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03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docx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处由静止竖直下落,设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为f=ρv(比例系数ρ为常数),小球落地前已经匀速运动,如图是小球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图,已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为b,与横轴交点坐标为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nB.重力加速度g=b/n

C.比例系数ρ=mb/nD.比例系数ρ=n

答案 C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ma,a=g-v,结合图象可知b=g,A、B错误;图线斜率k=,即=,比例系数ρ=,C正确,D错误。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一定,输出端定值电阻阻值为R,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为2R,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最下端A缓慢滑到最上端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一直变小

D.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D

解析 理想变压器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电压和匝数比决定,可知副线圈电压不变,触头P向上滑动,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A错误;由P1=P2,u1I1=u2I2可知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增大,C错误;I2增大,R两端电压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B错误;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与定值电阻R相等时其功率达到最大,可知滑动变阻器功率先变大后变小,D正确。

16.如图所示,虚线是一个铀核U正在匀强磁场中以速率v0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它运动到O点时,衰变成钍核Th和另外一个新核,两核的速度方向与v0共线,不计衰变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关于钍核与新核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和绕行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由核反应前后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判断生成的新核为氦核He,若新核的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同,衰变前后动量守恒,钍核的速度方向也可能与v0方向相同,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衰变后钍核与新核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均向右,由r=可知,钍核电量较大,半径较小,A项有可能;若衰变后钍核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左,应顺时针转动,B错误;同理判断C错误;衰变前后总动量方向均向上,D错误。

17.已知引力常量G,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两极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自转的角速度为ω;对于静止于赤道地面上的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mω2R

C.物体的向心力大小为-mg

D.物体的向心力大小为

答案 B

解析 在两极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向心力为零,得=mg,在赤道平面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共线,有=mg′+mω2R,万有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G-FN=mω2R,FN=G-mω2R=mg-mω2R,A错误,B正确;物体的向心力为mω2R,C、D错误。

18.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光滑绝缘斜面倾角为θ,底端固定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彼此绝缘的A、B两物体静止在弹簧顶端,A的质量为m,电量为+q,B的质量也为m,不带电,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某时刻,在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A、B一起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则当A、B分离瞬间(  )

A.弹簧的形变量为0

B.弹簧的形变量为x=

C.A的速度达到最大

D.A的加速度为0

答案 B

解析 A、B分离瞬间A、B间无相互作用力且加速度相同,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sinθ=ma,设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对A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gsinθ-qE=ma,可判断x≠0,A错误;得x=,由于此时A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则速度不是最大且加速度不为0,C、D错误。

故选B。

19.物理学家们在学科发展中探索出了很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下列关于物理学和物理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通过光电效应方程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D.物理学在探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质点”就属于这一类模型

答案 ACD

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提出了光的粒子性,A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核式结构学说,但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玻尔的量子化假设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错误;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C正确;“质点”是忽略了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D正确。

20.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静止,A、B接触面水平,则A、B两个物体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A.A受2个力、B受3个力

B.A受3个力、B受3个力

C.A受4个力、B受3个力

D.A受4个力、B受5个力

答案 AC

解析 分析物体B的受力可知,物体B只受重力、正压力、推力F作用,A、B间没有摩擦力作用,D错误;A与墙面间可能没有摩擦力,若没有摩擦力就一定不存在弹力作用,此情况下A受到重力、B对A的支持力,A正确;若A与墙面间有摩擦力,必有弹力作用,此情况下A受到重力、B对A的支持力、墙面对A的摩擦力与弹力,C正确,B错误。

2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杆上,质量为m的物体P用细线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质量为2m的物体Q,用手托住Q使整个系统静止,此时轻绳刚好拉直,且AO=L,OB=h,AB

