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594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卷.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

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

光照时间为l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0.(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32.(9分)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l,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一、选择题

1.D2.C3.A4.D5.C6.B

解析: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解析:

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

解析: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解析: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产生了致病性,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9分)

(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还原型辅酶Ⅱ’

30.(11分)

(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1.(10分)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

1:

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幼年(0+ 1+ 2+):

400个,成年(3+ 4+ 5+ 6+ 7+ 8+):

400个,老年(9+ 10+ 11+ ≥12):

400个,比例1:

1:

1,故稳定型。

(2)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2.(9分)(I)1:

1l:

2:

10.5

(2)A基因纯合致死l:

1

(二)选考题

39.[生物——选修l: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

(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4540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

(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

解析:

(1)提取HIV中的RNA,为了获得目的基因,以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获取该目的基因。

(2)抗原注入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会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HIV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

(3)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B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体免疫细胞可清除癌细胞。

而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已发生恶性肿瘤。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