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98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

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书

结题报告摘要(300字以内)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使教师在验证正确理论的同时,加深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理论认识,形成自己内化的理论素养。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行动研究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研究探索:

(3)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完成各子课题的实践、研究与反思,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研究过程,达到研究目的,取得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2年主编梅桃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2年主编梅桃源

《有效教学指导》2013年主编闫贞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2008主编石光泉

结 

题 

报 

告 

正 

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

<

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是根本,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学习能力是打开地理课程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又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形成特色教学的途径。

课堂教学中地理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学生丰富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过程。

发展是学生的权利,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倍受教师关注。

因此培养我市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形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

在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同时,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现实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从教师构成看,初中地理教学中,非专业教师站主流,专职地理教师比例不高,专业知识欠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市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异表现明显,制约了我市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些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工作压力大,表现出了职业怠倦、封闭、固守、满足现状,观察他人优势的敏感度下降,在教学行为上出现了明显的教学惯性,创新发展不够,对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没有明显突破。

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对地理学科教学思想的认识浮浅,对学生读图、析图、填图、绘图的能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没有目前清晰的路径。

教师每天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反思、梳理不够,即使在日常教学中有好的想法、做法,也成为过去的就过去了,缺乏总结与提炼。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只见教材,不见课标的现象,有的教师至今没有认真系统的研读课标。

由于脱离课标,使教学活动陷于盲目。

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理解不到位,加之每位教师对课标不同的理解,对课标中具体知识点、能力要求的细化处理不同,在教学中的准确把握却难以做到。

从学生层面看,认为地理学科是副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自觉提高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意识淡漠,造成地理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受到制约。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一)研究现状述评:

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研究,多针对以专业地理教师教学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西部农村中学中,专业地理教师比例偏低,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从理论认识层面还是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通过次课题的研究,探索以非专业教师为主的农村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地理学科素养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中高考要求的能力,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使教师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中高考要求的能力,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地理阅读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创新能力、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了解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形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完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评价意见,为我市今后地理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为上一级地理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先教后学、先学后教、温故知新的有效途径,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力求实现高效教学。

5、反思、整理、总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五、思路和方法

基本的研究思路是:

本课题着重研究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形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完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评价意见,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研究方法:

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评估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

在研究各阶段辅以文献研究法;

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

经验总结法;

个案研究法;

对比分析法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步骤

研究工作计划三年完成,从2010年10月开始到2013年10月结束,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3、实践完善阶段(2011.7—2012.12)。

在对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建立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形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完成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评价意见,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完成各子课题的实践、研究与反思,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研究过程,达到研究目的,取得研究成果。

4、形成成果阶段(2013.1—2013.7)。

七、我们的研究工作

专项研究,青铜峡市专项研究小组认真实施,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专项研究启动及开题报告会。

2011年3月24日,我们在青铜峡市五中,召开了<

课题研究的启动会和开题报告会。

参加会议的有课题负责人、青铜峡市五中课题组成员、政史地学科教师,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向各位教师做了开题报告,宣讲了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报了每位成员在研究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其他的课题组成员我们采用电子邮箱、QQ等方式,将课题申请书发到每位教师,请他们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对课题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2011年5—6月,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学习了大量关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献、文章,使课题组成员对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理论认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题组主要成员结合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了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方面的学习体会文章。

由于工作需要,我们把学习体会上传到青铜峡市教研网地理教学博客中,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实现现实研究与网络平台的结合。

课题负责人在青铜峡市五中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结合<

课题实施做了题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开展课例研究》的专题讲座,不仅为部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而且对全校教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进行了学习培训,效果较好。

针对青铜峡市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听课调研,完成了青铜峡市部分学校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3、反复修改、提高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011年4月,区教研室专家蔡建明老师到青铜峡市五中指导工作,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上了一节观摩课,课后蔡建明老师就修改后的实施方案结合课堂教学给我们具体指导,要求我们提高教学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进行剖析,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对课题实施方案做了修改,形成课题实施方案的第二稿。

通过参加<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专项教改实验>

负责人会议,我对我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又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和修改,形成了<

课题实施方案第三稿,同时将实施方案再次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整和修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在陈袁滩中学初一年级和青铜峡市一中高一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反映的问题,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确定了课题实施的主要方向:

初中阶段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读图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区域地理学习能力为主,实施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高一年级以实施学案导学为抓手,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再次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目的更加明确。

5、结合各级赛课活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结合课题研究和课题教学,高中教师实施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的模式,以模式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

将探索的体会在各级赛课活动中进行展示,总结不足,认真改进。

2011年4月,青铜峡市教研室组织了321赛课活动,首先在学校内部进行,课题组主要成员率先参加了赛课活动,大坝中学沈慧琴、青铜峡市五中聂春梅、汤红霞、陈袁滩中学马铁军、青铜峡市四中王婷等老师结合<

