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0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决明子Word文档格式.docx

【药解】本品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苦寒清热,甘咸益阴,肝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瞳子属肾,故既能清泄肝火,又兼益肾阴之功,而达明目之效,主治目赤肿痛、目暗。

配菊花、木贼、黄芩、赤芍等,治肝火上炎,风邪外侵,目赤肿痛,如《沈氏尊生书》决明子散。

配枸杞子、淮山药、川芎、防风等,治肝肾不足,精血亏伤之视物昏花、目暗不明,如《证治准绳》决明丸。

《本经》:

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精光。

本品苦咸而寒,还归大肠经,苦能降泄,咸能软坚,寒能清热,大肠主津,为传导之官,故有清热润肠通便之功,主治肠燥便秘。

配火麻仁、瓜蒌仁等,治内热肠燥,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应用。

《医用本草纲目》

【释名】又叫狗屎豆、假绿豆、羊角都、野青豆、猪屎蓝豆、千里光、草决明。

属豆科。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体枝短柔毛。

英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被疏柔毛。

种子多数,菱形,灰绿色,有光亮。

花期6~8月。

果期9~10月。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生于山坡、河边或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将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荚,晒干,打出种子,扬净荚壳及杂志,再晒干。

【性味】性凉,味苦甘。

【功效主治】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附方】

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

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饮服方寸匕。

忌鱼、蒜、猪肉、辛莱。

治目赤肿痛:

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

亦治头风热痛。

治雀目:

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

治眼补肝,除暗明目:

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

上药,捣细罗伟散。

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

治急性结膜炎:

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

治高血压:

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

治小儿疳积:

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

治癣:

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

先以物擦破癣,以上散敷之。

 

《中药处方用名析解》

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toraL.的成熟种子。

【性能功用】苦、甘,凉。

入肝、肾经。

清肝明目,疏风通便。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炒决明子、炒决明。

【用名析解】

决明子系原药材经拣去杂质晒干入药者。

因本品是草本植物的种子,为与贝壳类之石决明相区别,又称草决明子,简称草决明。

其种子形状呈菱方形,一端稍尖,一端截状,似马蹄之形,故也有马蹄决明之称。

本品生用凉性较大,清肝作用较强,且具祛风散热之功,常用治肝经风热而致的目赤肿痛、畏光羞明,多与蔓荆子、菊花、木贼草等同用,诚有良效。

也有认为生品的润肠通便作用较炒者稍强,对于习惯性便秘偏热者,用之较妥。

炒决明子系决明子炒至微有香气放凉入药者,简称炒决明。

大多认为炒后清肝疏风之力已减,但有补肝益肾之功,常与沙苑蒺藜、杭菊、枸杞、生地、女贞子等合用,以治肝肾不足而致的目涩昏暗、青盲、雀目等证。

有谓其炒后药效较生品增强,故有少数地区处方中写决明子者,均付以炒决明子。

新用途手册常用中草药(中国中医药张钢纲等主编)

【处方名】决明子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常用于:

①干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多症;

②热结便秘。

此外,本品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与降血压的功能,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新用途】

一、内科

1、高血脂症:

用决明子、制南星等加工成剂,每日3次,每次口服4~6片,1个月为1个疗程。

或取双降茶(龙茶、决明子、双勾藤、黄芪、山楂、甘草),每日1包(10g),水煎后分2次服用,连服30日。

2、习惯性便秘:

炒决明子10~15g,蜂蜜20~30g,先将决明子打碎,水煎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中搅拌,每晚1剂,或早晚分服。

二、外科

乳痈:

根据乳痈患者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用决明子量可在25~100g范围内增减,水煎,一般1~3剂即可治愈,无副作用。

三、妇科

霉菌性阴道炎:

决明子30g,加水适量,煮沸,趁热用药液熏外阴,待温时浸湿外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四、儿科

小儿疳积:

草决明20g,鸡内金、山楂各10g,鲜母鸡肝1具。

鸡肝捣如泥状,并将上3药研为细粉,搅匀搓成团如鸡蛋大小,以清洁纱布包紧,丝线扎口,然后用第2次的淘米水500ml,在瓦罐内煎煮,得100ml汤汁送服,每日1剂,空腹服完,先食药,后饮汁。

五、五官科

1、口腔溃疡:

将决明子研成细末,每25g加水500ml,煎成糊状,冷后放灭菌瓶备用。

用时口腔冲洗,涂抹或含漱。

2、聚星障:

石决明、草决明各30g,水煎服。

中药的质量及其合理应用(陈德华主编)

决明子

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性微寒,味甘、苦,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

