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6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天津市届高三寒假作业5语文Word版含答案

(五)【KS5U首发】天津市2013-2014学年高三寒假作业

(5)语文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薄情(bó)大腕(wàn)眯了眼(mí)排忧解难(nàn)

B.蓦然(mò)亲昵(nì)捋虎须(lǚ)成绩斐然(fěi)

C.忖度(cǔn)菁华(jīng)黄骠马(biāo)不着边际(zháo)

D.胳臂(bì)悭吝(qiān)呱呱叫(guā)溯流而上(s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青岛黄潍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紧急赶赴事故现场,坐阵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B.大众评审团也深受现场气氛的感染,抛出了一个个切中肯綮的问题并作了鞭辟入理的评点,令大家茅塞顿开。

C.珠算申遗成功既喜且忧,喜的是世界终于认可了中国这个国萃,忧的是它在现代计算机浪潮下已被视如敝屣。

D.围绕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否可以豁免的问题,一场激辩正在展开:

是墨守成规,还是拥抱创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②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③学好语文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而且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反复的良好思维习惯。

A.不齿遵守捉摸B.不耻遵循捉摸

C.不齿遵循琢磨D.不耻遵守琢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后,安倍无理指责中方此举“极度危险”,日本政府的危言危行将进一步损害中日关系。

B.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谈吐伶俐,玲珑剔透又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C.美国政府关门意味着什么?

许多国会和白宫职员休假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开始一五一十地讨论这一看起来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D.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扼腕;“最美教师”“最美农妇”等舍身救人的事迹,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岁末年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

B.越是在招商引资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局面下,越是要严把准入关、环境关、投资强度关,将有限的发展资源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

C.中国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让全世界消费者彻底改善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偏见,告别野蛮模仿、粗糙设计、粗放经营、恶性竞争。

D.沪蓉高速广安段一辆面包车与停靠在路边的重型大货车追尾,事故致十二人遇难,其中有七位未成年人和一名3岁儿童。

二、(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

高娟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其中像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等优秀作品的问世,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但就整体创作而言,目前多数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而在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行进中的中国生态文学尚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从“激情呐喊”转向更具启示意义的知性创作。

在情绪宣泄过后,生态文学尚需重建理性沉思。

面对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促使作家借助文学创作表达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并不能给人以更多更深的启示。

生态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弊端,但前提是作家必须克服盲目趋同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中摆脱由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态文学作家们做到“心中有数”比“胸中有情”更具建设意义。

生态文学在强调“悲天”的同时,不能忽略“悯人”。

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一危机包括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

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人类正在失去可以安顿内身的物质家园;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精神危机又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人类越来越远。

而生态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批判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这正反两方面的努力,最终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建构起真正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重获人类内心的宁静祥和是生态文学必须同步达成的使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实际情况是,生态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聚焦于批判人类对于自然进行的毁灭性开掘和表现人类对与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而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性自身造成的桎梏则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

同时经历着内在精神困厄和外在环境告急的人类,如何能在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解救迷失已久的人性?

放弃了对自身精神危机的救赎,人类恢复和重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希望、信心与勇气又能坚持多久?

如果回避了这些问题,人类渴望从哲学和思想层面找寻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的诉求就无从实现,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学在求真、向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塑美。

作为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形式,生态文学是在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它带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和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可以不必遵循艺术创怍的基本规律,生态学可以指引却不能代替文学创作。

说到底,作家还是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真正的生态文学是生态的,更是审美的,它不应仅仅是空洞的说教,相反该是诗意盎然、充满文学独特魅力的。

目前作家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作品也越来越多,但有不少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这种重生态化、轻文学化的倾向导致文学作品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种种缺陷不一而足。

为改变审美意味贫乏的文本现状,作家们必须提升将形而上的哲学话语转换成感性的文学话语的能力,不能放弃对文学本质的坚持和诗性品格的追求。

6.下列对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文学作家需要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B.现在的中国生态文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具体地说就是在强调“悲天”的同时,还需要“悯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给忽略了。

C.通过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建构起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D.作家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对话,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7.下列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多数中国生态文学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缺少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

B.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多有盲目趋同的心态,他们的作品中多的是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和激情呐喊。

C.不少生态文学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D.中国生态文学作品多批判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性开掘,表现人类对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的是人类对于人性自身造成桎梏。

8.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危机中的自然生态危机,是指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我们人类失去了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

B.生态危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是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它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我们人类越来越远。

C.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有的是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可以说多的是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

D.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在于生态文学作家能够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③,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客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

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

①留侯:

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凭借功绩被封为留侯。

②圯上老人:

张良在卞邳时,在圯桥上散步,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予兵书。

相传即《黄石公兵法》。

良以此成大业。

③贲、育:

孟贲、夏育,战国时著名武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

通“猝”,突然

B.伯肉袒牵羊以逆逆:

迎接

C.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折:

折服

D.非有生平之素素:

旧交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故加之而不怒蟹六跪而二螫

B.其事甚怪其孰能讥之乎

C.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勾践之困于会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③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④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⑤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留侯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的三段经历,紧紧围绕“忍”字进行论述,三段经历分别体现张良的“不忍”“能忍”和“用忍”。

B.作者指出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世隐君子,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鬼神论”

C.作者列举了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等人的例子,以此反衬留侯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所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D.作者认为“忍”的内涵,首先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因此,“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需要智慧。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8分)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

(1)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

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2)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1)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

(4分)

15.完成下列诗句,任选5句。

(5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四十三年,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

(5)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声声慢》)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6~21题。

招牌菜

郭凯冰

清水镇是个临着省级公路的小镇,正是司机们歇脚打尖的好去处。

司机们都是长期在外跑的人,清水镇的酒馆,也就有了一些清水镇人讳莫如深的内容,那是使大部分酒馆生意兴隆的“招牌菜”。

②这年月,哪个酒馆没有招牌菜是不行的。

人家那吃饭的,冲的就是这招牌菜。

进门来:

“老板,你这里有啥拿手的,说说看!

”这老板要是说,我们的菜都好吃,人家立马走人,转身还要加一句“有病”。

这年月,没有招牌菜,还能开酒馆?

③清水镇本地人喜欢去清水川菜馆,因为老板娘水兰有“绝活儿”。

④水兰是四川人,主做川菜,招牌菜就是“麻辣鱼”。

那火锅做的真叫地道,一拨拨儿的食客吃了还来。

辣的嘴巴红红的,舌头麻麻的,一边用手扇着嘴巴,一边还忘不了夸:

“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

⑤可清水镇人除了老板娘水兰,没有谁去过四川,谁也没吃过四川地儿的麻辣鱼,但他们感觉麻辣鱼本来就是这个味。

甚至有一次,喝醉酒的麻二大着舌头说:

“我去济南吃的重庆麻辣鱼,那叫什么味呀,我呸!

那辣叫什么辣?

那麻叫什么麻?

不够地道嘛!

我就说,我们水兰做的麻辣鱼最地道。

就是重庆人来,也是吃这劲道!

”一屋子人抬头看看正忙碌的老板娘水兰,齐齐点头,嘴里还不住地应和。

⑥这个时候的水兰温言打岔:

“麻二哥,别喝了,麻嫂要骂了呀。

”走过来,随意拿过麻二桌上的茶壶,高高举起,缓缓倒下,就有轻缓的水流声在人们的耳畔响起,闹得人心里颤一颤,抖一抖。

可也只是颤一颤,抖一抖,然后各喝各的酒,各吃各的菜。

吃完了,喝完了,各自回家去。

⑦有时候,有外地来的人,开展业务或者感谢客户,就要请清水镇人吃酒。

当然要问被请的那位去哪里吃最合适。

往往就得到回答——清水川菜馆。

⑧来人早早打听看来到酒馆里恭候。

一进门,觉得走错了,要么就是听错了。

就站在门口掏出手机:

“喂,哥,您说的是清水川菜馆?

我咋看着不对劲呢?

”那头就笑:

“你请我客,还要你得劲?

我得劲就行嘛。

⑨也不怪客人,看着馆子,的确不像高级去处。

一溜儿三排原木方桌,木凳子,简单得很。

如果再留意呢,就是窗台柜台上散摆着几盆花,冬天是水仙,另外三季是大叶的滴水观音,一律青青绿绿,漾着生机。

⑩进门来,早有水兰从柜台后面站起来,含着笑脸走近,脚步不快,让人觉不出过分的殷勤,可也不慢,让人感觉不出冷淡。

客人刚落座,一条雪白湿热的手巾递过来,一壶热热的茶水端上来。

第一杯却并不给客人喝,在干净的杯中摇一摇,倒进桌腿边的痰盂里。

客人的心就舒坦起来。

⑾这时水兰才轻轻问,这位眼生呢,您请谁来着?

如果是镇子上的,也许我可以帮着您参谋一下客人的口味呢。

客人说出请谁谁,水兰随口就推荐几个菜。

这时的客人,男子汉的豪情似乎在水兰的轻言细语里得到了酝酿,随手接过水兰手中的菜谱,点起另外的酒菜。

⑿一个个菜名从男人的嘴里蹦出来,水兰写几个数字或者打几个对勾,也就记好了。

好多时候,如果水兰知道几个人,会提醒多了浪费。

豪爽的客人听了这话,就赶紧住了口,朝水兰笑笑说饿着呢,掩饰着张狂后的那点羞惭。

⒀被请的人来了,果真能吃个宾主尽欢。

喝的如果有些酒意,外来的客人也要附和着说:

“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

”不过远来的人往往也会好奇地问:

“老板娘在前头张罗,老板却连个面也不露,放心这么个俊俏的娘们抛头露面?

