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588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doc

2017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将甜菜碱、海藻糖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基因转入烟草细胞中,会使烟草的抗旱性增强.下列关于这类转基因烟草及其培育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量增加

B.细胞液渗透压增大,避免细胞过度失水

C.将抗旱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D.在干旱条件下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细胞

2.研究表明,胰岛素能迅速调节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目,从而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B.胰岛素受体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C.贮存GLUT4的囊泡也可来自高尔基体

D.葡萄糖以内吞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3.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

D.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

4.池塘养鱼过程中,由于饲料中含N和P的营养物质未被鱼类全部摄取,成为废弃物,不仅影响鱼类生长速度,还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利用养殖废水进行水稻灌溉,可大大降低水中N、P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颗粒对N、P有吸附作用

B.这些废弃物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命活动

C.微生物分解含N和P的废弃物成为自身物质和能量来源

D.这种措施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5.将从种植烟草的土壤里分离得到的尼古丁(C10H14N2)降解菌株SC接种到尼古丁培养基中,30℃摇床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发酵液中的尼古丁浓度和菌体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离SC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法

B.培养36h时SC的数量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和pH

D.发酵液中的尼古丁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1分,满分50分)

6.(21分)华蟾素注射液是将蟾蜍的全皮阴干后,提炼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我国经典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为探寻华蟾素注射液抗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肝癌HepG﹣2细胞的培养:

(1)培养肝癌HepG﹣2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  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为防止培养过程发生污染要加入  .此外,每48h更换1次培养液,目的是  .同时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

Ⅱ.探究华蟾素药效作用机理的实验:

(2)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处理HepG﹣2细胞12h、24h和48h,测定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1由图甲可知,华蟾素能有效地  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且与  呈正相关.图乙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华蟾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体现在  .

(3)DNA拓扑异构酶Ⅱ(简称TopoⅡ)为真核生物所必需,在DNA复制、转录、重组及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poⅡ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华蟾素注射液处理HepG﹣2细胞48h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TopoⅡ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丙.

①RT﹣PCR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其主要原理是:

提取HepG﹣2细胞中的总RNA,以一段  作为引物,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  .

②由图丙可知,华蟾素注射液在基因水平上影响肝癌HepG﹣2细胞的机理是  .

7.(10分)稻瘿蚊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钻蛀性害虫,化学药剂防治不理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育和种植抗虫新品种.目前的抗性品种中,已经鉴定的抗稻瘿蚊基因有GM1~GM10.现有一个抗性新品种GXM,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1)欲鉴定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与现有的抗虫品种的差别,将鉴定品种播于育苗盆内,将育苗盆移至盛水的水泥池中,盖上网罩,按比例接入交配过的雌蚊,接蚊后20天统计各鉴别植株的抗虫、感虫株数.该过程中需用  两组作对照.

(2)将GXM与感虫品种TN1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

感虫=3:

1.说明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由  控制.

(3)将GXM与已有的抗虫品种BG4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

感虫=13:

3.该实验结果说明  .

(4)目前已知的10个抗稻瘿蚊基因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定位,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欲培养抗性更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采用的思路是  .

(5)研究发现,稻瘿蚊在抗虫水稻上能正常产卵孵化,但绝大多数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水稻产区常将抗稻瘿蚊品种与感虫品种混合播种,其目的是  .

8.(19分)四季秋海棠是城市绿化应用较广的一种花卉,其绿叶能够积累花色素苷,使叶片变红.为研究脱落酸(ABA)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AB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花色素苷、内源脱落酸(ABA)、赤霉素(GA)等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中.

(2)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具有  ,最适浓度是  .同时,外源施加ABA对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是  ;对内源GA含量的影响是  .

(3)研究人员还检测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如表所示),结果表明  .这几种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上,主要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发挥  的作用.测定其含量需要用的提取剂是  .