A.Q始终比P运动的快

B.在P物体从A滑到B的过程中,P的机械能增加、Q的机械能减小

C.P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

D.开始运动后,当P速度再次为零时,Q下降了2(L-h)距离

答案 BC

解析 当物体P运动至B点时,OB与水平杆垂直,此时Q的速度为零,A错误;在P物体由A到B的过程中,绳AO有水平向右的分力,物体P加速,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由于P、Q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Q物体机械能减小,B正确;物体经过B点后,绳AO有水平向左的拉力,对物体P做负功,可见物体P在B点速度最大,此时物体Q速度为零,Q下降距离为L-h,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2mg(L-h)=mv2,v=

2,C正确;当物体P速度再次为零时,物体Q速度为零,由系统机械能守恒知系统重力势能变化量为零,可判断Q回到原来的位置,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7分。

22.(6分)

(1)用如图所示的十分度游标卡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则测量值为________mm。

(2)如图所示,某螺旋测微器存在零点误差,其他部分完好;则在测量某物体长度后应该从测量值中________(填“加上”或“减去”)________mm才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答案 

(1)26.8(或26.9)(任何一个答案都可给2分)

(2)加上(2分) 0.028~0.030(2分)

解析 

(1)游标尺的第9个刻度与主尺35mm对齐,10分度游标尺每一个最小格长度为0.9mm,设物体长度为x,则x+0.9×9mm=35mm,x=26.9mm。

(2)在没有测量时读数在0点下面,与0点的差为2.9×0.01mm=0.029mm,因此在测量某物体长度后应该从测量中加上0.029mm才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23.(9分)实验室中有一个额定电压为3.0V,额定功率未知的小灯泡,用欧姆表测得它的电阻约为5Ω;某同学打算描绘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如下器材:

直流电源(电动势6.0V,内阻不计)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5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5Ω,额定电流1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Ω,额定电流1A)

(1)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

(填“R1”或“R2”)

(2)该同学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在图中将电路补充完整。

(3)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图乙中的方格坐标纸中描点做出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此时电阻为________Ω。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该同学拆除了图甲电路后,将此灯泡串联一个12Ω的保护电阻,再接到本实验的电源上,则该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R2(1分)

(2)(2分)

(3)1.5(2分) 6.0(2分)

(4)0.51~0.55(2分)

解析 

(1)若选择滑动变阻器R1,通过R1的最大电流为1.2A,超过了R1的额定电流,故只能选择R2。

(2)实物连线时应保证电流表外接与滑动变阻器分压。

(3)由图乙知当U=3.0V时,I=0.5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1.5W,此时电阻R==6.0Ω。

(4)将电阻等效为电源内阻,作出等效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该图线与纵坐标交点为短路电流Im==0.5A,与横坐标交点为电源电动势6V,该图线与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交点即为灯泡的实际电压与电流,得P′=U′I′=1.4×0.37W=0.51W。

24.(14分)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水平线OO′下方足够大的区域内存在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单匝正方形导体框,边长为L,质量为m,总电阻为r,从ab边距离边界OO′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从ab边刚进入磁场到cd边刚进入磁场所用时间t,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导体框不翻转;求:

(1)ab边刚进入磁场时,b、a间电势差大小Uba;

(2)cd边刚进入磁场时,导体框的速度。

解析 

(1)mgL=mv(2分)

E1=BLv1(1分)

I=(1分)

Uba=I·r(1分)

Uba=。

(1分)

(2)从ab边刚进入磁场到cd边刚进入磁场的过程中

mgt-At=mv2-mv1(2分)

A=BL(1分)

=(1分)

=(2分)

ΔΦ=BL2(1分)

v2=gt-+。

(1分)

25.(18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B质量均为m=10kg,它们之间用可遥控引爆的粘性炸药粘在一起;现将它们从光滑曲面上高度为H=0.8m处由静止释放,曲面底端恰好和极薄的水平传送带的边缘相切;传送带两皮带轮半径为r=0.1m,均以角速度ω=30rad/s逆时针匀速转动,轮心间距为L=39.5m,皮带和轮间不打滑;已知两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若不启动引爆装置,求A、B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的最远距离s以及此过程中A、B和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而增加的内能Q;

