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28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Word下载.docx

《化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Word下载.docx

方法有溶解法(酸、碱溶;

溶剂水、酸、碱和混合酸)和熔融法

*(3)消除干扰与测定(分析实际存在困难问题)

消除干扰方法:

a.掩蔽-络合,沉淀,氧化还原法

b.分离-沉淀,萃取,离子交换法等

测定:

应据待测组分性质、含量、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及实验室设备等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4)分析结果计算与评价

化学表示形式(化学式):

实际存在形式、氧化物和元素形式、所需组分、离子含量。

含量表示形式:

a.常量组分相对百分含量

b.低含量组分µ

g-1,ng·

g-1,pg·

g-1表示

以前用ppMppbppt表示

*3.误差、偏差来源、计算公式

(1)误差来源、分类;

主要系统(重复性、单向性、数值基本不变性)a.方法误差b.仪器和试剂误差c.操作误差d.主观(随机)误差*规范、正确操作

(2)误差、偏差计算公式

误差E=xi-xT偏差

相对误差,相对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4.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概念)

A.*0的作用定位/测量0.03020

B.对数与负对数pH=10.21

lgK=18.20

C.含量:

小数点后两位55.32%

5.32%

0.32%

D.误差与平衡常数:

两位

2.记录规则:

仪器精准度

3.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4.运算规则:

加减

乘除

*5.滴定分析

(1)滴定分析特点与主要方法:

特点、测定原理(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要求三准(浓度、体积、终点)、主要方法(酸碱、 

络合、氧化还原、 

沉淀)

(2) 

滴定分析对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

要求:

反应完全(反应定量完成,99.9%,按一定反应式反应,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速度快、有适当简便方法确定终点。

方式:

直接、返滴、置换、间接

*6.基准物与标液

(1)基准物质要求:

a.试剂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b.试剂的纯度足够高c.性质稳定,d.试剂最好有较大摩尔质量,没有副反应。

*判断是否基准物质

(2)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直接法+标定法(间接法)

*7.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基本单元);

4位有效数字

(1).标液浓度表示:

量浓度CB(基本单元选择)

+滴定度Ts/x(g/mL或%/mL)

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换算

(CV)K2Cr207=1/6(m/M)Fe×

1000

(2)T与X间计量关系

tT+bB=cC+dD

nB=b/t·

nT,或nT=t/b·

nB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n(1/5KMnO4)=n(1/2H2C2O4)

(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A.直接配制法

B.标定法

a.标液标定

tT+bB=cC+dD

b.基准物标定

nT=t/bnB,

4.待测组分含量计算

TcTVT反应tT+bB=cC+dD

BMBmB

例5-4——5-7

*1.基本概念:

标准偏差、自由度、置信度、显著性、平均值置信区间

*2.标准偏差

3.正态分布、t分布、*t检验方法

*4.平均值置信区间

*5.可疑值的取舍

4法;

|x异-|≥4,舍去

<

,保留(参与平均)

Grubbs法T计=|x异-|/s(>

0)

若T计≥Tα,n舍去x异

保留x异(参与平均)

Q检验法(了解)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A.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B.减小测量误差

称样量>

0.2g

关键测量适当

测量体积>

20mL

C.减小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n=3—4

D.消除系统误差

a.对照试验

(1)标样对照

(2)加入回收法

(3)用其他可靠分析方法对照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分析结果校正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Acid-basetitration

目的要求:

(1)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平衡

(2)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影响;

(3)各类酸碱溶液pH计算

(4)各类酸碱滴定pH变化情况及指示剂选择;

(5)滴定反应完全程度及酸碱滴定应用

理论计算

解决酸度途径

实测

重点酸度计算及对反应影响、应用

酸碱质子理论一套(酸、碱、酸碱半反应、共轭酸碱对、两性物质、酸碱反应、共轭酸碱对Ka与Kb关系一元KaKb=Kw,二元Ka1Kb3=Ka2Kb2=Ka3Kb1=Kw交叉关系)、δ、PBE、酸(碱)的浓度与酸(碱)度、分析浓度(C)、平衡浓度([x])、缓冲溶液、缓冲指数、指示剂变色点、变色范围、突跃范围

