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43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增收的途径、举措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力求找到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种困难,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的难题。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经受了去年“728”水灾的影响但我镇农民收入还是大幅度提高。

1、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镇辖9个行政村,136个村民,4027户16021人,现有耕地93115亩,2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2709万元,人均纯收入1935元,比201*年净增203元117个百分点,继上年以106%的速度快速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从201*年我镇经济发展状况的组成机构看,劳务输出收入为10093万元,净增1198万元,增长137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40972万元,净增8036万元,增长244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收入也明显增加,尤其是马蜂沟和黄龙洞农家乐开张营业,为当地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力量。

3、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提高。

从调查户的收入分组情况看,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低收入户的比例在逐步缩小,高收入户的比例继续增加。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

由于镇政府强化减负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强化承包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提高村务公开水平、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

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也就是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成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民素质不提高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已外出务工,更使得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如何应对发展外出务工和当地人才外流的矛盾已摆在政府面前。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制约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农业效益必然下降,从而制约农民增收。

近年来,在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推动下,我镇农资价格上涨很快,这使农户生产性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有所减少。

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会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土地集中困难制约了规模化经营。

我镇耕地面积为93115亩,而乡村人口15557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6亩。

由于我镇地理地形的影响,我镇耕地分布零散,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作业。

土地相对集中困难较大,难以实行规模经营,给发展规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基层干部对此认识更加深刻,很多人都提到:

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当前的种植水平下,没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突破,增产、增效是很难的,所以必须在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走规模种植和集

约经营的路子,小农的粗放经营对于人力和农资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必须走节约成本以增加效益的路子。

4、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

去年我镇遭受百年一遇的“728”水灾更是对我镇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损毁,虽经镇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资现已将大部分水毁农业基础设施得以重建,但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缺乏,还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不大,综合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弱,这些制约着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6、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乡镇直接服务农民的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乡镇农技人员普通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部分乡镇缺员严重。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力承担服务的职能。

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也无力开展必要服务,村级统一服务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

农业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农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了解甚少,获取信息的手段还比较单一。

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我镇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

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

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

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

一方面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次的、更能贴近富余劳力的“实际、实用、实效、实惠”的实用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

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

要正视农民素质的差异,加大宣传教育,推动观念更新,给农民讲市场经济,讲外面的世界,让群众看到差距,奋起直追,树立发展的决心和信念,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农民增收创造主观条件。

2、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

要严格控制涉农物资的价格水平,侵吞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所给农民带来的利益。

首先,认真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坚决稳定农资价格,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上涨。

其次,加大对农资价格的检查力度,组织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建议由政府牵头,物价、工商、供销、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供求秩序。

第三,加强化肥市场和价格的监测。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全面掌握化肥生产、库存和化肥成本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新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以土地股权化等方式分离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土地入股、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办法拓展土地流转途径。

二是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统一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

三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四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

权益。

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支持鼓励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变身份,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一是针对我镇实际状况,将全镇工作重点和政策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迅速恢复灾后重建,安定民心。

二是采取“以奖代补”、“以钱养事”等形式搞好农田水利、道路和文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四是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

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特色产业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农业新格局。

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序。

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农产品名牌和驰名商标,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申报成功的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四是加快开发农村旅游项目,探索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型经济,走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积极吸收以前本镇优秀项目经验,推陈出新,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6、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由于农业是弱质性、公益性的基础产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整合乡镇基层站所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充实乡镇基层站队

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二是积极争取各级的偿债资金,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集体组织压力。

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适当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质量和效率。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把新技术、新品种带进来。

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6

扩展阅读: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

近日,县委办公室成立课题组,围绕“农民增收”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明集乡赵家村(赵家村共有124户,380口人,本次参与调查的计124户)。

结果表明,农民的增收愿望很强烈,但农民增收现状、影响增收的制约因素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解决,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农民增收现状

(一)赵家村基本村情

赵家村共有居民124户、380口人,耕地1800多亩,人均47亩,绝大部分为盐碱地,以种植棉花为主。

该村村民的收入畜牧养殖、农产品运输、外出劳务打工等方式获得收入,其中畜牧养殖户11个。

201*年,赵家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二)赵家村农民增收及收入状况

近年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明集乡赵家村作为其中的受益村,深切感受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但随着农村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农民增收状况出现以下特点:

1、增收愿望强烈题目您对当前的收入状况是否满意?

当前,您是否有增收致富的想法?

不满意有无1124678906%371%629%选项满意户数12百分比94%▲图表1农民增收愿望调查

从以上调查图表中可看出:

94%的户对当前的收入情况表示满意,906%的户表示不满意;371%的户当前有增收致富的想法,629%的户当前无增收致富想法。

走访座谈中还了解到,从年龄结构来看,45周岁以上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乐观,25周岁-45周岁以下的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致富增收的愿望比较高。

2、增收渠道较窄

▲2农民从事行业情况“饼状图”从以上图表中可看出,农民从事的行业较少,增收渠道比较窄:

83%的户从事农业种植,4%的户从事运输业,9%的户从事畜牧种植,2%的户从事批发零售业,其余2%的户外出打工。

座谈中了解到,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棉花为主。

3、增收空间不大题目您所种植的农作物是否属于新品种?