【药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和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均为栽培。

本品为短圆柱形,似马蹄,一端平截,另一端渐尖。

表面黄褐色至绿褐色,光滑有光泽。

背服两面各有一条浅色的条纹,质坚,口嚼有豆腥气。

以身干,粒饱满,色黄褐,无杂质为佳。

本品用文火炒至微有爆裂声,并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临床用法】决明子一般生用,也有炒黄后以开水泡代茶服用者,主要用治头痛、头晕或高血压病。

本品可入煎剂,如配合木贼、菊花、白蒺藜水煎服,治疗急性结膜炎所致目赤涩痛、羞明、多泪者。

也可作散剂内服,如以本品捣筛,粥送服,治疗目中无他病而目无所见,如绢中视物之证;

配合地肤子为散,以粥调服,治雀目(夜盲症)。

本品还可以外用,如用本品之末,少加水银粉,外敷患处以治癣证。

现代有用本品的煎剂、片剂、糖浆治疗高血压症。

本品入煎剂一般用10~15g,如单用,可至30g。

据现代用本品治疗高血脂症报道,无论何种剂量,每日用量应在30g以上方有效果。

因本品有通便降压作用,故大便泄泻一血压低者忌服。

临床中药学(臧芳堂主编)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主产地为安徽、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秋季采集,晒干,打下种子。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功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决明子能疏散风热,清泻肝胆郁火,疏外泄内,降血压、降血脂、祛瘀滞、除目翳、益肾水,开目窍,为治头风目疾、肝阳上僭之要药。

含大黄酚、大黄泻素,苦寒泄降,善解郁热,炒打入煎,其仁多脂,更可润滑大肠以通便。

【主治】

1、肝经风热或肝火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可单味煎汤代茶,或伍夏枯草、栀子、桑叶、菊花、石决明以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2、肝肾不足、青盲内障、雀目夜盲、视物昏花者,伍生地、枸杞子、沙苑蒺藜、女贞子以益肾养肝明目。

3、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痛、高血压者,伍夏枯草、钩藤、菊花、黄芩、生牡蛎、白芍以平肝潜阳。

4、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常单味煎服,或伍当归、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以润肠通便。

高血压病,伴大便秘结者决明子炒香打碎,伍除菊花煎汤代茶,长期服饮能降压通便。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

【用量用法】9~15g,炒香打碎煎服。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中气下陷、脾肾阳虚者忌用。

【按语】决明,有石决明、草决明之别,石决明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贝壳,平肝熄风为其所长。

草决明功似是决明而力逊,然风热目疾用之较多,并具通便之功,高血压兼便秘者,用之尤多。

1、决明子散(《济生方》)决明子、石决明、菊花、蔓荆子、黄芩、石膏、芍药、川芎、木贼、羌活、甘草。

功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头痛、目赤肿痛。

2、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决明子、柴胡、黄连、防风、苦竹子、升麻、甘草、菊花、细辛。

功能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涩痛。

脑病中药新用

【性味归经】苦、甘、咸,微寒。

入肝、脑、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平脑潜阳。

【用途】1、用于肝火或风热上壅于目之证。

肝火目赤肿痛有涩感伍龙胆草、夏枯草、黄连等药物;

风热目赤羞明多泪常配有桑叶、菊花、薄荷、白蒺藜等药物。

2、用于肝阳亢脑证。

如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耳聋耳鸣。

临床常用钩藤、生牡蛎、天麻等药物。

3、用于润肠通便时临床配伍荣苁容、当归等药物。

决明子如脑经,治疗头面部疾病为多,是治疗高血压、结膜炎、夜盲症等疾病长用药之一。

【药理研究】决明子制剂经动脉实验证明有降压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历代文献】《本经》:

“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多,久服益精光。

《日华子本草》:

“助肝气,益精水;

调水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血;

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湖南药物杂志》:

“明目,利尿、治晕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趣味中药(丁兆平主编)

袖珍中药(郭京主编)

【药用功效】清热明目,通便。

【临床应用】肝经风热或肝火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证。

热结便秘。

肝阳上亢所致头晕、头痛者。

【用药剂量】9g~15g

【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有降胆固醇、导泻作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决明子《本经》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和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

晒干,打下种子。

入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用于肝火目赤,肠燥便秘。

【临场应用】1、决明子清肝火而兼疏散之功。

用于肝火目赤肿痛,常与清泻肝火的栀子、夏枯草配伍;

用于肝经风热羞明流泪者,常疏散风热的桑叶、菊花配伍。

2、决明子除清外,尚有一定润肠作用。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滋阴润肠的玄参、火麻仁配伍。

