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17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下面介绍一下四轮定位相关角度的大体概述。

  一、四轮定位相关角度

  

(一)外倾角的分析

  1.概念:

  外倾角:

从汽车的前方看轮胎的几何中心线与地面的铅垂线的夹角。

轮胎的上缘偏向内侧(靠近发动机)或偏向外侧(偏离发动机),当轮胎中心线与铅垂线重合时为零外倾角,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外侧时的夹角为正外倾角,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内侧时的夹角为负外倾角。

  2.功能:

调整车辆负载作用于轮胎的中心,消除跑偏,减少轮胎磨损。

  3.影响:

  (l)正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轮胎外侧单边磨损,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车辆会朝着正外倾角较大的一侧跑偏。

  

(2)负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轮胎里测单边磨损,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车辆会朝着负外倾角较小的一侧跑偏。

  

(二)前束角的分析 

1.概念:

从车辆的前方看,于两轮轴高度相同处测量左右轮胎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车轮前端距离与后端距离的差值称为前束角。

前端距离大于后端距离为负前束,反之为正前束,相等为零前束。

  2.作用:

降低轮胎磨损与转动摩擦。

  3.影响:

轮胎外(内)侧磨损会有正(负)外倾角太大所形成的磨损形态胎纹磨损形式为羽毛状。

当用手从内侧向外侧抚摸,胎纹外缘有税利的刺手感觉。

  (三)主销后倾角分析

  1.概念:

上球头或支柱顶端与下球头的连线(转向时,车轮围绕其进行转向运动的转向轴)向前或向后倾斜的角度。

向前倾斜称为负主销后倾角,向后倾斜称为正主销后倾角。

转向稳固性及转向后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1)主销后倾角过小造成不稳固:

转向后缺乏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车速高时发飘(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应对此项予以充分重视)。

  2)主销后倾角不对称造成跑偏:

左右两轮之主销后倾角不相等超过30’(0.5o)时车辆出现跑偏,跑偏方向朝向主销后倾角较小的一侧。

  (四)主销内倾角的分析

  1.概念:

从车子的前方看转向轴线与地面铅垂线所形成的角度。

  2.作用:

减少转向操纵力,减少回跳和跑偏现象,改善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固性。

  四轮定位中的各定位角度都是有关联的,四轮定位有关各角度的概念及其功能,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但应用在四轮定位、底盘维修时,往往无法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原因是:

由于车体底盘的结构,所有四轮定位角度都在通过底盘的机械结构相关联,改变其中一个角度,其他的角度也会相应的改变。

比如说:

  1.改变前束角会变更外倾角:

由于改变前束角时,车轮会依着转向轴转动。

因另外倾角会变更。

后倾角越大其外倾角改变也越大。

  2.调整后倾角会改变车轮偏角:

当后倾角加大或减少时,由于转向轴上支点会向前或向后移动。

另一方面可调整的就是转向轴的最下支点,也就是轮胎。

因此加大或减小后倾角的调整会使前轮向前或向后滑动,而改变了车轴偏角。

为了使前轮自由向前、后移动,利用的转盘也必需具有可前、后滑动的功能。

  3.改变外倾角可同时改变内倾角,改变内倾角会造成外倾角改变。

不同的悬挂结构有不

  同的外倾角调整方式。

若是向左右移动上支架点或移动下支架点,则不但外倾角改变,其内倾角随着变。

因此即便外倾角被调整标准了,但由于内倾角的转变,使行车不平顺。

解决了那个毛病,同时又制造了另一个毛病。

  4.改变后轮前束会影响前轮单轮的前束:

后轮前束角会决定后轮推动线角。

现代的四轮定位都是采用推动线定位方式来决定前轮前束的,因此前束没有转变。

由于其单轮前束的基

  准线(推动线)变更了,因此单轮前束也会随着变更,前轮总前束,并无因此而改变。

  汽车定位参数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参数,作为汽车性能检测一项重要指标的车轮定位参数的检测,在日常的维修中是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

汽车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方式有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相应的检测设备也分为静态检测设备和动态检测设备两种。

静态测量法是在汽车停止的状态下利用测量仪器对车轮定位进行几何角度的侧量。

车轮静态测量参数包括:

前轮前束、前轮外倾、主销内倾、主销后倾、两轮转角差(即转向前展差)、后轮束角与倾角和后轴的偏斜与偏移等。

利用的仪器主要有水泡式、光学式和电子式三大类。

水泡式车轮定位仪小巧、携带方便、但要配合前束尺利用,其精度较低且安装不方便;

动态检测法是在汽车以必然车速行驶的状态下,用测量仪器或设备检测车轮定位产生的侧向力或由此引发的车轮侧滑量。

本章主要介绍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本课题上要研究对象的静态测量方式的大体原理和定位参数的测量进程。