2.活度

*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计算

(1)δ、[x]2位有效

(2)MBE、CBE、*PBE熟练正确写出例Na2CO3

(3).溶液pH计算总结公式、条件列表、例题

a.强酸(碱)C>

10-6[H+]=CHCl

C≤10-6.

b.一元酸(碱)条件、公式,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c.多元酸:

近似一元酸(碱)条件<

0.05

或Ka1››Ka2

d.两性物多元酸酸式盐,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e.缓冲溶液

*4.缓冲溶液缓冲原理、分类、配制计算、β计算

β=βHA=2.3δHAδACHA、βmax条件pKa=pH,βmax=0.58C、缓冲范围pH=pka±

1;

缓冲溶液选择原则(会选)对测量过程没有干扰,所需控制pH应在缓冲范围内,pKa值尽量与所需控制工作pH一致,即pKa=pH;

有足够缓冲容量,以满足工作需要,组分比最好1:

1,总浓度在0.01-1mol·

L-1之间;

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5.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A.变色点pH=pKHIn、变色范围pH=pKHIn±

1

B.常用指示剂MO/MR/PP

C.指示剂选择原则

*6.滴定原理

(1).滴准判据式:

一元弱酸、碱TE%≤0.1%,∆pH=0.3,Kac≥10-8

多元酸分步滴准判别式TE%=0.3,∆pH=0.3,CKa1≥10-8,CKa2≥10-8Ka1/Ka2≥105

(2).滴定曲线突跃及影响因素C,Ka,一元强、弱,多元

(3).指示剂选择(粗算计量点pH值)据突跃pH范围选择合适指示剂其pKa≈pHsp,变色范围应完全或基本落在突跃范围内,则TE%<

±

0.1%。

(4).终点误差林帮公式

(5).酸碱滴定中C02的影响

7.酸碱滴定法应用:

测酸碱的总浓度、定性、定量、测M或Ka。

*铵盐中含氮量测定(蒸馏法、甲醛法)

*混合碱测定(双指示剂法)

HCl,NaOH标定,基准物

测M或Ka

逐级稳定与逐级离解常数,1:

n型交叉倒数关系、累积稳定常数β、副反应系数α、酸效应、络合效应、共存效应、K稳与K΄MY及关系、最高酸度、最低酸度、最佳酸度、封闭

2.EDTA特性:

络合剂受酸度影响

EDTA-M特性:

广泛性

稳定性、络合比简单(1:

1)

水溶性

M无色则MY亦无色、M有色则MY色更深

*3.络合物各种平衡常数意义、表示及相互关系

稳定常数(形成常数)k1k2…Kn

离解常数(不稳定常数)k΄1=1/knk΄n-1=1/k2…k΄n=1/k1

交叉倒数关系

逐级累积稳定常数βn=K稳1·

K稳2…K稳n

质子化常数KHi、βHi

K稳=1/K不稳pK不稳=lgK稳

4.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

*5.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影响(大)用副反应系数表示

α=[]总/[]=1/δ,[]=[]总/α

αM(L)=1+∑βi[L]i

查表αM(OH)=1+∑βi[OH-]iαA(B)=1+∑βi[B]i

☐αY(H)=1+∑βi[H+]i

αY(N)=1+KNY[N]

αY=αY(H)+αY(N)-1;

αM=αM(OH)+αM(L)-1

[X]=[X]总/αi

*6.lgK´

MY计算

M+Y=MY

αMαYαMY

1gK΄MY=1gKMY-1gαM-1gαY+lgαMY

=1gKMY-1gαM-1gαY近似式αMY略

=1gKMY-1gαY(H)最简式αM=1,αY(H)››αY(N)

络合物稳定性与pH关系;

稳定性↑,允许pH↓;

(1)比较实际稳定性

K΄MY应用

(2)判断能否滴准lgK΄MY≥8

(3)滴定允许最高酸度

(4)控制酸度选择滴定(连续滴定)

