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585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采用的灭火剂有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砂土、石棉被、雾状水等覆盖灭火。

5劳动保护

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戴安全防护眼镜。

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6泄漏应急处理

如发现溶剂油跑冒,应迅速撤离人员,对泄漏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车辆出入,切断火源、电源。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也可采用专用防爆泵、铝或铜合金工具及棉布对泄漏油品进行收集。

小量泄漏时,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覆盖。

7装卸运输安全事项

铁路装卸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爆炸危险区内所有设备必须使用防爆设备;

作业设备必须做好静电接地,卸油时应控制流速;

防止所使用容器损坏。

作业场所应远离火源、热源,配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铁路专用线接卸设备应配备安全防护器材和工具。

铁路运输时要限速连挂。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复合磷酸盐工艺危险分析

(1)火灾爆炸

磷酸可能产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中毒窒息

本工序中具有磷酸等危险物料,具有中毒窒息的危险。

(3)机械伤害

本工艺具有破碎机、混合器、自动化包装线等生产设备。

如果在设备有缺陷或作业人员发生误操作等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作业人员造成挤压、碰撞、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擦伤等机械伤害。

(4)物体打击

本工序中的生产设备在安装过程和检修过程中,有些机件或散放的工具,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运动,或从高处落下物件,如击中人体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5)触电

如果本项目中的电气设备没有接零、接地保护或带电部位裸露、有漏电现象,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触电或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6)噪声

本工艺中的噪声源为破碎机等生产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系统会造成永久性的听觉损伤,形成噪声性耳聋。

此外,噪声还会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听力下降,血压升高,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下降,失眠,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噪声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其危害也越严重。

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

基本方法: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人的可靠性分析法、人机环系统分析法等。

在优选方法时,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人机环与事故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

这种方法的预测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机环分析预测,能直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等直接隐患,同时还能揭示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即管理方面的间接隐患。

借助故障树分析技术对存在危险的隐患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定性定量结论,并得出直接隐患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

预测事故类型:

这一预测模型主要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爆炸、火灾等事故隐患的定性分析预测。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中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预防工业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或两者一起发生;

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

这些涉及各种化学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它们是不受控制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其根源是储存设施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这清楚地说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有危险物质的数量有关。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工业设施(危险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列出了表所示的20种重点控制的危害物质。

根据《塞韦索法令》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994年,英国已确定了16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200个为一级重大危险源;

1985年德国确定了8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60%为化工设施,20%为炼油设施,15%为大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贮存设施,5%为其他设施。

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标准,该标准提出了137种易燃、易爆、强反应性及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OSHA估计符合该标准规定的危险源超过10万个,要求企业在1997年5月26日前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的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

可能需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险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个物质的限额或允许的数量,设施现场的有害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以定为重大危害设施。

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

要把所有可能会造成伤亡的工业过程都定为重大危险源是不现实的,因为由此得出的一览表会太广泛,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

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有害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行修改。

焊接事故的预防

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焊接时向四周飞溅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的赤热颗粒,将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引燃而造成火灾和爆炸;

二是由于电焊机的软线长期在地上拖拉,致使绝缘损坏破裂短路而引起火灾;

三是电焊地线乱接乱搭引发火灾;

四是电焊机本身和电源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发热而起火;

五是焊修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容器时由于未清洗置换施焊,容器受热而发生爆炸。

另外在储存易燃易爆的仓库内施焊,由于没有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也可酿成爆炸事故。

因此,焊接作业时应加强如下预防措施:

焊接作业时,其场所附近5M以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应距离氧气瓶和乙炔瓶10M以上;

高空施焊时,应清除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炽热的飞溅物和发热的焊条头落入其中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电焊机软线应尽量避免在地上拖拉,若需拖拉,也须轻轻地拖拉,避免软线被坚硬带刺的物体划破。

发现软线绝缘层破损或者老化,应及时包扎或更新。

焊机地线不可乱接乱搭。

若发现电焊机本身绝缘损坏,也应及时修理更换。

焊接容器时,首先应弄清容器内是否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若盛装过,则应彻底清洗置换后方能施焊,严禁焊接带有液体压力、气体压力及带电的容器和设备。

不得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和场地进行焊接作业,若需焊接必须先将易燃易爆物品移出,有困难的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焊接火花及赤热颗粒飞溅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焊接作业时不得用木板,木砖做衬垫,以免引起木质材料发热燃烧而起火,应采用铁板衬垫。

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

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

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

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2015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

矿山安全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矿山企业的法律责任

1.矿山安全管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依照《矿山安全法》的规定,有下列5种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关闭;

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1)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分配职工上岗作业的;

(2)使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安全检测仪器的;

(3)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

(4)拒绝矿山安全监督人员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

(5)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矿山事故的。

2.矿长、特种作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矿长不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调整配备合格人员后,方可恢复生产。