此外,决明子尚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降压作用。

用于防治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用量用法】10~15g。

宜打碎煎。

中药学(主编.杨卫平王贵英)

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安徽、广西、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秋季采收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用于目赤目暗。

决明子苦寒泄热,甘咸益阴,归肝经,既能清肝泄热,有益肝

明目,虚实目疾均可应用。

治疗肝火上扰,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常配栀子、夏枯草等同用;

若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常配桑叶、菊花、青箱子等同用;

若治肝肾精血亏虚,不能上养而致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常配枸杞子、沙苑子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寒凉滑润,入大肠经,有清热润肠通便之功。

治疗肠燥内热,大便秘结,单用泡茶饮;

或配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此外,决明子现代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夜盲症,急性角膜炎,急性结膜炎,真菌性阴道炎及口腔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适量。

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决明子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决明素、决明子苷、决明蒽酮和决明子内酯等。

决明子醇提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水浸剂对石膏样毛藓菌、红色毛藓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决明子有降压、利尿作用;

还能降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抗血小板聚集、保肝及缓泻等作用。

神奇的提升免疫力中草药(增强体质维护健康)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品为明目佳品,故名“决明子”。

陶弘景注:

“绝明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碎。

”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以种子干燥、颗粒均匀、饱满、绿棕色者为佳。

【来源】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又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等。

【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目赤目暗,视物不清,肠燥便秘。

【药理研究】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决明子注射液可使小鼠胸腔萎缩、结构改变,但对脾脏功能及结构无明显影响,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

提示本品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2、降血压作用决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等皆有降压作用,可明显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3、降血脂作用决明子煎剂和糖浆剂均有降血脂作用,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胆固醇的分布情况,可预防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决明子还有泻下、保肝、抗血小板聚集、利尿、保护力等作用。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用于通便不宜久煎。

【常用便方】

1、决明子30g,用开水泡代茶饮,可降血脂,治疗高脂血症。

2、炒决明子10~15g,蜂蜜20~30g,将决明子打碎,水煮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

每晚1剂。

功能润肠通便。

治疗习惯性便秘。

3、决明子50g,水煮15分钟,用此水坐浴或清洗外阴,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4、决明子10~15g,炒至微有香气,冷却后煎汁或与白菊花10g同煮取汁,去渣,

放入粳米煮粥,每日食用。

功能清肝明目。

治疗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大便泄泻者忌服。

【注意事项】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中药正别名集(韩维恒编王筠默章遒荣主审)

药材名

决明子《药典》2000来源为:

决明CassiaobtusifoliaL.豆科决明属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商品称决明子。

小决明C.toraL.同属植物,其干燥成熟种子作决明子同等入药。

别名

草决明《吴普本草》冠以草,以憋石决明。

羊明《吴普本草》

马蹄决明《本草纲目》以形如马蹄而名。

羊角《广雅》

还童子《医学正传》

狗屎豆《本草药性备要》

假绿豆《中国药用植物药志》

马蹄子《江苏植物药志》

千里光《山西中药志》以功效取名。

尚有菊科植物千里光,同名异物,用时应注意区别。

芹决《陕西中药志》

羊角豆《广东中药》

野青豆《江西草药手册》

猪骨明《南方有毒植物》

狗屎蓝豆《南方有毒植物》

细叶猪屎豆《南方有毒植物》

夜拉子《南方有毒植物》

羊尾豆《南方有毒植物》

咖啡豆《中药志》味似咖啡,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但无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商品名

决明子《中药志》全国各地都有出产,主产于安徽蚌埠。

芜湖,广西各地,四川温江、金堂、什邡,浙江杭州的笕桥,广东清远、高要、德庆等地,主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并有出口。

其他地区多为自产自销。

炮制品名

净决明子《中药正别名》净处理后入药。

炒决明《中药处方名辨义》清炒至爆。

炒决明子《中药处方名辨义》

中国常用中草药

药物名实本品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obtusifoliaL.的成熟种子。

因其种子呈马蹄形,入药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故名决明子,又名马蹄决明。

植物形态一年生半灌木草本,高50~150厘米,茎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

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2~4对,在下面1~2对小叶之间的叶轴上有针刺状暗红色腺体。

小叶片长2~6厘米,宽1~3厘米,倒卵形,先端圆形,具小突尖,幼时两面疏生长柔毛。

花成对腋生;

小花梗长1~2厘米,萼片5片,分离;

花瓣5片,黄色倒卵形,具短爪,长约12毫米;

