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01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docx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CuS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

566464-56=8

m(Fe)100.8g-100g=0.8g

56∶8=m(Fe)∶0.8

答:

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

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

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A.7:

8B.8:

7C.7:

80D.80:

7

2.标准状况下,把4.48L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3.36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A.4.8gB.5.4g C.6.0gD.6.6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

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1).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3).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4).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1、原子(离子)守恒

例题1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FeOB.Fe2O3

C.Fe3O4D.Fe4O5

解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即n(CO)=n(CO2)=n(氧化物中O原子)=n(CaCO3)=0.0075mol,m(O)=0.0075mol×16g/mol=0.12g。

m(Fe)=0.4g-0.12g=0.28g,n(Fe)=0.005mol。

n(Fe)∶n(O)=2:

3,选B

例题2将8g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mol/LB.0.5mol/L

C.2mol/LD.1.2mol/L

解析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

,则原硫酸的浓度为:

2mol/L,故选C。

归纳小结:

“原子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

当遇到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涉及多个反应的计算题时,按常规方法计算需要先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列方程组解方程,这种常规的计算方法,步骤很多,非常繁琐,需消耗大量的时间解一道题。

若采用“原子守恒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少,省时,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

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3、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题1.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的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

化合价是()

A.+1B.+2C.+3D.+4

0.1mol/L×30×10-3L×2=2×10-3mol×(7-x),x=4

例题2、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A.4∶1   B.2∶1   C.1∶1 D.3∶2

3极值法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

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题有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解析:

Zn—H2↑ Fe—H2↑2Al—3H2↑ 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

Zn∶32.5g;Fe∶28g;Al∶9g;Mg∶12g。

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

应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