ABA浓度(umol/L)

光合色素含量(mg/g)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0

2.552

0.801

1.722

5

2.300

0.738

1.722

10

2.226

0.726

1.621

50

2.173

0.683

1.635

100

1.916

0.659

1.609

500

1.722

0.563

1.583

(4)已有研究表明,四季秋海棠在秋季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叶片会变红.若要验证“此条件下诱导四季秋海棠叶片合成花色素苷的物质基础是ABA的积累”,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至少应包括  .

a.长日照条件下培养b.短日照条件下培养c.等日照条件下培养

d.低温(白天15℃夜晚6℃)培养e.常温(白天25℃夜晚15℃)培养

f.外施10μmol/LABAg.外施500μmol/LABA

h.测定花色素苷含量i.测定ABA含量.

 

2017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将甜菜碱、海藻糖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基因转入烟草细胞中,会使烟草的抗旱性增强.下列关于这类转基因烟草及其培育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量增加

B.细胞液渗透压增大,避免细胞过度失水

C.将抗旱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D.在干旱条件下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

AB、将甜菜碱、海藻糖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基因转入烟草细胞中后,细胞中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量增加,会使烟草细胞的渗透压升高,避免细胞过度失水,因此这会使烟草的抗旱性增强,A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C正确;

D、在干旱条件下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植株,但在干旱条件下不能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细胞,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研究表明,胰岛素能迅速调节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目,从而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B.胰岛素受体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C.贮存GLUT4的囊泡也可来自高尔基体

D.葡萄糖以内吞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

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胰岛素经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的运输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以小泡的形式分泌出细胞,A正确;

B、胰岛素受体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到质膜上,B正确;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边缘可以形成囊泡,贮存GLUT4的囊泡可能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物质跨膜运输、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

D.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解答】解: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则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A正确;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时段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B错误;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C错误;

D、由于温度相同,因此不同曲线的呼吸速率相同,因此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光合速率的差距,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实验,掌握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能够结合曲线信息分析各项.

 

4.池塘养鱼过程中,由于饲料中含N和P的营养物质未被鱼类全部摄取,成为废弃物,不仅影响鱼类生长速度,还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利用养殖废水进行水稻灌溉,可大大降低水中N、P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颗粒对N、P有吸附作用

B.这些废弃物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命活动

C.微生物分解含N和P的废弃物成为自身物质和能量来源

D.这种措施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

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解:

A、土壤颗粒对N、P有吸附作用,A正确;

B、这些废弃物能为水稻提供N、P等矿质元素,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命活动,B正确;

C、微生物分解含N和P的废弃物成为自身物质和能量来源,C正确;

D、这种措施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及实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将从种植烟草的土壤里分离得到的尼古丁(C10H14N2)降解菌株SC接种到尼古丁培养基中,30℃摇床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发酵液中的尼古丁浓度和菌体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离SC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法

B.培养36h时SC的数量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和pH

D.发酵液中的尼古丁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曲线可知,曲线中SC菌体的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培养36h时SC的数量达到K值.

【解答】解:

A、微生物分离可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A正确;

B、曲线中SC菌体的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培养36h时SC的数量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培养过程中“30℃摇床培养”,因此氧气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尼古丁含量,C错误;

D、根据尼古丁的分子式可知,发酵液中的尼古丁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和培养以及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能够根据题干和曲线信息确定影响SC菌体数量变化的因素,难度适中.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1分,满分50分)

6.(21分)(2017•石景山区一模)华蟾素注射液是将蟾蜍的全皮阴干后,提炼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我国经典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为探寻华蟾素注射液抗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肝癌HepG﹣2细胞的培养:

(1)培养肝癌HepG﹣2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 血清(血浆) 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为防止培养过程发生污染要加入 抗生素 .此外,每48h更换1次培养液,目的是 防止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补充细胞所需营养物质) .同时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pH 、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

Ⅱ.探究华蟾素药效作用机理的实验:

(2)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处理HepG﹣2细胞12h、24h和48h,测定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1由图甲可知,华蟾素能有效地 抑制 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且与 作用时间和浓度 呈正相关.图乙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华蟾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体现在 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 .

(3)DNA拓扑异构酶Ⅱ(简称TopoⅡ)为真核生物所必需,在DNA复制、转录、重组及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poⅡ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华蟾素注射液处理HepG﹣2细胞48h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TopoⅡ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丙.