*7.滴定原理

(1).突跃及影响因素CM、K΄MY(酸度)

(2).滴准判据

单一离子:

∆pM′=±

0.2,Et≤│±

0.1%│,

1g(CspMK′MY)≥6lgK΄MY≥8

混合离子:

∆pM′=0.2,Et=0.3%,lg(CspMK′MY)≥5

lg(CspMK′MY)=lg(CspMKMY)-lg(KNYCspN)≥5

或∆lg(Kc)≥5/有副反应∆lg(K′C)≥5lgK′≥7

(3)pM′sp=1/2(lgK′MY+pCspM)

pM΄ep=1gK΄MIn=pMep-lgαM=lgKMIn-lgαIn(H)-lgαM

(4)

(5)a.单一离子适宜酸度范围

“最高酸度”(最低pH)lgαY(H)=lgKMY-lgK′MY→pH

最低酸度→pH

最佳酸度pM′sp=pM΄ep→pH,查表

b.混合离子适宜酸度范围

N存在时滴定M最高酸度同单一离子最高酸度。

最低酸度以αY(H)=1/10αY(N)≈1/10KNYCspN值所对应酸度

8.指示剂

(1).指示剂条件,变色原理,举例

*

(2).常用指示剂EBT/XO

(3).指示剂选择原则:

考虑体系酸度使pMep→pMsp尽量一致;

考虑体系酸度+突跃

*(4).指示剂存在问题

封闭与掩蔽水硬度测定Fe、Al干扰,加TEA掩蔽,酸度条件

置换方法提高指示剂灵敏度Ca-EBT→Mg-EBT

9.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途径

(1)∆lg(K′C)≥5,控制溶液酸度分别滴定,例Pb+Bi

(2)∆1g(KC)<

5,掩蔽(*络合+沉淀+氧化还原)+解蔽

(置换F-+苦杏仁酸)+更换滴定剂

*10.应用:

水的总硬度;

A1滴定;

测Pb+Bi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OxidationReoluctionmathod

目的要求

(1)从条件电位、化学平衡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程度

(2)从动力学观点研究氧化还原的速度.

(3)从氧化势的改变研究突跃及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及应用

(4)各种典型的氧化还原方法及应用.

(5)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1.基本概念:

E0、E0´

、催化反应、诱导反应

*2.Nernst方程计算E、E0´

(优点)

*3.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及程度

滴准判据TE%=±

0.1,lgK≥3(n1+n2)/∆E0′=0.3-0.4v

4.反应速度平衡角度可行,但不一定快速,反应历程

催化反应、诱导反应、副反应关系

*5.滴定原理E=f(v)

突跃∆E及影响因素n、∆E0´

(可逆电对)

对称电对

sp点及ep点在突跃中位置

*5.指示剂3类氧化还原型变色范围、变色点;

自身指示剂;

特殊指示剂

终点误差林邦误差公式

*6.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复杂,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不同产物。

计算结果步骤:

a.弄清分析程序,做什么?

滴定方式(直接、返滴)

b.正确写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并配平,

包括过程及滴定方程

c.据反应式确定化学计量系数。

由各步反应计量关系得:

aX~bY~cZ~dT,aX~dT

d.计算

*7.应用:

三种方法比较,列表、注意事项

(1).KMnO4法原理(基本反应、E0)、条件、硫酸介质、指示剂、特点

KMnO4配制、标定及条件、基准物、应用H2O2

(2).K2Cr2O7法原理、条件、酸性介质、应用测铁条件、指示剂/加H3PO4作用、应用亚铁

(3).碘量法指示剂+操作(防止I2挥发和I-氧化)

直接碘量法测还原剂条件,I2液配制、标定、应用、KI作用

间接碘量法应用、测氧化剂条件弱酸性或中性、应用铜,Na2S2O3配制与标定

典型例题p137,1-4p140,6、7p150,9p15211-13

思考题1、7、8、13、14

作业题1、3、4、12、16、17、22、24

第六章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

目的要求

(1)认识重量分析的实质、应用范围

(2)明确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3)掌握沉淀平衡及形成过程理论,进而掌握进行沉淀的条件和沉淀剂的选择、用量

(4)理解共沉淀理论及影响,如何减免沉淀玷污的应用.