(2)若两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时启动引爆器,爆炸所用时间极短,最终物体B从传送带右端水平飞出,飞出时对传送带恰好无压力,物体A恰好回到最初的释放点,求引爆位置d。

解析 

(1)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可得:

2mgH=×2mv①(2分)

-2μmgt=0-2mv0②(2分)

则A、B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最远距离

s=③(1分)

传送带在时间t内运动的路程:

s带=ωrt④(1分)

以A、B和传送带系统为研究对象,有:

Q=2μmg·(s+s带)⑤(1分)

联立①②③④⑤得s=8m Q=400J(1分)

(2)对A、B整体应用动能定理:

2mgH-2μmgd=×2mv-0⑥(2分)

引爆后,A必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4m/s,B必定向右运动

2mv1=mv2-mv3⑦(2分)

对A:

-μmgd-mgH=0-mv⑧(2分)

对B:

-μmg(L-d)=×mv-×mv⑨(2分)

mg=⑩(1分)

联立⑥⑦⑧⑨⑩得:

d=m。

(1分)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33和34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液体虽然有流动性,但液体分子间仍存在引力

C.两个分子从距离很远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先逐渐减小到零后再逐渐增大

D.两个分子从距离很远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E.分子间存在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力刚好为零,分子势能也为零

(2)(10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各处粗细均相同的、薄壁的玻璃管将一部分水银封闭在管中,液柱静止时,A端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A=60cmHg,长度lA=7cm;液柱BD长h1=6cm,液柱DE长h2=10cm,F端也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长度lF=4.3cm;开口C端与大气相通,现在缓慢打开活塞K,已知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6cmHg,求:

CD管中的水银至少多长才能避免外部空气混合到竖直管BDE中。

答案 

(1)ABD(5分) 

(2)见解析

解析 

(1)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正确;液体具有流动性,同时分子间仍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正确;两分子从距离很远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当r=r0时分子力减小到零,在此过程中分子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设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r=r0时分子势能为负值,当r

(2)初始时,pF=pA+h1+h2=76cmHg(1分)

最终,pF′=p0+h2=86cmHg(1分)

pA′=p0-h1=70cmHg(1分)

对气体A,

pAlAS=pA′lA′S(1分)

lA′=6cm(1分)

ΔlA=lA-lA′=1cm(1分)

对于气体F,

pFlFS=pF′lF′S(1分)

lF′=3.8cm(1分)

ΔlF=lF-lF′=0.5cm(1分)

ΔlCD=ΔlA+ΔlF=1.5cm。

(1分)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B.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C.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D.物体运动时的质量m总要小于静止时的质量m0

E.在质能方程E=mc2中,m是物体的质量,E是它具有的能量

(2)(10分)如图所示为一球面波传递过程中距离振源x0位置处的M质点的振动图象,A0与T均为已知;若已知该球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0,且质点振动的振幅与其相距振源的距离成反比,试求:

①距离振源为x1(x1>x0)处的N质点的振动方程是什么?

②若有两个题干所述完全相同的振源,P质点距离两个振源的距离分别为x2和x3(x2>x3),由于干涉在P质点位置形成振动减弱点,那么x2和x3应满足什么条件?

其振幅为多少?

P点位移可否为零?

答案 

(1)ACE(5分) 

(2)见解析

解析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A正确;由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B错误;由尺缩效应可知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

小,C正确;由质速关系方程可知物体运动时的质量m总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0,D错误;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可知E正确。

(2)①由振动图象可知M点的振动方程为

xM=A0sin(1分)

由已知条件“振幅与距离成反比”,可得N点的振幅为A=A0(1分)

N点振动落后M点振动时间为

Δt=(1分)

所以可得N点的振动方程为

xN=A0sin。

(2分)

②由于波长λ=v0T(1分)

则x2和x3应满足条件

x2-x3=,其中n=1、2、3…(1分)

由于两个振源在P点形成振动的振幅分别为A2=A0和A3=A0(1分)

则由叠加原理可知该点的振幅为

A=A0(1分)

位移可以为0。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