①RT﹣PCR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其主要原理是:

提取HepG﹣2细胞中的总RNA,以一段 与TopoⅡmRNA互补的单链DNA 作为引物,在 逆转录 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

②由图丙可知,华蟾素注射液在基因水平上影响肝癌HepG﹣2细胞的机理是 抑制TopoⅡ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TopoⅡ含量降低 .

【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

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

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36.5℃±0.5℃;适宜的pH:

7.2~7.4.

(4)气体环境:

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2、逆转录是指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解答】解:

(1)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了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应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血清(血浆);为防止培养过程发生污染要加入抗生素;此外,每48h更换1次培养液,目的是防止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补充细胞所需营养物质).同时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

Ⅱ.

(2)根据图1可知,华蟾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且与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图乙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使用华蟾素后,S期细胞比例增多,因此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体现在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

(3)①RT﹣PCR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其主要原理是:

提取HepG﹣2细胞中的总RNA,以一段与TopoⅡmRNA互补的单链DNA作为引物,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②由图丙可知,华蟾素注射液在基因水平上影响肝癌HepG﹣2细胞的机理是抑制TopoⅡ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TopoⅡ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

(1)血清(血浆)抗生素防止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补充细胞所需营养物质)pH

(2)抑制作用时间和浓度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

(3)①与TopoⅡmRNA互补的单链DNA逆转录PCR扩增

②抑制TopoⅡ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TopoⅡ含量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等知识;识记逆转录过程的概念及条件等;识记PCR技术,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7.(10分)(2017•石景山区一模)稻瘿蚊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钻蛀性害虫,化学药剂防治不理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育和种植抗虫新品种.目前的抗性品种中,已经鉴定的抗稻瘿蚊基因有GM1~GM10.现有一个抗性新品种GXM,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1)欲鉴定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与现有的抗虫品种的差别,将鉴定品种播于育苗盆内,将育苗盆移至盛水的水泥池中,盖上网罩,按比例接入交配过的雌蚊,接蚊后20天统计各鉴别植株的抗虫、感虫株数.该过程中需用 已有抗虫品种和感病品种 两组作对照.

(2)将GXM与感虫品种TN1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

感虫=3:

1.说明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由 1对显性基因 控制.

(3)将GXM与已有的抗虫品种BG4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

感虫=13:

3.该实验结果说明 GXM的抗虫基因与BG4的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4)目前已知的10个抗稻瘿蚊基因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定位,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欲培养抗性更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采用的思路是 利用杂交育种将多个抗性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中(或利用转基因技术) .

(5)研究发现,稻瘿蚊在抗虫水稻上能正常产卵孵化,但绝大多数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水稻产区常将抗稻瘿蚊品种与感虫品种混合播种,其目的是 降低稻瘿蚊种群中抗抗虫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

3:

3:

1的变形:

(1)9:

3:

3:

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

3:

4、9:

6:

1、15:

1、9:

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2)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

条件

种类和分离比

相当于孟德尔的分离比

显性基因的作用可累加

5种,1:

4:

6:

4:

1

按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累加

正常的完全显性

4种,9:

3:

3:

1

正常比例

只要A(或B)存在就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3种,12:

3:

1

(9:

3):

3:

1

单独存在A或B时表现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3种,9:

6:

1

9:

(3:

3):

1

aa(或bb)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3种,9:

3:

4

9:

3:

(3:

1)

A_bb(或aaB_)的个体表现为一种,其余都是另一种

2种,13:

3

(9:

3:

1):

3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为另一种

2种,9:

7

9:

(3:

3:

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

2种,15:

1

(9:

3:

3):

1

注:

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

3:

3:

1.

(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9:

7,则为9:

(3:

3:

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

6:

1,则为9:

(3:

3):

1;若后代分离比为15:

1则为(9:

3:

3):

1等.

【解答】解:

(1)本实验欲鉴定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与现有的抗虫品种的差别,因此该过程需要用已有抗虫品种和感病品种与本实验新品种,做对照作用.

(2)将GXM与感虫品种TN1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说明抗虫是显性性状,又因为F2抗虫:

感虫=3:

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即说明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