(5)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1.基本概念: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相对过饱和度、均相、异相成核、共沉淀、同时沉淀、继沉淀、表面吸附、混晶、陈化

2.重量分析特点及要求-高含量准确度高

(1)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区别

(2)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要求

*(3)重量分析方法要求(三保)

**3.沉淀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保量)

(1)溶解度及溶度积s=s0+s离子

(2)影响因素:

四大效应主要(盐效应较小常忽略)

比较不同类型沉淀Ksp与S关系,同离子影响大小。

实际四大效应综合考虑重点,但同离子效应必须考虑。

(定性判断s大小;

公式定量计算s)

同S↓

MA(s)=M+A无络合的强酸盐沉淀

盐常忽略

酸S↑弱酸盐及难溶酸盐

络有络合尤其稳定者,

S又较大

*一般推导的公式是单一一种效应,而实际都是两种效应以上,故计算必须按照例题的方法进行。

结合例题总结同+盐、同+酸、同+络三种实际情况S计算方法

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温度、溶剂)

4.沉淀形成(保形)

(1).沉淀分类

(2)槐氏公式意义、定性使用

(3)沉淀形成理论均相、异相成核,临界CQ/s意义

成核作用长大过程凝聚无定形↓

构晶离子晶核沉淀颗粒

成长,定向排列晶体↓

5.影响纯度因素(保质)

表面吸附吸附本质(双电层)优先吸附构晶离子,Ksp小,价高,C大优先

共沉淀混晶条件半径与构晶离子相近,晶体结构相同

吸留与包夹

继沉淀与共沉淀区别

减少沉淀玷污方法

*6.沉淀条件的选择

(1).晶形沉淀条件稀、热、慢、搅、陈

作用三保

(2).非晶形沉淀条件浓、热、快、电解质、不陈化

作用破坏胶体、防止胶溶、加速沉淀凝聚

*7.换算因数F例2P~P2O5,

8.*沉淀滴定三种方法比较,重点两种,列表

原理、终点、滴定剂、指示剂、条件、干扰、应用

(1).莫尔法分步沉淀,AgCl↓(白色)→Ag2Cr04↓(砖红色),AgNO3,K2Cr04,条件pH=6.5-10.5,铵盐存在6.5-7.2,指示剂用量CK2Cr04=5.0×

10-3mol·

L-1,消除干扰,NaCl标定AgNO3,直接滴定Cl-或Br-

(2).佛尔哈德法

NH4SCN标定

应用:

含量计算

典型例题p1813、4,p184,5

思考题1、3、4、5、7、8

(1)

(2)(4)、9

作业题4、a、d,5、8、b,10、11、16、17、22

第七章吸(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朗伯-比尔定律

(2)熟悉吸光光度仪器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3)掌握光度法的条件,包括显色反应、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4)熟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及减免方法.

(5)几种吸光光度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概念:

单色光、复合光、互补色光、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吸光度、ε、吸收曲线、λmax、工作曲线、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曲线)

2.吸光光度法特点

(1)λmax定性,也决定物质颜色

(2)灵敏度高、准确度较高、应用广泛、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3.朗伯比尔定律A=lgIo/I=lg1/T=Kbc

物理意义、K(吸收系数)与吸光物质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有关。

吸光度加和性进行多组分测定测定及平衡常数测定。

A=A1+A2=K1b1c1+K2b2c2

*摩尔吸光系数ελ(L·

mol-1·

cm-1)计算求得:

反映吸光物质对光吸收能力,光度法灵敏度,ε值是选择显色反应重要依据>

104。

(1)计算近似

(2)ε受溶剂极性及溶液性质、入射光波长等影响,表示ε时应用ελ注明λ(3)与C无关在稀溶液中成立

桑德尔灵敏度S(μg/cm2):