  四轮定位仪是测量和校准四轮定位参数的大体检测仪器,是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仪器。

它是专门用来测量车轮定位参数的设备,四轮定位仪可检测的项目包括:

前轮前束值/角(前轮前束角/前张角)、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后轮前束值/角(后轮前束角/前张角)、后轮外倾角、车辆轮距、车辆轴距、转向20o时的前张角、推力角和左右轴距差等。

目前常见的国产或入口的四轮定位仪能够用来测量上述检测项目中几个或全数项目。

为了在下面便于讨论四轮定位仪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方式,现将四轮定位仪可测定的检测项目进行说明。

在这些检测项目中,车轮前束值/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统称为前轮定位,又称前轮定位四要素,各类前轮定位议都能完成其检测任务。

但汽车的操纵稳固性不单单由前轮定位来保证,后轮定位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最好利用四轮定位仪检测和调整。

目前,常常利用的四轮定位仪有拉线式、光学式、电脑拉线式、水泡式等四种。

下面介绍一下这些四轮定位仪的测量原理和大体操作技术。

  二、四轮定位仪测量原理

  

(一)机械式:

将装在测定用头部的测定杆顶着车轮壳进行测定。

此种形式无法求前轮与后轮定位的彼此关系,只要有平整的地面即可进行测量。

因此,能够省略起落器等设备。

此形式除能够测试前轮之定位外,还可测定后轮的正负束量及后轮外倾角。

  

(二)光学式:

它是利用光线的直线前进特性,先在各轮壳中各装设前轮及后轮用的左右传感器,把投影器装在车轮上,其功能是投射十字刻度线和作为屏幕接收从轮镜上反射回来的十字刻度线,按照基准线与十字刻度线相交的刻度可读出车轮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后倾角等。

  (三)电脑拉线式四轮定位仪

  1.结构原理

  电脑拉线式四轮定位仪如图所示1-1,其主要结构由带微处置器的主机柜及彩色监视器、键盘、80列A4打印机、红外电子测量尺(用来检测轮距)、红外遥控器、标准转盘或电子转盘、自定心卡盘、传感器、接线盒、电缆、方向盘所定杆和刹车制动杆等组成。

它先在各轮壳中各装设前轮及后轮用的左右传感器,利用电能测定各轮的定位状况。

它的长处是,测定结果可与预先贮存的各厂商提供的定位标准值彼此比较测定并判定测定结果是不是良好,而且还能把测定值当即显示在主机画面上,同时用打印机打出显示结果。

  2.测量

  

(1)仪器安装

  a.将电子转盘按其标记“L”“R”别离放置在举升器左右支撑板凹槽内。

  b.将被测车辆停在举升器上,并将前轮停放在转盘上(车轮与转盘对正)。

  c.将四个夹具别离安装在前后车轮上,同时将测试头别离装在夹具上。

  d.测试仪连线:

别离将每侧前后车轮上的测试头连线;

接口的“O”口别离连到控制柜相应接口上;

电子转盘别离与对应车轮测试头连接。

  e.别离调整四个测试头水平。

  

(2)测试

  a.接通电源,开启运算机。

  b.键入cd---614G回车,键入r---soft回车,进入操作画面“主菜单”,利用↑↓←→键和回车键进入所需画面。

  c.被测车辆数据输入可取得被测车辆的标准数据,(用以与检测数据对照,便于调整)。

  d.轮辋跳动补偿操作:

别离将前、后轮利用二次举升机举起,车轮每次转动90度,按补偿输入键(测试头中间键)转动四次完成跳动补偿(此程序不做会致使测量数值误差,有度—度误差)。

  e.利用抵压板将制动压板压下,并固定。

  f.拔下电子转盘固定销。

  g.按显示器画面引导进行测试操作,别离将方向盘转至“车轮正直方向”、“右边至极限位置”、“右边测量位置”、“左侧测量位置”、“左侧极限位置”每次须出现“绿柱”并待消失后再进行下一程序。

测试完毕,显示出测试数据与标准数据。

  (3)车辆调整

  a.调整时依照先调后轮,再调前轮。

  b.后轮先调外倾角,后调束角。

  c.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后调车轮外倾角,再调车轮束角。

  d.可对照显示数据调整到数字变绿为合格。

  (4)打印结果:

将A4打印纸放入打印机打印纸插入口,按打印键即可打印出测试报告,下一辆车的测试应在前辆车完成后,进入“下一辆车”测试操作。

(四)水泡式定位四轮仪

  1.操作步骤

  

(1)将车辆放置在转盘上,将夹具固定在轮辋上,仪器顶尖对夹具中心孔。

  