发育雄蕊7枚,退化雌蕊3枚。

荚果长8~24厘米,四棱柱形,果柄长2~4厘米。

种子多数,菱柱形,淡褐色或绿棕色,具光泽,两侧面各具1条线性的浅色斜凹纹。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村边、山坡、路旁。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四棱状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毫米,宽2~4毫米,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

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面色较浅的线形凹纹。

质坚硬,不易破碎。

种皮薄,子叶2片,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气微,味微苦。

饮片炮制  

决明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照清炒法炒至微有香气。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

9~15克,水煎服。

方剂精选

1、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决明子、黄芩各15克,菊花、木贼各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菊花、蔓荆子、牛蒡各10克,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各20克。

石膏15克。

3、便秘:

决明子、火麻仁各20克、郁李仁10克,当归15克,甘草5克。

附注作为正品决明子要用的还有本种同属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的成熟种子。

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其原植物主要区别特征:

小花梗、果实及果柄均较短,果柄长仅1~1.5厘米:

种子较小。

其药材习称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毫米,宽2~3毫米。

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百草全书

|【别名】|狗尿豆、假绿豆、羊角豆、野

青豆、猪屎蓝豆、夜关门、千里光、草决明。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约一米。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体被短柔毛。

叶互生;

双叶羽状复叶;

叶柄上面有沟,叶轴上2小叶间有腺体;

托叶线状,早落;

小叶3对,倒卵形,先端圆形,有微突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一边倾斜,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

6~8月开花,花腋生,成对;

总花梗被柔毛;

萼片5个,卵圆形,外面被柔毛;

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具短爪,黄色;

雄蕊10枚,上面3枚退化,笑面7枚发育完全;

子房细长,弯曲,被毛,具柄,花柱极短,柱头头状。

9~10月结果,荚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被疏柔毛。

决明的叶、成熟种子可入药,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功效】味甘、苦、咸,性微寒。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秘方一】

[方剂]决明子25~100克。

[用法]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强弱取上药,水煎服,每天一剂。

[主治]急性乳腺癌。

【秘方二】

[方剂]决明子20克。

[用法]用开水500毫升泡后代茶饮用。

[主治]高血脂症。

【秘方三】

[方剂]决明子10~15克。

[用法]水煎10分钟,加蜂蜜20~30克调和服用,每晚一剂。

[主治]习惯性便秘

【秘方四】

[方剂]生决明子300克。

[用法]每次取25~50克,开水冲泡,饮用。

[主治]男性乳房发育症。

【秘方五】

[方剂]决明子3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

分2次服,每天一剂,小儿酌减。

[主治]麦粒肿。

【秘方六】

[方剂]决明子10克,千里光、路边菊10克。

[用法]水煎煮。

[主治]风火眼痛。

【秘方七】

[方剂]决明子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每25克加水500毫升,煎成糊状,冷却后放灭菌瓶内备用。

用时冲洗患处,涂抹或含漱。

[主治]口腔溃疡。

【秘方八】

[方剂]决明子、香附、姜黄各10克。

[主治]胃痛。

【秘方九】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15分钟。

乘热用药熏外阴,待温时浸洗外阴及阴道。

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霉菌性阴道炎。

丁甘仁医书二种(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张玉萍主编)

决明子

咸平之味,入于厥阴肝。

青盲内障,翳膜遮睛,赤肿眶烂,泪出羞明。

决明子无毒。

次吗体绝命也。

以决能明目,故得此名。

另有草决明,与之同功而各为一种。

石决明独与云母石极反。

中药临床应用(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编周海平)

【别名】还瞳子、羊明、羊角豆、羊尾豆、野青豆。

【处方名】决明子、草决明、炒决明子。

【常用量】6~15克。

【常用炮制】

1.决明子取原药材,洗净,除去空粒及杂质,晒干。

2.炒决明子取决明子,用微火炒至鼓起呈黄褐色并有香味时为度。

【常用配伍】

1.配青葙子清热明目。

用于治疗目赤流泪、视物昏花、目中涩痛等症。

2.配石决明平肝降压。

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项背不舒等症。

3配何首乌清血降脂。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所致之头晕、乏力等症。

【临床应用】

1.高脂血症决明子15克,何首乌15克,山楂30克,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泽泻6克,荷叶10克,车前草15克,神曲10克。

水煎服,日服一剂。

2.急性结膜炎决明子15克,菊花15克,蝉蜕10克,青葙子15克。

3.高血压决明子15克,石决明20克(先煎),钩藤10克(后下),白蒺藜20克,夏枯草15克,炒杜仲12克,云苓12克,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