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22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塞腰鼓教案Word下载.doc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

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

安塞腰鼓的资料。

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

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

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

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

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

哪些语句读的好?

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

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

3、解决课后学习建议

【教后感】

现代化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

古希腊教育家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学生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接着在聆听课文朗读以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

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

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开展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

课前安排三分钟讲话和学生的点评;

阅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

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说拓展的实践活动。

作业安排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

最突出的一点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附:

中国民间舞蹈】

春节的民众活动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开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间歌舞形式。

自古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在漫长岁月中龙逐渐已被人们所神化,被当作既可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主宰农田旱涝的神灵,而被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所尊崇,祭拜。

因此,在从南到北的汉族地区便出现了春节时,被人们舞耍于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爆竹声中,千姿百态,无以数计的各种龙形。

其中最被人们熟悉的要算是形体硕大,长达10米左右,用彩绸扎起来的“布龙”或“彩龙”。

《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

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

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

“狮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还有至今流传在陕西省城固县的“狮舞”一绝:

“笑和尚耍狮”。

《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

这里所指的秧歌;

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在走街串巷中做行进表演,又将最后集中于旷场做正式的歌舞演出。

因此在北方,人们索性就把过去有着祭祀色彩,而今完全成为春节娱乐式的民间文艺形式称为“社火”或“秧歌”,把这支浩荡的队伍统称为“秧歌队”。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

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

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

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