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14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docx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篇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著作,是本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作。

  以法国人民无法长期忍受苛捐杂税---政府抽税、地主抽税、地方税、一般税的压榨剥夺,引发为背景,描述一个爱恨情仇的缠绵故事。

贵族艾雷蒙特兄弟抢夺良家妇女,造成家破人亡,名医玛瑞德无端卷入而形成冤狱,他於狱中留下遗书,见证事情的经过,却幸运获得生还。

且在其爱女露西的悉心照顾、亲情的抚爱下恢复正常。

  贵族的遗族艾雷蒙特,在母亲的遗言,要其尽力为这个残酷不仁的家庭弥补一切的罪过,免受天谴和诅咒。

他嘱咐家仆将其家产救济贫苦的人,而改名为达雷,远走英国伦敦自立更生。

被残害家庭留下一女孩,长大成人後嫁给狄华奇,从事酒店生意,为报家仇而精心策动革命。

  富有正义感的希里柯顿暗恋露西,但露西选择了贵族遗子达雷,柯顿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而有所怨恨,反倒宣称:

「为你和你所爱的人,我愿意做任何事。

」达雷向露西求婚,露西的父亲--医生玛瑞德明知过去的恩怨细节,但为了女儿的幸福,认为只要女儿必须和达雷在一起,才会得到快乐和幸福,就把她托付给他,甚至对自己曾失去的那些岁月的回忆和生平的憾事(冤狱)。

尊重儿女的抉择与考虑女儿的幸福,所显现的包容、宽宏胸襟的涵养修维,值得称颂和尊敬。

  达雷和露西结婚後,育有一可爱女儿,生活美满幸福。

然法国爆发革命,其家仆因执行他的命令而身陷囹圄,捎来书信求援,他不顾己身的安危,毅然决然赶回巴黎,深入险境而被囚禁在监狱中。

露西与父亲闻讯赶赴救援,细节曲折,高潮迭起。

最後因医生在狱的一封遗书而判定上断头台,执行前,追求露西不成的柯顿,为践履当年的,善谋入狱营救。

由自己取代达雷上断头台,掉包救走了露西的丈夫----达雷。

  求仁得仁、慷慨就义的柯顿,上断头台前心情十分的平静,内心的话语,也是故事的结语如后:

  「……看见一座美丽的城市在这可怕的地点建立起来,而且看到这些罪恶渐渐消失。

在我看不到的英格兰那里,我看到以我自己生命换取的那些生命多麽可贵、有用而且快乐。

我看见露西在喂一个男孩子的奶,这孩子的名字是用我的名字取的。

我看见露西的父亲老到腰也弯了,但很平安很健康。

  我看见露西成了一个老太婆,当她回忆到今天时,为我而哭泣。

  我看见她和她的丈夫,到他们死後,并排躺在坟墓里,我知道他们两人在对方的心中所占的地位,都不会比我在他们俩的心灵中所占的地位更荣誉。

  我看到那躺在她胸前和我一样名字的男孩长大成人。

他正在我昔日走过的人生旅途上努力前行。

我看见他的成绩那麽好,使得我的名字因他而响亮起来。

  我看见他带着一个金发的男孩子到这里来---我听到他用温和的声音,告诉他我的故事。

  比起我以往所做的事,我现在所做的这件事是好多了;比起我所知到的安息来,我现在所得到的安息是更好多了。

  柯顿高尚而伟大的情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了悟,和认知态度,令人崇敬、感人肺腑。

其实我们都不会活着回去,当我们做完我们来世上的工作,我们将摆脱病痛、恐惧和一切烦恼,宛如一只彩蝶飞回上帝身边……

  假如我们一生没有得到别人的敬爱,而且也没有做任何一件让人惦记的有意义的事,我们的生命就只有诅咒和遗憾。

怨恨使人变得大胆、丧失理智;而爱却使我们心中充满勇气,无怨无悔,坦然地去接受命定的结局。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2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双城记》的人,都会在震撼之余赞不绝口。

由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著的这部书,永垂不朽!

名著就是名著,不管多少年过后,名著依然散发着璀璨光彩,更何况这部书故事不可想象的跌宕起伏,情节离奇而曲折,大师就是大师,在让你明知道故事是虚构的,却依然为故事里的人和事,或感动,或愤怒,或忧伤,或流泪,不由你不佩服大师的虚构能力。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揭露了法国爆发前,贵族阶级对人民无情压迫,视广大穷苦人为贱狗,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贫困人民在长期惨无人道的压迫后,疯狂的报复贵族阶级,同样无情的审判当权者和判决他们的性命,血债就要血偿,仇恨蒙蔽了眼镜,鲜血兴奋了神经,一个个人头落地,但报复能解决问题吗?