⒁这时候清水镇的人就笑。

哥,动心了?

这水兰呢,让你麻,可也让你辣呢。

那一次,一位大哥起了孬心思,让水兰一把辣椒末扔过去,哈哈……大概这辈子也不敢想别家娘们了。

⒂客人此时便抬头细细看水兰,水兰正穿了雪白的罩衣忙着呢。

手脚麻利,却一点不见忙乱。

那嘴角含着微微的笑意,任外地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水兰辣起来如何模样。

可就这细细看,也才觉出这老板娘穿着虽朴素,却耐看得紧,心里便也会暗暗颤一颤,抖一抖。

同样的,颤了抖了,心也就静了。

那水兰耐看的眉眼里透着一份端庄,可是观音模样。

客人转头看看窗台,那水仙或者滴水观音正挺着水清的叶子,吐着幽幽的清香呢。

⒃水兰开清水川菜馆整整十年。

四十二岁那年,因车祸瘫了十五年的男人死了,水兰盘出店面,嫁到了邻镇。

⒄盘店的是麻二。

麻二开了半年,关门大吉。

麻二说,清水川菜馆这招牌菜呀,可不是麻辣鱼,明明是水兰嘛。

⒅听着这话的清水镇人想一想,可也真是。

16.文中第9段、第15段画横线的句子均属于景物描写,这两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7.作为酒店老板娘的水兰,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小说全文,作简要概括。

(2分)

18.作为妻子的水兰,在生活中还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19.结合全文,分析第17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5分)

20.本文的16—18段属于小说的结尾,请逐段探究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4分)

21.下列对小说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头六段写活了一个水乡小镇的风土人情。

一拨拨的食客认同水兰的“麻辣鱼”,辣的嘴巴红、舌头麻还直叫地道;麻二甚至拿它与在济南吃过的重庆麻辣鱼相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体察深刻,诙谐幽默。

B.小说细节刻画颇见功力:

两处描写食客们“心里暗暗颤一颤,抖一抖”,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也只是颤一颤,抖一抖”又显现出大家对水兰的尊重和理解,形象反映了食客们爱美惜美的心理历程。

C.小说语言流畅,想象联想丰富自然。

给主人公起名叫“水兰”,让人联想到“兰心蕙质”这样美好的词语;由滴水观音转到水兰的观音模样,是谐音双关。

作者可谓构思巧妙、用心良苦。

D.小说结尾环环相扣,情节十分曲折起伏。

结尾在火爆十年的饭馆盘给麻二后半年关门的对比中,揭示出“品牌品牌,先有人品,后有招牌”的深刻主题。

但麻二的话直白扣题,缺少力度。

六、(12分)

22.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今年8月l日,广西桂林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慎走失,她的四个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四处寻觅已达两月有余。

自9月17起,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征集“桂林失踪母亲”的有关线索。

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破天荒地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

在重阳前夕,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有关事迹的层层披露,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携手5400万微网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帮助孝子寻找走失母亲的爱心接力。

23.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

要求:

(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

(2)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你对写作的一点感悟。

(5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

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24.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5分)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羊;,;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落叶;,。

六、央视(或“《新闻联播》”)首播寻人启事,网友微博爱心接力。

22.

12.

(1)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

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

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

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

(3分)

(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辞藻。

(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不超过80字,标点不计。

)24.伫立玉树临风的滕王阁前,文化就是唱晚的渔舟和惊寒的雁阵;漫步英格兰的剑桥小镇,文化就是古老校园里古铜色的雕像印章、西边的云彩和康河岸边的金柳。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观察例句的结构和修辞。

七、略。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样做太冒险!

”经验言之凿凿。

“这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现实断然说。

“大胆地尝试一下吧!

”梦想劝导道。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一、1.A(B.捋luō虎须;C.不着zhuó边际;D.胳臂bei)

2.D(A.坐阵—坐镇;B.鞭辟入理—鞭辟入里;C.国萃—国粹)

3.C(“不耻”是“不以为耻”;“不齿”是“看不上、瞧不起”,表鄙视,合乎语境。

“遵守”指不违背,与标准保持一致;“遵循”强调遵守并依循着办,与“规律”搭配。

“捉摸”是“猜测、预料”义,多用于否定,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没有“反复思考”义;而“琢磨”正是该义,合乎语境)

4.B(A.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B.玲珑剔透:

①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多指工艺品;②形容人聪明伶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