S与ε关系S=M/ε

仪器检测极限A=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的吸光物质最低含量,S与ε关系:

S=M/ε

4.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1).目视比色法特点

(2).吸光光度法特点:

A.入射光是高纯度单色光,减少偏离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直线部分范围大,分析结果准确度高。

B.可任意选取某波长单色光,利用吸光度加和性,可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

C.与目视比用光电管代眼睛测量,提高准确度D.用工作曲线,快速,可用一段时间F.有色物共存,可选适当波长(相互不干扰)或参比液来消除干扰,提高选择性。

F.许多无色物若在紫外及红外有吸收峰,也可测定。

*(3).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功能:

光源、单色器(光栅)、比色皿、检测器和显示装置。

5.显色反应选择(氧化还原+络合反应)显色反应要求a.选择性好;

灵敏度足够高,ε>

b.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

必须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络合物。

c.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保证在测量过程中(30min)吸光度基本恒定。

要求有色化合物不易受外界条件影响。

d. 

有色化合物MR与显色剂R之间颜色差别要大,要求两者吸收峰波长之差∆λ(对比度、反衬度)=│λMR-λR│>

60nm。

e.显色条件易于控制

 

显色剂无机+有机

6.显色条件选择通过条件实验确定合适条件,包括:

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试剂加入顺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有机络合物稳定性及共存离子干扰等。

消除干扰方法a.控制溶液酸度b.加入掩蔽剂c.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d.利用校正系数e.利用参比溶液f.选择适当波长g.共存消耗显色剂干扰离子,增加显色剂用量。

h.分离

*7.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选择

(1).测量波长选择:

无干扰,最大吸收。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干扰,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2).吸光度范围选择A=0.2~0.8;

控制方法A.控制浓度,改变称样量及适当稀释。

B.选不同厚度吸收池。

c.改变ελ,另选入射光波长,工作曲线重绘。

D.示差法

*8.参比溶液选择原则

a.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b.显色剂无色,被测试液中共存有色离子,用不加显色剂被测试液。

c.显色剂有色,可选不加试液的试剂空白作。

d.显色剂和试液均有色,将一份试液加适当掩蔽剂掩蔽被测组分,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以此作参比,可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组分干扰。

e.改变加入试剂顺序,使被测组分不显色,以此溶液作参比消除干扰。

9.标准曲线A-C(校准、工作)一条过原点直线。

*a.标准曲线不过原点也可用,在线性范围内。

b.一直线过原点,可用比较法。

c.操作手续或仪器、试剂变动,重绘。

d.用同类标样使标液与试液组成尽量接近。

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原因: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厚度不等,位置不妥,透光面不清洁等。

偏离不严重,仍可用。

10.对朗伯—比尔定律偏离标准曲线不呈直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偏离不严重,即标准曲线弯曲程度不严重,仍可用于定量。

原因主要是仪器(物理)或溶液(化学)实际条件与朗伯—比尔定律所要求理想条件不一致。

(1).非单色光引起偏离,准曲线向浓度轴弯曲(负偏离),单色器越差,吸收池越厚,浓度越大,偏离越严重。

应尽量使用好单色器,将入射光波长选在被测物质最大吸收处。

(2).介质不均匀引起偏离散射损失,应避免产生胶体、混浊(3).由于溶液本身化学反应引起偏离选等吸收点;

解离、缔合、水解、形成新化合物或互变异构等化学变化而改变其浓度,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11.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吸光度标尺刻度不均匀。

吸光度越大,读数波动所引起的吸光度误差也越大,使待测溶液的透射比T在15%-65%之间,或使吸光度A在0.2-0.8之间,才能保证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当吸光度A=0.434(或透射比T=36.8%)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12.光度分析法应用光度法应用广泛,微量、常量、多组分;

化学平衡,有机物纯度、分子量、结构测定;

主要示差法,络合物组成测定

*

(1).示差吸光光度法(适于高含量分析)原理,主要区别是所采用参比不同。

用比待测溶液浓度稍低标液作参比溶液,C参≤Cx,调T=100%,即A=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