课题的实施,采用了导学案、先学后教等方法,进行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受到了所在学校评价组教师的好评。

青铜峡市一中的闫旭青老师、商丽老师在高一年级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采用先学后教导学案的模式,以模式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2011年6月,按照青铜峡市捆绑学校均衡发展的要求,全市的初中学校氛围四个片区,在学校选拔的基础上,参加片区赛课活动。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大坝中学沈慧琴、青铜峡市一中商丽、马金梅老师参加市级赛课活动,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马铁军参加了吴忠市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组成员青铜峡市一中的闫旭青老师参加了吴忠市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赛课活动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分高初中召开了“在课题研究中反思课堂教学”的总结会,赛课的教师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感悟,谈了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方面的好的做法,哪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好,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哪些环节设计的不够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2012年,课题组成员商丽老师、马金梅老师参加了青铜峡市“321”赛课活动,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注重让学生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理解、巩固的过程,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空间。

虽然课题组成员教师的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已经在有意识的做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各种探索,结合导学案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013年9月,课题组会成员蔡兴红老师参加了中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通过导学案、案例教学法,探索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6、在课题实施中注意收集过程性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在开题会议中,课题负责人强调了课题研究中应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累,所做的工作要留下工作地轨迹。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老师将做得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修改整理,上交到负责人的邮箱,进行分类、整理、保存。

有调查问积卷、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会议记录、课堂实录、阶段总结。

7、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对教学有借鉴作用的教学模式。

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在高中必修地理部分的教学中,课题组成员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必修1、2的学习采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通过30%的内容让学生自学,30%的内容有学生合作完成,40%的内容由教师讲解学习的334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逐渐摸索形成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形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形成了部分内容的导学案集。

在必修3的教学中,认真落实案例教学,以一个地区为例,详细解剖麻雀,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在举一反三,拓展到其他区域,直到学生掌握方法,学会拿到一个没有学习过的区域,也能够进行分析、归纳,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四项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整理了教学设计集。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部分采用先教后学、先学后教、案例教学的模式,以一个区域为例,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在不同的区域落实课标的全部要求。

在区域地理部分,世界地理按照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的要求,我们在不同尺度地区落实不同层次的课标要求。

例如在大洲中我们主要落实关于位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描述位置的方法,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怎样描述,采取先教后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范例,给学生建模,再以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进行其他大洲位置的描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

在其他尺度区域的学习中,例如东南亚地区,再次落实地理位置的课标要求,应重点落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会对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和评价,能够说明地理位置特殊性,加深对区域独特性的理解。

再如学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以亚洲为例,先让学生认识亚洲气候类型的名称,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数量,感受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在找出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认识这个区域的突出气候特征,归纳出区域的气候特点。

交给学生学习位置、气候的方法,在其他地区的学习中,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

由课题组主要成员杜茗、马铁军参与编写了《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指导》中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部分的编写。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学习大洲的方法,实现自学一个大洲的目的。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心途径。

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8、在专项研究中我们的策略

一是在教学理念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心中、眼里有学生。

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地图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地图学习的能力。

四是在高中教学中提高和改进导学案的实效性,重点实施“33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五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先学后教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创新能力、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填充图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指导自学10分钟----教师点拨讲解15分钟----学生巩固拓展10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9、加强教师培训,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010年我们进行了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继续教育的培训活动,2011年我们进行了《有效教学指导》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2012年我们进行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2013年进行了《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指导》的培训活动。

2010、2012、2013年组织了教师专业知识、教材教法考试,我们认真进行了分析,找出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学习。

进行地图与地球专题培训,为查补教师专业知识的缺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0、通过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

课堂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教师利用教材、图册、校本作业中的相关地理坐标图,帮助学生生成问题,形成清晰的问题链,构建已有知识与目标知识的联系,层层深入、步步探究,进而解决问题。

 

2.实施过程:

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利用世界海陆分布图,指导学生掌握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特征的方法。

我们无论怎样划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即使陆半球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水半球海洋面积达90%。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海洋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陆块。

南极为陆地,北极为海洋。

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各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描述。

(2)教师根据图表,帮助学生生成问题,学生读图、析图,发现、思考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根据需要按问题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分析相关图表。

尝试用已有知识、原理解释问题。

例如“居民、语言、宗教和聚落”的教学目标要求中,世界主要人种、语种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怎样理解的?

请举例说明。

认识图例中主要的人种、语言、宗教名称,熟记名称

找出每个人种、语言、宗教的最大分布区域

找出多个人种、语言、宗教重叠的区域。

(3)教师通过观察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问题链。

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备注学生组织答案,是条理清晰进行表述。

并对这类图的判读方法进行总结,学生掌握读图与描述的方法,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注重读图方法与描述方法的指导,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11、“先教后学、先学后教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以某一典型区域为例,以教师的范例教学为主,交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选择其他同级别区域,指导学生先学后教,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中地理必修1、2中,我们使用33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30%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