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33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XXX小学新建项目

(2)建设单位:

XXX小学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拟建的XXX小学新建项目位于XXX。

1.2.2建设单位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XXX小学,学校属于公办性质,办学规模总体设计容量为小学生600人,计划招教职工45人。

学校规划总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4605平方米。

1.2.3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次拟建的XXX小学新建项目位于XXX,是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包括普通教室、自然教室、仪器室、准备室、培养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室、网络中心、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计算机室、计算机辅助用房、图书阅览室、劳技室、资料室、教工之家、少队部、卫生保健室、咨询室、档案室、打印室;办公用房:

包括教学办公室、校长室、副校长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室兼接待室、教导处、德育展示厅;生活服务用房:

室内厕所(设计开水房);其他建筑:

传达室(室外)、体育器材室、体育办公室、室外厕所、配电室、水源热泵房(室外)等构成,学校规划总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为4605平方米。

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2.4主要建设条件

XXX小学新建项目位于XXX。

XXX位于中国华北平原东部的渤海之滨,居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圈腹地,西距首都北京193公里、天津港68公里,东距秦皇岛港150公里、京唐港70公里,南距曹妃甸港50公里,京哈铁路,205国道、津唐高速公路贯穿区内,高速公路出口设在市开发区内。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75万亩耕地,50万亩草泊、草场、坑塘和洼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和蔬菜等。

有淡水生物50余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销基地。

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天然气、矿泉水等自然资源。

1.2.5项目投资估算

拟建的XXX小学新建项目投资估算约为1400万元。

1.2.6资金来源

本项目所需资金由XXX财政拨款。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一直被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誉为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产业质量保障的基础。

在我国,党和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一直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办好九年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描绘了90年代末以及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蓝图,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3.2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的整体素质还很低。

1998年就业人口总数为6.9亿人,文化程度大专和大专以上的仅为2100万人,占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例达86%。

仅农业就业劳动力就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近50%,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

近年来,中、高等教育事业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落后的状况,初、高中毕业升学率较低的问题仍然较突出,给社会和教育部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提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发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1.3.3是XXX经济发展的需要

XXX作为XXX的一个区,近年来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生之间、各类教育之间,以及教育质量、教育结果和学生入学权利均衡”等“八大均衡”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

区委、区政府每年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并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面细致、事争一流、注重细节”的标准和要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

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乡镇、学校进行调研、现场办公,针对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布局拆迁、操场建设等有关问题,现场拍板和决策。

同时,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加大督学力度,每学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软、硬件上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分析,掌握动态,提出督导意见,促进义务教育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区人大坚持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认真开展教育执法检查;区政协发挥委员提案的民主监督作用,积极为教育发展进言献策,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学校的管理内涵和教育质量。

一是以科学评价为导向,牵引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二是以实施“三名”工程为引领,推进教科研水平的均衡;三是以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促进生源均衡;四是大力实施“降、活、提”工程,实现教育过程的均衡;五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发展内涵的均衡。

——推进师资建设,保证农村中小学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全区推出三项措施:

一是生活上照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公寓工程,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定期为教师体检;二是精神上鼓励,每年教师节和春节,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主要领导都要深入到教师中间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有利于XXX教育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尽快建立与XXX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工教育新格局,对加快唐山市经济发展,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落实“科技兴区”的战略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4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为当地教育所必需、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方案较优、资金来源可靠、经济和社会评价可行。

(2)相关建议

加强项目的宣传和介绍,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项目的设计须充分考虑与周边交通的衔接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1.5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国家及省市区各级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

2、工程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指引;

3、XXX的环境状况资料,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县域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的XXX,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人口也逐年增加。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需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XXX的学校建设已不能满足其需求,现在农村的教育意识逐渐变强,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XXX小学综合教学楼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2.2.政策环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

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2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为此,国务院在2005年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强调要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普九”的顺利实施。

河北省作为经济发达但发展又不平衡的省份,人口总量大,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贫困家庭子女也不少。