3.矿山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和验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

拒不执行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并处以罚款;

拒不停止生产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4.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法律责任

已经投入生产的矿山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强行开采的,责令限期改进;

逾期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或者由有关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矿山事故的法律责任

1.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事故责任矿山企业主管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的事故责任

矿山企业主管人员对矿山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矿山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矿山安全监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事故遭遇倾向论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罗奇(Roche)曾调查发现,工厂规模不同,生产作业条件也不同,大工厂的场合相关系数大约在0.6左右,小工厂则或高或低,表现出劳动条件的影响。

高勃(P.W.Gobb)考察了6年和12年间两个时期事故频发倾向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前后两段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职业有关,变化在-0.08到0.72的范围之内。

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

  事故遭遇倾向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存在着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的一种理论。

明兹和布卢姆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理论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概念,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有关,根据这一见解,克尔调查了53个电子工厂中40项个人因素及生产作业条件因素与事故发生频度和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影响事故发生频度的主要因素有搬运距离短、噪声严重、临时工多、工人自觉性差等;

与事故后果严重度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工人的“男子汉”作风,其次是缺乏自觉性、缺乏指导、老年职工多、不连续出勤等,证明事故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

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

米勤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些危险性高的职业,工人要有一个适应期间,在此期间内新工人容易发生事故。

内田和大内田对东京都出租汽车司机的年平均事故件数进行了统计,发现平均事故数与参加工作后的一年内的事故数无关,而与进入公司后工作时间长短有关。

司机们在刚参加工作的头三个月里事故数相当于每年五次,之后的三年里事故数急剧减少,在第五年里则稳定在每年一次左右,这符合经过练习而减少失误的心理学规律,表明熟练可以大大减少事故。

  自格林伍德的研究起,迄今有无数的研究者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关于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与否的问题一直有争议。

实际上,事故遭遇倾向就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修正。

  许多研究结果证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1)当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相等且概率极小时,一定时期内发生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根据泊松分布,大部分工人发生事故,少数工人只出一次,只有极少数工人发生两次以上事故。

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是服从泊松分布的。

例如,摩尔(D.L.Morth)等人研究了海上石油钻井工人连续两年时间内伤害事故情况,得到了受伤次数多的工人数没有超出泊松分布范围的结论。

  

(2)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某一段时间里发生事故次数多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往往发生事故次数不再多了,并非永远是事故频发倾向者。

通过数十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很难找出事故频发者的稳定的个人特性。

换言之,许多人发生事故是由于他们行为的某种瞬时特征引起的。

  (3)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是人员选择(Select)。

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把事故发生次数多的工人调离后,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

例如,韦勒(Waller)对司机的调查,伯纳基(Bernacki)对铁路调车员的调查,都证实了调离或解雇发生事故多的工人,并没有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率。

  对于我国的广大安全专业人员来说,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可能十分陌生。

然而,企业职工队伍中存在少数容易发生事故的人这一现象并不罕见。

例如,某钢铁公司把容易出事故的人称作“危险人物”,把这些“危险人物”调离原工作岗位后,企业的伤亡事故明显减少;

某运输公司把出事故多的司机定为“危险人物”,规定这些司机不能担任长途运输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预防事故效果。

  其实,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操作对操作者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或者说,人员有一定的职业适合性。

当人员的素质不符合生产操作要求时,人在生产操作中就会发生失误或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危险性较高的、重要的操作,特别要求人的素质较高。

例如,特种作业的场合,操作者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的考核,获得特种作业资格后才能从事。

因此,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油泵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一、油泵的安装方法及顺序:

  1、将机组放在埋有地脚螺栓的基础上,在底座与基础之间,用成对的楔垫用校正用。

  2、松开联轴大路,用水平仪分别放在泵轴和底座上,通过调整楔垫,校正机组水平,适当拧紧地脚螺栓,以防走动。

  3、校正泵轴和电机轴的同心度,在联轴大路外圆上,允许偏差0.1毫米;

两联轴器平面的间隙应保证2~4毫米,(小泵取小值)间隙要均匀,允差0.3毫米。

  4、在接好管路及确定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再接上联轴器,并再校核一遍轴的同心度。

  5、在机组实际试运行2~3小时后,作最后检查,如无不良现象,则认为安装合格。

在试运过程中检查轴承的温度和振动情况如下:

  6、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杂物落入机器内,机组的所有孔眼均应盖好。

  7、为防止管线中杂物进入泵内,对新安装的管线,在泵胶应装设过滤器,其有效截面应大于吸入管截面的2~3倍。

  二、安装油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油泵安装的好坏,对泵的平稳运行和使用寿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安装校正工作必须仔细地进行,不得草率行事。