(2)外倾角测试,将D水泡调水平,读A水泡指示值。

  (3)后倾角测试。

  a、向外打方向盘20度,并将B水泡调零。

  b、将D水泡调水平,并向内打方向盘20度。

  c、将D水泡调水平,读B水泡数值即为主销后倾角。

  (4)主销内倾角测试

  a、将D水泡调水平。

  b、向外打方向盘20度,并将C水泡调零。

  c、向内打方向盘20度,并读出C水泡数值,即为主销内倾角数值。

  注:

左右轮均以车为内即向车外打轮为向外。

  为了维持汽车的直线行驶稳固性和操作轻便性,减轻轮胎及其他机件的磨损,汽车车轮需要维持合理的定位参数。

若是转向轮定位不妥,不仅会引发转向繁重、方向盘战栗、增加驾驶员的疲劳强度、而且汽车不能维持直线行驶而发生侧滑;

使轮胎磨损加重或在冰雪路面上容易引发事故。

另外汽车油耗也会增加,经济性变差。

最近几年来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轿车均采用独立悬架。

由于独立悬架结构紧凑,零件刚度低,抗变形能力较差,加上各摆臂的铰支点采用橡胶套结构。

因此在利用中,四轮定位很容易失准。

所以常常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并对它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对提高汽车操纵稳固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介绍一下四轮定位各参数的调整步骤及举例说明。

  三、四轮定位的调整

  

(一)外倾角调整:

按照各车型各有不同,调整方式也不同。

主要调整方式有:

调整垫片、大梁角的槽孔、凸轮、偏心不同心球头、上控制臂的调整、下控制臂的调整等。

  

(二)前束调整:

调整前轮前束时,应先将后轮前束调整好。

前轮前束的调整方式:

调整可调式拉杆,在调整前先将左、右两边球头锁止螺栓松开,夹紧转向盘正中位置。

再按照电脑提供的资料进行同时调整。

若是原来的转向盘是在正中位置,同时调整前束转向盘可能不会变更。

直至调整到标准数值,然后路试看其是不是有变更如有变更应将其调正为止。

正确的前轮前束调整后,转向盘在直行时是正的。

不正确的方式是利用试车时摘下斜的转向盘在将它装正。

这种方式不能用在有气囊的转向盘的汽车上将造成转向盘游丝的损坏。

  (三)后倾角调整:

对于后倾角的调整,应按照车型不同,第一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进行调整,其调整方式有下列几种:

垫片、不同心凸轮轴、偏心球头、大梁槽孔、平衡杆等。

  (四)后倾角和外倾角调整:

以上所介绍的都是改变其中一个角度,而另一个角度不会受影响。

若是外倾角和后倾角同时需要调整,要先调整后倾角再调整外倾角。

  (五)后轮前束和外倾角调整:

它是由两个带有斜度的尼龙圆垫组合而成的。

一个在前后方向呈楔形调整前束,一个在垂直方向呈楔形调整外倾角。

由于它们的斜度在圆周方向是逐渐转变的,因此它们能够适应前束角和外倾角的调整。

  例如:

丰田车系的调整

  1.预备工作

  1)检查轮胎是不是磨损及胎压是不是正常,轮胎冷时的压力。

  2)检查车轮轴承是不是松动。

  3)检查车轮是不是偏摆。

  4)检查悬吊系统是不是松动。

  5)检查转向连杆是不是松动。

  6)用标准的跳振测试,检查减振器是不是正常。

  2.最大转向角度:

假设车轮角度与厂家规范不否,则检查左和右的转向横拉杆长度是不是相等。

  3.车身高度

  1)测量点:

  前轮:

测量下三角架、螺栓的中心点到地面的高度。

  后轮:

测量支柱杆螺栓的中心与地面的高度。

  2)检查车轮定位之前,调整车高在厂家规格内,假设车身不在厂家规格内,试着上下摇动车身。

  4.前轮前束

  1)假设前束不在厂家规范内,周围调整转向横拉杆,拆开防尘大套夹。

  2)放松转向横拉杆结尾的防松螺母。

  3)转动转向横拉杆调整前束时,左右横拉杆调整长度应一样.

  提示:

测量左右转向横拉杆的长度的值是一样的,左右转向横拉杆的误差为1mm以下。

  4)锁紧转向横拉杆的防松螺栓。

扭力:

  5)将防尘套恢复定位,并以固定夹固定。

提示:

确认防尘套无扭转迹象。

  5.综合全轮定位:

调整要求:

外倾角,后倾角及转向轴线内倾无法调整,假设测量值不在厂家规范内,检查悬吊系统组件是不是损坏或磨损,若是须用,则改换新件。

  6.后轮综合定位:

假设前束的值不在厂家规定内,调整第二支支撑臂。

  1)调整前束。

  a.测量第二支支撑臂调节管左右双侧的长度。

假设左-右差值大于厂家规范、则须调整。

  b.放松防松螺母。

  c.转动调节管即可等量的调整前束。

转动调节管一圈左右两边各改变前束冠美丽。

  在总结了四轮定位的各类调整方式后,给出了有关四轮定位故障的原因及如何去排除,这些定位参数的转变会使汽车操纵稳固性恶化,如:

主销后倾角过大时,转向繁重驾驶员容易疲劳;

主销后倾角过小时,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

当左右车轮的主销后倾角不相等时,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引发跑偏,驾驶员不敢放松转向盘,难于操纵或极易引发驾驶员疲劳。

又如:

后轮前束角失准会引发跑偏和轮胎异样磨损等故障。

因此适时检测这些定位参数是超级必要的。

通过四轮定位仪对定位参数的检测,可增加车辆的直线行驶时的安全性,同时能维持车辆的直线行驶,转向后转向盘能自动回正,从而增加驾驶操控性。

当全数定位参数检测、调整合格后,能够减少轮胎磨损、悬架系统磨损和降低燃油消耗等。

在实际四轮定位服务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车辆本来不跑偏或轻微跑偏,但在调整车辆前束后出现跑偏或跑偏加重。

人们很容易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前束来调整。

其实不然,因为与车辆在直行时老是处于左右两轮前束相等的位置,所以前轮前束本身并非会造成跑偏。

但如果是前轮前束不对,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加大,反而能够掩盖跑偏。

事实上现在车辆由于其它原因已经具有跑恰恰向,不过是被掩盖了算了。

跑恰恰向被掩盖时,往往表现出吃胎较为严峻。

现在若是不综合性地分析跑偏因素,盲目地调整前束,将把本来不严峻的跑偏故障表现出来。

所以必然要综合分析,综合医治。

  四、四轮定位故障分析

  

(一)轮胎不正常磨损:

胎肩或胎面中间磨损,内侧磨损或外侧磨损,前束磨损或后束磨损(羽状磨损),前端和后端磨损斑状磨损(环状槽形磨损).

  

(二)车身振抖的故障:

振动可分为车身抖动、转向颤振和转向摆振。

  (三)跑偏的原因:

  1.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误差超过度,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的一测跑偏。

  2.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误差超过度辆朝外倾角正值最大的一测跑偏。

  3.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误差超过度,车辆朝后轮外倾角最小的一侧跑偏。

  4.按照前后轴的畏缩角能够观察到车辆轴距的转变,前后畏缩角之和超过度,就会出现跑偏,偏向朝轴距小的一侧。

  (四)吃胎的原因:

  1.前轮同时吃外侧或同时吃内侧一前轮前束不对。

  2.前轮单轮吃胎,外倾角不对。

  3.后轮吃胎,外倾角,束角。

  (五)车辆发飘的原因: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

  (六)方向盘繁重原因:

主销后倾角过大,外倾角不正确,前轮前束负值,悬挂零件变形.

  四轮定位就是新技术之一,虽然它起步较晚,但通过对本章的编写,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四轮定位是对底盘的综合维修,学好四轮定位就等于学好了对底盘的维修。

因此,四轮定位在维修行业中愈来愈被人们所熟悉,而且进展特别快。

  当汽车行驶必然的里程后,各部位零件都有所磨损变形。

专门是悬架机构,由于长时刻受来自地面和零件之间的摩擦,加上在各类不同的路况下行驶,乃至受来自外力的撞击,很容易对部件造威磨损变形。

从而改变了原厂的设计角度,降低了汽车性能。

为了将其恢复到标准角度,必需对其进行四轮定位。

四轮定位是通过专用四轮定位仪对车辆进行精准测量后,技术人员按照测量数据及综合原厂设计标准,对车辆的各类角度和零部件进行改换、修复、整形、调整。

使车辆的技术指标达到原厂要求,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稳固性和经济性。

若是四轮定位当中出现任何一项调整不妥,就可能会产生转向困难、行驶稳固性差、方向转向后复位不良、方向偏行、行驶阻力增大、耗油量增加双轮胎的不正常磨损等故障。

在各类汽车的四轮定位调整中,由于其设计不同,各类零件的磨损及工况也不同。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应第一对其车辆的结构进行初步了解、检查,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四轮定位的目的就是维持车辆四轮直线行驶,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通过对本次的论文,使我熟悉到汽车工业蓬勃兴起和飞速进展的今天,四轮定位及底盘的检测服务将成为汽车维修业的重要项目。

我要把汽车维修及其经营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搜集,整理并进行传播。

在此要感激我的老师提供一些技术资料及答疑,和同组人员的指导和建议。

由于我的经验有限,不免有遗漏及不足,敬请列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洪港.四轮定位检测与调整[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罗进益.轿车四轮定位检测与调整[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李卓森.悬架系统及转向系统[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崔靖.周忠川.汽车综合性能检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高国恒.汽车检测诊断方式[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6]张建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陈焕江?

汽车诊断与检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