能让人过上幸福安乐的日子吗?

这是狄更斯在书中提出的疑虑。

如果当权者对人民多一点慈悲,多一点爱,让每一个人都不受欺压,恐怕也不会爆发,要知道劳动人民对社会的要求很低很低啊!

应该是对当权者的警告。

值得幸运的是,在二十世纪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的当权者,不论是中国的温家宝,还是美国的奥巴马,他们都提出了让所有人共同富裕,让大家一起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他们认为偏袒富人的社会不只是不道义的,还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3

  我看《双城记》,原因是在网上有许多网友推荐,他们都说那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我怀着好奇心就在网上下载来看,看完了一部分感觉还不错,就写下这篇读后感。

  网上有人说,《双城记》只是描写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但是我却觉得,那个人没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以我看来,德发奇一家和法国贵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尔斯和西德尼的感情也好,都只是为了表现这场战争是谁引起的,为什么事而起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必须保持着宽以待人的态度,即使是天大的事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记得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同学的书弄丢了,原本我还以为她会要我赔,还要怪我呢。

没想到当我和她讲的时候,她不仅没骂我,还对我讲说以后不能丢三落四了,应该养成好习惯。

恩,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吧!

  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

有正直善良却又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而又无私的西德尼,没有人性的德发奇太太,凶残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里面有复杂的仇恨,想复仇却又制造了更多的仇恨,这复杂的一幕幕,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有人抱怨自己生在这个世纪是件坏事,要生在从前,最起码能当个烈士。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生在现代就应该为现代做贡献。

而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不要因为谁的性格怪异而不与他交友,也不要太相信身边的人,也许他就是想害你的其中一个。

  文中《双城记》,最让我喜欢的是律师助手西德尼?

卡尔顿。

他第一次出现就与众不同,当法庭上的人若无其事地望着天花板时,而他的一张字条却揭晓了案件背后的阴谋。

他一出场就带着一身的忧郁,作为律师的他算得上是才华出众,但却又情愿躲在人家的后面,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他仿佛自己亲手筑起了一堵墙,与名利隔绝。

他曾说过:

“我是个绝望了的苦力,我不关心世上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关心我。

  是啊,我们不应该渴望出名,那样就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也许做别人背后的垫脚石,还能操你个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能够看到他的长处和短处,学习他的长处,抛掉自己的短处。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

这种反抗是正义的。

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然而,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即反对残酷压迫人民,也反对革命人民反抗的暴力。

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的贵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

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

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

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

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卡尔登等。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4

  《双城记》被誉为描写法国的最杰出的代表作,我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

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莱尔的《法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尽管在那个时代,这些小人物本身并不能引起世界的关注。

但是作者敏锐的捕捉到这些小人物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法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们的力量所引发的。

  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

正直善良却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美丽温柔的露西,优雅高尚的查尔斯,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不羁而又无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发奇太太,豪爽忠诚的普洛士小姐,残忍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复杂的仇恨纠缠不清,残忍的复仇制造了更多仇恨,爱在地狱的边缘再生,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这错综复杂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仿佛重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有人说,《双城记》是描写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却觉得,这样说的人必定没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

如果只是表达了这个,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达到露西和查尔斯的水准,那么《双城记》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呢?

  在我看来,德发奇一家和法国贵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尔斯和西德尼的感情问题也好,都是为了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设的。

这个主题就是剖析这场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看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革命,到底这场血雨腥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心所在。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5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

这种反抗是正义的。

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然而,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即反对残酷压迫人民,也反对革命人民反抗的暴力。

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的贵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

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

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

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

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卡尔登等。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6

  《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

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

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着的。

  被自己遗弃的悲观者——卡顿,在朋友遇到困难,在所钟爱的女子的丈夫即将被送上断头台时,他突然出现,被救人还不之所以的情况下,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在紧要关头使了个掉包计策救出了自己的所爱女子的丈夫。

  这不正是基督之爱么,为自己赎了罪而消亡。

事实上,小说中的卡顿也确实以圣经的口吻在临死前说,“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这就是狄更斯为“最坏的时代”开出的良药,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理想。

