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587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doc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

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

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

金属为什么会生锈?

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

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

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例如:

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

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

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

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

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

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

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

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

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的方式分类。

例如:

酸我们可以按元数分(电离H原子的个数);从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从电离的程度(强酸和弱酸);做氧化剂的元素的不同(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等。

同理,像碱、盐等其它物质也可以多种分类。

通过把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同一类别的物质在性质上有相似的地方即我们通常说的通性,然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通过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去研究物质间的规律,就会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物质分类的作用除了便于了解掌握同类物质的性质还在于引导我们去发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面我们就对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以下讨论:

相信同学们利用初中所学知识不难完成上述转化关系,接下来同学们可以以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为出发点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成一个表格,在这里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

从这两条系列、八个点,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物质在纵向上的衍生关系以及横向及交叉的相互关系,八点图间蕴藏了多少化学反应,下面我们就重点解读一下“八点图”中的反应。

1.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氧酸盐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3.碱+酸→盐+水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5.碱性氧化物+酸→盐+水6.酸+盐→新酸+新盐

7.碱+盐→新碱+新盐8.盐+盐→新盐+新盐

9.金属单质+盐→金属单质+盐10.金属单质+酸→盐+H2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在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找规律:

我们都很熟悉碱+酸→盐+水,通过对3、4、5的观察你会发现酸性氧化物广义上来讲就是酸,碱性氧化物在广义上就是碱,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规律去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如:

CO2+Ca(OH)2=CaCO3↓+H2OSO2+Ca(OH)2=CaSO3↓+H2O

二.反应条件限制:

1.酸+金属→盐+H2

金属为活泼金属;酸一般用稀硫酸、稀盐酸;不用浓硫酸、稀HNO3

制备氢气,不用K、Ca、Na特别活泼的金属。

2.碱+盐→碱+盐,反应时要求两者都必须可溶,生成物之一为不溶即可。

3.碱+指示剂反应,碱必须可溶。

三.酸和盐反应的规律:

1.强酸制备弱酸2HCl+CaCO3=CaCl2+CO2­+H2O

2HCl+Na2SO3=2NaCl+SO2­+H2O

2.高沸点、难挥发性酸制备低沸点、易挥发性酸

2NaCl+H2SO4(浓)=Na2SO4+2HCl­NaNO3+H2SO4(浓)=NaHSO4+HNO3­

当然我们不是想把所有的知识局限在“八点图”上,而是以它为例说明如何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解题方法指导】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本题考察同学对氧化物的分类,酸酐及酸的认识,由于像CO、NO这些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对。

SiO2难溶于水,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3NO2+H2O==2HNO3+NO)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可与碱反应(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本题要求利用初中对酸性氧化物性质的知识的积累,不难得出酸性氧化物在广义上可认为就是酸,不难得出A正确。

3.下列物质中:

①Cl2O7,HClO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H2SiO3⑤Mn2O7,HMnO4

酸与酸酐相对应的是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①③④

抓住酸酐与其对应的酸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一致这一特点即可选出C正确。

【典型例题分析】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是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

解析: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即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那么像P元素可以形成白磷和红磷等单质,而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所以A选项正确。

2.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可跟碱起反应B.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解析:

在高中的学习中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逐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

Al2O3是两性氧化物,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也不与碱反应成盐)。

因此,只有A正确。

3.(2009年全国)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有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析:

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考察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案为D

【强化练习】

一、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②Na2CO3③BaSO4④NH4Cl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一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氧化铜和碳高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铁和CO高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四氧化三铁和CO高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铁中加入到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和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少量的锌加入到Fe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酸镁中加入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有O2生成的三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出有水和气体生成的三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碳酸钠2.硫酸

3.硝酸4.硝酸铜

5.碳酸氢钙6.硝酸铵

7.硫酸铝8.高锰酸钾

9.氯酸钾10.氢氧化钙

11.磷酸钠12.硝酸钡

13.氯化铁14.氯化铵

五、实验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除去(只要求写所加物质的名称或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l)CO(CO2);

(2)KCl(KClO3);

(3)KNO3(KCl);

(4)NaCl(Na2CO3);

(5)FeSO4(CuSO4);

(6)NaOH(Ca(OH)2);

(7)Cu(NO3)2(CuSO4);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l)BaCl2、NaCl、K2CO3

(2)NaNO3、MgCl2、(NH4)2SO4

(3)CaCl2、NaNO3、H2SO4

(4)NaCl、H2SO4、Ca(OH)2

3.从玻璃棒、漏斗、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试管夹、10毫升量筒,铁架台,药匙等仪器中,选取合适的仪器填入下列横线上:

(1)取用粉末状药品要用;

(2)量取5毫升液体用;

a

ba

(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

4.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在广口瓶

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2)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广口瓶内应该盛放

的试剂是

(3)若用来收集气体,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能收集到的气体可以是。

5.只有氯化钡溶液和简单的仪器装置,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任意编号为甲、乙溶液)。

操作如下:

(1)分别取少量甲、乙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氯化钡溶液,两支试管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下面还要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把它们鉴别出来。

将鉴别的步骤、现象及最终结论,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强化练习答案:

—1

+1

—2

—2

—2

—1

—1

—2

—1

—1

+1

—1

一、1、0、—3、—3、+2、+4、+4、+5;—2、+4、+6、+6、+6;0、—1、—1、+1、+7、+5;—4、+2、+4、+4、+4、+4;2、①KOH②Na2CO3③BaSO4④NH4Cl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二、H2CO3、Na2CO3、Cu2(OH)2CO3、NaHCO3、CaCO3、Ca(HCO3)2;HCl、Cl2、KCl、MnCl2、HClO3、KClO3、ClO2、Cl2O;HNO3、KNO3、Ba(NO3)2、NH4NO3、Cu(NO3)2、Hg(NO3)、AgNO3;H2SO4、(NH4)2SO4、NH4HSO4、BaSO4、Al2(SO4)3、Fe2(SO4)3、FeSO4;H3PO4、Na3PO4、Na2HPO4、Na2HPO4、NaH2PO4、(NH4)2HPO4、Ca3(PO4)2、(NH4)2HPO4、N2、S、P、C、He、SiO2、Ne、NO2、Ar、Fe2O3、Al2O3;OH-、SO42-、CO32-、NO3-、NH4+;三、1、SO3+H2O=H2SO42、CaO+H2O=Ca(OH)23、Na2O+H2O=2NaOH4、CaCO3+CO2(少量)=CaCO3↓+H2O、CaCO3+CO2(过量)=CaHCO3;5、CaCO3CaO+CO2↑6、C+CO22CO7、C2H6O2+3O22CO2+3H2O;8、Fe+H2SO4=FeSO4+H2↑;9、2CuO+C2Cu+CO2;10、Fe2O3+3CO2Fe+3CO2;11、Fe3O4+4CO3Fe+4CO2;12、Cu2(OH)2CO32CuO+CO2↑+H2O;13、2Fe(OH)3+3H2SO4=Fe2(SO4)3+3H2O;14、Fe2O3+6HNO3=2Fe(NO3)3+3H2O;15、Fe+Hg(NO)2=Hg+Fe(NO3)2;16、Zn+CuSO4=ZnSO4+Cu;17、Ca(HCO3)2+2HCl=CaCl2+CO2+H2O;18、MgCO3+H2SO4=MgSO4+CO2+H2O19、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2H2O2H2↑+O2↑;20、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NH4HCO3NH3↑+H2O+CO2↑

四、1、Na2CO3=2Na++CO32—;2、H2SO4=2H++SO42—;3、HNO3=H++NO3—;4、Cu(NO3)2=Cu2++2NO3-;5、Ca(HCO3)2=Ca2++2HCO3—;6、NH4NO3=NH4++NO3—;7、Al2(SO4)3=2Al3++3SO42—;8、KMnO4=K++MnO4—;9、KClO3=K++ClO3—;10Ca(OH)2=Ca2++2OH—;11、Na3PO4=3Na++PO43—;12、Ba(NO3)2=Ba2++2NO3—;13、FeCl3=Fe3+3Cl—;14、NH4Cl=MH4++Cl—。

五、1、

(1)NaOH溶液;2NaOH+CO2=Na2CO3+H2O;

(2)加热,2KClO32 KCl+3O2↑;(3)AgNO3溶液,AgNO3+KCl=AgCl↓+KNO3;(4)HCl,Na2CO3+2HCl=2NaCl+CO2↑+H2O;(5)Fe,Fe+CuSO4=FeSO4+Cu;(6)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7)Ba(NO3)2,Ba(NO3)2+CuSO4=BaSO4↓+Cu(NO3)2。

2、

(1)稀H2SO4

(2)NaOH溶液(3)Na2CO3溶液(4)Na2CO3溶液;

3、

(1)药匙

(2)10mL量筒(3)试管夹

4、

(1))浓H2SO4

(2)紫色石蕊试液(3)H2、CH4。

5、

(2)取与甲反应后浊液过滤,将滤液滴入乙中;(3)若乙中白色沉淀溶解,则甲为H2SO4,乙为Na2CO3;若乙中沉淀不溶解,则甲为Na2CO3,乙为H2SO4。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