制衡是指将原来集中于君主一人的国家最高权力进行分割,分割后的权力分别由不同的人或机构掌管且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以避免专制暴政。

(3)主权在民即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因此人民推翻暴君统治的行为是合理合法的。

考点

2  近代美、法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1.近代美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美国《独立宣言》

①背景:

启蒙思想的传播及自己的启蒙思想家的产生;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性质: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斗争纲领。

③《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

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④《独立宣言》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宣告美国成立;指导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主独立运动。

⑤《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删去谴责奴隶制的内容;真正有权参与政治、实施“主权在民”的人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

(2)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①背景:

邦联政府的松散性,无力保护独立战争的成果。

②宪法的内容:

共和体制

a.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

b.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c.联邦制:

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以联邦宪法为准;各州有权制定州宪法和法律。

③宪法的意义:

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④宪法的局限性:

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⑤宪法的完善

a.手段:

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宪法。

b.成果:

黑人和妇女权利陆续得到承认,联邦制内容得到补充和完善,对美国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考2 《独立宣言》的“天赋人权”与洛克的“天赋人权”有何异同?

试答 

 

 

 

提示:

(1)相同点:

阐述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不同点

①洛克把人权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民主要求。

②《独立宣言》把人权概括成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2.近代法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人权宣言》

①背景:

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三级会议的召开和大革命的爆发;君主立宪派的贡献。

②思想基础:

自然法、社会契约思想。

③基本原则:

“天赋人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平等、财产权、主权在民。

④意义:

宣告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指导了法国大革命的方向;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和中国革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法国大革命

(3)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①拿破仑的上台:

法国内忧外患;拿破仑自身优秀的才华;“雾月政变”。

②内外改革:

对内颁布《民法典》,进一步摧毁封建旧制度,采取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外不断征战:

早期战争是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属于革命的、进步的、正义的民族战争;后期战争带有侵略性和争霸性。

③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

连年战争影响国内经济,动摇帝国统治基础;战争性质的转变,民族解放战争不断兴起;拿破仑统治后期向旧制度妥协,进一步加深帝国危机。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①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拥有任命权、缔约权、特赦权,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的最终确立。

金版点拨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比较

(1)美国《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明和新制度的出生证明”,两个文献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2)前者是对英国殖民统治发出的挑战;而后者则是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抗议。

思考3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 

 

提示:

(1)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2)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思考4 启蒙思想在《人权宣言》中有何体现?

试答 

 

 

提示:

(1)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2)体现了“天赋人权”的理念,即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4)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

考点

3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第一国际

(1)背景: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2)成立:

1864年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

(3)活动

①在各国建立支部,将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②关注各国的民主运动,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4)功绩

①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

2.第二国际

(1)背景:

19世纪后期,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要求加强国际团结。

(2)建立:

1889年7月在巴黎成立。

(3)活动:

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争取政治经济权利。

(4)功绩:

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金版点拨 19世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基本条件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但各种条件并不成熟,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这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工人运动虽未成功,但仍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

1.比较洛克与卢梭民主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

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主义阻碍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内容:

都批判封建专制主义,都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③影响:

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构筑了民主蓝图。

(2)不同点

①背景:

洛克的思想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捍卫革命成果的需要而出现的;卢梭的思想是在法国封建等级严重,封建统治根深蒂固,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启蒙运动兴起、发展的结果。

②内容:

洛克主要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权力分立;而卢梭主要提出了“主权在民”。

(3)影响:

洛克思想中的分权说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为三权分立说,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思想成为指导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2.《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异同点

3.如何客观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专政以及拿破仑时期的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1)君主立宪派: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当政期间,通过立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初步的改造,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基本实现革命目标,为大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他们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而被赶下台。

(2)吉伦特派:

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在废除君主制、创建共和国以及进一步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措施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然而,在共和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暂时牺牲自身利益,无法稳定局势,遭到人民唾弃。

(3)雅各宾派:

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为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在摧毁封建制度的同时,实行“恐怖统治”,战胜了敌人,克服了危机。

但危机过后,主要领导者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导致内部分裂而垮台。

(4)拿破仑:

在“雾月政变”后上台。

一方面恢复了一些旧制度,另一方面也实行了很多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政策,比如他制定的《民法典》。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了大革命的精神。

但终因穷兵黩武而被赶下台。

4.19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工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1)自发性斗争减少,有组织的斗争增多。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使工人运动从自发性向组织性方向发展。

(2)由以暴力斗争为主向以合法斗争为主发展。

一方面因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扩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人政党和工会普遍建立,在它们的指导下工人运动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3)由以政治斗争为主向以经济斗争为主发展。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许多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5.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②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第二国际运动前期的指导;④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不同点:

①组成不同:

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活动范围和内容不同:

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的工人斗争结合在一起;③组织形式不同:

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组织的上级组织,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方向。

真题典例

1.[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

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

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为什么会成为焦点?