有人说,《双城记》作为一部不朽的着作,如果没有西德尼。

卡顿的存在和所作所为,这部小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光辉。

我完全赞同。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两座城,一个住着死亡。

一个住着永生。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7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作。

他对法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

1854年底,他说:

“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8

  这是一个以两百多年前的两个伟大的城市为背景的故事。

浓雾弥漫,车灯摇曳不定的伦敦,绝望、颓废的巴黎的最底层。

  对于当时那场发生在巴黎的轰轰烈烈,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笔墨去描述它。

这对法国来说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甚至对于欧洲,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作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之一。

虽然他没有亲眼目睹,却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看到的当时的景象。

  《双城记》被誉为描写法国的最杰出的代表作,我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

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莱尔的《法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尽管在那个时代,这些小人物本身并不能引起世界的关注。

但是作者敏锐的捕捉到这些小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法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们的力量所引发的。

  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

正直善良却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美丽温柔的露西,优雅高尚的查尔斯,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不羁而又无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发奇太太,豪爽忠诚的普洛士小姐,残忍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复杂的仇恨纠缠不清,残忍的复仇制造了更多仇恨,爱在地狱的边缘再生,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这错综复杂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仿佛重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里,语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比、幽默、嘲讽,被运用自如,而作品的艺术性也被送上巅峰。

“……于是,克伦彻先生只得再听检察长先生怎样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审团先生们身上的紧身衣又一件件脱下来,翻个底朝天;……最后法官大人站了起来,把那件紧身衣里里外外捣腾了一遍,看得出来,他想为犯人裁剪寿衣。

……”诸如此类精彩的段落,作品里比比皆是。

于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每一个中心,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相信这对我们平时的学习,必定是大有帮助的。

  有人说,《双城记》是描写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却觉得,这样说的人必定没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

如果只是表达了这个,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达到露西和查尔斯的水准,那么《双城记》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呢?

在我看来,德发奇一家和法国贵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尔斯和西德尼的感情问题也好,都是为了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设的。

这个主题就是剖析这场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看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革命,到底这场血雨腥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心所在。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9

  不同的时代,你总会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喜欢狄更斯的那段对于时代的开端。

它似乎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下的人们。

  那是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长长的排比句,立即就将我带进了小说。

故事没有太多的离奇曲折。

可我喜欢那些文字。

那些大段的描写性文字,让你有一种不是在读小说而是抒情散文。

两座城市,因为有了你爱的人,它变得不再一样。

  它既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小人物的故事。

雅克们,那些革命者的人生的命运,那酒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那编织,让人既同情他们的命运,也反思他们的行径。

革命者究竟对于那个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贵族,被革命的对象,即使你是一个放弃了继承权的人,只要有贵族的血液,在那样的时刻,只能有一样的命运。

  医生,一个贵族时代的受害者,也是革命时代的受害者,我想问,这究竟是怎样了?

一个好人的命运竟如此的波折。

  对于爱情,我反而没有了深刻的记忆。

唯独在最后,为了自己的爱人幸福而交换生命的卡顿,让我对于爱情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爆发了,他深远的影响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人们开始反思之前的社会制度,开始尊重社会的每一个阶层。

开始有了平等的观念。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个人只能去顺势而为。

  大时代下,我们应该适应社会,好好的幸福的生活。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10

  前些日子借了一本超厚的世界名著《双城记》,看了几章后,我决定还了它,实在没意思,而且又看不懂,不过它的减肥版,总算看完它了。

书中人物其实很多,但人物的各种关系又是那么的令我意想不到,主人公是一个曾在巴士底狱当了18年的囚徒马内特医生,她的女儿露茜,他的女婿查尔斯…我对好人总有一种好感,对坏人总有一种厌恶感,不奇怪啊,每个人都这样,除非他是超级好人,对坏人存有仁慈的心,或者他是超级大坏蛋,对好人总有一种感觉,其实这也不奇怪的,事实就是如此!

一群虚伪的家伙。

得法热夫妇去找露茜,原以为要帮她的丈夫查尔斯,其实是害了她的丈夫再次入狱,并且最终导致卡登先生的死。

我本人觉得卡登先生很讲义气,重感情,他第一次见露茜就爱上她,虽然表白遭到拒绝,但对她的爱仍不改变,最后为了露茜能和她丈夫团聚,为了露茜不再伤心流泪,他去监狱和查尔斯调包了,用自己的命换了露茜的幸福,不能不说他是令我感动的一个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