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解决包括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少年、非户籍人口子女在内的义务教育问题,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实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河北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中也提出:

“河北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是:

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教育,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2015年,全省巩固提高普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教育,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

”、“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2007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2010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2020年,全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按照先困难家庭、后普通家庭,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欠发达地区、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则,逐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

”、“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必须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对学校建设项目所需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对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学生均占有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

XXX区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作为全省经济较发达地区,XXX从1988年就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2000年以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区为主、镇(街)大力支持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政府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XXX2007年6月出台了《XXX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XXX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办法》、《XXX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实施办法》、《XXX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督导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明确规定要“建立各级政府共担、以区、镇两级财政分担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以确保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见,无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对于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在政策上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XXX小学新建项目正是为响应国家的政策、满足人民大众义务教育需要而提出的。

2.3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X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源和人文优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率先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综合体制改革,逐步使XXX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

XXX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被誉为“XXX现象”和“XXX模式”。

改革开放,使XXX迈上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智力的支持举足轻重,优先发展教育,成为XXX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

由于得到发展的先机,XXX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数量向质量的飞跃。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4.1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基础地位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多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花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大的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

2.4.2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基础是民生,而教育是民生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我们的社会应该也必须满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充分考虑适龄学童的全方位需要,为其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受教育条件。

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基础地位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XXX。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气候条件

XXXXXX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短促,降水较集中,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5.3-10.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

适合工程基本建设条件。

3.2.2地形地貌

场区地基土的类型为中软场地土,类别为II类,符合地基土质要求,不会由于建设实施而引起土质灾害问题。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划及方案

4.1项目的总体规划

4.1.1规划原则

XXX小学新建项目按照《河北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建设。

同时根据XXX发展的近远期目标确定项目相应的建设标准。

初级小学校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21世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内涵由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教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2)新校规划建设力求创造一个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教学环境。

(3)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使建设群与周围环境绿化自然的融为一体,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4)XXX小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风格、建设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选用宜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5)XXX小学新建项目建成后应保证整个校区各个建筑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

校区应远离各类污染源;避免高压线穿过校区。

建筑用地、运动场地、预留发展用地和道路之间宜设置绿化隔离带,以美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6)整个校区的给、排水系统;强、弱电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应合理计划、统一布线,同时应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智能管理。

4.1.2XXX小学新建项目综合规划方案

4.1.2.1规划方案总述

XXX小学新建项目位于XXX。

周边环境清新,用地四面接城市交通干道,周边主要为居住生活区。

整个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区域现状特点,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结合;建筑风格应简朴、自然,形成环境优美的园林水乡式的校园,四周不设实体围墙,可设置通透式围栏。

4.1.2.2规划技术指标

XXX小学作为新建小学,除应符合河北省和本地区的有关建设规定外,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学校目前的招生规模及相应近期和远期规划,学校各级机构的设置,教职工的定员等。

XXX小学新建项目招生规模为600名小学生,教职工45人,学校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605平方米。

4.1.2.3功能区域设置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该区为XXX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心和行政办公中心,分别布置有:

包括普通教室、自然教室、仪器室、准备室、培养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室、网络中心、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计算机室、计算机辅助用房、图书阅览室、劳技室、资料室、教工之家、少队部、卫生保健室、咨询室、档案室、打印室;

2)办公用房

该区为XXX小学的办公用房,分别布置有办公用房:

办公用房:

包括教学办公室、校长室、副校长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室兼接待室、教导处、德育展示厅;

3)生活服务用房

包括室内厕所(设计开水房)

4)其他建筑

包括传达室(室外)、体育器材室、体育办公室、室外厕所、配电室、水源热泵房(室外)

 

XXX小学新建项目功能分区表

序号

名称

使用面积(m2)

数量

使用面积小计(m2)