当前,您认为农产品价格如何?

不是偏高适中偏低1509115121%073%927%选项是户数109百分比879%▲图表3-1农民增产增收情况调查

▲图表3-2劳动力土地经营状况“柱形比较图”

(说明:

以一个3口人家庭,劳力2人,人均土地4亩,假定棉花亩纯收入800元)

从图表3-1中可看出,新品种的应用普及率很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偏低。

从图表3-2中可看出,普通农户棉花种植亩数为12亩,年纯收入9600元;种植大户应种植棉花亩数为12亩,承包20亩,共计32亩,年纯收入25600元。

从以上情况分析,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劳动力土地经营规模不大,是造成农民增产空间不大的关键原因。

4、收入不稳定题目选项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和“非典”、“禽当前,您认为流感”等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收入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图表4造成收入不稳定的原因调查

从以上图表中可看出,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三项:

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和“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的收入险、市场风险能力弱,也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的收入户数69百分比557%题目收入情况选项5000元以上户数14百分比113%4000元-5000元4000元以下▲图表5-1群众收入情况调查

▲图表5-2学历与收入情况“柱形”比较图▲表5-3年龄与收入情况“柱形”比较图

3575282%605%从图表5-1中看出,收入在5000元以上占113%,4000-5000元的占282%,4000元以下的占605%。

图表5-2、5-3中得出,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分别与收入成正比和反比:

即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均收入多,反之,则低;年龄越大,人均纯收入越低,反之,越高。

6、收入入不敷出

▲表6-1201*年农民群众年支出情况“饼状图”

(说明:

以一个3口人家庭,201*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进行调查)▲表6-2201*年农民群众年支出情况“饼状图”

(说明:

以一个3口人家庭,201*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进行调查)

从图表6-1、6-2中看出,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富裕,节余不是很多。

特别是用于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的支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座谈中发现,很多农民生小病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如遇到老人生病就医、大学生求学等,农民更是难上加难。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群众从事棉花种植,极少数群众从事畜牧养殖、农产品运输等副业。

从这个层面分析,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遏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农民的增收空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原因有: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走访座谈中,很多群众反映,农业龙头企业较少,虽有农业合作社,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普遍认为,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问题;有些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管理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二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

走访座谈中,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由于原始积累少,想致富、缺资金、贷款难是当前群众们最大的难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投资创业的一个“瓶颈性”障碍。

当前,县乡经济乏力、财政吃紧,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够灵活等,是造成资金支持不到位的关键所在。

三是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

一些群众反映,近年来,虽然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但由于科技支持农业的能力弱,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上进展缓慢,形不成精品,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座谈中,很多群众提到,对信息、技术等需求、期望值较高,但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上显得乏力。

从这种意义上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因素。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相关的决定,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群众在此提到,这样往往投入多、效益少,有时甚至连投资也难收回,增收无从说起。

二是“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增收潜力发挥不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民群众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大多数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

综合国内外形势,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已不只是土地、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是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据国内有关经济学家分析,农民学历教育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

目前,我县农民群众受文化程度低的制约,劳动技能薄弱、经营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投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致使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上跟市场需求标准有明显差距,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越走越窄。

(四)城镇化实质性进展滞缓。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人口转移速度、效率以及非农产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35%,明集乡城镇化水平不足30%。

城镇化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就业不充分的原因。

城镇化水平不高且进程缓慢,导致农村人口多,非农人口少,即农产品生产者多,纯消费者少,农产品消费市场容量小,形成严重的市场需求约束,影响农民增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挤占有限的土地,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加大农产品流通成本,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滞后。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改革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

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进展较慢,流转层次较低,制约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土地资本的增值作用和农业整体效益,又弱化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部分农民不愿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两栖”流动就业的兼业农民;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农民都凭自我感觉或典型带动、自发组织进行,缺少必要的组织引导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对外输出平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基于此,要在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的前提下,围绕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的原则,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以培育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在抓好优质棉(明集)、畜牧、水产、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壮大肉羊、食用菌、芦笋等特色产业。

二是以引导农民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三是以资金倾斜为重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建议县、乡两级财政,将现有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配套倾斜,重点向农业结构调整的乡镇、村倾斜。

建议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农户调整产业结构。

(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加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

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实际,建议把农业龙头企业放在重中之重,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建议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议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如三阳纺织、利富得、博大、绿野菇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建议政府采取财政补助、贴息等方式,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

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

建议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像鲁北畜产品市场、北岭蔬菜大市场这样的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

建议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使我县农产品参与全市、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流通,争夺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

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建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明集乡赵家村孙广美就是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的示范,建议充分发挥这一典型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园区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三)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引导农民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中增收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

建议实施“知识惠民”工程,大力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能力。

一是政府“买单培训”。

培训由政府买单,把培训费列入县、乡财政,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农民,使农民靠知识受益得实惠。

二是开展“订单培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三是发放“创业绿卡”,对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

四是打造“劳力品牌”。

建议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重点城镇建设作为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来抓,与兴建市场、发展商贸流通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

(四)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

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

依托供销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至乡镇、种养大户,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以“利农网”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

建议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抓好县、乡两级蔬菜、林果、食用菌、畜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的良种化水平。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质量地方及企业标准。

加快县、乡两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