(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焦点:

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

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

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

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大辩论的焦点是第三等级的社会地位问题;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之前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三等级的组成及各自的要求来分析。

(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对选举权的法律规定与选举资格的放宽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革命力量的推动等来说明。

2.[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

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

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

“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

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

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答案 

(1)印度:

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

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

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分析:

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

(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一反映了《独立宣言》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独立宣言》对法国民主思想与法、美两国革命的影响。

(1)问,从材料一中的“被压迫地区”“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挑战”等信息中可以得出答案;第

(2)问,题目已经给出了历史结论,考生要结合所学知识找到合适的史料。

分析影响时,要把相关的史料联系在一起进行作答,如《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

考向分析

近五年高考中,本讲内容时有涉猎,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预计2017年高考命题中,题型、分值、难度等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常常超越教材,备考时注意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结合起来复习。

仿真练习

1.[2015·河南郑州二模]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

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与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

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材料二 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则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立宪政体”。

在这种体制下,立宪只是一种现代性形式的政治符号而并不具有真正限制君权的实质意义。

尽管它们采取的是立宪政治的形式,但本质上仍然是权力集中运作的绝对主义国家。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把它称为“伪立宪绝对主义”。

——以上材料均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日本立宪政体及其确立方式的区别。

答案 

(1)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旅的制衡;市民阶级和民间团体与政府的制衡;议会与内阁(首相)之间的制衡;党派之间的制衡。

(2)政体: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权力的不同或议会权力的不同,言之成理即可)

确立方式:

英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制衡;结合材料中市民阶级发展的影响,联系英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不同政治派别的制约等回答。

(2)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回答“确立方式的区别”。

2.[2015·东北三校二模]材料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

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的,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

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

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摘编自《独立宣言》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独立宣言》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2)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推动独立战争的开展;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积极影响。

解析 第

(1)问提取材料信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2)问回忆教材知识,从《独立宣言》体现的原则、对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温馨提示:

本套题共5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45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材料 雅典时代的欧洲人认为“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

可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也许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益所要求的政策。

近代社会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

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的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

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

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欧洲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以来法国实践“真正的民主”的史实。

(10分)

答案 

(1)变化:

民主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被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由不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意。

(2)史实:

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拿破仑时期颁布《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任答3点即可)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可知,雅典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益”;近代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自由、平等、博爱”“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据此归纳“认识的变化”。

(2)问,据所学回答即可,注意要求:

“18世纪以来”“法国”,回答相关民主史实即可。

2.[2015·太原模拟]材料 从理论上说,英国下院选举制看起来很“完美”。

按照规定:

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都有选举下院议员的权利,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匿名投票。

因此从形式上看,下院选举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所有国民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来了,体现着民主的特征。

但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英国选举是个极好的案例。

民主制要求少数服从多数,恰恰在这一点上,形式与事实脱钩了。

问题出在运作过程中。

选举实行单一选区制,依照这个制度全英国划分为600多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一名议员,由这些人组成下院。

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符合法律规定都可参与竞选。

可是在一个选区中如果有几个候选人同时参选,如何决定选举结果?

英国采用“领先者获胜”的办法,也就是得票多的人当选。

但“得票多”不意味着必须超过半数,而是只要超过其他候选人就可以:

假设一个选区有5位候选人,总共有100个选民,投票结果是候选人A得20票,B得20票,C得20票,D得21票,E得19票,结果就是D当选,因为他得票最多。

这当然也是一种“多数当选”,但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种选举方式最大的好处是简便,一次投票就产生结果,不会出现反复投票而投不出来的情况;并且,通过一次全国性大选一般都会产生一个“多数党”,由这个党组建政府,地位一般比较稳固,不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议会中小党林立,席位分散,很难产生稳定的政府。

——摘编自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英国

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安排上的优缺点。

(11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9分)

答案 

(1)优点:

形式平等;简单易行;有利于政治稳定。

(任答两点即可)

缺点:

扭曲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多数党”政府可能建立在少数人支持的基础上(民意基础较为薄弱);影响选举的公平性。

(任答两点即可)

(2)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民主制度的完善是渐进的过程;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从形式上看……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体现着民主的特征”“这种选举方式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