备注

1

普通教室

61

18

1098

设计规模600人

2

自然教室

86

1

86

3

仪器室

44

1

44

4

准备室

22

1

22

5

培养室

61

1

61

6

美术教室

61

1

61

7

美术教具室

22

1

22

8

书法室

61

1

61

9

网络中心

44

1

44

10

音乐教室

73

2

146

11

音乐器材室

22

1

22

12

计算机室

86

1

86

13

计算机辅助用房

22

1

22

14

图书阅览室

180

1

180

15

劳技室

61

1

61

16

资料室

22

1

22

17

教工之家

61

1

61

18

少队部

61

1

61

19

卫生保健室

44

1

44

20

咨询室

22

1

22

21

档案室

44

0

0

22

打印室

22

0

0

小计

2226

二、办公用房

1

教学办公室

85

2

校长室

44

3

副校长室

22

4

广播社团办公室

22

1

22

5

会议室兼接待室

61

1

61

6

教导处

22

1

22

7

德育展览室

44

1

44

小计

300

三、生活服务用房

1

室内厕所(设计开水房)

98

小计

98

1

传达室(室外)

22

1

22

平房

2

体育器材室

44

1

44

平房

3

体育办公室

22

1

22

平房

4

室外厕所

30

1

30

平房

5

配电室

22

1

22

平房

6

水源热泵房(室外)

45

1

45

平房

小计

185

使用面积总计

2809

建筑面积总计

4605

4.2项目的建设方案

4.2.1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拟建的XXX小学新建项目是XXX小学的主要教学建筑,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包括普通教室、自然教室、仪器室、准备室、培养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室、网络中心、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计算机室、计算机辅助用房、图书阅览室、劳技室、资料室、教工之家、少队部、卫生保健室、咨询室、档案室、打印室;办公用房:

包括教学办公室、校长室、副校长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室兼接待室、教导处、德育展示厅;生活服务用房:

室内厕所(设计开水房);其他建筑:

传达室(室外)、体育器材室、体育办公室、室外厕所、配电室、水源热泵房(室外)等构成,学校规划总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为4605平方米。

4.2.2教学楼项目结构设计

4.2.2.1主要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则(GB50009-2001)2006年版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唐山防震减灾管理条例》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则(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处理基础规范(JGJ79-2002、J220-2002)

8)建设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2.2.2结构设计

XXX小学新建项目结构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质量保证的要求:

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形式简单,传力方式明确,平面布置灵活等优点。

1.地基基础方案

根据拟建工程场地区域的岩石工程资料,场地地形条件简单,场地较为平整。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有关规定,拟建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经勘察,未发现影响现成稳定不良地址作用及地址灾害。

场地不存在可融化沙土和较厚的饱和软土,属较硬场地土。

场地浅表土层力学性质较差,因此拟建建筑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地震基本参数及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拟建工程为丙级。

唐山市抗震烈度8度,学校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按有关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进行设防,结构设计时对整个校区内建筑物和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3、结构材料

(1)钢材

热轧钢筋:

HPB235钢筋,fy=210N/mm2

HPB335钢筋,fy=300N/mm2

HRB400钢筋,fy=360N/mm2

框架梁、柱纵筋优先采用机械连接街头

钢:

Q235B、Q345B

(2)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C30

 

第五章公用工程方案

5.1给排水及消防

5.1.1设计规范和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5.1.2给水

1、给水水源

校区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绿化及不可预见用水。

本项目日耗水量约87.65m3,水源拟由XXXXXX孟庄子村自来水井引入。

2、用水标准

教师用水:

60l/人·d

学生用水:

100l/人·d

浇洒道路场地用水0.5l/m2·次计算

绿化用水:

1.0l/m2·d计算

未预见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10%计算。

消防用水量:

室外15l/S

室内25l/S

3、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进行设计。

本项目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火灾持续时间2h,一次灭火用水量288m3。

消防管道采用无缝钢管。

3.1.3污水

⑴学校所产生污水均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最大日流量为87.65m3/h。

⑵生活废水经排水管道进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四级标准后排入校园污水沟。

3建筑排水以重力自流排放为主。

4污水管采用无压混凝土承插管。

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