  2、油泵吸入管的安装高度、长度和管径应满足计算值,力求简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弯头等);

转子泵并保证泵在工作时,不超过其允许汽蚀余量。

  3、油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应该有支架。

泵不允许承受管路的负荷。

  4、安装油泵的地点应足够宽敞,以方便检修工作。

冶金建筑防火防爆措施

厂区设有环形消防通道,设置环形消防给水,室外消防水量25L/s,室内消防水量10L/s。

  车间内、计算机室、高低压配电室、煤气回收区等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进行设防,配备火灾报警和灭火器材。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的电气设施均为防爆型。

  煤气清洗系统供水管道上设有低压报警装置,灰泥捕集器液位设有高低液位报警,确保系统安全连续生产。

  压缩空气管网储气罐均设有安全阀。

  在出铁场、炉顶及热风炉高温区采用耐高温阻燃电缆。

  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桥架、穿管明敷和暗敷相结合的方法,电缆敷设线路应注意避免通过有爆炸、引火和高温,避开易受机械损伤、振动、腐蚀的场所等区域,否则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电缆隧道电缆沟进入地下电缆室的入口处、配电室楼板和墙上开的孔洞等均需采取安装防火门或用防火堵料封堵等防火措施。

  在配电室、主要电气室、主要操作室、电缆夹层等火灾隐患处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施。

焊接与切割的防火防爆

焊接与切割的工艺是一种明火作业,由于作业经常接触可燃、易燃物质并且同压力容器和管道打交道,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发生焊割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乙炔、氢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容易发生燃烧和引起爆炸。

  二、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设备、器具,如乙炔发生器、乙炔瓶、液化气罐、氧气钢瓶均属受压或高压容器,设备和器具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危险因素。

  三、气割与气焊的火焰温度高,作业过程中熔融的金属火星到处飞溅,若溅到周围可燃物上,就能引起阴燃而造成火灾。

  四、在焊接、切割金属容器时,由于残存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未清除彻底,并采取置换、冲洗、进行取样分析而盲目焊割,也容易引发火灾。

  五、在焊割工地,遇到可燃、易燃、易爆物质以及各种压力容器和管道,也有可能引发火灾。

  在所有的焊割工艺中,气焊与气割的危险性最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比例最高。

  焊割火灾的预防对策:

  一、严格执行用火审批手续和制度

  

(一)焊割操作前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和消防保卫、安全技术部门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

  

(二)用火审批人员要严格把关,审批前要深入用火地点查看,确认无火险隐患后批准。

  (三)审批用火要定时、定位、定人、定措施,并实行持证操作。

  二、从事焊割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掌握焊割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工作。

  三、现场监护人员的职责

  现场监护人的职责是:

清理附近的易燃、可燃物品,对不能清除的易燃、可燃物品要用水浇湿,或覆盖石棉布等非燃材料,以隔绝火星;

高空焊割时,要用非燃材料做成接火盘和风挡,以接住和控制火花的溅落;

与电、气焊工密切配合,随时注视焊割周围,对焊割地点进行仔细检查,特别对隐蔽场所或重点部位焊割操作后的4小时内要反复检查,以防阴燃起火;

发现焊割操作人员违反电、气焊防火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或动火部位有火险、爆炸隐患时,立即责令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消防部门汇报。

焊割作业结束后,交代有关人员,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工具放在安全的地方。

  四、焊割作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焊工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焊工没有操作证,又没有正式焊工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时,不能进行焊割;

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得擅自进行焊割;

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的,不能盲目焊割;

焊工不了解焊割部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

盛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进行焊割;

用塑料、软木、玻璃钢、聚丙烯薄膜、稻草、沥青等做保温、冷却、隔音、隔热材料的部位、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在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有压力的密封容器或管道,不准焊割;

焊割部位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与外单位相接触的部位,在没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有危险又未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焊割;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程在作业时,不准焊割。

  五、强化推行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

所谓强化推行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就是通过强制手段,把上级与企业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有关防火规范、规章制度、方法等落实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里,做到这点,首先要增强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意识,这是促进焊割施工防火工作的思想基础。

其次是运用各种形式查隐患、堵漏洞。

坚持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组织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违章用火用电的漏洞。

再次是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必须重点抓。

由建设单位牵头,会同施工单位一起成立三防联合保卫办公室,落实施工安全。

瓦斯爆炸原因的分析

 1.通风不良

  煤矿井下的任何地点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爆炸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掘进工作面为最多,约占70%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不严,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当或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巷道贯通掘进放炮时,没有排净贯通的工作面瓦斯所致。

  2.按引火源分析

  井下明火电气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及摩擦产生的火花等都能引起瓦斯爆炸。

  3.思想麻痹

  思想上的麻痹,导致管理上的松懈,进而引发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